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摘要:古詩詞,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如何循著“形而上”的道,避免條分縷析、細碎分割,而是試著超越單一的文化訓詁、熟讀記憶,是教師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貧w古詩詞教學的自然生態(tài),給予敞亮的視野,闡釋盲點、賞析精髓、觸發(fā)想象、陶冶性靈,是教學的價值旨歸。
關鍵詞: 知人;讀誦;想象;遷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054-02
古詩詞,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語言凝練、結構簡明,朗朗上口。古人云:“詩者,天地之心?!惫旁娫~是閃耀智慧光芒的存在與昭示,是陶冶民族情感的載體與精髓,是推動歷史進程的感悟與認知。習總書記曾經旗幟鮮明地表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p>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則從“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在發(fā)展語文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潛能”;“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胧?,為最能融合這三方面要求的文學體裁——古詩詞教學明示了方向。
【緣起】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真實的存在
作為一線教師,筆者曾對我校六年級100名同學進行親近古詩詞情況的抽樣調查,其中,非常有興趣的占26%,感覺一般的占69%,絲毫沒有興趣的占5%。究其原因,“古詩詞晦澀難懂,遠離生活,不容易記住,感覺沒意思”是后兩部分學生的普遍心聲。而喜歡的同學57%竟是因其“對學習有好處”! 由此可見,真正意義上熱愛古詩的小學生,比例甚低。
對于古詩詞教學,導引者重視程度之高,求學者興趣需求之低。究其原因:
1.環(huán)境的掣制。
放眼周遭,隨著經濟水平的日益提升,傳統(tǒng)日行漸遠。手機、平板等快捷式閱讀朋比角逐,大有取代經典閱讀之勢,“咿呀”讀詩的少了,刷屏點贊的多了。傳統(tǒng)文化的湮滅、傳統(tǒng)精神的缺失,成為當下嚴肅的話題。
2.教材的局限。
就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而言,六年中,作為課文收錄的古詩詞35首,連同練習中出現的,共計59首。與新課標第三學段所要求的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首尚有101首的差距,這就意味著現時的內容遠遠滿足不了教學的訴求,顯得薄弱。
3.方法的制約。
一般來說,教師古詩詞課堂教學的軌跡是:知作者、解詩題、讀詩句、明詩意、悟詩情。如此程式化的推進,學生早已了熟于心,缺乏深入古詩“肌理”的探究,靈動消磨殆盡,至于情感的共鳴,無異于空中樓閣。
4.評價的滯后。
我們重視古詩詞的積累,但往往關注于“形而下”的量,機械的背誦、默寫,毫無審美體驗與心靈的觀照。與之相對,循“形而上”的道,個中所滲透出的意蘊,成為一闕秘境,鮮有顧及。
5.教師的參差。
生活的壓力、世事的紛擾、忙碌的勞作,日漸阻隔了教師的“靜心閱讀”,即便對于古詩詞有所涉獵,也多是淺表式的條目記憶,作者的人生走向、寫作背景、情感表達只能是“管中窺豹”而已。
【追問】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回溯的思考
古詩詞,獨有的一種文體,有著其特殊的格式及韻律,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等,按字數可分為絕句、律詩等。“一首完美的詩,應該是感情找到了思想,思想又找到了文字。……始于喜悅,終于智慧?!闭\然,我們蘇教版教材中所編錄的古詩詞,所述主題豐富多彩、表達的靈活多樣、語言質感鮮明。其中漢樂府2首、詞5首,相較而言,作品以唐代居多,詩人以李白、杜甫受青睞的程度較高。
1.定位的模糊。
從小學學科分類看,古詩詞教學隸屬于閱讀,所以它的教學符合閱讀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從體裁上看,古詩詞有別于記敘文、散文等文體,所以它似乎又應該“自成一章”。教學目標的界定、文化價值的探尋,究竟什么才是最契合的標準、怎樣才能符合兒童的發(fā)展需要,作為教師,尚難以清晰地加以體認。
2.手段的簡單。
從教學底蘊的結構看,教師需要適時補充古詩詞的攝入,以超越小學階段160首的儲備,時間何來?從具體教學操作看,是設立專門的“閱讀品析課”,還是放手讓學生自行誦議?作為教師,尚未能明確地加以恒定,更多時候,滯留于“隨性而為”的狀態(tài),班級、學生間差距明顯。
3.主體的不明。
教師、學生、作者、古詩詞四者,誰是真正的主體,教學的價值旨歸在何處?作為教師,辨識與行為難以真正統(tǒng)一。課堂上,大量知識的灌輸、多媒體技術的鋪陳抑或是一味將主動權還與學生,任其自讀自悟,都是不可取的?!敖狻迸c“不解”個中的“度”怎樣才能把握準確,亟待我們加以思考重建。
【實踐】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行為的體證
關于古詩詞教學,“解”——意味著條分縷析、細碎分割;“不解”——則帶來信馬由韁、浮光掠影的隱患。二者相距甚遠,其徑貴在“自然”——既是路徑的選擇,又是方法論的運用,避免彎道,直線抵達。
1.知人論世,觀照詩人精神家園。
“知人論世”始見于《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彼J為,文學作品和作者的生活思想以及時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論其世,才能客觀正確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內容。“知人”就是知曉作者的生世、經歷、秉性、喜好等;“論世”就是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
如(蔣軍晶《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師:是什么原因讓杜甫歡喜,喜悅,欣喜若狂?
生:劍外忽傳收薊北。所以杜甫這么開心。
師:了解歷史的同學知道是因為什么事件導致薊北這個地方“失去”嗎?
