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偉人的思想品質及人格魅力永遠熠熠生輝,光照后人。教學名人風采類課文,應根據課文內容及表達形式上的特點,深入挖掘有價值的教學資源,融人文熏陶與語言訓練于閱讀探究活動之中,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下面我以蘇教版第11冊中的相關課文為例,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悟與思考。
“言為心聲”,引用人物語言往往能夠有力地反映人物的精神境界,增強說服力與感染力。《錢學森》一文就恰到好處地引用了人物語言,點石成金地揭示了錢學森不忘祖國、報效祖國的情懷。人物語言是很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朗讀品味,領略錢學森的愛國思想,感悟其赤膽忠心。具體的教學思路可以這樣展開:自主閱讀課文→標畫錢學森的話語→結合上下文思考錢學森話語產生的背景→交流討論。這一過程可以貫徹“學講計劃”的思想,將自主先學、教師導學與學后交流有機地結合起來。品讀錢學森的話語,要注重聯系語境,領悟其崇高的思想追求,并在理解語言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讀促悟,以聲傳情,促使學生受到感染與熏陶。
例如,教學第2自然段,要重點指導學生讀好錢學森所說的“我是中國人……”這句話。一要引導學生領悟說話的背景,即面對美國優(yōu)厚待遇誘惑的情況下所說的話;二要啟發(fā)學生想象錢學森說話時的語氣,為此可以抓住文本中的揭示語“他說”做文章,引導學生將“他說”創(chuàng)造性地改寫“他堅定地說”“他慷慨激昂地說”等;再進行導讀,教師讀改寫后的揭示語,學生讀錢學森的話。通過這種朗讀形式,促進學生對錢學森精神境界的認識和理解。再如,教學第3自然段要著重指導學生讀好錢學森和留學生說的話,一要理解說話背景,即面對留學生勸阻時所說的話;二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讀出錢學森對祖國的一往情深及返回祖國的義無反顧,從而觸摸到錢學森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
總之,教學此文,要緊緊抓住錢學森的語言來引導學生揣摩、品讀、交流,領略錢學森的拳拳報國之心,感悟錢學森的崇高追求。
寫人離不開敘事,敘事是為了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質。敘事文章中的典型事例,好比一顆顆熠熠生輝的珍珠閃現著人物的精神風貌。教學此類課文,要引導學生瞄準典型事例進行細讀品味,領略人物的思想品質?!墩蔡煊印芬晃木屯ㄟ^典型事例,刻畫了一位面對帝國主義國家要挾、嘲笑和攻擊而自立自強的偉大的愛國者形象。在初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弄清詹天佑主要事跡的基礎上,概括出課文所寫的典型事例,為后續(xù)教學作好鋪墊。
研讀“勘測線路”這一事例,要引導學生通過抓住“不怕”“也不怕”“毅然”“馬上開始”等詞語來領略詹天佑藐視一切的自信和義無反顧的決心;同時,還要抓住描寫詹天佑的所說、所做、所想的句子來反復品讀,走進其內心世界,體會其戰(zhàn)勝困難、鼓舞士氣的動力所在。研讀“開鑿隧道”這一事例,先要引導學生感知兩種不同的開鑿方法及其創(chuàng)新運用的根據,并借助畫示意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領悟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同時,也要抓住“帶頭”“同吃同住”“不離開”“一起商量”等詞語來領略詹天佑身先士卒、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研讀“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一事例,要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思考:這“人”字形線路究竟一個怎樣的線路?火車是怎樣在上面運行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著畫簡筆畫來幫助理解,在此基礎上要求到黑板上畫圖演示,師生共同評議,形成正確認識。事實證明,運用簡筆畫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弄清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方法,體會“人”字形線路設計之巧妙,從而進一步領略詹天佑在實踐中大膽創(chuàng)新的超人智慧。通過對上述三個典型事例的品讀,學生對課文開頭所說的“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就有了深刻的認識。
此外,為培養(yǎng)學生想象與表達能力,教學最后一個自然段時,可以運用課件呈現詹天佑的銅像,啟發(fā)學生跟詹天佑“對話”,借此抒發(fā)自己對詹天佑的敬仰之情。
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彼麖膭?chuàng)作與閱讀的角度闡述了自己對“情”的認識?!缎车膬鹤印肪褪且黄湟缰媲閷嵏械奈恼?,這“情”包括作者對林肯的敬佩、贊美之情,也包括林肯對議員們的寬容、仁愛之情。教學此文,就要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一步一步地走近林肯,走進其內心世界,感受其偉大的人格魅力。為突破這一教學重點,教師務必抓住課后第3題引導學生邁開閱讀探究之旅,“林肯演講前后,通參議員對他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這是一個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核心問題,弄清這一問題的過程,就是觸摸林肯的內心世界,領略其人格魅力的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苯虒W《鞋匠的兒子》,教師要以核心問題為抓手,推動閱讀與探究活動。參議員的態(tài)度變化作為一根隱線貫穿全篇,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探尋這個線索,并用文中的關鍵詞加以概括。學生通過閱讀梳理出了這一情感變化:尷尬→羞辱→大笑→靜默→贊嘆,發(fā)展了感知、感悟、概括、歸納的能力。找出情感線索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弄清變化的根本原因,而要完成此任務,就必須鎖定林肯的語言進行朗讀、感悟、思考、交流。林肯的演講深入淺出,態(tài)度不卑不亢,語言富有情感,對于林肯的語言教師不宜多講,而要指導學生用心朗讀、品味,穿行于林肯的話語之中,以讀悟情,以讀傳情,把握句子內涵,咀嚼出其中豐富的情感,從而深刻地領略林肯的自信、寬厚、仁愛、謙虛、誠懇、正義。讀后再讓學生暢所欲言地交流,品讀、感悟林肯的語言,教師切忌將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和盤托給學生,這樣會剝奪學生閱讀、思考的空間,弱化教學效果。
此外,教學此文還要抓住文本空白啟發(fā)學生想象。比如,文中所描寫到的“大笑起來”“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所有的嘲笑聲全都化成贊嘆的掌聲”等情景,那么,此時此刻參議員會在心里想些什么?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展開想象并當眾進行富有個性的表達。這是將口語訓練融入閱讀課堂的重要之舉,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理解、表達能力與交流、分享的習慣。
綜上所述,“名人風采”類課文所寫的事例生動感人,寫法各有千秋。教師應根據內容與形式上的特點,精心設計具有統(tǒng)領性與輻射性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徜徉于文本的字里行間,進行有效的感知、感悟、概括、交流,從而實現思維的歷練與思想的分享,融人文熏陶與語言訓練于一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