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閩
摘 要:本研究圍繞高一學生的英語學習困難,運用問卷調查法和個案訪談法對高一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闡明了高一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內容以及成因,并提出了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高一學生;學習困難;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1-027-2
近年來,隨著普通高中的不斷擴招,高中普及的趨勢已日益明顯。這一現象所衍生的后果之一就是高一學生英語水平不均衡的程度不斷加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許多學生在高一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就面臨很多困難,因為這些困難沒有得到成功的解決,導致一些學生對于英語學科失去興趣,產生恐懼心理,甚至放棄該學科。為了解決英語困難生的問題,在高一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后,我們對高一年級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分析了造成高一學生諸多英語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并將這些原因分為內因和外因。
一、英語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
(一)內因
1.初中英語基礎薄弱
英語學習的系統(tǒng)性較強,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面學習的基礎。有些學生由于初中基礎知識薄弱,因而不能及時把握高中的新知識,長此以往,知識欠賬越來越多,造成了更多的學習障礙。
2.學習意志薄弱
許多學生意志力薄弱,不喜歡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較差,學習中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就臨陣退縮,使學習活動難以維持下去。
3.學習方法不當
學習方法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高一學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后完成作業(yè)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大部分學生不注重英語的理解,對于所學的知識不會比較,不善于歸納,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操作系統(tǒng)。高一學生還未從初中手把手教的機械識記,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中解脫出來,無法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逐步形成學習障礙。
(二)外因
1.英語教材難度加大
初中階段要求學生掌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的語法知識。而進入高中后,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詞匯量增加一倍,語句和篇章更為復雜,側重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可以說是由記憶層面過渡到運用層面,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
2.高中課業(yè)負擔沉重
高一尚未進行文理分科,學生要學習文理科共9門高考科目,課業(yè)負擔十分沉重。許多同學把大部分學習時間投入到較難的數、理、化等學科中,在英語方面所投入的時間相對較少,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的英語成績下降,逐步產生學習困難。
3.高中教學方法與初中不同
初中教師在教學時側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并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反復地練習,直至掌握。而高中英語教材內容多,語言現象比較復雜,教師側重于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更重要的是利用課余時間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來解決大部分的問題,教師僅僅是適時指導、點撥疑難。那些在初中時依賴教師,缺乏自主學習的學生,就感到學習英語有很大困難。
二、研究的啟示與解決困難的對策
(一)研究的啟示
本次調查讓我們對高一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具體內容和成因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高一英語教師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能否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困難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安排高一的教學中,應以學生的學習困難為導向,應用有針對性的對策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
(二)對策
1.激發(fā)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tài)度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激發(fā)認知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高一年級的教師應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常態(tài)化,同時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tài)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后面的高中學習鋪平道路。
2.研讀新課標和教材,合理安排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進行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和實踐的主要渠道。高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照顧到有困難的學生,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合理安排教學,提高課堂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①正確把握教學起點和課堂容量。正確定位教學起點,合理安排教學容量對于高一新生適應高中英語學習至關重要。實踐證明:理想的教學起點應定位在大部分學生能夠達到的高度。教師應注重分散難點,適當降低坡度,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的障礙。課堂容量也應適度,過多學生難以掌握,消化,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太少則不能完成教學任務。
②根據困難學生的實際,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高中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應特別關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課堂教學中應多采取“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逐層實現。在知識落實上,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qū)別。在難點講解上,為了讓有困難的學生更易掌握,最好對教材作適當的處理和知識鋪墊。教學速度上,先慢后快,給學生一個緩沖適應的時間。教學檢測上,適當降低難度,側重基礎知識的夯實,保持困難學生學習信心和興趣。
3.幫助學生抓住重點,促進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
古人云:“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睅椭咭粚W生解決學習困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抓住重點,教會他們運用一些高效的方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英語成績持續(xù)性提高。
重點一:集中訓練音標與發(fā)音規(guī)則。
高一教師應抽出專門時間,集中學習音標和發(fā)音規(guī)則。音標和發(fā)音規(guī)則的掌握將會給困難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一場革命,實現從無聲學習到有聲學習的突破。有了音標和發(fā)音規(guī)則的幫助,學生就能做到見詞能讀,進而減少了學習困難,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重點二:幫助困難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高一教師應選擇一些困難學生,引導并督促他們養(yǎng)成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勤記筆記、朗讀背誦、廣泛閱讀、及時復習等習慣。這些習慣一旦養(yǎng)成,這一部分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效率也將大大提高。
重點三:引導困難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師要把學習方法的指導滲透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零碎的學習方法系統(tǒng)化,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教會學生按音節(jié)有效記憶單詞,建立錯題檔案幫助鞏固復習,大聲朗讀文章提高聽力水平等有效的學習方法。
本研究通過對高中一年級兩個班學生的英語學習困難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探究了高一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具體體現及成因。這些結果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高一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學習困難,幫助我們制定對策,改進教學。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存在著不足,主要是研究的對象代表性不夠廣泛,僅限于縣城省示范中學的高一的學生,因此,所得結論仍屬于探索性。對于研究本身的不足,希望有更多的相關研究給予補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