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冰梅
在臨床小兒疾病中,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s)十分常見,其具有極高發(fā)病率,小于6歲嬰幼兒為高發(fā)人群,學齡前兒童發(fā)病概率約為30%,且近年來具有上升趨勢[1]。該疾病具有病情反復發(fā)作、發(fā)病率高等特點,若治療不及時,易導致患兒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威脅患兒健康。研究顯示,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均存在黏膜保護作用低、抵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低等情況,且T淋巴細胞含量較小,故該類患兒易增加病原微生物感染風險,進而導致反復呼吸道感染。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通常以藥物治療為主,而為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加以中醫(yī)護理十分重要,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兒預后[2]。本研究對所選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實施中醫(yī)護理,并對其各項情況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將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320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以電腦隨機法作為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160例、對照組160例。觀察組: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0例;年齡2~7歲,中位年齡為(4.32±1.02)歲。對照組:其中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齡3~7歲,中位年齡為(4.66±1.58)歲。2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的性別、年齡等各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感染次數(shù)為1~2月一次,4次以上為反復感染;2)所有患兒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研究,且均為自愿;3)無認知障礙以及精神障礙。排除標準:1)接受其他治療,且可能對預測指標造成影響;2)伴有嚴重腎損害、肝損害以及心損害,對藥物代謝造成影響;3)伴有其他疾病,比如惡性腫瘤、造血系統(tǒng)異常以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
1.3 方法2組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即抗感染、抗病毒治療,與此同時給予其營養(yǎng)支持,糾正其電解質紊亂。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中醫(yī)護理,具體如下:1)生活起居護理:中醫(yī)理論認為,“起居有?!蹦軌虮WC身體健康,即規(guī)律飲食和運動、保證規(guī)律休息等[3]。由于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體質虛弱,應根據(jù)其病情具體情況給予其針對性的生活起居干預:①加強患兒溝通,使其能夠保持愉悅心情,避免患兒因心生郁結而對免疫力以及食欲造成影響。②患兒均屬于肺脾氣虛證,在日常飲食中,應以健脾益氣飲食為主,并合理調整患兒飲食結構,禁食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多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比如山藥、麥芽湯、胡蘿卜和大棗等。③鼓勵患兒加強戶外運動,并增強體育鍛煉,比如放風箏、散步等,使患兒抵抗力得以增強[4]。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清新,禁止患兒與致敏物質接觸,盡量避免去人群雜亂場所,防止發(fā)生交叉感染。⑤叮囑患兒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并保證睡眠充足,有利于促進其生長發(fā)育,使其機體免疫力得以提升。2)情志護理:在護理過程中,應針對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不同時期給予其針對性護理干預,比如急性感染期、緩解期等,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兒和家屬的溝通,由此獲得其信任感,并給予患兒和家屬充分安慰,利于護患關系融洽[5]。對于不同年齡段患兒,護理人員應根據(jù)其年齡特點進行溝通,告知其治療的重要性,并告知其如何宣泄自身負面情緒和保持樂觀心態(tài),并邀請同齡小朋友進行現(xiàn)身說法,使其能夠樹立康復自信,消除緊張和焦慮情緒,利于治療順利進行。3)中醫(yī)外治護理:①推拿:護理人員使兩手拇指指腹和食指與中指指腹對合,并沿患兒脊柱部位由骶尾部起,遵循從下到上的方式捏提患兒肌膚,直至頸部大椎穴,連續(xù)重復上述動作7~10次,每次捏提后于脾俞、腎俞、肺俞等3個穴位分別揉按3~5 min,共治療1周為一個療程。②按摩:以神門穴和內關穴作為按摩穴位,每個穴位按摩3 min,后取患兒仰臥位,在患兒背部以掌揉法進行從上到下的按摩,按摩時間為3 min,按揉心俞3 min,按揉手法以輕、快、柔為主,并輕重交替,在按摩期間需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
1.4 觀察指標對比2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效果、免疫功能指標。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無效,治愈:患兒治療后,病情分級減少幅度在1~2級,且未復發(fā),免疫指標均恢復正常;好轉:患兒治療后,病情分級減少幅度為1級,發(fā)作次數(shù)相比治療前明顯減少,免疫指標發(fā)生改善;無效:患兒經(jīng)治療后,病情無好轉,且免疫指標未發(fā)生改變。
2.1 2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例,%)
2.2 2組患兒免疫功能指標對比護理前,2組患兒免疫功能指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IgG(7.89±1.54)g/L、IgA(1.69±0.21)g/L高于對照組,IgM(1.66±0.01)g/L、IgE(230.31±1.08)IU/ml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例,
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s)主要是指1年內發(fā)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數(shù)頻繁,且超出正常范圍,其疾病十分復雜,主要與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未發(fā)育成熟等密切相關。故應用免疫調節(jié)劑治療能夠有效減少呼吸道感染情況。在臨床常見兒科疾病中,反復呼吸道感染十分常見,其具有治愈困難、病程長等特點,通常以藥物治療為主,而在治療過程中實施一項有效的中醫(yī)護理十分重要,能夠調節(jié)患兒情緒,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兒預后。研究顯示,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機制較多,主要與免疫系統(tǒng)等密切相關。
中醫(yī)認為,該疾病的發(fā)生機制與“形氣未充”“臟腑嬌嫩”等密切相關,屬于“虛證”“體虛感冒”等范疇,進而導致患兒機體抵抗力較差,故本病的關鍵在于防而并非治[6]。本研究顯示,患者在治療的同時給予其中醫(yī)護理干預,主要包括日常起居干預、情志護理和中醫(yī)外治護理,其中日常起居護理主要是通過使患兒體質得到改善,進而使其免疫力明顯增強,進而達到治療“虛證”的目的。另外,對于患兒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給予其情志護理干預,能夠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促進治療順利實施,利于疾病早期康復。小兒推拿按摩等外治護理,能夠使患兒體質低下狀態(tài)得到改善,同時能夠使其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頻率和次數(shù)明顯減少,促進疾病早期康復。
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前,2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免疫功能指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IgG(7.89±1.54)g/L、IgA(1.69±0.21)g/L高于對照組,IgM(1.66±0.01)g/L、IgE(230.31±1.08)IU/ml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治療中應用中醫(yī)護理的效果十分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