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雪?李偉
只有社會文化環(huán)境、班級制度和人際影響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發(fā)揮育人作用,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和規(guī)避班干部權力異化,引導和促進班干部權力復歸教育本質。
2018年7月19日,中山大學學生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干部選拔公告》,公示了對兩百多名學生干部的任命,并特別標注了一些職位是“正部長級”還是“副部長級”。這份措辭和內容頗具“官味”的公告一經發(fā)布,就引起了輿論熱議。有些網友調侃“中山大學圓你部級領導夢”,有些網友則認為這是對大學精神的一種諷刺。究其原因,我們可以追溯到中小學時期班干部制度及其背后的權力異化現(xiàn)象。
雖然目前我國學者對于班干部的研究或多或少觸及到了班干部權力話題,但是很少有研究關注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班干部權力的異化現(xiàn)象。因此,厘清中小學班干部權力異化的表現(xiàn)和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探索班干部權力復歸教育本質的途徑,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班干部權力異化的表現(xiàn)
就目前我國中小學的班級現(xiàn)狀來說,班干部權力異化主要表現(xiàn)為班干部權力崇拜、班干部權力任性、班干部權力“腐敗”等方面。
1.班干部權力崇拜
自古代社會以來,中國就一直存在著權力崇拜的意識和行為。班干部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原本首要任務是遵守校園規(guī)范、努力學習,但由于教育者對班干部委以重任,讓其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實際上班干部成了班規(guī)的“代言人”。班干部作為班規(guī)的“代言人”行使學校和教育者賦予的“合法性權力”,其他學生則為避免懲罰而對班干部權力表現(xiàn)出尊重和順從。久而久之,這似乎也成了中國教育和班級語境中教育者、班干部和其他學生之間“約定俗成”的現(xiàn)象或集體無意識的習慣。
隨著這種傳統(tǒng)或習慣的延續(xù),班干部學生和其他學生逐漸被區(qū)分,甚至隔離開來。班干部享受管理班級這一特權帶來的種種好處,自然而然不斷強化自己作為班干部的權力角色。其他學生作為被管理方則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追逐班干部權力”的學生,他們因羨慕班干部權力所帶給班干部的種種特權而在教育者和其他同學面前積極表現(xiàn),以達到自己成為班干部的目的,這類學生在班上占少數;第二類是“對班干部權力恐懼”的學生,他們?yōu)楸苊馀懦饣驊土P而對班干部權力表示順從,這類學生占班上大多數;第三類是“事不關己型”的學生,他們對于班干部權力既不明顯追逐也不明顯順從,對班級日常事務管理也多隨大流,集體榮譽感淡薄,這類學生在班上也占有一定比例。[1]
無論是班干部還是三類其他學生,他們對待班干部權力的態(tài)度都使得班干部權力崇拜被進一步強化,進而導致其進入社會后對“當官”的過分追求。有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四分之三以上的中學生把“當官”作為人生目標,而美國和韓國分別有七成以上中學生,日本有七成以上初中生、五成以上高中生表示“不想當官”。[2]這說明“官本位”思想在我國年輕一代身上仍有較大影響。
2.班干部權力任性
所謂“班干部權力任性”是指班干部在被班級或學校賦予管理班級的權力之后,僅憑個人意愿而不顧校紀校規(guī)、班級班規(guī)和班級內其他學生正當意愿的“無所作為”或“恣意妄為”。它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班干部行使權力范圍的失衡;二是班干部行使權力方式的失當。
從班干部行使權力范圍失衡這一方面來看,主要體現(xiàn)在班干部權力的“無所作為”。班干部被賦予管理班級的權力之后,同時也伴隨著應當承擔的相應職責。例如班長負有統(tǒng)領全班、團結同學、協(xié)助班主任管理班級的職責,體育委員負有帶好本班同學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的職責,等等。但是班干部權力任性使得班干部在其職責范圍內失職、瀆職,只享受班干部這一“官銜”帶來的榮譽,對自己應該承擔的職責不是視而不見就是推脫給其他班干部。
