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執(zhí)政能力建設是黨執(zhí)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面臨著革命黨向執(zhí)政黨的轉變,面對這一轉變,中國共產黨必須加強自身執(zhí)政能力建設,以提高執(zhí)政本領。為此,中國共產黨從領導經濟建設、發(fā)展民主政治、領導先進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成效顯著。
關鍵詞: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建設;探索
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執(zhí)政黨,為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zhí)政提供了政治保證。面對全新的執(zhí)政環(huán)境和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方面對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領導經濟建設的探索
建國初期,新中國在財政經濟方面極為困難,它繼承的是一個極其落后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在如此境況下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領導經濟建設就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鑒于當時的實際情況,黨和政府從整頓經濟秩序、爭取國家財經狀況的根本好轉等方面對領導經濟建設進行了探索。
1.整頓經濟秩序
建國之初,社會經濟秩序十分混亂,國民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形勢十分嚴峻,可謂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為此,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多方面進行探索以渡過難關。
首先,穩(wěn)定物價。建國初期,中共中央鑒于當時資本家在民生領域的投機行為,“在中財委統(tǒng)一部署下,各地一致行動,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雙管齊下,一方面籌措掌握物資,擇機拋出;一面幾路進軍收緊銀根……這一拋(拋售物資主要是紗布)一收(收縮銀根),資本家兩面挨‘耳光”[1],從而國家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其次,統(tǒng)一財政經濟。1950年3月,政務院通過了《關于統(tǒng)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為統(tǒng)一全國財政收支、物資調度和恢復經濟、發(fā)展生產奠定了基礎。
2.爭取國家財經狀況的根本好轉
為爭取國家財經狀況的好轉,中共中央于1950年6月召開了七屆三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重要講話。以該講話精神為指導,黨和政府開展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調整工商業(yè)。第一,調整公私關系。采取如下方法:首先,國家對私營工業(yè)擴大產品收購和加工、訂貨,并在其經營范圍和價格上給以出路。其次,調整稅負。第二,調整勞資關系。采取保障工人的民主權利,有利于發(fā)展生產,用協商的方式解決勞資問題,逐步過渡到簽訂勞資集體合同。第三,調整產銷關系。按“以銷定產”原則,具體擬定產銷計劃以減少企業(yè)的盲目性生產。
土地改革。為了加強對土地改革的領導, 黨培訓了大批干部,組成土改工作隊,引導農民同地主進行斗爭。在農民中進行有關土地改革政策的宣傳教育,在條件具備的地方吸收知識分子、民主黨派積極參與或親自參觀當地的土地改革。到1953年初,全國絕大多數地區(qū)土地改革已基本結束,農民分得了自己的土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二、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民主政治建設的探索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結合新中國成立前后黨對民主政治建設的經驗與建國后的實際,在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一些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制度,這些探索對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具有指導作用。
第一,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人民民主專政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同我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我國憲法規(guī)定:“我國已經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2]這一規(guī)定表明:人民民主專政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國家政權。正如毛澤東指出:“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盵3]
第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國前后,由于當時不具備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條件,暫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經過幾年的醞釀和準備。1954年9月,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草案第二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4]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正式確立。
第三,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和我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chuàng)立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治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不僅充分尊重和吸納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和建議,給予他們參政議政的各項權利,就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法令的執(zhí)行等重大問題同他們進行民主協商。這一政黨制度的實行,有利于民主黨派對中國共產黨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擴大了民主監(jiān)督和協商的范圍和層次,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補充。
第四,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豆餐V領》和《憲法》都規(guī)定,在多民族雜居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必須讓國內各民族都能積極地參與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活,同時又必須讓各民族按照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原則自己當家作主,有管理自己內部事務的權利”[5]?;谶@一制度,繼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成立內蒙古少數民族自治區(qū)之后,中共中央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決定先后成立新疆、廣西、西藏、寧夏四個民族自治區(qū)。
三、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領導先進文化建設的探索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經濟、政治建設的同時,也開展了對文化領域的相關領導工作。其目的是確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單位,以消除封建落后文化和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文化的侵蝕。
1.開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成為黨的指導思想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建國伊始,中共中央就向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發(fā)出了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號召,指出:“現在國內戰(zhàn)爭已經基本上結束,黨正面臨著建設新中國的復雜任務,全黨有系統(tǒng)地學習理論,比較過去任何時候都有更好的條件,也更加迫切需要。”[6]為了配合黨員領導干部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共中央于1951年至1953年相繼出版了《毛澤東選集》(第一至三卷)。同時,還編譯出版了馬恩列斯的著作。
2.對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改造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開展了對知識分子的的思想改造。為了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改造成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周恩來在《關于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的報告中,著重闡明了對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改造的必要性和目的,批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政治思想影響,勉勵知識分子站到人民的立場上來,更要力爭站到無產階級的立場上來,使廣大師生受到很大的啟發(fā)和鼓舞。通過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他們中的腐朽思想得以初步清除,掌握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增強了愛黨、愛國的信念。
3.“雙百”方針的提出
1951年4月,毛澤東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題寫“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題詞。1953年毛澤東在談到歷史研究工作的指導方針時提出了“百家爭鳴”的口號。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他強調:“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fā)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利用行政力量,強制推行一種風格、一種學派,禁止另一種風格,另一種學派,我們認為會有害于藝術和科學的發(fā)展。藝術和科學中的是非問題,應當通過藝術界科學界的自由討論去解決,通過藝術和科學的實踐去解決,而不應當采取簡單的方法去解決?!盵7]
參考文獻:
[1]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57
[2]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14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95
[3]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5
[4]劉少奇選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55
[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9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123
[7]毛澤東著作選讀(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3-784
作者簡介:
王朝輝,男,貴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共黨史(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