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董渠龍 ,房倩羽,張巖
孕晚期子宮血管自發(fā)性破裂發(fā)病率極低,尚無相關統(tǒng)計學資料,但國內外文獻仍有少量報道,其發(fā)病迅速,無明確病因,臨床表現(xiàn)根據(jù)出血量不同而表現(xiàn)不一,診斷棘手,出血量大時可致孕婦腹腔大出血、休克、胎兒急性宮內缺氧甚至母兒死亡,需要手術中確診[1-2]。本文回顧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特色醫(yī)學中心產科收治的1例孕晚期子宮右前壁血管自發(fā)性破裂患者資料,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 女,28歲,漢族,主因孕40周,持續(xù)性右上腹痛2 h,于2018年4月16日收入院。孕婦平素月經規(guī)律,經期5 d,月經周期31 d,量中等,色暗紅,無痛經,末次月經2017年7月10日,預產期2018年4月16日。停經32 d自測尿妊娠試驗陽性,停經59 d行彩色超聲(彩超)檢查提示:宮內早孕,大小與孕周相符。孕17周自覺胎動,活躍至分娩。孕19周行甲狀腺功能檢查及唐氏篩查無異常。孕24周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查未見異常。孕25周行四維彩超檢查未見異常。孕33周余因“腹瀉伴偶有下腹痛”收入院行保胎治療后癥狀好轉出院。孕40周出現(xiàn)持續(xù)性右上腹痛2 h,腹痛無轉移,為銳痛,偶有宮縮,無陰道出血。孕婦入院后胎心監(jiān)護提示:偶有宮縮,無應激試驗(NST)反應型。完善相關化驗檢查,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113 g/L、紅細胞壓積0.338;纖維蛋白原4.02 g/L;血漿D-二聚體4 463.75 ng/mL。尿常規(guī)、凝血四項、傳染病三項、乙肝五項、肝腎功能、電解質、心電圖均正常。產科彩超提示:宮內孕單活胎頭位,胎心146次/min,胎盤位于子宮前壁,胎盤下方無血塊,羊水透聲可。肝膽胰脾彩超及雙腎輸尿管膀胱彩超未見異常。孕婦完善相關化驗檢查后自覺腹痛較前明顯好轉直至癥狀消失,考慮孕婦胎心正常,彩超未見異常,腹痛癥狀已緩解,暫行觀察,繼續(xù)待產。2018年4月18日,孕婦強烈要求行剖宮產術終止妊娠,遂以“社會因素”行剖宮產術,術中見子宮右前壁積血塊,量約150 mL,取出血塊,子宮中下段未見破裂出血點,遂行子宮下截橫切,娩出一男胎兒,新生兒哭聲響亮,反應好,Apgar評分9-10-10分,胎盤、胎膜完整娩出后,子宮收縮差,立即將子宮搬出腹壁外,見子宮前壁靠近右側宮角處血管迂曲增粗,有自發(fā)性破裂口并有活動性出血,立即予B-lynch線縱形排式縫合兩針對破裂口進行結扎止血,考慮子宮收縮差,進一步行B-lynch背帶縫合后子宮收縮好轉。探查全子宮及雙附件,見右側輸卵管及闊韌帶血管迂曲怒張,子宮后壁、宮底、右側卵巢及左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遂行剖宮產常規(guī)縫合后結束手術。術中診斷:子宮右前壁血管自發(fā)性破裂(見圖1)。產婦術后常規(guī)抗炎、抗貧血、促進宮縮治療,恢復良好,術后第4天出院。
圖1 子宮右前壁血管自發(fā)性破裂
