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義 周金龍
書法是中國的國粹,世界文明的精華,它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學習、去熱愛。然而,電腦的普及,練習書法的時間少了,當代書法教育面臨著新形勢、新環(huán)境的嚴峻考驗。多數學生小學畢業(yè),還不能寫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說明他們學的不精。普遍存在書法課上內容多,學生收獲浮淺。所以,我深入實踐李祥魁老師提出的一課一字,一字多得理念,提高了課堂實效。
教學中,我把李祥魁老師提出的:“不管長大做什么,寫好書法都是一生的驕傲?!弊鳛檎n訓。中國書法正在走向世界,習近平主席夫人彭麗媛在新德里參觀泰戈爾國際學校時,用毛筆書寫成語“溫故知新”,并簽名蓋上印章。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更好報效祖國,祝他們成功。這更加激勵同學們把書法藝術發(fā)揚光大。書法教學要讓小學生對書法產生興趣,在學習中有所領悟、有所進步。
學生高尚道德人格的養(yǎng)成,健康審美趣味的提升,無不繼承著經典。《論語》《弟子歸》《三字經》等經典書籍,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再如“弟子歸,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些圣人良言如春雨般滋潤著花蕾,潤物無聲;如春風般開啟了學生的心扉,明禮導行。我指導學生書寫習近平主席對學生提出的十六字要求“記住要求、尋找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卑l幅、橫幅、中堂、扇面等。從書法的“源流、形制、傳統”三個方面進行必要與有效的講授。通過書法,讓學生在藝術中又得到更好地熏陶。讓他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書寫中熱愛書法文化。
任何學習都是從一點一滴學起,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書法學習最初要從最簡單的基本筆畫開始臨習,首先學會站起來是最簡單的,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書法教學中不應該求快、多,而要力爭少而精。古人云:“書者玄妙之技也。”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精準練字的習慣,持之以恒地學習,日后才能學有所成。馬馬虎虎,是學不好書法的,最終只能半途而廢。由于上課時間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每節(jié)課孩子能寫好一個精準范字是很不錯的。所以,每節(jié)課練習一個精準范字非常適合小學生特點。
經典碑帖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字體與書體,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學習經驗,為我們學習書法和創(chuàng)作提供了典范。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例字都應是經典碑帖中的字。由于書法的一筆一畫都有嚴格要求的基礎筆法,所以練習要從低到高,每節(jié)課選的例字很重要。在選擇上,要從易到難;學習上,要由慢到快。如一二年級選擇簡單的獨體字,三四年即選擇筆畫多點的字,五六年級選擇不同結構的字。適合學生特點,每節(jié)課就有較好的實際獲得。
書法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需要雙方互相協作,發(fā)揮各自的積極性。因此,學生不應只是消極被動地接受,而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投入。學書法如同學做人,要求嚴謹,對任何一個細小的筆畫或一個動作,都要認真處理。然而,對于練習時精神不集中,隨便翻開碑帖就隨意臨寫,淺嘗輒止,甚至有些學生亂圖亂畫。這樣的學習效果當然不好,更需要自主學習。先嘗試寫一個,這樣學生找到不足,克服盲目自大,教學時有的放矢,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聽講會更認真。
書法在技術層面靠的是硬功夫,是熟能生巧的積累,這個“熟”靠的就是“多練”。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做到“精講”,學生才能“多練”。如何做到“精講”,這就要求教師不要講得太多,根據不同的年級水平,合適最好。
“多練”是指在“精練”基礎上的“多練”。把要掌握的字,反復練習,熟記于心。學習書法,要善于找規(guī)律,讓學生了解相同類型字的寫法,重點是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中掌握典型字的寫法。在課堂上可以出示多個歸類的范字,但要有重點地去練習一個,不能貪多,爭取“一課一字,一字多得”“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也就是每課只練習一個字,爭取寫像,并且能夠記住不忘才叫完成了任務。
“精講”時遵循“先重結構,后重用筆”的原則。在方塊字的里面作文章,把各部件的相互位置處理妥當,使之均衡穩(wěn)定。這是一個大關口,過不去,登堂入室便無從談起。
書法中“結構”重于“用筆”。這就像建房子,先要搭建規(guī)范的架子,有了房屋的形狀,再往上添磚加瓦、雕梁畫柱,這樣才能建成一棟漂亮的房子。所以,在書法課堂教學中,要強調占格,強調點畫的位置,重視字的結構,當能夠掌握字的基本結構后,再重視筆法的練習,方可寫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好字。例如我教學《皿字底》從整體——部分——筆畫,進行觀察練習。
看課件:孟,觀察例字。
生1:整體。上下結構,上窄下寬。
生2:皿字底整體扁寬,長橫向左右伸展,外輪廓近似梯形。
生3:我發(fā)現皿字底的第一筆是斜豎,橫折時橫輕、折重,折向內收;
生4:中間兩豎相向彎曲、整體靠右,長橫左低右高,左細有粗,在米字格中從斜線上起筆,壓住右斜線收筆,長橫距離下橫線約8 毫米。
看課件皿字底,慢放,看長橫的寫法。和老師一起說:用筆穩(wěn)健,收筆沉穩(wěn)。
師:除了皿字底其它還有什么發(fā)現?
