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康響英 唐婷 蘇文 戴玉妹
摘 要:由于師資力量欠缺、教育資源落后,跨學科教師已成為目前農村小學課堂的一大主力。本研究通過對湖南省醴陵市部分農村小學的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跨學科教師在充分利用教育教學資源的同時,存在日常工作負荷過重、教學質量有待提升、現(xiàn)有學習渠道與學習需求不匹配、已有教學模式框架化等問題。針對此工作現(xiàn)狀,建議師范院校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多維度緩解教師壓力,重視跨學科教學質量,夯實基層教師培訓,積極實踐課程整合。
關鍵詞:農村小學;跨學科教師;工作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03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1-0097-03
一、引言
目前,不同學者對“跨學科”概念界定不同,導致跨學科教師的定義模糊。從教學設計層次界定,跨學科教師可定義為將其他學科知識融入所教學科課堂之中,區(qū)別于“全科教師”注重學科涵蓋量的特點,跨學科教師更注重學生綜合性思維的生成。從學科層次界定,跨學科教師可定義為所學專業(yè)與所教學科不對口,從而承擔著超出應有教學任務的教師群體。
本課題調查研究的跨學科教師,是指農村小學迫于教師編制限制,根據學?;蛏鐣衅傅葘嶋H情況造成的所學專業(yè)與所教專業(yè)不對口現(xiàn)象(俗稱“學甲科教乙科”)的教師群體。
跨學科教師已成為目前農村小學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但近十年來,關于農村小學跨學科教師的相關研究不多。課題組調查醴陵市部分農村小學跨學科教師工作現(xiàn)狀,希望引起教育界對跨學科教師的關注,為振興未來農村小學教育提供有益借鑒。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農村小學跨學科教師的工作現(xiàn)狀,挖掘農村教育的現(xiàn)存短板,以期為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自我職業(yè)認同感、優(yōu)化健全教師知識結構、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提供可行性建議。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191名農村小學跨學科教師,他們來自醴陵市東西南北四大片區(qū)的20余所農村小學,涵蓋小學課程的各個科目與年級。
(三)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課題組自制問卷主要從跨學科教師自身背景、職業(yè)定位、工作現(xiàn)狀、前景預測四個板塊進行設計,主要考察當前醴陵市農村小學跨學科教師教學工作、教育資源配置、教師各類培訓工作開展的真實現(xiàn)狀。本問卷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正式發(fā)放問卷共220份(其中線上120份、線下100份),在剔除答案不完整的問卷后回收有效問卷213份。
2.觀察法
課題組深入醴陵市長沙嶺小學、茶山鎮(zhèn)中心小學、龍虎希望小學、梅霞小學等10余所基礎教育單位,在取得部分跨學科教師的同意之后,共計觀摩了24堂課,貫穿小學所有年級和科目。小組成員采用錄像錄音、書寫聽課筆記等方式記錄課堂流程,觀察教師授課特征,收集學生課后反饋。
3.訪談法
課題組通過走訪醴陵市部分農村小學,與多名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進行面對面式談話,以農村小學跨學科教師工作現(xiàn)狀為出發(fā)點,適度向外延伸,了解當前農村教育的一線動態(tài)。訪談問題以主觀評價性問題為主,主要涉及教師跨學科教學的認識、要求、培養(yǎng)模式等問題,研究者主要借助手寫記錄、錄音整理等方式收集相關資料。
三、調查結果
(一)湖南省醴陵市農村小學跨學科教師概況
基于問卷中針對跨學科教師工作基本情況的統(tǒng)計數據得出,醴陵市農村小學隨機抽查參與有效調研的213位教師中,191位教師有過跨學科教學的經歷,比例高達整個教師群體的89.67%。191位跨學科教師中,75.39%的教師受過正式師范教育,教師隊伍整體趨于年輕化,新一代較高素質的青年教師正成為跨學科教師的主力。但在考察跨學科教師自身對跨學科教學的態(tài)度這一現(xiàn)狀時,結果如表1,59.69%的教師表示不贊同。
可見跨學科教師在農村數量多、比例大,跨學科教學認同感不強等問題比較嚴重,值得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二)跨學科教師日常工作負荷過重
課題組統(tǒng)計了任教小學各課程的教師數量,從表2可得,任教語數英三門課程的教師數目相近,接近教師總數一半;科學、體育、美術、音樂等課程的任課教師數則占總數四分之一左右。
這表明醴陵市農村小學大部分教師往往都是在教授一門主科的同時身兼數科,沒有某門課程(尤其藝體類課程)有專職教師配置特別飽和的狀況。教師工作量的問題顯示(詳見表3),每位跨學科教師平均教授2個年級、3門課程,周課時18節(jié)。
如果再將教師每天的上課時間與備課、批改作業(yè)的時間進行累加,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工作負擔普遍較重。 長沙嶺小學的劉校長還表示農村小學教師除教學之外,普遍還肩負著精準扶貧、家訪摸底、特殊兒童教育等不少社會任務,這無形中加重了跨學科教師的工作負擔,容易使許多教師疏于教學管理,無法安心開展教育工作。
