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成觀,李文勇
(1.貴州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2.右江民族醫(yī)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3.華中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建立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讓互聯網發(fā)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掌握網絡核心技術、保障網絡安全、匯聚網絡人才、加強國際合作、清朗網絡空間等內容對推進網絡強國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論述和部署。因此,在對當前國內學界取得相關理論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重要論述的研究進行歸納和梳理,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和了解學界的研究動態(tài)和現狀,還可以廓清學界研究的不足,以明晰今后應該側重研究的內容和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網絡強國是構建新型大國的關鍵一環(huán),也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重要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學界圍繞習近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戰(zhàn)略的重要論述,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成果。
湯景泰、林如鵬認為習近平新時代網絡強國思想形成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主要包括信息革命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互聯網是“人類生活新空間”“國家發(fā)展新疆域”“國家治理新領域”;互聯網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互聯網是各國謀求競爭新優(yōu)勢的戰(zhàn)略方向;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zhí)政這一關。[1]5-7胡樹祥、韓建旭認為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的形成具有順應人類歷史發(fā)展潮流的必然選擇、應對國際社會網絡空間戰(zhàn)略角逐的迫切需要、對我國互聯網發(fā)展現狀和困境的積極回應的時代背景。[2]93-94梁超從現實維度分析了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構想的提出背景,他分別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現實需求層面、長遠布局層面分析了“網絡安全”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我國亟待由“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轉變、網絡空間已成為世界各國謀求競爭優(yōu)勢的新舞臺。[3]13-14
湯景泰、林如鵬認為習近平新時代網絡強國思想主要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過程:科技是關鍵,信息是靈魂;建設“數字福建”,攻占信息化的戰(zhàn)略制高點;實施網絡強國戰(zhàn)略,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1]8-9胡樹祥、韓建旭認為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的發(fā)展過程有萌芽(1982年至1994年)、雛形(1994年至2007年)、形成(2007年至2017年)、發(fā)展(2017年至今)四個階段。溫麗華分析了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的形成脈絡,她指出了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形成有基礎、雛形、提出和發(fā)展四個階段。梁超從理論維度分析了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構想的歷史形成,他認為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構想先后經歷了三個時期,一是早期探索時期:“正定工作經歷”;二是初步形成時期:“數字福建”的戰(zhàn)略決策;三是誕生發(fā)展時期: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網信工作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3]14-15
胡樹祥、韓建旭認為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的基本內涵包括七個方面:突破網絡核心技術,掌握互聯網競爭和發(fā)展的主動權;發(fā)展信息經濟,培育中國經濟發(fā)展新動能;繁榮網絡文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維護網絡安全,保障國家總體安全;加強網絡治理,形成多主體、多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網信事業(yè)發(fā)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推進互聯網國際合作,打造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2]96-98韓建旭、胡樹祥還認為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的內容和體系包括:詮釋了互聯網的重大意義;提出了建設網絡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對互聯網領導管理體制機制作了改革完善的要求;提升了網絡安全的地位并闡明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關系;強調突破互聯網核心技術的極端重要性;把信息經濟作為驅動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引擎;倡導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要求網信事業(y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主張以尊重網絡主權為前提開展互聯網國際合作和交流。[4]溫麗華認為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網絡文化健康繁榮發(fā)展是靈魂;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是動力;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是保障;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國際要求;以信息化促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現代化是前進方向。[5]湯景泰、林如鵬認為習近平新時代網絡強國思想的核心主張包括:戰(zhàn)略機遇觀;目標愿景觀;網絡主權觀;依法治網觀;核心技術觀;網絡安全觀;輿論生態(tài)觀;成果共享觀;全球治理觀;信息化發(fā)展觀;人才支持觀;數據治理觀。[1]10-13
