摘要:本科藝術類院校實施日用陶瓷工藝教學,既符合麗水學院中國青瓷學院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指導思想,又體現了傳統(tǒng)龍泉青瓷燒制技藝的傳承,進一步發(fā)揚傳統(tǒng)龍泉青瓷藝術文化。通過教學目標的確立、課程教學實踐、課堂教學改革及課程考核辦法,健全我校陶瓷藝術設計教學結構。
關鍵詞:龍泉青瓷;日用陶瓷工藝;陶瓷藝術;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142-03
一、現狀分析
我國高等學校陶瓷藝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具備陶瓷工藝知識和藝術設計高層次復合應用型人才[1,2]。浙江麗水學院是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應為地方經濟發(fā)展服務。為適應地方特色文化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經濟發(fā)展所亟需的陶瓷藝術設計專門人才,是麗水學院中國青瓷學院的首要中心任務[3]。學校利用地方資源的辦學優(yōu)勢和特色,緊密對接青瓷產業(yè)需求,促進龍泉青瓷健康和長遠發(fā)展[4]。《日用陶瓷工藝學》是我校陶瓷藝術設計(本科)和視覺傳達(青瓷方向)高職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以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專門人才。
隨著日用龍泉青瓷產品的不斷發(fā)展,龍泉青瓷產品仍難滿足國內外的市場需求。這就要求青瓷行業(yè)必須進行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這就需要大量龍泉青瓷藝術設計人才。無論在青瓷藝術設計理念,還是產品開發(fā)水平上,都必須有大膽創(chuàng)新的意識。陶瓷藝術設計的本科教育培養(yǎng)模式和《日用陶瓷工藝學》課程也應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但是,目前國內各高校的《日用陶瓷工藝學》課程在教學模式上仍存在許多問題。課堂教學模式較難滿足陶瓷行業(yè)發(fā)展要求。本文就我校陶瓷藝術設計的《日用陶瓷工藝學》課進行探析,研究教學改革的理念和模式,為國內其他高校開設這門課程提供參考。
二、課程教學與文化背景
南宋龍泉青瓷蘊藏著高超的燒制技藝,延續(xù)著由古至今的青瓷文化歷史。科技的不斷進步,龍泉青瓷燒制技藝為陶瓷藝術設計奠定了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其設計的思想和理念仍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5]。龍泉青瓷燒制技術的進步和青瓷行業(yè)對人才要求的提高,企業(yè)期望本地高校能培養(yǎng)既懂得陶瓷藝術設計和產品開發(fā),又熟知陶瓷材料性能的復合型人才。為適應龍泉青瓷陶瓷藝術設計人才需求,制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建立健全科學教學體系,組織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從而實現《日用陶瓷工藝學》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本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和實戰(zhàn)性很強的專業(yè)課程。作為陶瓷藝術設計專業(yè)的主干核心課程,其教學改革目標應滿足龍泉青瓷行業(yè)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結合麗水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下工廠參觀龍泉青瓷大師園等實踐活動,使本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更加科學、合理、規(guī)范,避免理論與實踐的分離,保證兩者無縫對接。
本課程除了講解課程專業(yè)知識、內容要點外,還會對傳統(tǒng)龍泉青瓷燒制技藝進行講授,主要是龍泉青瓷文化內涵及其在應用領域的拓展。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不斷進步,人們不斷提升青瓷藝術審美理念,開發(fā)出新的產品。這就要求課程教師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完善知識體系,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認清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因此,課程開設和課堂教學改革,對龍泉青瓷行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三、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
(一) 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優(yōu)化教學改革設計。龍泉青瓷行業(yè)以陳設瓷和日用瓷為主,但在創(chuàng)新設計方面比較薄弱。為此,既掌握藝術設計和產品開發(fā),又熟知陶瓷材料性能特點的復合創(chuàng)新人才是青瓷行業(yè)亟需的[6]。我?!度沼锰沾晒に噷W》教學為32課時,主要以龍泉青瓷材料為例,對青瓷材料性質、結構、工藝之間的關系進行講解。課程主要以陶瓷原料種類、成型工藝方法、坯釉配方特點、燒制技術等內容進行重點教學。這是傳統(tǒng)龍泉青瓷燒制技藝及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所必須掌握的內容。
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將掌握傳統(tǒng)龍泉青瓷燒制技藝,有利于從理論上掌握青瓷器物的燒制技藝,為學生今后從事該行業(yè)工作、獨立創(chuàng)作或研究奠定基礎。
