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賀
摘要:“想來”與“看來”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是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其詞匯化、語法化及語義、句法的研究在近年來引起了學界的關(guān)注,本文將從認知的角度,通過“想來”“看來”的語義演變及詞匯化、語法化的歷時性研究,對“想來”與“看來”的詞性演變及語義特征進行比較分析。
關(guān)鍵詞:想來;看來;詞匯化;語法化;語義特征
doi:10.16083/j.cnki.1671-15 80.2019.03.039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9)03-0166-04
方梅(2005)從認證義謂賓動詞的虛化角度對“想”“看”“覺著”“認為”等詞的虛化情況進行了研究,“想”作為高頻認證義動詞,甚至可以用作表示言者判斷的虛詞,可以獨用,比如“想是病了”,也可以作為一個語素構(gòu)成合成詞,如“想必是沒救了”,“想”與“想必”都表示說話人的推測或者評價,沒有典型動詞的動態(tài)特征。 方一新、雷冬平(2006)認為表示觀察義的“看”加上事態(tài)助詞“來”演變成認知動詞“看來”,表示推測義,之后逐漸發(fā)展為推度副詞,這是主觀化與語法化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結(jié)果。
關(guān)于“想來”與“看來”,前人已經(jīng)提出了一些觀點和看法,本文將從歷時性角度分析“想”“看”“來”的語義演變機制及其詞匯化、語法化的過程,從語義角度,對二者進行比較分析。
一、想來、看來
(一)從歷時角度考察“想”與“來”
“想來”的演變是一個詞匯化過程,它最初只是單純的動詞短語,在后期反復使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泛化,這樣詞與詞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經(jīng)過重新分析后,演變成了語氣副詞,這是一個詞匯化及語法化的過程。
“想”在《說文解字》中的釋義為“冀思也,從心,相聲”,“想”的本義是動詞“思考、思索”,春秋戰(zhàn)國時期,“想”的意思多以“思考、思索”為主,在漢語漢字中的字義還有“希望、打算”“懷念、惦記”“推測、認為”“像”的含義。隨著“想”的使用頻率的增加,“想”的詞義也變得豐富起來,在東漢出現(xiàn)了名詞義,表示“想法”,如:“斷諸想,立定信,勿狐疑”。(東漢《佛說般舟三昧經(jīng)》)
此時的“想”有名詞“想法、念頭”的意思,通常作賓語。同樣,在東漢的一些語料中,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想”有“懷念、惦記”的意思,后面可以帶賓語。
東漢時,“想”的位置還可以提前到句首,有“希望”的意思,由表示人的心理活動,演變?yōu)檎J知動詞,如“今得神人言,大覺悟……想以是報塞天重功,今不知其能與不哉?愿復乞問,不及于明師。”(東漢《太平經(jīng)》)到六朝時,“想”具有“推測”義的用法普遍增加。六朝以后,“想”可以獨用,在語境中表示推測。到宋元時期,“想”的認知義開始逐漸成熟,使用也漸漸變得廣泛,如:“或周竈陘。日:想是竈門外平正可頓柴處?!保ū彼巍吨熳诱Z類》)
綜上,“想”的后面加了“是”和“來”,可以表判斷,同時也可以表示思考的過程和結(jié)果,“想”的本義“思考、思索”逐漸向認知義“思考的過程和結(jié)果”演變。
“來”本義為“小麥”,《說文解字》中將“來”釋為“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束之形。天所來也,故為行來之來?!薄对姟啡眨骸霸r我來舜?!狈瞾碇畬俳詮膩?。后假借由一方到另一方,與“去、往”相對,如:來同、來往、過來。后又引申為“從過去到現(xiàn)在”“現(xiàn)在以后,未到的時間”等。
秦漢時期,“來”引申為與“去、往”相對的動詞義,表示一種趨向義動詞,如:“牧協(xié)職,工協(xié)革,場協(xié)人,廩協(xié)出,是則少多、死生、出入、往來者皆可知也。”
漢魏六朝時期,出現(xiàn)了“v來”,“V來”表示的動作已經(jīng)發(fā)生,是施事主體靠近說話人的運動,如“迎來而樂,樂親之來?!薄把云渑R至時,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薄?/p>
使用“v+來”時,動作通常已經(jīng)發(fā)生,并且“v”與“來”之間存在著語義關(guān)系,當語義重心逐漸移至“v”時,就為“來”的虛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v+來”還可以用在祈使句的對話中,表示說話人希望聽話人向某事某物或某人移動,因祈使句中包含說話人的意圖,所以此時該式具有主觀性色彩,如:“好甜美者,汝當買來?!保媳背栋儆鹘?jīng)》)