生:安史之亂。
師:是的,自古以來很多詩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心懷國家,一心渴望九州能夠統(tǒng)一,希望能夠收復失地。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位,所以這首詩又被稱為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詩”。
“劍外忽傳收薊北”的了解,“漫卷詩書喜欲狂”的追因,豐富了詩人憂國懷家、歸心似箭的體悟。
2.實讀活誦,直面詩人語言內涵。
“凡物各自有根本,風云萬變不離宗”,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是大家的共識,在古詩詞教學中,“讀”更應當成為其“不二法門”。讀著,吟誦著,讓固化的文字鮮活起來,讓無聲的語言響亮起來,給予詩詞以生命會意的熠熠閃光。如此,學生可以更為真切地走近詩詞,喚醒閱讀期待,直面作者語言內涵。
如(王崧舟《楓橋夜泊》)
師:請大家打開課文,讀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復讀,一直讀到清爽了、順口了為止。
……
師:讀得很專心、很投入,很好!讀書要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清清爽爽地讀。
……
師:讀得不錯!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翹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讀得一絲不茍!誰再來讀一讀,不但清清爽爽地讀,而且有板有眼地讀。
……
師:有味道!不用我說,大家一定聽出了這首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來!我們一起讀!怎么讀呢?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我來讀。 師:好!味道出來了。我們再讀一次,現在,前后順序調換一下,我讀前四字,你們讀后三字。
師:味道更濃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那個節(jié)奏,那個味道。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
……
師:讀《楓橋夜泊》,有人讀出的是憂愁,有人讀出的是寂寞,有人讀出的是凄涼,也有人讀出的是寂靜。請大家靜靜地默讀《楓橋夜泊》,看看注釋,看看插圖,聯(lián)系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一想,詩的哪些地方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和情緒。
音韻、節(jié)奏中規(guī)中矩,表達、體悟各呈個性;主體親歷,導引出新,形效爽得,親詩自然。
3.想象意境,還原詩人情感因子。
皮亞杰認知心理學認為,人們并不是如行為主義所設想的那樣,有了外部的信息刺激就會有相應的心理反應。只有自己原本內心的準備狀態(tài),即心理“圖式”被同化,才能有反應。
意境,就是讀者心理圖式和作者感情表達的怡然遇合。
如(孫雙金《走進李白》)
師:我也到過廬山看過瀑布,可我在瀑布上看到的云煙是白色的,我到黃山泰山頂上看到的云霧一般都是白色的,為什么李白看見的卻是紫色的呢?
生:因為李白有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力。
師:有超凡的想象力所以能把白的想成紫的是嗎?文學家,浪漫主義詩人,有超凡的想象力!這是你的想法!我發(fā)現你也有超凡的想象力!
生:我認為也許是李白也認為置身于紫色的云霧之中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師:多好的想象啊,紫色的云霧中仿佛仙境一般。
生:也許當時李白喝醉酒把夢境和現實結合在一起。
師:李白是酒仙詩仙,喝醉酒把現實夢想渾然一體,分不清,置身于廬山頂端仿佛來到仙境。
生:我覺得一是因為陽光的照耀下水會產生不同的顏色,二是俗話說美酒配美景,李白喝醉酒以后,把天上人間混淆了!
師:了不得,你是科學家和文學家的組合!水分子蒸發(fā)赤橙黃綠青藍紫,紫色的光波特別耀眼,科學家的腦袋;藝術家呢,就是美酒襯美景,再加上美好的想象,所以李白眼中呈現出,齊讀……
師:詩仙就跟別人不一樣,一開始就描繪了宛若仙境的美妙境界(板書:宛若仙境)! 日照香爐生紫煙,紫氣東來,紫色是夢幻的高貴的仙境的。
讀者、作者、情境相互融合,“圖式”同化,反應生成,實現共振。
4.遷移轉化,聚焦詩人表達異同。
面對卷帙浩繁的古詩詞,如何可以“讀一首,曉一類”進行有效遷移,最好的舉措就是鏈接。找到古詩詞與其他詩詞的共生點,鏈接作者、鏈接主題、鏈接內容、鏈接體裁,在立體架構中展現更為廣闊的視域,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竇桂梅《清平樂? 村居》)
師:“心安茅屋穩(wěn),性淡菜根香”。這是何等的愜意與幸福???,這不僅僅是這一家人的安居樂業(yè);也成了作者和我們向往的家園。所以雖說醉里吳音,實際上醉在——
生:村居。
師:然,“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年邁的辛棄疾呀,卻還沒忘了臨老的這線感慨喲?。ǔ鍪尽镀脐囎印罚?/p>
生: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板書:醉里挑燈)
師:看,美在村居,醉在村居的他,也沒忘了“醉里挑燈看劍”??此凭影玻瑢崉t——思危!
師:請同學們現在看,同是“醉”里,卻有著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含義。下課以后再去細讀辛棄疾的生平事跡,再好好背誦幾首辛棄疾的名家詩篇。這樣,我們才會對村居里的安居樂業(yè)有更深的了解和認識。
相似組塊,類比粘連,珍珠串鏈,梳理整合,量質同升。
對于古詩詞教學,葉圣陶先生早有論述:“教一首古詩,不但使他們明白詠的是什么,更有借此培養(yǎng)他們的情緒,甚至指導自己的行為思想。”
古詩詞教學的最佳路徑是以自然的方式進行,這樣的閱讀是真實的、充實的、更是豐實的。愿師生共通的話語體系,相似的精神洗禮,統(tǒng)一的價值判斷,回歸教學生態(tài),共同彰顯古詩詞張力之所在。
參考文獻:
[1]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2] 章師亞.不講白不講,講了不白講——古詩詞教學的一點初見[J],語文教學通訊.2016.03.
[3] 孫紹振.名作細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01.
[4] 李元洛.萬遍千回夢里驚[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