子宮血管破裂包括子宮動脈破裂和子宮靜脈破裂。子宮動脈破裂一旦發(fā)生病情進展十分迅速,可導致腹腔大出血,臨床處理極其棘手,若救治不及時常導致孕婦死亡及胎死宮內[3-4]。據(jù)報道,子宮動脈破裂孕婦死亡率高達30%~40%[5]。子宮靜脈破裂出血較子宮動脈破裂相對緩慢,若破裂口小,孕婦本身的高凝狀態(tài)有自發(fā)小血栓形成堵住破裂口從而達到止血的可能;若破裂口大,同樣可以引起腹腔大出血從而危及孕婦生命[6]。子宮血管自發(fā)性破裂發(fā)病率極低,臨床十分罕見,其病因不明,可能的機制包括:①孕晚期子宮血供需求量大大增加,子宮動脈充血、子宮靜脈淤血增粗、子宮靜脈壓顯著增高,若腹壓突然增高易引起子宮血管自發(fā)性破裂;②孕婦受到暴力、創(chuàng)傷等直接外作用力導致子宮血管自發(fā)性破裂;③孕婦先天性子宮畸形或者子宮血管發(fā)育不良,在各種因素誘導下導致子宮血管自發(fā)性破裂[7]。子宮血管自發(fā)性破裂臨床表現(xiàn)不一,主要癥狀取決于腹腔內出血量。若血管破裂出血量少,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可表現(xiàn)為一過性輕微腹痛甚至沒有臨床癥狀;若出血量多,可能引起劇烈腹痛、頭暈、乏力、惡心、嘔吐、休克、凝血功能障礙、全身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和胎動異常等表現(xiàn),輔助檢查可見血紅蛋白下降、D-二聚體升高、凝血功能異常、胎心異常等[8-9]。臨床上對于子宮血管自發(fā)性破裂診斷較為棘手,沒有特異性檢查手段,確診需要手術中證實,若臨床癥狀典型時,需要與胎盤早剝和子宮破裂相鑒別[10-12]。在子宮血管自發(fā)性破裂的治療上,早期識別、盡早治療是關鍵[13]。若出血量大,有急腹癥癥狀,應該立即手術,手術方式根據(jù)母兒情況綜合考慮。若孕周較小,腹腔鏡手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若孕周較大,孩子出生后有存活可能,可直接行開腹探查術,術中同時行剖宮產術[14-15]。有休克癥狀的孕婦應該盡早行液體復蘇,必要時輸血治療,保證母兒生命安全是第一要務,術中結扎破裂的血管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
本例孕婦孕晚期出現(xiàn)一過性腹痛癥狀,且癥狀在短時間內自行消失,入院胎心監(jiān)護提示胎心正常,胎兒無缺氧表現(xiàn),抽血化驗除了D-二聚體高于正常外,其他均正常,腹部彩超和產科彩超未見異常,加之孕晚期孕婦D-二聚體升高不是腹腔出血的特異性指標,故并不能作出明確診斷,所以只能暫行觀察。2 d后孕婦在剖宮產術中證實為子宮右前壁血管自發(fā)性破裂,子宮右前壁有積血塊,量約150 mL,再回顧其臨床表現(xiàn),可能是子宮右前壁靜脈破裂口較小,且孕婦在短時間內形成血栓堵住了破裂口從而自發(fā)性止血,所以臨床癥狀只有一過性的腹痛,而無大出血表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孕婦有一定量的內出血,所以血漿D-二聚體會有所增高,但增高幅度并不明顯。同時,因為孕婦內出血量不大,所以其他血液指標受影響的程度有限,臨床診斷困難。所幸的是,由于孕婦強烈要求剖宮產終止妊娠,得以在術中證實該病的發(fā)生,若孕婦堅持順產,則很有可能在順產過程中腹壓過大再次出現(xiàn)子宮血管自發(fā)性破裂、大出血等情況,需急診手術搶救母兒生命。
綜上所述,子宮血管自發(fā)性破裂臨床罕見,但其病情兇險,值得引起每位產科醫(yī)生的注意。對于急性腹腔大出血的孕婦,因手術指征明確,診斷較為容易,但危險系數(shù)高。對于臨床癥狀輕微的孕婦,容易出現(xiàn)對本病的漏診。所以,在臨床上遇到無法解釋的腹痛癥狀時應考慮該病發(fā)生的可能性,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檢測血紅蛋白的下降程度、D-二聚體等指標對于診斷該病能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