(三)跨學科教師教學質量有待提升
農村小學一直流傳一句話:“小學教師就是百科全書。”我國《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明確提出,小學教師應適應小學綜合性教學的要求,了解多學科知識??梢娦聲r代教育對小學教師的期許之高。但在讓跨學科教師們自評教學質量時,結果顯示超過70%的教師無法達到高質教學(詳見圖1)。課題組整理了教師自填的影響其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如圖2所示,36.23%的教師歸結于自身對相應學科的教學特點不夠了解,31.88%的教師則認為是自身知識儲備不足。
在課堂觀摩中,課題組觀察到美術專業(yè)出身的黃姓某教師在跨學科教授小學三年級英語的課堂上,無論是講解知識點還是教學用語,都是用中文貫穿整個課堂,唯有帶讀課文時才用英語。課上,學生問及潛水艇一詞對應的英文表達,黃老師隨即陷入知識窘境。課后黃老師坦言英語一直以來都是她的知識短板,只是迫于學校領導壓力不得不上。她也曾就授課模式和教學思路主動向教學經驗豐富的專業(yè)英語老師進行請教,但由于自己英語基礎知識不扎實,工作適應周期長,身心皆疲,導致教學質量不佳。
(四)教師現(xiàn)有學習渠道與學習需求不匹配
為提高跨學科教學質量,跨學科教師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是十分有效的途徑。就教師培訓學習的相關數據表明,僅有12.04%的跨學科教師認為當前的學習途徑能夠滿足他們的跨學科教學需求,40.84%的教師表示基本滿足,高達47.12%的教師表示根本無法滿足。
由于學習途徑有限,教師提高跨學科教學效率的途徑主要為同事相互學習請教, 40.31%的跨學科教師表示需要經常向同事請教教學方法,51.31%的教師為偶爾請教,僅8.38%的教師從不請教。而在調查教師們課后主動學習的領域時,高達62.3%的跨學科教師表明仍為自身專業(yè)領域(詳見表4),而學習其他學科領域知識的教師僅占19.9%。
可見跨學科教師有較為強烈的專業(yè)學習需求與熱情,但主動學習并掌握非專業(yè)學科課程知識的意識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五)跨學科教師現(xiàn)有教學模式框架化
掌握小學語文、數學兩門主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是對小學教師的基本要求。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就已做出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新課改也一再強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但大多數教師為追求表面的教學質量及成績,仍將教學重心放在語文、數學等“主科”上。課題組在教育觀摩中發(fā)現(xiàn),體育、美術、音樂等藝體類課程在小學的存在感不強,在教師備課與課程評價等方面很少受到如“主科”課程那般的重視,甚至有教師將之用于學生考試、練習或自習。
同時在考察跨學科教師學科整合(即連接與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點,以便達到更好的跨學科教學效果)意識時,如表5所示,高達67.02%(18.85%+48.17%)的跨學科教師自評其學科整合意識不明確。
可見教師打破學科邊界、整合知識結構的意識與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若跨學科教師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與理念得不到校正,長此以往對學生而言,綜合性思維的生成容易被傳統(tǒng)教學模式限制;對教師而言,教學能力和水平也得不到發(fā)展。
四、反思與建議
教育的成功來源于制度、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鐚W科教師的出現(xiàn),擺脫了當前部分農村地區(qū)教師資源缺乏的困境,加速了教育體制的更新與完善。但師資力量在逐漸壯大的同時,仍有許多值得教育者們深思的問題。針對跨學科教師的工作現(xiàn)狀,現(xiàn)提出以下建議。
(一)師范院校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
長期以來,我國在教師培養(yǎng)課程上傾向于工具性取向。鄧達提出了構建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345”模式,即確立“三大目標領域”、倡導“四年一貫實施機制”和重點打造“五類專業(yè)實踐能力”。這正向論證了小學教師應一專多能、綜合發(fā)展。因此,各師范院校需在培養(yǎng)兼具跨學科意識與能力的師范生上多下功夫,如在課程設置上協(xié)調好學科類課程與通識類課程、主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兩大關系,讓新一代師范生精煉主修掌握一技之長,重視輔修培養(yǎng)跨學科意識。
要讓師范生在職前正視農村教師結構性緊缺的問題。把培養(yǎng)服務農村基礎教育、真正愿意扎根農村、具有深厚農村教育情感的高素質小學教師作為育人的主要目標。因此師范院校應著重育情,用科學又有特色的辦學宗旨與理念引導未來的教師銘記教育本質,堅守教育初心;鼓勵在校師范生充實各類教育實踐經歷,如積極參與教育名著閱讀、社會實地調研、鄉(xiāng)村教師專訪及教育見習實習等活動,使其多維度地主動了解農村基礎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關注自身與時俱進的多方面能力培養(yǎng)。