岳愛武、張尹指出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需要以科學價值夯實網絡強國戰(zhàn)略的基石,強調要牢牢把握“兩個鞏固”的根本方向;始終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切實維護廣大網民利益訴求的發(fā)展旨向;全面遵循安全與發(fā)展并重的評判標準。[5]62-65溫麗華指出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在于:一是具有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二重理論價值;二是具有解決國內發(fā)展困境和為國際互聯網合作共治提供中國方案的二維實踐價值。[6]11-13謝霄男、李凈、李文清認為新時代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的重要現實意義包括保障國家的網絡安全;捍衛(wèi)國家的信息主權;創(chuàng)新國家的網絡科技;繁榮國家的網絡文化;匯聚國家的網絡建設人才;增強國家的網絡治理能力;提升國家的網絡話語權。[6]梁超認為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構想的現實意義可以從理論價值、實踐意義、全球發(fā)展、經濟建設四個方面加以認識。湯景泰、林如鵬總結了習近平新時代網絡強國思想的理論貢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把握了信息社會網絡強國建設中的矛盾關系;開拓了信息時代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對中國互聯網發(fā)展實踐的科學總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他們還指出習近平新時代網絡強國思想的實踐意義包括:為網絡強國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推動形成了網絡強國建設“一盤棋”的格局;有利于互聯網更好地造福社會、服務人民;推動了網絡生態(tài)改善;推進了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1]13-20
“建設什么樣的網絡強國,怎樣建設網絡強國”是個重大的時代課題,網絡強國的建設不能紙上談兵,歸根到底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執(zhí)行當中。學界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論述,對建設網絡強國的具體路徑展開了研究。方興東、盧衛(wèi)、胡懷亮、張靜認為網絡強國戰(zhàn)略要實現三步走路徑:第一階段是在2014年網絡強國頂層設計開局階段完成制度初步設計;第二階段規(guī)劃建立有效防御能力;第三階段具備積極防御能力,真正躋身網絡強國。[7]徐東華提出導入平衡計分卡推進網絡強國戰(zhàn)略,明晰網絡強國建設的使命、核心價值觀和愿景;健全網絡強國戰(zhàn)略績效評估體系。[8]安靜、田喜清提出構建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關鍵路徑,構建完善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是網絡強國建設的有機組成;是建設網絡強國的有力支撐;是建設絡強國的得力保障。他們認為完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可以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搭建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框架;著力于各部門協調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建立多方主體參與的網絡治理模式。[9]鄧曉旭從價值路徑的角度論述網絡強國的建設,他認為可以通過頂層設計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宏觀戰(zhàn)略;建設均衡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大力發(fā)展具有自主創(chuàng)新知識產權的核心過硬技術;制定相關法律、政策,采用適當的管理方式;加強輿論引導,營造和諧氛圍,提升國家和傳媒的國際地位;加強道德教化,提升道德境界的價值路徑推進網絡強國的建設。[10]
通過搜索發(fā)現,近些年學術界在網絡社會治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習近平網絡社會治理、網絡安全以及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相關重要論述的內容上。
張紹榮、代金平、張曉歌從形成邏輯、主要內容和基本特質來探討習近平的網絡安全治理觀,他們認為習近平網絡安全治理觀的形成邏輯包括網絡空間發(fā)展衍變的現實回應、國家治理思想提升的歷史發(fā)展。同時他們認為習近平網絡安全觀的主要內容包括:“一體兩翼雙輪驅動”的網絡安全戰(zhàn)略觀;“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網絡安全共建觀;“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的網絡利益觀;“核心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的網絡技術創(chuàng)新觀;“尊重網絡主權法對霸權”的網絡國家安全觀;“聚天下網絡英才而用之”的網絡安全人才觀。最后他們認為習近平網絡安全治理觀的基本特質主要包括: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特質;貫穿新發(fā)展理念的系統治理思維;著眼全球勇于擔當的大國風范。[11]熊光清認為習近平網絡社會治理思想主要包括加強網絡社會治理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重視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和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增進網絡社會治理的制度設計和技術能力;加強互聯網治理的國際合作,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12]吳青熹認為習近平網絡社會治理思想有三個維度,一是“網絡地球村”與“國家治理新疆域”的網絡空間觀;二是網絡強國與網絡命運共同體辯證統一的網絡安全觀;三是發(fā)揚人民民主與接受群眾監(jiān)督的網絡民主觀。[13]郭鳳海指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方式、方向和原則包括:闡明了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正確方式;闡明了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正確方向;闡明了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應堅持的正確原則。[14]陳家喜從互聯網發(fā)展與治理的中國方案分析了習近平網絡治理思想,他認為習近平網絡治理思想主要有:一是網絡強國論。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二是網絡治理論。網絡法治與網絡倫理;三是網絡安全論??傮w安全、技術安全與共同安全;四是網絡群眾觀。以人民為中心的觀點;五是網絡全球觀。網絡主權與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15]
