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核心內(nèi)容,高中德育教育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是個體思想道德修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轉折時期。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德育養(yǎng)成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因而愈加明顯。通過有效載體,利用有效資源,采取有效方法,制定有效策略時候高中德育教育的必由之路。本文從“學校教育、學科教育、教師教育”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和探究,尋求有效的方法和內(nèi)容,促進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良性發(fā)展和穩(wěn)步提高。
關鍵詞:高中德育? ?教育策略? ?教學創(chuàng)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為今后一段時間內(nèi),我國的教育事業(yè)指明了方向,確立了目標。在講話中,習總書記強調(diào)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且對于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高中作為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銜接階段,其所發(fā)揮的教育作用和價值毋庸贅言,德育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首要條件,其在高中教育階段的重要性自然也非常明確,如何有效的進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師和相關方面進行積極的探討和嘗試。從培養(yǎng)主體的角度分析,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循序漸進,逐步深入,重重遞進的開展相關教育活動。
從某種角度分析,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緩慢、扎實的工作,這項工作“急不得、錯不得、少不得”?;谶@樣的邏輯起點,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載體,需要有意識的進行特色德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通過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兩條主線逐步完成德育教育活動。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需要學校相關人員堅持不懈,積極探索,主動嘗試,積累經(jīng)驗。
(一)選擇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資源
對于教學資源和教育方法的論述中,有“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這樣的理念,事實上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德育教育資源和方法確實各不相同。不同地域的德育教育資源千差萬別,但是都有可以發(fā)掘提煉的主題。比如,在陜北地區(qū)的愛國主義教育就完全可以發(fā)掘“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相關主題的特色教育活動;西南地區(qū)的學校則可以將“出師表”作為責任感教育主題的良好載體,拓展相關資源和活動;東北地區(qū)的學校則可以將“楊靖宇”“趙尚志”“佟麟閣”“趙一曼”等抗戰(zhàn)英烈所代表的“愛國主義,奉獻精神”轉化為德育教育的亮點和特色等等。這些教學資源對于當?shù)氐膶W生而言,具有“直觀性、真實性、便捷性、滲透性”的特點,能夠較好的“加強學生的認同感,提升學生的自豪感”成為學生主動了解和直接學習的內(nèi)容。
對于部分學校而言,名人效應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價值,能夠發(fā)揮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比如,國內(nèi)的許多地區(qū)都有諸如“逸夫樓”“田家炳樓”以及其他名人名家冠名的教學設備設施,這些教學“硬件”之中都蘊含著德育教育的精髓內(nèi)涵。高中德育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不是一成不變的條框,也不是必須完全按部就班的步驟,它允許學校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進行相應的變革和調(diào)整。每一個高中都有自己可以發(fā)掘利用的德育教育資源,關鍵在于相關人員是否能夠切實選擇適宜的主題和有效的方法。
(二)營造具有感染力的德育環(huán)境
如果說選擇適宜的德育教育主題是構建特色校本德育課程的前提和基礎,那么營造具有感染力的德育環(huán)境則是開展教育活動的“上層建筑”。從某種角度分析,每一所高中的德育教育活動都需要全體教職工的積極參與,它不是一個孤立的教學活動,而是一種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積極營造有感染力的德育環(huán)境,通過環(huán)境來影響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方法和策略。以往,部分高中喜歡用張貼“名人圖像”樹立“名家塑像”等方式來進行德育環(huán)境的營造活動,這種方式不能說沒有用途,但是卻容易出現(xiàn)“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的相反結果。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則需要學校進行轉變和調(diào)整。
首先,學??梢酝ㄟ^隨機更換榜樣人物的方式來進行德育宣傳活動。負責德育工作的人員,在學校的顯著位置不定期的進行名人名家的形象更換活動,而更換的原因和理由則需要詳細說明。這種“以動制靜”的方式,可以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新穎刺激,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和發(fā)現(xiàn),了解新更換的德育內(nèi)容,引發(fā)思考和行為改變。利用好奇心,激發(fā)興趣,主動發(fā)現(xiàn)學習是這種方法的核心要素。
其次,學??梢詫?yōu)秀學生作為營造德育環(huán)境的有效載體。每一個學生的身上都蘊含一定的教育價值和榜樣示范作用。學校應當從不同角度將學生身上蘊含的教育價值展示給更多的同伴。這種教育價值并不局限于“學業(yè)成績”,還應當包括各種其他優(yōu)秀的素養(yǎng)。比如“吃苦耐勞的榜樣”“樂于助人的代表”“體育特長的突出人員”“倡導集體主義的干部”“社會公益的志愿者”“愛國愛校的先進分子”“孝順父母的杰出學生”等等,這些都可以是德育教育的良好宣傳對象,也是營造學校德育環(huán)境的絕佳資源。所謂“德育之道,變化萬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碧厣1镜掠n程并不難構建,關鍵在于學校相關人員是否尋找到適宜的突破口和良好的資源與載體。