從班干部行使權力方式失當這一方面來看,主要體現(xiàn)在班干部權力的“恣意妄為”。班干部最初被賦予管理班級的權力時,主要目的是為班級同學服務以維持班級良好運轉,其核心理念是“服務班級”。但是在現(xiàn)在的班集體中,存在這樣一類班干部,他們?yōu)樘岣甙嗉壒芾淼男?,維持班級正常運轉,采取言語侮辱、威脅、動手打人等暴力方式管理班級。諸如,河北省石家莊某實驗小學班長經常對同桌言語侮辱[3]、河南鞏義某中學班長則把“頂撞”學生打成精神病[4]等等。這些班干部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將服務異化成奴役、將保護異化成施暴,這與班干部權力的教育性質背道而馳。
3.班干部權力腐敗
班干部權力來源于學校及教育者的授權和同意,它只能被用來為建設更好的班級共同體服務。然而某些班干部卻利用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進而滋生了一系列班干部權力腐敗現(xiàn)象。班干部權力腐敗可能貫穿于競選班干部和當選班干部后的整個過程。在競選班干部的過程中,主要涉及那些正在擔任班干部并且想要連任的學生;在當選班干部之后,則可能涉及所有班干部。
在競選班干部時,主要表現(xiàn)是“賄選”。近些年來,家長的教育觀念逐漸更新—從原來認為當班干部就是耽擱學習時間來做“苦差事”,到如今認識到班干部是培養(yǎng)學生領導和溝通能力的重要機會。更多的家長還看到了學校賦予班干部評優(yōu)獲獎、升學加分以及其他優(yōu)惠待遇。[5]因此,對于那些已經搶先占據有利地位的班干部的家長來說,要將這個位置牢牢掌握在手中,于是新學期開始前請老師吃飯、通過各種渠道找關系等活動層出不窮。而學生在享受過班干部權力帶來的“好處”之后,競選班干部時也采取種種措施以確保自己連任。例如,給班級同學送禮物等。
在當選班干部后,少數班干部也會發(fā)生濫用職權以收取賄賂的現(xiàn)象。如安徽懷遠縣一小學副班長兼語文課代表,利用語文教師賦予其檢查作業(yè)和監(jiān)督背書的權力,五年內收取其他同學賄賂竟達兩萬多元。[6]人們時常能聽到官場干部搞腐敗的新聞,但是“濫用職權以收取賄賂”這種事竟發(fā)生在中小學班干部身上,真的令人非常擔憂。
二、班干部權力異化的原因
在當今時代和社會背景下,班干部權力之所以異化,究其原因是社會文化、班級制度、人際影響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
1.班干部權力異化的社會文化原因
“一切教育都是通過個人參與人類的社會意識而進行的?!盵7]在這個過程中,個人“成為固有文化資本的繼承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集體文化的熏陶和習染。我國歷來就有“官本位”的思想,且這種思想在我國民眾心里根深蒂固。對于學生家長來說,自己孩子在學校是班干部,那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而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他們既處于這種集體文化里,又缺乏成人的正確引導,因此極易受到這種文化的侵蝕。
另外,隨著網絡快速發(fā)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網民最多的國家,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各色信息。網絡上有關“以權謀私”“暴力執(zhí)法”“官員特權”的信息泛濫,而對于權力本身所含有的服務他人和承擔職責的引導較少。在這種大肆彌漫的不良社會風氣里,作為理性思維還未完善、從眾心理較強的中小學生來說,很容易在潛移默化的模仿中學會各種“官腔”“官相”。當他們進入到班集體后,就會出現(xiàn)對班干部權力的認識或使用不當的情況。
2.班干部權力異化的班級制度原因
班干部原本作為班級的普通一員,但由于被賦予協(xié)助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權力,因此承擔了“班干部”這一特殊角色。很顯然,班干部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公職人員,但是班級制度上規(guī)定的這種“官本位”的稱呼,讓班干部在日常班級管理活動中無形與其他學生隔離開來—班干部是“領導階層”,其他學生是“平民階層”。
作為“領導階層”的班干部擁有教育者和學校賦予的監(jiān)督和檢查“平民階層”的權力,甚至有的班干部還被賦予懲罰違規(guī)同學的權力。然而作為“平民階層”的其他學生更多的只是服從“領導階層”對自己的管理。這種在班干部學生和其他學生之間形成截然相反的“階層”已經成為事實性的存在,并得到教育者和同學的認可,逐漸成為一種班級制度。[8]這種班級制度為班干部權力提供了有利保障,也為班干部權力異化打下了基礎。一方面,在班級日常管理活動中通過與同學、教育者不斷互動,班干部的權力不斷得以強化。另一方面它又缺乏正式且有效的約束機制加以監(jiān)督。當權力在內部不斷被強化而外部約束又非常缺乏的情況下,權力就可能演化為“絕對的權力”,從而導致權力異化。
3.班干部權力異化的人際影響原因
