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梅,謝運河,田發(fā)祥,官 迪,朱 堅 ,陳 錦,紀雄輝*
(1.湖南省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生態(tài)研究所,農(nóng)業(yè)部長江中游平原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長沙410125;2.農(nóng)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控與修復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長沙 410125;3.南方糧油作物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長沙 410125)
近年來,我國的糧食作物遭到大面積污染,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fā),農(nóng)田污染對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造成嚴重隱患,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造成的糧食損失在200億元以上[1]。當前,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點位超標以鎘(Cd)最為嚴重,其Cd的點位超標率達7.0%。我國重金屬Cd污染以中輕度污染為主,近幾年統(tǒng)計Cd污染農(nóng)田面積達2.80×105hm2,Cd超標農(nóng)產(chǎn)品數(shù)量每年超過150萬t[2]。因此,研究Cd污染農(nóng)田的安全利用技術(shù)十分必要。
水稻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3],作為全國近三分之二人口主食的稻米,其質(zhì)量安全直接關系到國民健康和社會安定,頻發(fā)的農(nóng)田Cd污染及稻米Cd超標問題,已經(jīng)成為研究的熱點。國內(nèi)外對Cd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污染治理、Cd污染對植物的影響以及植物修復等方面。在中輕度污染地區(qū),為保證糧食安全和不帶入新的污染物,水稻生產(chǎn)一般采取選用低Cd吸收品種[4-5]、水分管理[6]和施用石灰提高酸性稻田土壤pH值等方法[7-8]降低稻米Cd含量,但這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水稻品種對重金屬的吸收和積累受基因型與環(huán)境因子共同影響[5],田間的水分管理受降雨和田間水分現(xiàn)狀影響,施石灰由于石灰粉末操作性不強,田間很難執(zhí)行到位等因素的影響,致使降低稻米Cd的效果受到抑制。因此在污染農(nóng)田上選用適合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實際的安全利用技術(shù)尤為重要。
水旱輪作系統(tǒng)是我國主要的作物生產(chǎn)系統(tǒng)之一,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9]。稻田實行水旱輪作,土壤團粒結(jié)構(gòu)和非毛管孔隙增加[10-11],氧化還原電位提高[12],病害發(fā)生減輕或者受到抑制[13],雜草生長被抑制[12]。湖南省雙季稻田改制不僅能解決稻谷過剩、旱糧短缺的結(jié)構(gòu)性矛盾,同時也能提高稻田綜合生產(chǎn)效應并增加農(nóng)民收入[14-15]。近幾年,湖南省針對重度污染稻田進行農(nóng)作物的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其中稻田改制玉米也是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15]。有研究表明Cd含量為1.06 mg·kg-1的稻田種植的水稻籽粒存在Cd污染風險,但改制玉米后,玉米籽粒無Cd污染風險[15],此稻田改制方式是否適合低Cd污染稻田還值得進一步探索。因此研究水旱輪作下的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以期為雙季稻田低Cd污染的安全利用耕作提供科學依據(jù)。
試驗地位于湖南省長沙縣黃花鎮(zhèn)回龍湖的水稻種植基地(28°18′13.4″N,113°07′23.6″E),該地區(qū)年平均溫度17.1℃,年降水量1500 mm,年≥10℃積溫5300~6500℃,為南方典型的水稻生產(chǎn)區(qū)。土壤類型為第四紀紅土發(fā)育的紅黃泥(亞類:水稻土,土屬:紅黃泥)。土壤理化性質(zhì):土壤pH值5.1、有機質(zhì)29.8g·kg-1、全氮 2.27 g·kg-1、全磷 0.77 g·kg-1、堿解氮 154.8 mg·kg-1、有效磷15.1 mg·kg-1、土壤全Cd 0.35 mg·kg-1。
