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教育一直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對事物的是非判斷能力、分辨能力等都處于發(fā)展階段,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在這個時期教師和家長如果能夠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就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道德發(fā)展,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本文結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分析如何在其中滲透德育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供廣大同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傳統(tǒng)小學數學注重對學生數學知識點掌握的教學,很多教師會采取灌輸式或是填鴨式教學,結合題海戰(zhàn)術試圖幫助學生有效地吸收相關的知識點。這時由于大部分的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搞好學習,因此數學教師在制定教師目標時也是設定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就導致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德育的發(fā)展,有些學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好,但道德思想素質可能并不高。而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大眾逐漸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開始嘗試發(fā)揮數學學科作用,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德育結合起來,有效地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
一、 將生活與理論結合滲透德育
仔細研究現(xiàn)行小學數學教材,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不少的內容是與我們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運用到這些內容。比如,去商店買學習用品時,學生需要計算應該付多少錢,去水果店買水果的時候可能需要計算老板要找自己多少錢等。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整體教學偏向于理論化,緊緊圍繞教材知識點開展教學活動,很少將理論與實際進行結合,導致學生不知道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也就無法有效地將數學運用到生活中,也不會用數學的思維看待問題。而現(xiàn)代化教學背景下,我開始嘗試將生活與理論進行結合,將生活化元素加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國,結合一些生活化的案例來進行教學,同時進行德育教學,慢慢地使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時,考慮到學生的年紀較小,如果僅僅是簡單的采用灌輸式教學,學生無法準確地了解加減法代表的意義,也無法有效地將其與自身的生活實際進行聯(lián)系。因此,結合德育教學的理念,我將學生的日常融入教學中。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目:“假設現(xiàn)在老師給你們每人發(fā)六顆糖果,要讓你們帶回家去分給爸爸媽媽和自己,你們會怎么分呢?”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學生無論怎么回答只要最后的數字相加為6就是對的。我隨機提問了幾名學生,一名學生回答:“給爸爸吃一個,給媽媽吃一個,我自己吃四個?!蔽覇査麨槭裁催@樣分配,學生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吃糖?!币灿械膶W生回答:“我和爸爸媽媽每人兩個,這樣比較公平?!边€有的學生回答:“把糖都給爸爸和媽媽?!蔽覇査麨槭裁茨?,他說:“因為爸爸媽媽每天都很辛苦的上班,我想把最喜歡吃的糖給他們?!边@就話引起了其他學生的思考,學生紛紛表示也要把自己喜歡的糖果分給自己的爸爸媽媽。通過這個問題,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了加減法,也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對父母的愛。
二、 創(chuàng)建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當前社會生存發(fā)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合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生活、工作過程中能夠較好地與他人進行寫作,共同完成相關的目標任務;而合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則無法有效地與他人進行合作,對其后續(xù)發(fā)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并不重視學生合作能力的發(fā)展,開展的教學活動往往針對學生個體,學生只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將自己的同學視為競爭對手,部分學生甚至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手段阻礙其他學生的發(fā)展,合作能力較差。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轉變自身教學方式勢在必行。通過滲透德育理念,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合作性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明白合作的意義,同時幫助學生掌握與他人合作的方式,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
以《條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為例,在講解完相關的理論知識點后,我安排學生四人為一組進行合作探究。每組學生隨機抽取實踐主題,有的組的主題是統(tǒng)計本年級每個班本次數學月考成績并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也有的主題是統(tǒng)計本班學生的出生月份繪制統(tǒng)計圖。每個組抽取的主體不同,組員需要在組內自行進行分工,負責不同的內容。如有的學生進行數據搜集,也有的學生進行數據的分類和統(tǒng)計圖的繪制。這個過程中,組員可能會遇到一定的問題,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的團隊合作去解決這些問題,保證實踐活動的順利完成。
三、 通過數學故事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好動心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比較喜歡具有趣味性的事物。但在現(xiàn)有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雖然已經注意到德育的重要性,也嘗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但由于缺乏有關的經驗,德育效果并不明顯。很多教師只是簡單的采用說教式的教學,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不應該做什么,不斷地強調道德素質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反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叛逆心理,導致師生之間處于敵對的狀態(tài),德育滲透效果較差。因此,要想更好地進行道德教育,我們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德育方式。如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聽故事,我們就可以通過數學故事來教育學生,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很好地進行德育的滲透。以我自己的教學為例,我在進行數學課堂德育滲透時會提前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并通過互聯(lián)網搜索這一知識點背后的故事,將這些內容與我們的實際教學進行結合,并通過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如高斯發(fā)現(xiàn)數學定理的故事,使學生有效的發(fā)現(xiàn)了數學的學習的樂趣,也使學生了解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統(tǒng)一事物的道理,德育滲透效果較好。
四、 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德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必須選擇適合的知識點與德育進行結合,通過構建團隊合作實踐活動、數學故事等方式吸引學生,使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有效的接收到教師傳遞的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的道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靳燦波.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德育滲透[J].黑龍江教育:小學版,2017(4):41-42.
[2]張永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7,14(14):14-15.
作者簡介:
賈鐘琪,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楊崖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