(二)從多個維度緩解教師壓力
教育管理部門可適度增加教師編制數量,尤其是加大鄉(xiāng)村教師福利改善力度,以吸引新鮮血液涌進鄉(xiāng)村教育,直接減少農村教師平均跨學科教學科目與總課時數。從學校層面出發(fā),在分配教師教學任務時可盡量遵從教師的個人興趣與特長發(fā)展;同時應充分重視與把握學生的年級特點,盡量縮小教師執(zhí)教年級差異,以增強教師跨學科教學的自信心與適應力。從教師層面出發(fā),可提高個人時間管理能力,培養(yǎng)相關教學知識技能,加快適應跨學科教學的過程,平衡好課堂教學與其他業(yè)務的關系。
(三)教師重視跨學科教學質量
如果跨學科教師只滿足實現(xiàn)任務式的跨學科教學,不去理解內化不同學科的教學特征,便很容易導致教學效果欠佳,育人價值不高。建議教師更新教學理念,積極研讀教授學科課程標準,遇到知識盲區(qū)及時查閱資料,以充分理解、把握所任學科課程核心培養(yǎng)目標,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育人效果。
學??山M織開展跨學科教師集中備課模式,建立教師跨學科聽課量化考核制度??鐚W科聽課有助于放大及強化優(yōu)質課的示范功能,特別是不同學科教師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不斷更新的教育理念,不僅會使聽課教師拓寬教學視野,而且會成為課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動力。學校還可定期搭建跨學科教師教學比武平臺,以提高教師教學教改積極性與職業(yè)認同感。
(四)學校夯實基層教師培訓
各學校內部可采取教學幫扶制,如青藍工程等,定期組織經驗分享交流會,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一對一指導經驗尚淺的跨學科教師,實現(xiàn)自給式教師培訓。此外,學校在擬定外出培訓教師名單時,應優(yōu)先采用“培訓科目-教學科目”對口式方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培訓的實用性,滿足跨學科教師的學習需求。
教師應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不應僅滿足于同事互相請教的學習路徑,還可通過觀看在線公開課堂,閱讀教育類書籍、論文等方式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獲取專業(yè)學科及所跨學科的最新信息;還可通過記錄自身工作心得體會、發(fā)表論文等途徑更加深刻地理解相應課程的學科理念,以不斷提高跨學科教學的成就感。
(五)教師積極實踐學科整合
學科之間沒有主次之分,都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農村跨學科教師要充分認同并準確定位自身職業(yè),提升對藝體類課程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中提升人格魅力。同時,教師要提升自身學科整合的意識,注重打通各學科之間的界限,將他科知識與自身專業(yè)知識有機融合,并進一步靈活運用于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整合各學科知識體系,總結方法,汲取精華,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跨學科教學的正向優(yōu)勢與效果。
五、結語
本研究基本摸清了醴陵市農村小學跨學科教師的工作現(xiàn)狀。隨著新課標的頒布、辦學理念的更新與資源分配的合理化,未來的跨學科教師必能提升農村地區(qū)的基礎教育水平,相信其發(fā)展前景也會越來越光明。
參考文獻:
[1]鄧 達.“全科-應用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芻議[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1):5-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Z].2011-12-12.
[3]梁 笑.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調查報告——以連云港市贛榆區(qū)某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為例[J].內蒙古教育, 2016(4):93-94.
[4]路 菲.跨學科聽課對農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作用[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2(2):32.
[5]盧 琦.關于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yǎng)及農村小學教師現(xiàn)狀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6):14-16.
[6]張 虹,肖其勇.全科教師培養(yǎng):農村小學教育改革新動向——基于全科教師培養(yǎng)理念、培養(yǎng)目標和專業(yè)特質新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