試驗于2015—2016年開展,共4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試驗處理分別為:(1)早稻-晚稻(R-R),早晚兩季均種植水稻;(2)早稻-秋玉米(R-C),早稻季種植早稻,晚稻季種植玉米;(3)春玉米-秋玉米(C-C),早晚兩季均種植玉米;(4)春玉米-晚稻(C-R),早稻季種植玉米,晚稻季種植水稻。
水稻試驗采用田間小區(qū)試驗,每小區(qū)面積32 m2。N、P、K施用量早稻分別為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20 kg·hm-2,晚稻分別為 N 180 kg·hm-2、P2O545 kg·hm-2、K2O 120 kg·hm-2,N、P、K肥分別為尿素、鈣鎂磷肥和氯化鉀。所有肥料全部作基肥于水稻移栽前1 d施入稻田。所有的玉米處理均施入15-15-15(N-P2O5-K2O)的復合肥750 kg·hm-2和尿素187.5 kg·hm-2,其中復合肥于玉米移栽前1 d施入,尿素于苗期和大喇叭口期施入。
在作物生長季,為了避免小區(qū)相互串水,小區(qū)田埂采用薄膜覆蓋。早晚稻品種分別為湘早秈45號和H優(yōu)519,春播和夏播玉米品種均為洛玉1號。2015年早稻于4月15日移栽,7月9日收獲,晚稻于7月18日移栽,10月26日收獲。2015年春玉米于4月28日移栽,7月18日收獲,秋玉米于8月7日移栽,10月26日收獲。2016年早稻于4月13日移栽,7月20日收獲,晚稻于7月26日移栽,10月26日收獲。2016年春玉米于4月15日移栽,7月16日收獲,秋玉米于7月26日移栽,10月26日收獲。由于早晚稻與玉米混種,除降雨外,僅水稻移栽時灌溉,其他時期無灌溉水,整個水稻生產(chǎn)中小區(qū)的水分管理保持一致。水稻田在移栽至分蘗盛期有田面水,其他時期水稻田表面無水。玉米在出苗前和出苗后各澆灌一次,除降雨外,其他時期無灌溉,整個生育期間玉米地表面無水。生產(chǎn)中病蟲害防治與當?shù)亓晳T保持一致。2015—2016年作物生育期降雨變化趨勢見圖1。
圖1 2015—2016年作物生育期降水日變化Figure 1 Daily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2015—2016 at research station
土壤和植物樣品于作物收獲時取樣。土壤取樣深度為0~15 cm,土樣經(jīng)自然風干,剔除雜物后,研磨,分別過2 mm和0.149 mm尼龍篩,充分混勻,備用。植物樣品經(jīng)過105℃殺青30 min,80℃烘干,分離根、莖葉和籽粒(舍去穎殼)。
土壤pH值采用電位法測定[16],土壤堿解氮采用擴散法測定[16],有效磷采用氟化銨鹽酸浸提-分光光度法測定[16],土壤速效鉀采用醋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16],土壤有效Cd采用氯化鈣浸提[17],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儀(Thermo Fisher有限公司)測定,植物Cd含量采用硝酸雙氧水消解[18],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儀測定。
植物對重金屬的生物富集系數(shù)(BCF)是指植物體某一重金屬含量與相應的土壤重金屬含量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積物或土壤中重金屬向植物體內(nèi)遷移的難易程度,表示重金屬在植物體內(nèi)的富集情況。植物對重金屬的轉(zhuǎn)移系數(shù)(TF)是指植物轉(zhuǎn)移器官中后者重金屬的含量與前者重金屬含量的比值,是描述重金屬在生物體內(nèi)轉(zhuǎn)移能力的重要指標。
作物對Cd的根系富集系數(shù)[19]BCFroot=Croot/Csoil
作物對Cd的莖葉富集系數(shù)[19]BCFstem=Cstem/Csoil
作物對Cd的籽粒富集系數(shù)[19]BCFgrain=Cgrain/Csoil
莖葉對Cd的轉(zhuǎn)移系數(shù)[20]TFstem=Cstem/Croot
籽粒對Cd的轉(zhuǎn)移系數(shù)[20]TFgrain=Cgrain/Cstem
式中:Croot、Cstem、Cgrain和 Csoil分別表示作物根、莖葉、籽粒和土壤的Cd含量,mg·kg-1。
所有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多重比較的顯著性檢驗均采用LSD法。
連續(xù)2年早稻季節(jié)(R-R和R-C處理中的早稻,下同)稻田土壤有效Cd平均含量分別為0.14 mg·kg-1和0.15 mg·kg-1,晚稻季節(jié)(R-R和C-R處理中的晚稻,下同)分別為0.15 mg·kg-1和0.16 mg·kg-1。連續(xù)2年春玉米(C-C和C-R處理中的春玉米,下同)土壤有效Cd平均含量均為0.16 mg·kg-1,秋玉米(C-C和C-R處理中的秋玉米,下同)土壤均為0.18 mg·kg-1??梢?,種植晚稻和秋玉米土壤有效Cd平均含量分別比早稻季節(jié)種植相同作物的土壤高6.9%和12.5%。