與班干部聯(lián)系最緊密的就是教育者、家長和同班同學,這三方對班干部權力異化有直接影響。
其一,教育者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的錯誤態(tài)度和觀念可能造成班干部權力走向異化。一些教育者出于“偷懶”,把班級管理權力全權交給班干部,對班級學生事務極少過問,在面對班干部過度行使權力管理其他學生時,也采取視而不見或縱容的態(tài)度。這種不作為實際上代表了教育者的默許,在這種默許中班干部變得變本加厲。
其二,家長對班干部權力的錯誤觀念影響了學生。為了能夠占據更多的教育資源,家長會采取各種行動為子女獲得更多的競爭資本。在他們看來,班干部是一種“物品”,進而作為一種“身份資源”,可通過權力和金錢等非正常手段進行交換。[9]正是在家長這種錯誤思維和觀念的影響下,班干部極易對自身的性質以及其所具有的權力形成錯誤理解,以致于在實際運用班干部權力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系列權力異化的現(xiàn)象。
其三,班級同學無條件的尊重和順從無意中強化了班干部權力,也會導致班干部權力異化。“我國自古就有等級劃分,每個人按著自己的角色和地位行事,其中一個表現(xiàn)就是尊重權威和規(guī)范?!盵10]由于班級制度的規(guī)定,班干部被賦予管理班級的權力,其他學生容易對班干部權力表現(xiàn)出無條件的尊重和順從狀態(tài),久而久之,班干部自身也容易陶醉或迷失在“權力的假象”之中,從而有走向權力異化的可能。
三、班干部權力異化的教育應對
既然班干部權力有異化的條件和“土壤”,并已成為一種確定的事實,那么,如何才能規(guī)避這種現(xiàn)象呢?
1.在社會文化方面,倡導和形成“服務”“民主”的觀念與氛圍
就整個大的社會環(huán)境來看,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強調“服務”是班干部在行使權力過程中應遵守的核心理念。從“服務”理念出發(fā),首先需要改變的就是對班干部的稱呼,淡化,乃至消除其蘊含的“官本位”意味。現(xiàn)在很多中小學校開始將班干部稱為“班務員”,這種稱呼的改變,體現(xiàn)的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將班干部稱為“班務員”就意味著“班務員”在管理班級時不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也不能采用暴力手段迫使其他學生接受其管理,更不能把這種公共權力當成私人權力以為自己謀私利。
“民主是一個自由平等的價值體系,是在‘主權在民原則指引下按照多數原則和協(xié)商原則進行公共決策的社會管理機制及其活動機制?!盵11]當整個社會形成民主的氛圍時,民主不僅可以維護個體權利,還可以限制公共權力。新一代的青少年只有身處這樣的社會文化中,擁有民主的觀念,才能正確看待班干部權力,并且對擁有班干部權力的同學進行監(jiān)督,履行自身職責。
2.在班級制度方面,形成相應的約束和監(jiān)督機制
為了應對班干部權力異化帶來的問題,中小學可以從改變班干部競選方式入手。相對以前教育者任命學習成績好、管理能力強的學生為班干部的任命制來說,當下大力推崇的民主選舉制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使得所有學生都有擔任班干部的機會,降低班干部權力被少數幾個人掌握的概率。然而無論是任命制還是選舉制,如果對被選出的班干部在日后行使權力時沒有一個約束和監(jiān)督機制的存在,任何學生擁有了班干部權力之后都有可能出現(xiàn)異化的可能。
因此,在班集體建立之初,就要結合本班實際情況,既要給予班干部管理班級的權力,又要與全班同學一起制定班干部權責公約,從制度上明文規(guī)定班干部所擁有的權力界限,讓其在日常管理班級中按“章”辦事,依“法”履責。同時也可以在班級內設立若干個專門監(jiān)督班干部履職的崗位,崗位人選可為全班投票選出的最為民主公正的同學,也可以輪流擔任,班集體內人人都有權監(jiān)督班干部。[12]處于監(jiān)督崗位的同學可隨時或定期對班級內其他同學進行有關班干部權力使用情況的民意調查,并及時將結果反饋給班干部,使其發(fā)現(xiàn)自身優(yōu)點和不足。除此之外,還可制定相應的班干部獎懲機制。每一學期末,全班同學對所有班干部進行匿名打分,對于得分高的班干部進行評優(yōu)評先,進一步激勵他們更好地服務班集體;對于得分低的班干部,暫時取消繼續(xù)擔任班干部的資格,同時教育者和班集體對其進行幫助、教育及引導。
3.在人際影響方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行使班干部權力
教育者的授權是班干部權力的主要來源,并且部分學生極具“向師性”。如果不從教育者著手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班干部的權力,那么班干部對權力的認識和使用就容易偏離原軌道。教育者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行使班干部權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班干部權力的服務性,二是班干部權力的教育性。