隋唐以后,“來”逐漸虛化,變成了事態(tài)助詞,此后開始廣泛應用,放在動詞或者動詞短語的后面。
綜上,我們認為,“來”本義為“小麥”,從秦漢時期開始,可以引申為與“去、往”相對的實義詞,常出現(xiàn)在“v+NP+來”的格式中,“v”和“來”都是動詞,“來”表示動作主體靠近說話人的趨向,在這個格式中,“v”一般是核心義動詞,具有很強的動作義,因而“來”會受到這種語義的限制。而在“v來”結(jié)構(gòu)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來”的意義逐漸減退,如“買來”“說來”“想來”“看來”等等,此時的“來”虛化為表示位移方向的語法范疇,李明(2004)認為“來”有動作者向說話者的方向移動的意義,“v來”就暗含了這種趨向意義及說話者的主觀性色彩(如請求等語氣),說話人在說“v來”時,往往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主觀思想,此時的“來”的趨向義就會弱化,增強了其認知義,有利于其向語法化方向發(fā)展——趨向動詞一趨向補語一詞綴。
(二)從歷時角度考察“看”與“來”
《說文解字》中將“看”釋為“唏也。從手下目。看或從幹。苦寒切”,即“以手加額,遮目而望”。“看”的基本釋義有“使視線接觸人或物”(本義),如《十五從軍征》中“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以及“觀察、判斷”“訪問、拜訪”“想、以為”等。戰(zhàn)國起有“觀察、判斷”義,是視覺動詞,后面一般可以加實體名詞作賓語,如:“梁車新為鄴令,其姐往看之?!保☉?zhàn)國《韓非子》)
此時,“看”具有視覺動詞的性質(zhì),表“觀察、判斷”,后面一般接表示人或物的賓語,賓語可以由名詞充當,也可以由代詞充當。
六朝時期,“看”除了賓語成分變得靈活外,其位置也可以位于句首,如:“看朝云之抱岫,聽夕流之注澗?!保铣度珓⑺挝摹罚┐藭r,位于句首的“看”既有其本義,也有觀察義,“看”在句中位置較為靈活,可以位于句首,表觀察義時,所接賓語范圍擴大,可以帶名詞小句等。
隋唐時期,“看”會出現(xiàn)在表示人的名詞或代詞之后,如“我看”“吾看”等??蹿呄蛴谟梢曈X動詞轉(zhuǎn)變?yōu)檎J知動詞,表示思考的結(jié)果,具有“感覺、覺得”的認知義。如:“吾看汝偈,若悟大意者,付汝衣法,稟為六代。”(唐《六祖壇經(jīng)》)
宋以后,“看”的認知義較為普遍,“看來”的用法也被普遍使用,以北宋《諸子語類》為多,如:“看來不須說效亦得,服到日子滿時,自然有效?!保ū彼巍吨熳诱Z類》)
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看”從戰(zhàn)國時期“觀察、判斷”義,逐漸演化為認知動詞,同“想”一樣,表達認知意義,有“認為、感覺”之義?!皝怼钡恼Z義演變已經(jīng)在上文交代清楚,不再贅述。
二、“想來”與“看來”的詞匯化及語法化
(一)“想來”的詞匯化及語法化
“想來”出現(xiàn)的時間比“看來”晚,最初的意義是動詞短語,與“想”類似,是認知動詞“想”+助詞“來”的組合,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想來”的認知功能逐漸弱化,逐漸演變?yōu)楸泶y的語氣副詞。上文已經(jīng)提到,“想來”從宋代起開始被使用,但是元以前很少被使用,“來”主要是“想”的助詞,表示動作的完成,此時的“想來”是思考義大于認知義。元代以后,“想來”的用法開始常見,如“小生想來:白寺中一見了小姐后,不想今日得成婚嫻,豈不為前生分定?”,“想來”表示思考的結(jié)果,或表示說話人的主觀判斷,明代開始,出現(xiàn)了推測義,出現(xiàn)了“句子,想來+句子”的句式,此時想來的主語是零形式。如:“寬袖長衣,擺出渾如鶴步;高跟深履,踱來一似龜行。想來圯上可傳書,應是商山隨聘出?!保鳌冻蹩膛陌阁@奇(上)》)
此時的“想來”可以位于句首,不影響句子成分,其詞義非常接近副詞。清代時,“想來”位于主謂之間,成為典型副詞,如《西游記》中“你倒還想來吃齋”。
“想來”由認知動詞逐漸發(fā)展而來,由本義“思索、思考”引申到“懷念、思念、想象”“料想、估計”,意義逐漸由實變虛;當認知主體不再作主語,言者主語可以演變?yōu)榫渥又髡Z,“想來”的認知功能逐漸弱化,并且“想來”在句中的位置變得靈活,開始位于句首,隨著主語的零形式和詞義的不斷虛化,“想來”逐漸語法化為語氣副詞。
(二)“看來”的詞匯化及語法化
