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
【內(nèi)容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為了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在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中,教師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體育課堂,從而讓學生在游戲中鍛煉身體,增強體魄。本文立足于游戲教學法與初中體育教學的結合為探究過程,希望借此進一步為初中體育教學研究事業(yè)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初中體育?結合
前言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游戲教學法與體育教學相結合,是每一名初中體育教育者工作者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準備活動與游戲教學法相結合;體育教學活動中,使用游戲教學法;結束體育教學活動后與游戲相結合這幾方面著手進行。以下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分別進行介紹。
一、準備體育活動與游戲教學法相結合
在初中體育教學之前,教師們一般都會安排體育體育課代表帶領學生進行熱身準備運動,給他們進入正式活動中緩沖的時間,以防其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拉傷問題。例如我在教學某活動時,準備環(huán)節(jié)中,我為了讓教學活動更有意義,就采用了游戲教學法,將游戲與教學準備活動巧妙的結合了起來,我讓體育課代表帶領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熱身活動,如:進行跳繩、跳皮筋等活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名學生她喜歡在準備活動中跳繩,她可以一次跳3000下,還有一名學生喜歡跳皮筋,她可以跳“挑”、“勾”、“踩”、“跨”、“擺”、“碰”、“繞”、“掏”、“壓”、“踢”等10多種腿部基本動作。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準備活動中放松身體,還能讓學生在游戲中增強體魄。
二、體育教學活動中與游戲教學法相結合
在傳統(tǒng)的立定跳遠這項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按照教材內(nèi)容教授學生正確的跳遠姿勢,然后,讓他們自由活動。以至于初中學生感覺立定跳遠這樣的教學活動枯燥乏味,致使他們對體育失去興趣。基于這樣的情況,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將立定跳遠與游戲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對立定跳遠的積極性。例如我在教學《立定跳遠》一課時,為了鍛煉學生的韌性和下肢的爆發(fā)能力,幫助他們強健體魄。上課之初,我先是為學生示范立定跳遠的準備姿勢,接著示范跳躍的過程,并告訴學生在跳躍時,要利用下肢的爆發(fā)性進行跳躍。我話音剛落下,學生們便紛紛模仿我的姿勢開始立定跳遠,在學生訓練一段時間后。我神秘的和他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玩?zhèn)€游戲。”隨著我的講解,學生們七嘴八舌的說著,有學生問我:“老師,什么游戲啊?!蔽艺f:“是一個立定跳遠比賽?!本o接著,我將他們按照綜合能力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并宣布游戲規(guī)則:“哪一組跳的姿勢最標準,跳的最遠全組成員一人一份小獎品?!痹谖乙宦暽谙蛳?,A組的成員率先跳了出去,在登記好他們組立定跳遠的距離后,依次是B組C組的成員的成員。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有利于初中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還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結束體育教學活動后與游戲相結合
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初中體育教師不應讓學生在接著進行很多大負荷量的運動,可以適當?shù)慕o學生留出時間進行一些運動量較小的活動,幫助學生來調(diào)整狀態(tài),為接下來的課程做準備。與此同時,初中體育教師在結束階段進行游戲教學法能夠取得相對更好地效果。在學生進行一節(jié)課活動后生理與心理都相對疲倦的時候,教師通過相對緩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得到放松與休息。例如我在結束體育長跑教學后,我神秘地和學生們說:“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簡單的游戲放松一下好不好?”聽到我的提問,有的學生說:“好?!边€有的學生說:“老師什么游戲啊?!甭牭綄W生們的回答,我說:“猜字謎游戲?!苯又?,我組織全體學生圍在一起讓他們,緊接著,我向他們提出以下幾個字謎,如:(1)“皇帝新衣?!保?)“一流水準?!保?)“床前明月光?!保?)“一口咬住多半截”隨著我的講解,學生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著,在學生議論的過程中,有一名學生脫穎而出,他積極地說:“老師,你的第一個字謎答案是'襲'?!贝藭r,另一名學生說:“老師,第二個字謎答案是不是'淮'?!蔽艺f:“是的,你答對了?!蔽以捯魟偮洌w育課代表說:“第三個字謎是'曠',第四個答案是'名'?!蔽椅⑿χ鴮w育課代表提出表揚,并鼓勵他繼續(xù)努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們感到更加的放松,還能讓學生們用愉悅的心情結束體育課程,從而在接下來的課堂活動中更加有干勁。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體育教師只要巧妙地將體育與游戲相結合,學生們就會喜歡上體育這門學科,不僅能激發(fā)他們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其在鍛煉中強身健體,從而達到初中體育教學事業(yè)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季世俊.游戲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人生十六七, 2018, (2): 73.
[2]陳健樂.游戲教學法對初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影響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 2017, (2):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