早稻季節(jié)(表1):土壤有效Cd為0.13~0.17 mg·kg-1;2015年春玉米土壤有效Cd含量明顯高于水稻處理;2016年C-C的春玉米土壤有效Cd含量明顯高于R-R處理,R-R處理的早稻土壤有效Cd含量最低。
晚稻季節(jié)(表1):土壤有效Cd為0.15~0.20 mg·kg-1,2015年C-C處理的秋玉米土壤有效Cd含量明顯高于同季種植水稻處理,晚稻土壤有效Cd含量低于秋玉米處理;2016年C-C處理秋玉米的土壤有效Cd含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
同一年份的土壤有效Cd含量變化不大,不同年份同一處理的2015年土壤有效Cd含量比2016年略低。
不同作物器官中的Cd含量不同(圖2)。水稻不同器官中Cd含量高于玉米,早、晚季節(jié)的水稻根、莖葉和籽粒中Cd的平均含量分別為3.66、1.30 mg·kg-1和0.36 mg·kg-1,春、秋玉米的根、莖葉和籽粒中Cd平均含量分別為0.50、0.12 mg·kg-1和 0.03 mg·kg-1。水稻根、莖葉和籽粒中的Cd含量分別是玉米相同部位的7.3、10.8倍和12.0倍。水稻根系的Cd含量分別是莖葉和籽粒的2.8倍和10.2倍,玉米根系中的Cd含量分別是莖葉和籽粒的4.2倍和16.7倍。
表1 土壤有效Cd含量(mg·kg-1)Table 1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cadmium in soil(mg·kg-1)
不同季節(jié),晚稻各器官的Cd含量高于早稻,晚稻根、莖葉和籽粒中的Cd含量分別比早稻相同器官平均增加7.5%、26.1%和4.9%。秋玉米各器官中Cd的含量也高于春玉米,秋玉米根、莖葉和籽粒中Cd含量分別比春玉米高9.3%、100.3%和417.6%。
同一季節(jié),種植相同作物的植株根、莖葉和籽粒Cd含量差別不大。不同年份間,2016年的水稻根、莖葉和籽粒Cd含量分別比2015年高0.87、0.17 mg·kg-1和0.04 mg·kg-1,2016年玉米的根、莖葉和籽粒Cd含量分別比 2015年玉米高 0.02、0.09 mg·kg-1和 0.03 mg·kg-1。
土壤的pH值在4.83~5.45之間(表2),其中R-R處理最高,C-C處理顯著低于R-R處理。不同輪作處理堿解氮含量為131.24~147.12 mg·kg-1,同一年不同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同一年種植不同作物的堿解氮差異不大。土壤有效磷含量以C-C處理最高,其次為R-C和C-R處理,R-R處理最低,兩年C-C處理的土壤有效磷分別比R-R處理高136.5%(P<0.05)和380.9%(P<0.05)。2015年和2016年土壤速效鉀分別為 130.62~135.45 mg·kg-1和 120.30~170.28 mg·kg-1,2015年土壤速效鉀間無顯著性差異,2016年土壤速效鉀R-C、C-C處理明顯高于R-R和C-R處理(P<0.05)。
圖2 不同器官Cd的含量Figure 2 The content of cadmium in plant in different organs
由表3可見,水稻(R-R、R-C和C-R中的早稻、晚稻,下同)BCFroot、BCFstem和 BCFgrain分別為 9.83~14.56、3.14~5.18和1.08~1.33,玉米(R-C、C-C和C-R中的春玉米、秋玉米,下同)BCFroot、BCFstem和BCFgrain分別為1.31~1.78、0.18~0.79和0.03~0.26。同一年份,不同處理,水稻各器官的富集系數(shù)均明顯高于玉米。水稻的BCFroot、BCFstem和BCFgrain分別是玉米的5.5~11.1、4.0~28.8倍和4.1~44.3倍。同一處理,水稻和玉米的富集系數(shù)均表現(xiàn)為BCFroot>BCFstem>BCFgrain。
水稻和玉米的TFstem為0.31~0.42和0.14~0.38(表4)。2016年早稻季節(jié)的早稻TFstem顯著高于春玉米處理。2015年早稻季節(jié)R-C的TFstem比C-C高77.8%(P<0.05),其他處理的TFstem間無顯著性差異。2015年晚稻季節(jié)C-R稻處理的TFstem顯著高于R-C處理,2016年晚稻季節(jié)種植水稻的TFstem顯著高于玉米。
水稻和玉米的TFgrain為0.23~0.38和0.10~0.37(表4)。2015、2016年早稻的TFgrain顯著高于春玉米,晚稻季節(jié)不同處理的TFgrain無顯著性差異。
不同季節(jié)同一處理均為TFstem>TFgrain。
水稻根、莖葉和籽粒與土壤有效Cd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其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576(P<0.01)、0.438(P<0.05)和0.481(P<0.05)。
農(nóng)作物收獲后土壤堿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鉀與作物體內(nèi)的Cd含量并無相關性,可見,水旱輪作中,同一種作物施肥量相同,土壤中的速效養(yǎng)分不影響作物對Cd的吸收。