黨的十八大后,中央成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發(fā)表重要講話,學界就習近平網絡安全的重要論述展開了研究。黃斌探討了習近平網絡安全觀的涵義與內在邏輯,他認為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相輔相成、網絡安全關系國家安全、守護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就是守護國家安全。他指出網絡安全風險的主要作用對象、網絡信息安全對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網絡運行與設施安全對國家安全的重要影響、互聯網核心技術對國家安全的制約。同時他還分析了網絡安全與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關系、網絡輿論功能對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決定性作用。[16]孫會巖從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網絡安全的現實狀況、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主要內容展開了研究。他認為時代背景主要包括網絡安全成為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內容、網絡安全是維護社會安全穩(wěn)定的重要條件、網絡安全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F實狀況主要包括西方國家控制網絡話語權影響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西方國家核心技術壟斷制約我國“互聯網+”經濟安全、網絡信息泄露和謠言傳播已成為危害我國社會穩(wěn)定和政治安全的突出問題、各國加快網絡空間軍事化對主權安全帶來嚴重影響。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推動技術革新,實施以核心技術和人才培養(yǎng)為主要內容的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完善制度保障,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規(guī)范化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17]蔣麗、張迪首先分析了習近平網絡安全治理思想的現實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以網絡安全為支撐;信息化發(fā)展新趨勢需要以網絡安全為依托;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網絡滲透要求我們重視網絡安全建設。其次他們分析了習近平網絡安全治理思想的主要內容:以建設網絡強國為治理目標;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以國家、企業(yè)、網民三主體聯動的治理模式。最后他們還分析了習近平網絡安全治理思想的指導意義:有利于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有利于進一步凈化網絡空間;有利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18]
王鈺鑫分析了習近平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內涵與構建路徑,他認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內涵闡釋與思想生成主要包括:網絡空間的生成,既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又極大地改變著人類的生存空間;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及其意義闡釋,是積極推動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關鍵所在;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形成與提出,是順應社會進步、時代潮流和網絡發(fā)展的必然。他還分析了習近平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思想意蘊與內在邏輯,平等尊重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內容和內生動力;開放共享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本質屬性;安全有序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保障。最后他提出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建構思路與實踐理路,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網絡空間共同建設;推進網絡安全共同維護;提高網絡空間治理水平。[19]張紹榮指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核心內涵包括:網絡空間必須踐行新發(fā)展理念;網信事業(yè)必須將成果惠及人民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網絡治理必須尊重網絡主權實現主體互動。他還探討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實現策略及教育路徑:以互聯互通為目標構建網絡設施共同體,讓人人享有同等的網絡教育資源;以互鑒交流為導向構建網絡文化共同體,傳播中國正能量、唱響中國好聲音;以秩序公平為基準構建網絡安全共同體,厘清引導不同網絡主體職責堅守和使命擔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網絡教育共同體,培養(yǎng)優(yōu)秀網信人才。[20]
葛大偉分析習近平依法治網思想的戰(zhàn)略意蘊,他認為習近平依法治網思想的戰(zhàn)略意蘊包括自覺樹立網絡建設的法治思維;加快推進網絡領域立法進程;依法維護清朗網絡空間;鼓勵依法進行網絡監(jiān)督;推動依法構筑國際網絡新秩序。[21]周漢華認為習近平互聯網法治思想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從戰(zhàn)略高度明確網信事業(yè)發(fā)展方向;二是把握互聯網發(fā)展規(guī)律,推動各項工作創(chuàng)新;三是全面推進互聯網法治建設;四是營造良好的網上輿論氛圍;五是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22]郭盈伶就習近平的網絡觀提出需要建構網絡的法治,做到有法可依,做到政府依法治網、企業(yè)依法辦網、網民依法上網。[23]
