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
摘 要:新一輪的高中生物學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其改革勢必會影響教學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生物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變化。在教學建議模塊,新課標指出要注重生物學科學史和科學本質的學習。科學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學習生物學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學知識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思路、方法,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
關鍵詞:高中;生物史;課堂教學
學生通過對生物學課程的學習,掌握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具備科學探究的能力和科學的思想、方法,養(yǎng)成科學的價值觀和精神,認識到生物學學科的嚴謹性和科學性。而生物學課程中的生物學科學史則是提高學生科學思維、學習科學方法和培養(yǎng)科學的價值觀的良好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素材,因此開展生物學科學史教育也是生物學課程的內(nèi)在要求。
一、基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教學中教師利用一個一個的問題,連接成問題串,而這些問題都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或主要解決的問題,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而精心設計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是課堂教學中的核心部分,是學生思維并發(fā)的導火線,在教學中利用一系列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連續(xù)的問題串還能夠幫學生理清思路,幫助學生突破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從而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但需注意,教師在針對某一節(jié)或部分生物學科學史知識時,要注意問題串設計的有效性,避免掉進問題設計難易失當、問題與問題之間跳躍性強、問題指向不明等誤區(qū)。
例如,在學習“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一課時,學生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及其應用。而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屬于本節(jié)比較重要的部分,由于學生對于科學家的實驗沒有直觀、感性的認識,教師通過單純的講解,學生聽得會比較吃力。對此,教師就可將科學家科學探究的過程利用圖片的形式為學生直觀地呈現(xiàn),同時對學生進行問題串的提問,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索。比如“為何把水綿和好氧菌放在沒有空氣的環(huán)境中?”“好氧細菌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這說明什么問題?”“通過實驗現(xiàn)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恩格爾曼的實驗方法有什么巧妙之處?”教師圍繞某一知識點進行問題串的設計,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剝繭抽絲,幫助學生對生物學始終深奧的科學知識和實驗過程進行理解。
二、利用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故事一般側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一般是指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或者想象出來的事。故事因其具有語言生動、人物形象鮮活的特點,在教學中適合教師進行情境教學,使課堂變得靈活生動,簡單可行。而生物學科學史涉及很多有趣的科學軼事,在生物學科學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一些與生物學有關的趣聞軼事,科學家的故事,能夠使枯燥的知識生動化,抽象的內(nèi)容生活化,這樣既可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此外,學生一般都喜歡聽故事,教師可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寓故事于教學
之中。
例如,在學習“伴性遺傳”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前,可對學生進行故事導入:以英國著名化學家道爾頓給自己買的“棕色的”襪子,實際上卻是“櫻桃紅色的”襪子,道爾頓在詢問身邊的親人朋友之后,發(fā)現(xiàn)只有他的弟弟與自己所看到顏色相同,其他人都說是櫻桃紅色的。對于這個疑問,道爾頓沒有輕易地放棄,經(jīng)過認真研究,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和弟弟是色盲。教師通過向學生講解科學家的小故事,自然而然地引出“伴性遺傳”這個生物學概念。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從而實現(xiàn)生物學科學史的教育價值。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啟蒙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需要有意識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一定情緒色彩或是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便于引起學生的感官體驗,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內(nèi)容,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發(fā)展。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個人情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確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形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一課時,教師可用拉瓦錫研究人的呼吸作用的實驗作為教學活動的課堂導入,利用科學實驗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還為下文的細胞呼吸的講解做了鋪墊。教師在教學中可將部分科學史料作為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的材料,用科學實驗導入課堂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領略科學家科學嚴謹?shù)膶嶒炘O計思路。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生物史,并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吳玉章.新課改下高中生物史教育教法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18(23):80-81.
[2]楊巴娃.對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探索性學習的研究[J].學周刊,2016(12):96-9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