其一,教育者淡化,乃至消除班干部權力所帶來的等級色彩,強化班干部權力中蘊含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通過引導,要讓班干部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建設者與服務者,班級同學有權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與約束。這就要求班干部不僅要以身作則遵守校紀校規(guī),而且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應該秉持公平公正、不濫用權力、不驕傲自大、不自以為是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樹立起威信。同時,班主任不能簡單地把屬于自己的管理權力下放給班干部,即使需要把一部分權力給班干部,也要盡量把管理的內容轉化為服務的內容,切忌把班干部變成“教育者的眼線”“學生的臥底”。強調班干部權力的服務理念,也要求教育者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對于犯錯的班干部要一視同仁,否則,教育者對班干部的態(tài)度會影響其他同學對班干部權力的態(tài)度,促使班干部權力走向異化。
其二,教育者要突出班干部權力的教育性與公共性。要想讓所有的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那么他們必須參與到整個教育活動中來。因此教育者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而不是讓僅有的幾個學生當班干部。根據每個學生的意愿、能力、興趣與成長需要等特點,為所有學生創(chuàng)造管理班級、建設班級的平等機會。這樣不僅可以讓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增強其自信,對班級產生更強的歸屬感,而且通過讓更多的學生擁有管理與建設班級的權力,降低班干部權力被少數人“獨占”而造成班干部權力異化的可能性。
總之,只有社會文化環(huán)境、班級制度和人際影響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發(fā)揮育人作用,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和規(guī)避班干部權力異化,引導和促進班干部權力復歸教育本質。
參考文獻:
[1]杜明峰.班干部權力的架構:一項田野調查[J].基礎教育,2015,12(2):79-86.
[2]崔麗.《中國·日本·韓國·美國中學生關于21世紀之夢》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學生對21世紀充滿希望[J].教師博覽,2000(1):12-14.
[3]張雅慧,劉迎曉.對小學班干部權力異化問題的思考[J].科教導刊(下旬),2015(10):168-169.
[4]班長的“王法”:你被班干部傷害過嗎[EB/OL].(2012-12-25).[2019-03-06].http://news.163.com/special/monitorprivileges/.
[5]彭秀麗.權利與權力:班干部的誕生[J].當代教育科學,2012(14):18-21.
[6]蘇藝文.多名小學生長期遭班干勒索不給錢還曾被逼吃喝污物[N].安徽商報,2015-05-08(8).
[7]約翰·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趙祥麟,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8][10]王放.班干部權力形成因素分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10):48-49.
[9]杜明峰.班干部的“身份”及其建構邏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2):19-23.
[11]周金山.論學校教育民主及其實現(xiàn)[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12]王俏華.為了更好:班干部制度檢視[J].中國德育,2016(3): 22-26.
【徐孝雪,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李偉,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趙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