學界除了圍繞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戰(zhàn)略和網絡社會治理的重要論述開展研究外,還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意識形態(tài)、網絡群眾路線以及網絡輿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馬云志、郝相赟圍繞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論述,提出了要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就要做到堅持黨管意識形態(tài)、黨管網絡;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24]王善英認為“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勢在必行,就如何推進“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她認為要明確“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職責和使命;搞好網絡意識形態(tài)宣傳的人才隊伍建設;推進“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技術是關鍵;推進“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法制是保障,要依法治網。[25]田海艦就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思想進行了深入地研究,他指出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有國內外兩個方面背景。他分析了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思想的基本內容: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地位意義”論、“目標任務”論;“原則方針”論;“重點關鍵”論;“方法途徑”論;“陣地平臺”論;“責任使命”論;“技術支撐”論以及“保障機制”論。他還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分析了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建設思想的當代價值。[26]王永貴、岳愛武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網絡意識形態(tài)治理思想的重要論述對著力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進行了闡述,他們分析了深刻認識加強網絡意識形態(tài)治理的緊迫性、習近平總書記網絡意識形態(tài)治理的思想精髓、習近平總書記網絡意識形態(tài)治理的實踐策略。[27]
謝新洲、趙琳分析了習近平網絡群眾路線的內涵,首先應樹立互聯網群眾觀念:要求高度重視網民和網絡民意;要深入理解網絡群眾的特征。其次要深刻理解網絡群眾路線的內涵:以人民為中心加強網信事業(yè)項層設計;重新認識網民群體的自組織功能;從網絡民意中汲取群眾智慧;科學管理創(chuàng)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最后他們指出走好網絡群眾路線應該成為領導干部的基本功就要做到:要在思想上擁抱互聯網,重視互聯網的作用能力;要在行動上理解互聯網,掌握互聯網傳播規(guī)律;要在工作上利用互聯網,創(chuàng)新互聯網群眾工作機制。[28]鮑中義分析了習近平網絡群眾路線思想的生成邏輯和價值意蘊,他認為習近平網絡群眾路線思想的生成邏輯包括:互聯網發(fā)展使人類社會從電氣時代向信息時代演進;互聯網發(fā)展使社會實踐由現實社會向虛擬社會拓展;互聯網發(fā)展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優(yōu)勢互補;互聯網發(fā)展使話語權逐漸由社會精英向草根網民分流。他還認為習近平網絡群眾路線思想的價值意蘊包括:踐行網絡群眾路線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五大發(fā)展理念的客觀需要;是新常態(tài)下推進經濟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是將互聯網發(fā)展造福人民的政治保證;是加強輿論監(jiān)督、從嚴治黨的有效途徑。[29]
王曉娟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信事業(yè)的相關論述,提出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來占領互聯網輿論引導的主陣地,她強調要深刻認識互聯網發(fā)展的新形勢;樹立并強化互聯網思維;擴大網上最大公約數;讓群眾共享網絡發(fā)展成果。[30]張明杰就學習習近平關于做好網上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提出了要牢牢把握網上輿論工作主動權,就要做好網上輿論工作的機遇與挑戰(zhàn);堅持網上輿論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31]蔡尚偉、朱烊樞就習近平的互聯網輿論觀的形成背景、形成過程和主要內容進行了闡述。他們認為習近平的互聯網輿論觀的形成背景包括國際輿論環(huán)境復雜多變和國內輿論生態(tài)尚存隱患兩個方面。習近平的互聯網輿論觀的形成過程包括萌芽、發(fā)展和完善三個階段。習近平的互聯網輿論觀的主要內容包括正視發(fā)展現狀,占領輿論主導的基本判斷;遵循“共同價值”,改進宣傳策略的總體要求;堅持輿論斗爭,完善體制機制的根本方法。[32]羅昕就習近平網絡輿論觀的思想來源、現實邏輯和貫徹路徑進行了深入地探討,他認為習近平網絡輿論觀的思想體系目的明確、中心突出、理念清晰以及方法得當。他認為習近平網絡輿論觀的思想來源包括馬克思主義新聞輿論觀、馬克思主義統一戰(zhàn)線理論、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他強調習近平網絡輿論觀的現實邏輯有輿論主體上的話語權爭奪、輿論內容上的紅灰黑較量、輿論心態(tài)上的負情緒傳染、輿論載體上的社會化動員。最后他分析了習近平網絡輿論觀的貫徹路徑:輿論主體上要搶占主戰(zhàn)場制高點;輿論內容上要做強網上正面宣傳;輿論心態(tài)上要包容并處理好網民意見;輿論載體上要加強新媒體社會動員的管控。[33]
綜上所述,黨的十八大以來,眾多學者從各自不同的的學術背景、學科背景和研究視野出發(fā),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重要論述進行了多元立體式的研究探討,這些研究成果呈現出以下幾個明顯特點:
一是研究的熱點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網絡發(fā)展規(guī)律,審時度勢地提出了關于網絡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在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網絡社會治理、網絡社會安全以及網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建設等問題上最為集中。十八大以來,學界敏銳洞察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各方面重要論述的時代意義,掀起了網絡建設與網絡問題研究的熱潮,在網絡強國建設、網絡社會治理、網絡社會安全以及網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問題上取得了綜合性的突出成果。