生5:從筆畫方面,我發(fā)現“孟”的第一橫短,折貼近斜線右邊起筆,向上提。撇壓住豎中線,撇不要太長。
生6:我發(fā)現下邊的彎鉤沿著豎中線向下,不要太大,變成了彎沒有鉤;子的橫不要長,要短。
生7:我發(fā)現子要小,在米字格中大約三分之一。
課件出示橫線、豎線、運筆,親自示范……然后讓學生多練,效果更好。
通過精講多練,學生字的大小控制有很大提高,優(yōu)秀率從60%提高到85%左右。
寫一手好字,要形神兼?zhèn)洳判?。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做到形神兼?zhèn)洌泻艽蟮碾y度,所以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安排,先重形似,再重神似。在備課時,教師要研究字的結構與用筆,怎樣講才能讓學生抓住要領,才能寫得像?!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當學生能夠模仿到形似的時候,才能進一步要求神似,最終達到讓學生能夠書寫出高水平的字來。
事實已經證明,書法有一整套嚴謹的書學法則,在書寫過程中如果不認真對待,往往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在書法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一點一畫的準確,一絲不茍地進行練習、比較,在掌握書寫技能的過程中毅力得以培養(yǎng)。一年級教材中,李祥魁老師的“黃金格”對學生的精準練習非常有效,臨摹復合的準確率很高。中高年級把范字用透明塑料板進行雙鉤,放在學生的習字上,復合比較,更能準確地找到不漂亮的筆畫。精品字人數從原來的30%上升到60%左右,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練字效率,學生的字更有神采。
中國書法,顯然有“行為藝術”的成分,對觀眾進行“視覺刺激”,展示的是書法藝術的傳統正脈。從傳世墨跡中細細體察,追尋其起、行、收筆的軌跡,往往能有比較切實的收獲。用筆手法,圓、藏露、正側等有著非常豐富的變化,以及用墨有濃淡枯濕,學生都體驗完成一筆一畫的喜悅。
書法又是“凝固的音樂”和“無聲的音樂”,將中國的書法和音樂藝術緊密融合在一起,旨在弘揚中國書法藝術,為書法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泉。它能夠帶動大家對書法產生一種濃厚的興趣,所以書法課我給學生輕聲播放《高山流水》等舒緩音樂,讓學生身心感受書法的高雅之美。
技術的高級階段,就是藝術作品?!敖浀錇閹?、圣賢為友”。我指導學生從“靠體、字法、章法”三個方面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學什么要像什么,不同的字體有不同的寫法。不同字體,從單字的構造到整篇的排列布局,也不盡相同。通過鈐印,紅與黑的對比,一幅書畫作品用印得當,能夠“錦上添花”。體會作書時,全神灌注,將全部的精神、情感流瀉于筆端,使生動的思緒和感情凝固在作品中,這作品就包含了生命力,具有攝人魂魄的力量。學生參與書法創(chuàng)作和裝訂成冊,讓學生愛上書法。如圖:
我深深感到,書法教師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勇氣和拼搏。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準確、熟練臨摹書法,舉一反三。還要做好學生的堅強后盾和指揮官,才能為“普及書法教育,弘揚傳統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