水稻和玉米的產(chǎn)量為5808~6682 kg·hm-2和6082~6875 kg·hm-(2表5)。2015年和2016年早稻季節(jié)不同作物的產(chǎn)量無顯著性差異;2015年晚稻季節(jié)以R-C最高,比R-R處理的產(chǎn)量增加7.4%(P<0.05);2016年晚稻處理以C-C最高,比R-R處理產(chǎn)量增加16.1%。2年2季作物總產(chǎn)量均以R-R最低。
表2 不同處理土壤養(yǎng)分狀況Table 2 Soil nutrien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3 不同處理Cd富集系數(shù)比較Table 3 Compare of Cd bio-accumulation coefficient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4 不同處理Cd轉(zhuǎn)移系數(shù)比較Table 4 Compare of Cd transfer coefficient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5 不同處理的作物產(chǎn)量(kg·hm-2)Table 5 Crop yield of different treatments(kg·hm-2)
早晚稻中,晚稻各器官中Cd的含量均高于早稻。不同研究者[18,21]發(fā)現(xiàn)晚稻籽粒中Cd含量高于早稻籽粒,可能的原因是一般早稻季節(jié)降雨量和降雨頻次大于晚稻,本研究中,兩年的降雨也如此(圖1),這致使早稻季節(jié)土壤中的水分和淹水時間高于晚稻季節(jié)。土壤中的水分狀況影響Cd的形態(tài)轉(zhuǎn)化,主要是在淹水條件下,Cd與硫生成硫化鎘而降低Cd的有效性[22-23],致使早稻土壤的有效Cd減少,并減少了向籽粒的轉(zhuǎn)移,因而早稻籽粒Cd含量低于晚稻。
水稻和玉米不同器官Cd含量均是根系高于莖葉高于稻米,與其他研究結(jié)果相同[24-25]。水稻各器官中的Cd含量均高于玉米,其根、莖葉和稻米分別是玉米的7.3~12.0倍,早、晚稻根系的富集系數(shù)達12.0,是玉米富集系數(shù)的6.9倍,可見同一栽培和管理措施下,玉米對Cd的吸收能力小于水稻。水稻是相對高累積Cd的農(nóng)作物[26],相同的栽培條件和管理措施下,水稻吸Cd能力高于玉米,容易造成輕度污染土壤上的水稻稻米Cd含量超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27]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而玉米籽粒Cd含量低于國家飼料衛(wèi)生指標[28]規(guī)定的最低限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27]。由于晚稻籽粒Cd含量高于早稻,因此,為保障雙季稻區(qū)低Cd污染農(nóng)田的糧食安全,建議采用早稻-秋玉米的種植模式,但種植早稻需要采用Cd污染農(nóng)田防控措施,以保證稻米安全生產(chǎn)。
富集系數(shù)越高,說明植物體內(nèi)積累重金屬的能力越強。轉(zhuǎn)運系數(shù)越高,表示重金屬從根轉(zhuǎn)運到地上部位的能力越強[29]。水稻根、莖葉和籽粒的富集系數(shù)均>1,玉米根系的富集系數(shù)>1,說明水稻各器官和玉米根系富集Cd能力強。玉米與水稻富集Cd的能力均為根系>莖葉>籽粒[30-32]。玉米和水稻的TFstem>TFgrain,可見水稻和玉米的Cd從根系轉(zhuǎn)運到莖葉的能力大于莖葉轉(zhuǎn)運到籽粒的能力。
土壤有效Cd與玉米籽粒、水稻根、水稻莖葉和水稻籽粒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保持一致[34-35]。不同養(yǎng)分與植物吸收Cd含量無顯著性差異,可見在本實驗條件下,土壤中的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不影響作物對Cd的吸收。
水稻和玉米不同器官對Cd的累積規(guī)律為根系>莖葉>籽粒。水稻根、莖葉和籽粒吸收的Cd含量分別是玉米相同器官的7.3、10.8倍和12.0倍。水稻根系的富集吸收明顯高于玉米。
水稻和玉米各器官的富集系數(shù)均為BCFroot>BCFstem>BCFgrain。水稻各器官的富集系數(shù)高于玉米。同一處理各器官的轉(zhuǎn)移系數(shù)均為TFstem>TFgrain。
水旱輪作土壤中的稻田和玉米土壤有效Cd與作物籽粒呈顯著相關關系。農(nóng)田土壤中的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不影響作物對Cd的吸收。
早、晚稻季節(jié)種植玉米分別比種植水稻增產(chǎn)4.2%和6.4%。稻田改種玉米不同輪作制中,為保持一定的水稻面積和糧食作物產(chǎn)量,在雙季稻區(qū)晚稻改種玉米,早稻采用措施降低稻米Cd的吸收,有利于糧食作物的安全生產(chǎn)。
致謝:感謝黃曦老師對文章英文摘要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