二是研究的角度多樣。在關于網絡強國的建設上,學界從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的形成基礎、發(fā)展過程、基本內涵、重要價值以及網絡強國的具體實現路徑等角度展開研究。在關于網絡社會治理上,學界從習近平網絡社會治理思想、網絡社會文化治理、從政黨或政府的角度進行網絡社會治理、從法治或法律的角度進行網絡社會治理等角度展開研究。在關于網絡安全的問題上,學界從習近平網絡安全觀的涵義、內在邏輯、時代背景、重要內容等角度展開研究。在關于習近平總書記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上,學界從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重要內涵、內在邏輯、具體構建路徑等展開研究。由此發(fā)現,學界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重要論述的研究,角度多樣并且各有所側重。
三是研究的成果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學界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建設、網絡社會治理、網絡社會安全以及網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多視角、多維度和多層面對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對相關問題的理論來源、邏輯關系、邏輯演進、價值啟示、方法措施不斷深化,廓清了新時代做好網絡工作的迷霧。這些豐碩的理論成果必將為今后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重要論述的深入研究奠堅實的學術基礎。
盡管學界在網絡強國建設、網絡社會治理、網絡社會安全以及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研究上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為新時代解決網絡問題、做好網絡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這是值得肯定和贊許的。但從學界的研究現狀來看,也存在不足,因而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不斷深化、拓展和推進習近平關于網絡重要論述的研究。
首先,加強“網絡大數據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重要論述”的研究。眾所周知,網絡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使得人們的生產、生活、教育、工作等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這些改變體現在具體的數據說明上。從當前學界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重要論述的相關研究來看,很大程度上都是進行理論層面的探討和交流,很少發(fā)現運用網絡大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說明。當然理論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但筆者認為這同時也是學界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所在,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因為在具體研究上,對于網絡大數據的運用實際上就體現了對實證研究方法的運用,這不但可以體現出研究過程的準確公正,還可以使得研究結果不至于空洞抽象。因而當前乃至今后關于習近平總書記網絡重要論述的相關研究中,學界應該注重和相關部門開展聯合研究,要善于和網信部門、公安部門以及各種可以提供網絡大數據的部門合作,以便獲取網絡大數據之源并運用到研究當中,力求研究結論的準確到位。
其次,加強“國外管網經驗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重要論述”的研究。毫無疑問,國內學界在網絡強國建設、網絡社會治理、網絡社會安全等研究上已取得了喜人的佳績,但從具體的研究內容來看,當前學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習近平關于網絡重要論述來進行,而對國外網絡研究成果借鑒較少甚至沒有?;ヂ摼W是由國外引入我國的,因而國外關于網絡社會治理、網絡高新技術、網絡安全、網絡信息處理等管網治網研究豐碩、經驗豐富,這對于我國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網絡社會治理、網絡社會安全以及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的建設具有重大的借鑒價值。因此在今后的研究當中,學界要敞開胸懷、擴大視野汲取國外關于網絡的有益研究成果,進一步分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重要論述與國外關于網絡研究的共性和個性,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原則,為推動我國網絡各方面研究注入新的催化劑。
最后,加強“整體性視域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重要論述”的研究。通過對十八大以來國內學界關于網絡研究現狀的分析和梳理,我們不難看到學界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比如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建設、網絡社會治理、網絡社會安全以及網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的單一研究,基本上都是單獨進行的。學界沒有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建設、網絡社會治理、網絡社會安全以及網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的內在邏輯、內在關系以及內在區(qū)別等進行研究,也沒有將這幾個方面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重要論述的研究,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推進網絡強國的建設。因此,在今后的研究當中,學者們應該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這幾個方面重要論述的的整體性關聯著重把握和加以研究,而不是將它們割裂開來、“閉門造車”。只有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各方面重要論述的整體性研究,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時代我國網絡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本質,才能更好地推進網絡強國的建設,才能不斷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
總之,通過學術界的共同努力,關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建設、網絡社會治理、網絡社會安全以及網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等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必將不斷走向精細化、深入化和科學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強國的推進也會有著更深厚、更堅實和更有力的學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