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富春第二幼兒園,浙江杭州 311400)
在長期的實踐和持續(xù)的自發(fā)探究中發(fā)現幼兒園數學教育,特別是農村幼兒園確實存有不少嚴重的誤區(qū)和問題,例如:幼兒的需要、興趣、發(fā)展和學習的特點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可提供讓幼兒獲得直接經驗的活動過少;數學教育過分偏重知識性內容,忽略科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重視探究方法的指導等。具體有以下方面。
(2)幼兒數學感知現狀。以幼兒園中的常見的數學實踐用錢買東西和10 以內加減法為例,發(fā)現幼兒理解了具體的數學關系,能夠解決具體問題,卻不能將其歸納為一個抽象的數學問題,用抽象化的符號來表示具體的事情,不懂得抽象符號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1)思考:幼兒數學教育最終目的。
幼兒數學教育到底是什么? 為什么要進行幼兒數學教育? 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我們可以看到幼兒發(fā)展的落腳點,能清晰的感受《綱要》倡導的有益于幼兒終身發(fā)展的大目標是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我們更應注重的是幼兒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環(huán)境及他人的交流相處能力等)。
(2)“數學教育融合幼兒自主游戲” 的理念與幼兒科學教育的契合。
我們提出“促進每個孩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自主游戲中主動探究,在探究中和諧發(fā)展”這一核心理念。
總目標為:對周圍事物、數學現象(數感游戲)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多種感官,利用周圍多種資源,主動探究問題;樂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促成幼兒良好的數學感知能力。
數感是指對數字怎樣發(fā)揮作用的理解。是一種實踐能力,是幼兒將數字運用于生活的基本技術。
我與同伴定在那里,動彈不得。只聽見心口噗地一下,也躥起火苗,隨之一陣痙攣,像一個很久沒有進食的人面對盛宴,有幾乎暈眩的饑餓感,然而又是幸福的。
在幼兒園多數孩子已經接觸了數字,有的從兩歲起就已經在對話和游戲中運用數字,表面看來似乎許多幼兒園孩子對數字早有適當的了解。實際上,數感的充分發(fā)展要依靠幼兒對數字含義的充分理解,它是一種高級技能,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價值所在,是一種學以致用的體現。
我們認為建構幼兒數感的發(fā)展,能通過幼兒進行探究性的自主游戲輔以實現。
(1)融合于數學活動的自主性游戲是指由幼兒自主進入數學、科學、建構區(qū)等活動區(qū)的自由活動。在這些場域中進行由幼兒發(fā)起的、 以游戲本身為目的的游戲,操作中帶有幼兒濃厚興趣,幼兒能積極地與環(huán)境互動,動腦又動身。
(2)設想實踐的這種活動帶有顯著的社會性共享學習活動特點,讓幼兒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社會性共享學習方式。
(1)重視幼兒的思維特點,支持幼兒在游戲中融入他們自己獨有的思維和學習方式。
(2)依據該年齡班幼兒的特點,建構支持幼兒自主的多元化學習方式,使用情境和體驗教學法。
(3)搭建了支架式學習體驗的機會。
(1)突出以幼兒為中心原則,增強環(huán)境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和幼兒對環(huán)境的參與性。
(2)突出情景創(chuàng)設原則,著重創(chuàng)設符合科學學科特點的、生動的、趣味性情境,與數感發(fā)展目標、內容相適應,以情景的發(fā)展與變化為線索,將任務融于情境之中,達到互動、交流與協(xié)商。
幼兒的心理和認知發(fā)展特點決定著他們學習數學的科學路徑:探究、實踐、理解(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對于游戲材料的投放需據此展開。
(1)結合數學活動內容,確定合理的區(qū)域游戲目標。(2)選擇適宜的操作材料。
①提供的材料應充分,以滿足幼兒反復擺弄練習的需要;②提供的同一類活動的材料應有實物、圖片、符號三個層次。
(1)情境創(chuàng)設要生動有趣,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
(2)情境創(chuàng)設要富有挑戰(zhàn)性,能激勵幼兒積極參與。
幼兒會嘗試按意愿通過自己的方式運用數字進行計數。我們的中班幼兒在自主區(qū)域游戲中是這樣獲得數感的發(fā)展的。
(1)玩玩、學學——自主游戲融入幼兒計數中的社會知識。
我們將淺顯的數學計數知識蘊含在簡單明了的游戲中,通過反復的玩玩、學學,讓幼兒自發(fā)地一次次自言自語、邊說邊操作,輕松、愉快的游戲中,貫徹計數活動的社會知識運用,最終可使其掌握對于數字的理解。
(2)想想、做做——自主游戲融合幼兒計數邏輯數理知識(建構計數原則)。
幼兒游戲中每次能準確完成任務,并能確認自己是在正確地計數,那幼兒正是無意識地在體現和貫徹不教自會的計數原則:①一一對應原則。在計數中,每個數詞對應一個物體。②固定順序原則。以相同的順序連貫地使用數詞(1,2,3……)。③基數原則。數出的最后一個數字等于這組物體的總數。④抽象性原則。可以用一組數字對不同物體進行計數(刀、叉和勺等包括在內)。⑤順序無關原則。
孩子與數字打交道,確實對數字各種各樣的用途是感到困惑的,但是我們的中班孩子在隱性支架搭建后大開放的自主性游戲中能有如下表現,向我們展現他們對數字的運用和理解。
孩子可以通過游戲途徑,通過個性化的操作,通過模仿同伴和成人來學習計數中的數字名稱,按順序學會使用這些數字。生活和游戲情境是幼兒自然建構認識的最佳途徑。自主游戲能讓幼兒自發(fā)自主地表現出他的認知和習得過程。
縱觀探究的過程,我們認為:我們不能把數學只是看成一種被傳播的固定的知識體系, 而且還原一種語言和思維方法(尤其是數字化時代)。作為教師,我們可以使幼兒學習數學這一過程變得容易、快樂。
(1)成為“重在發(fā)展思維的數學活動”:目標上重計數與計算等知識和技能;內容上重數學關系的揭示;方法上重數學關系的體驗和理解。
(2)幾個新想法:①把數學概念和與生活實際自然聯系起來。②把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與應用過程緊密結合起來。
(1)突出現有幼兒數學教育內容中的數量關系是對原大綱內容在理解深度上的提高,以期達到發(fā)展幼兒思維的目的。它要求幼兒做出相應的、可及的思維上的努力。但這些數量關系,不要求幼兒牢固掌握,只要求盡可能地體會、 體驗和理解,在理解過程中訓練思維,使理解數量關系成為思維訓練的工具。因此,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全部或有選擇地進行有關數量關系的教育。
(2)上述各種數量關系的名稱、概念及術語等不宜讓幼兒掌握,成人應在教育活動中靈活地運用幼兒易懂的語言,通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活動使他們能夠初步理解,并在這過程中使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同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