針對我校陶瓷藝術設計為非陶瓷材料類專業(yè),《日用陶瓷工藝學》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而僅有32課時。因此,應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設計優(yōu)化,培養(yǎng)復合應用型專門人才,促進學科建設和發(fā)展。例如,課程講授之前,提前讓學生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教師將與課程相關的樣品帶入課堂,讓學生熟知每種礦物的物化組成、特點、性能,以及在坯釉中具有的功能、作用。
優(yōu)化教學設計時,注意課程的基本概念、工藝特點、燒制原理及其制備技術的系統(tǒng)性。講述第二章節(jié)的內容時,引導學生回憶理解第一章節(jié)的知識要點,讓學生知道實現龍泉青瓷瓷土原料標準化的優(yōu)勢和困難。一方面,以龍泉青瓷胎體為例,薄胎厚釉是龍泉青瓷的顯著特征,也是青瓷釉色如玉的根本原因,然后針對要制備成的龍泉青瓷胎體的性能和要點,包括胎體配料依據、計算方法、成型工藝、性能要求等,針對不同儀器進行測試和表征,對技術特點進行詳細講解。另一方面,將龍泉本土企業(yè)(如龍泉金宏瓷業(yè)有限公司、浙江天豐陶瓷有限公司、龍泉甌江青瓷有限公司等)的最新技術和產品引入課堂,打開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2.改進教學方法。日用陶瓷工藝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和啟發(fā)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7]。例如,教學“釉料”這一章,可以龍泉青瓷青釉釉色的動人故事和民間傳說為切入點,然后講述釉的作用、特點、種類和釉料配方配制方法,以及龍泉哥窯和弟窯釉層形成不同的根本原因等。課后適當留幾個問題,讓學生主動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找出青瓷釉料配方的具體實例、原理及技術要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理解到課臺上講述。這不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知識篩選、歸納和整理等的能力。此外,課外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讓學生思考和理解,指導學生動手配制龍泉青瓷釉料實踐活動。
3.課堂教學多元化。課堂上采用多元教學方法進行講解,這主要因為《日用陶瓷工藝學》課程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一些較難理解的概念,如工藝特性、制備工藝流程、機械設備原理以及產品生產過程等[8],通過課堂播放教學視頻、圖像、課題片等,可讓較枯燥、干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形象和生動的題材,有利于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解和把握。學生學習《日用陶瓷工藝學》課程時,可利用學校現有教學課程資源,努力提高實踐能力。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完善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吸引學生的專業(yè)興趣,提升教師的科研教學能力[9,10]。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影像講解給學生,這種更直觀的講授方法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要點,對學生熟知日用陶瓷工藝專業(yè)知識起到重要作用。
傳統(tǒng)龍泉青瓷胎體制備過程中,瓷土礦物經粉碎后進行淘洗,主要是降低瓷土中的石英含量,減少雜質,從而達到可塑成型工藝的目的[11]。這個過程,瓷土礦物的利用率約60%左右,剩余的尾砂進行填埋或倒掉,這對礦物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教師將相關成果引入課堂,可豐富課堂氣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日用陶瓷工藝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綜合性較強的課程,主要是從實踐探索和總結發(fā)展起來的,可用“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實踐出真知”來概括本課程的特點。本課程涵蓋日用陶瓷原料、釉料制備、燒成工藝及產品開發(fā)設計。傳統(tǒng)日用龍泉青瓷工藝實驗中,釉料配制較為重要,因為陶瓷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已基本掌握造型技巧,但陶藝專業(yè)學生的物理、化學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經過實踐教學研究和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增設一門《釉料配制》專業(yè)核心課程。實驗內容包括:(1)傳統(tǒng)龍泉青瓷釉料配方設計和配料,要求學生根據龍泉青瓷青釉特點選擇不同的原料實驗;(2)龍泉青瓷哥窯和弟窯產品的異同,要求學生根據胎體進行配料設計,并制作胎體;(3)不同產品需要考慮不同的燒成制度和工藝,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適宜的制備工藝和燒成制度,最后對陶瓷產品缺陷進行分析討論。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激發(fā)學生對《日用陶瓷工藝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對未知探索、創(chuàng)新,以及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
此外,安排一定課時到傳統(tǒng)龍泉青瓷的發(fā)源地,如金村、小梅鎮(zhèn)、溪口等實地調研考察,拜訪龍泉當地中國工藝大師,與他們進行創(chuàng)作技法方面的學習、交流,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到與我校建立良好關系的教學實踐基地如金宏陶瓷、天豐陶瓷、甌江青瓷等參觀學習,目的是讓學生熟知龍泉青瓷作為世界“非遺”,有它的文化底蘊和根基。加深對傳統(tǒng)龍泉青瓷制瓷工藝的認知,加深對“生在原料,死在燒成”的理解,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三)課堂教學思想的改革與研究