“看來”最早見于唐代,最初是動詞和趨向動詞的連用形式,“來”可以表示“看”的位移性,是動詞連用形式,表觀察義和動作的完成,如“亦有思歸客,看來盡白頭?!保椝埂渡n梧云氣》)宋代時,由觀察義變?yōu)檎J知義,表說話人的主觀推斷,后邊通常帶謂詞性賓語或者小句賓語。上文已經(jīng)提到過,此時的“看來”以出現(xiàn)在《朱子語類》為多,且說話人多以零形式出現(xiàn),其位置也較為靈活,既可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主謂之間,如“義剛問:‘原壤看來也是學老子。…此時的“看來”就是一個典型的語氣副詞,表示推測、判斷、祈使等?!翱磥怼睆膭釉~短語到“來”的語義不斷發(fā)生虛化,語義重心落在“看”上;此后,“看來”后的賓語發(fā)生變化,使得“看來”帶有認知義,變?yōu)檎J知動詞;最后,“看來”的語義投射到“估計、猜測”域,表示一種推測和不確定,變?yōu)檎Z氣副詞,這是“看來”不斷主觀化、語法化的過程。
(三)“想來”與“看來”之比較
綜上,我們可以以圖示來標明“想來”與“看來”的詞匯化及語法化的歷程。
“想來”與“看來”的詞匯化與語法化的演變機制離不開對“來”的研究,圖3是“來”的虛化過程。
“想來”和“看來”的詞匯化、語法化歷程不同,這與“想”“看”和“來”結(jié)合的時間不同有關(guān),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三、“想來”與“看來”的語義分析
“想來”的詞匯化進程要短語“看來”的詞匯化進程,“想來”最早見于宋朝,此時的“來”已經(jīng)演變?yōu)橼呄蜓a語,而“看來”出現(xiàn)在唐朝,此時的“來”還是趨向動詞。因此,“看來”比“想來”多經(jīng)歷了一個詞匯化過程。無論是“想來”還是“看來”,在詞匯化的過程中都經(jīng)歷了主語的省略,為其虛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因而,二者在語義演變進程上是不同的:(1)“看來”在演變?yōu)檎Z氣副詞時比“想來”多經(jīng)歷了一個過程,其詞匯化歷時更久;(2)從二者的虛化機制上看,“想來”的語法化過程是指“想”與“來”凝固成認知動詞,伴隨著主語的零形式和詞義的引申,“想”的基本語義不斷虛化,逐漸語法化為“想來”,而“看來”則是由動詞短語到認知動詞再到推度副詞的,是“看來”不斷主觀化的過程,是由“看”引申出的認知義最后投射到推測義,“看來”后的語義特征變化,也為其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看來”的語法化程度要高于“想來”;(3)兩者都可以向前指向說話者,即主語部分,向后指向焦點部分;(4)一般說來,在語義確信度方面,“想來”的確信度要高于“看來”。
李明認為趨向動詞“來”“去”有地點指示的作用,“來”一般表示一種位移運動,認知心理中,說話人對聽話人提出自己的請求時,往往心中已經(jīng)有目標,“v來”這一結(jié)構(gòu)就帶有目標性,且?guī)в兄饔^性色彩。因此,“想來”和“看來”在演變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帶有了主觀性色彩,表示說話者的心理活動。
四、結(jié)語
“想來”“看來”都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見詞,但是對它們的研究卻并不常見,本文從歷時的角度分析了“想”“來”與“看”“來”的語義演變過程,及“想來”“看來”的詞匯化、語法化歷程,分析了“想來”與“看來”在語義特征上的異同,揭示了二者在語義方面的基本面貌——它們都是從認知義發(fā)展成為帶有主觀推測標記的語氣副詞,帶有強烈的主觀性色彩。同時,“想來”與“看來”在句法層面和語用層面仍處于動態(tài)的發(fā)展狀態(tài),需要我們進一步對其進行探析。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
[3]沈家煊.不對稱與標記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4]許慎.說文解字新訂[M].北京:中華書局,2002
[5]李宗江.說“想來”“看來”“說來”的虛化和主觀化[J].漢語史學報,2007.
[6]方一新,雷冬平.近代漢語“看來”的詞匯化和主觀化[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6(03)
[7]匡鵬飛,武梅琳主觀推測標記“想來”的功能泛化與拓展[J]當代修辭學,2017(03).
[8]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04).
[9]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04)
[10]董秀芳.淵匯化與話語標記的形成[J].世界漢語教學,2007(01).
[11]梁銀峰.現(xiàn)代漢語“×來”式合成淵溯源[J].語言科學,2009(04).
[12]陳平.漢語零形回指的話語分析[J].中國語文,19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