高中德育教育需要明確而系統(tǒng)的載體,從學科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課是高中德育的主渠道。相對于校本課程而言,學會計教學活動具有“系統(tǒng)性、概括性、完整性、持續(xù)性”等多元特點。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課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不同類型的學科活動組織德育教育工作,是學科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概況而言,教師可以從兩種類型的學科活動,來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一)學科基礎理論課程
狹義的講,學科基礎理論課程實際上就是通常的課堂講授活動,主要形式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通過雙邊互動的形式,完成教學相長的學習活動過程。這種課程作為長期實行的傳統(tǒng)課程,從形式上講,并沒有什么新意,利用這種課程形式完成德育教育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引入“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核心概念、知識、目標的滲透與講解。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獨立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他們并不喜歡每天被教師“耳提面命”的進行“說服教育”,采取“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往往會出現(xiàn)“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被動情況。相信學生,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是進行德育教育活動的重要保證。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只需將作為核心的內(nèi)容和理念傳授給學生,然后由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和學習,彼此間開展交流討論,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再由教師出面引導解答,則比較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xiàn)“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答則思”的目標。利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從本質(zhì)上講,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實踐應用,而不是理論說教。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則應當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都是未來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需要走出“象牙塔”,參與到社會生活之中去,只有這樣的鍛煉和實踐活動才能夠培養(yǎng)真正的合格人才。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進行行為活動的培訓和鍛煉,是一條必由之路。每個學期,教師可以組織一定學時的社會實踐活動,包括諸如“公益活動”“道德宣傳”“社會實踐”“讀書心得”“主題辯論”更各種形式的活動,實現(xiàn)“學以致用,用以致學”的目的。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理論學習”和“行為規(guī)范”相匹配,均衡發(fā)展。
班主任老師在高中生的思想和行為方面的引導作用全面、持久而深入,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班主任教師隊伍是開展德育教育的基本保障。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標準都提出了這樣的根本要求,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人員之一,非常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舉止特征,而且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非常直接而深刻的影響,這種榜樣示范作用正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班主任的作用如此明顯,選擇和培養(yǎng)班主任的工作則是開展德育教育的基礎和前提。首先,挑選德才兼?zhèn)涞娜藛T擔任班主任,學校應當制定詳細而具有操作性的班主任考核標準,并給予一定的照顧政策,管理優(yōu)秀人才向班主任崗位流動。其次,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和教育工作。正人先正己,教學先自學。每位班主任都應當定期接受相應的主題培訓教育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和業(yè)務素質(zhì)水平,真正履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責。
從某種角度分析,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實際上依賴于“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三個方面,而教育者又是實現(xiàn)三者教育合力的關鍵因素,因此,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是德育工作的根本前提。
參考文獻:
[1]楊海祥.淺析高中班主任德育策略[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7,(03).
[2]傅琳凱.關于德育實效內(nèi)涵的思考[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
[3]袁彬.影響學校德育實效性因素初探[J].科技信息,2008,(33).
[4]朱祥勇.以課程建設為載體 增強學校德育實效性[A].中國名校卷(四川卷)[C],2013.
(作者簡介:張杰,學歷:大學本科,職務:德育主任,作者單位:深圳市美中學校,研究方向: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