課堂教學改革不僅是教師一人在講臺上的表演模式,也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加強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并適當減少課堂上的理論教學課時,增加實踐考察環(huán)節(jié)。教學改革應以學生專業(yè)知識構架為中心,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fā)解決問題,以專業(yè)理論、基礎知識為背景,讓學生熟知理論與實踐的內在關聯[12,13]。
因此,教學《日用陶瓷工藝學》時,適當引入龍泉青瓷生產工藝遇到的問題、青瓷燒制技藝的關鍵技術等知識,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思考和探討,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好理解基礎理論知識。這對學生今后走向社會、獨立開展研究工作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14]。同時,不定期聘請國內著名陶瓷藝術設計大師來校講座,讓學生了解陶瓷產品設計的最新資訊和發(fā)展潮流,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世界“非遺”龍泉青瓷文化。
目前,學校已與多家龍泉青瓷生產企業(yè)建立校企合作教學實踐基地。如龍泉溪山陶瓷有限公司,在我校設立陶瓷藝術設計方面的“溪山窯”獎學金,實現“產教研合一”的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科學合理的成績考核
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對課堂教學改革起到引導作用,并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是課堂教改的重要組成部分?!度沼锰沾晒に噷W》是我校必修的專業(yè)課程,不僅要考核學生對陶瓷工藝每一環(huán)節(jié)知識點、技藝要點的掌握,還要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知識理解、歸納整理、作品設計等[15,16]。通過教學改革的摸索和探究,已初步建立一套較為科學、公平、公正的考核方法。
(五)課程教學研究的成效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改革,我校陶瓷藝術與設計專業(yè)的學生響應國家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成功申報“青未青瓷工作室”和“麗人麗語”青瓷咖啡廳等,正式投入運營,獲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和贊譽。同時,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青瓷釉滴畬族銀飾設計與制作”項目已獲批。目前,團隊正通過本課程的學習,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以期為社會創(chuàng)作和設計出更好的青瓷產品,進一步推動和發(fā)揚世界“非遺”龍泉青瓷文化。
四、結語
高等學校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和艱辛的過程。教師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學生知識結構層次,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探索專業(yè)知識的興趣,提高探索、創(chuàng)新以及靈活運用的能力??傊?,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教師用心探究、改進、優(yōu)化,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郭演儀,王壽英,陳堯成.中國歷代南北方青瓷的研究[J].硅酸鹽學報,1980,8(3):232-243.
[2]浙江省輕工業(yè)廳.龍泉青瓷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45-98.
[3]倪偉,陳虹.現代日用陶瓷器形的創(chuàng)新設計方法初探[J].陶瓷學報,2015,36(3):325-329.
[4]劉才志,沈塔,李榕.從藝術形態(tài)學談當代日用陶瓷的藝術形式與發(fā)展[J].中國陶瓷,2015,151(12):102-104.
[5]楊程,吳龍偉.龍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數字保護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17-69.
[6]施群,葉曉平.龍泉青瓷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硅酸鹽學報,2016,35(8):2460-2465.
[7]朱姝妍,鄢春根,童薇羽.從專利視角看我國日用陶瓷技術創(chuàng)新[J].中國陶瓷,2017,53(12):52-57.
[8]常艷.戰(zhàn)國至六朝古陶瓷的鋪首裝飾藝術流變[J].中國陶瓷,2018,54(1):84-88.
[9]周燕,何靜,唐竹興.陶瓷工藝學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5,9(1):107-108.
[10]王艷香.陶瓷工藝學重點課程建設探討[J].中國輕工教育,2007,3(1):58-84.
[11]施群.龍泉青瓷原礦對成瓷特性的影響[J].人工晶體學報,2017,46(12):2527-2532.
[12]沈杰.基于青年消費者審美需求的日用陶瓷設計研究[J].中國陶瓷.2017,53(9):88-92.
[13]郭延龍,張燕翔.辯證視角下的當代日用陶瓷設計思想研究[J].中國陶瓷,2017(8):75-78.
[14]游凌志.基于社會角色理論的當代日用陶瓷設計研究[J].中國陶瓷,2017,53(2):89-91.
[15]陳汗青,王愛紅.當代日用陶瓷設計中材料語言的審美研究[J].藝術百家,2013,133(4):156-158.
[16]沈杰.基于青年消費者審美需求的日用陶瓷設計研究[J].中國陶瓷,2017,(9):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