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錢往上流”:怒江白族農村的經(jīng)濟分化與儀式性人情異化
——基于對怒江Y村的人類學考察

2019-03-03 09:41楊海燕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9年5期
關鍵詞:自然村人情階層

楊海燕

(華南理工大學 公共政策研究院,廣東 廣州,510000)

一、已有研究與問題的提出

(一)禮物交換的理論與范式研究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人情的實踐往往伴隨著禮物的交換與流通。對于禮物交換的研究,在人類學領域以莫斯的“禮物之靈”為范式基點,展開對地域社會構成機制的研究,核心議題探討的是社會何以可能這一宏大命題。莫斯認為通過“禮物的流動”可以將社會中互相分離的部分勾連起來。而“禮物”所具有的人格化屬性“禮物之靈”是實現(xiàn)禮物循環(huán)流動的必然要素,打通了個體與社會存在之間的關聯(lián)。①[法]馬塞爾.莫斯.禮物:古代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理由[M].汲喆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6。西方社會以莫斯為代表的禮物研究范式,其核心命題在于“互惠原則”與“禮物的不可讓渡性”。②閻云翔.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網(wǎng)絡[M].李放春、劉瑜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6。

而以黃光國和翟學偉等為代表的本土社會心理學派則從中國的面子、關系、人緣等文化土壤中探尋人們必須“回禮”的文化價值與心理。翟學偉認為中國是一個情理社會,在禮物交換中并不尋求利益的最大化,但也不是完全不講利益,而促使禮物流動得以往復循環(huán)的關鍵在于中國人的“報恩”思想。③翟學偉.人情、面子與權力的再生產(chǎn)——情理社會中的社會交換方式[J].社會學研究,2004(05):48-57。另一方面,受布迪厄權力范式的影響,該學派還注意到中國人情交往中的權力關系。黃光國認為,面子和人情中摻雜著中國人的權力生產(chǎn),并將中國的社會關系劃分為工具性、情感性和混合性三種。④黃光國.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游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02。翟學偉認為面子與人情在人情流動中通過施與報的運行,可以為施恩者獲得“日常權威”,從而成為權力再生產(chǎn)的不同方式。①翟學偉.人情、面子與權力的再生產(chǎn)——情理社會中的社會交換方式[J].社會學研究,2004(05):48-57。

但是,以上兩種研究范式將研究對象統(tǒng)一化和抽象化,對人情的研究存在本質化的傾向,難以呈現(xiàn)人情實踐及其內涵的差異性與豐富性。②宋麗娜.農村人情的性質:村莊社會結構視角的經(jīng)驗闡釋[J].中國研究,2013(02):159-178+262-263。閻云翔對東北下岬村的深度經(jīng)驗研究,打破了西方理論研究的局限與本質化傾向,提出中國的禮物交往與西方理論研究所存在的悖論之處。③閻云翔.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網(wǎng)絡[M].李放春、劉瑜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下岬村的經(jīng)驗表明,人情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突出地位并不只是出于經(jīng)濟因素的考量。除了互惠功能,還是借貸的主要來源,具有社會支持和政治功能等意涵。④Yunxiang Yan,THE CULTURE OF GUANXI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The China Journal,No.35(Jan,1996),pp.1-25。他將禮物做了表達性與工具性兩個維度的區(qū)分,提供了另外一種一般化的解釋路徑。之后中國學界對人情的研究大都沿著他的解釋框架和分析路徑進行。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村莊的禮物交換逐漸從表達性轉向工具性,是學界達成的共識,并將其稱之為人情的異化。從此,人情異化成為中國人情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對人情異化的研究

1.人情異化的表現(xiàn)。雖然對人情異化的研究在21世紀初就已出現(xiàn),但學界并未對比概念做出界定。賀雪峰看來農村的人情異化主要表現(xiàn)為人情的繁榮,當人情被榨取之后只剩名實分離的人情空殼。⑤賀雪峰.論熟人社會的人情[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20-27。董金松對浙江一個鄉(xiāng)村葬禮的研究也說明人情的空殼化:從表面來看是表達性因素占主導,但實質上是理性算計因素占主導。⑥董金松.“工具性表達”:發(fā)達農村社區(qū)禮物交換的實質——對浙江省臨海市A村一起喪葬事件中“禮物”的敘說[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4(05):110-112。楊華、歐陽靖⑦楊華,歐陽靜.農村人情的變異:表現(xiàn)、實質與根源——對當前原子化農村地區(qū)人情的一項考察[J].中州學刊,2011(05):117-121。、朱曉瑩⑧朱曉瑩.“人情”的泛化及其負功能——對蘇北一農戶人情消費的個案分析[J].社會,2003(09):28-30。等認為人情變異主要表現(xiàn)為:人情周期變短、人情規(guī)模隨性、人情金額呈惡性膨脹、人情名目越來越龐雜繁多、人情儀式漸趨消弭殆盡。盧飛認為人情異化主要體現(xiàn)在人情儀式和性質的異化,主要表現(xiàn)為人情往來中的“要面子”、“拉關系”與“謀財”等異常行為。⑨盧飛.農村熟人社會人情異化及其治理——基于恩施州“整酒風”的考察[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78-84。王青將人情異化的表現(xiàn)總結為人情儀式規(guī)范的變異、人情目的功利化和人情經(jīng)濟內容的異化。⑩王青.農村儀式性人情異化的社會學解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7(05):1-4。

2.人情異化的原因分析。對人情異化原因的分析目前主要有兩種研究視角。一種視角從農村社會結構出發(fā),以人情規(guī)制作為研究切入點,分析人情在不同村莊的性質功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其異化的原因。該視角將中國農村劃分為南方以血緣為紐帶的團結型村莊、北方小親族分立的分裂型村莊和中部原子化的分散型村莊。在團結型村莊當中,人情交往規(guī)則依附于血緣組織的倫理價值,是先賦性的,村民難以憑借自己的感情隨意進出人情圈。在分裂型村莊,村莊建立在以小親族為基礎的血緣和地緣相結合的基礎之上,人情往來是人們基于血緣關系之外重要的社會連接紐帶,因此起著“粘合劑”的作用。為了維持與不同小親族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村莊其人情規(guī)則也具有社會性,同樣壓抑個人的主觀性。而在原子化的村莊,由于缺乏具有公共性和社會性的結構力量約束,人情則是表達性的,私人性質的,因而更容易異化。?賀雪峰.論熟人社會的人情[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20-27。

另一種視角從階層關系入手,以階層地位的建構為切入點,將人情異化實踐視為不同階層建構其階層結構位置的工具,而非為了斂財。杜嬌對湖北一個工業(yè)內生型村莊的考察分析人情實踐與村莊階層關系的形成邏輯。認為村莊內富人階層通過“虧”的人情實踐來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而中間階層為了保住自己的階層位置,也會參與人情競爭。底層由于缺乏參與競爭的能力,退出儀式性人情的參與。結果造成對底層在社會性價值追求和社會關系的雙重排斥。?杜姣.內生型工業(yè)村莊人情面子競爭與階層關系建構——以浙北D村為例[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52-57。同樣,陳柏峰也認為人情實踐成為了村莊經(jīng)濟分層的社會確認方式,異化為階層排斥的一種手段。①陳柏峰.儀式性人情與村莊經(jīng)濟分層的社會確認——基于寧波農村調研的分析[J].廣東社會科學,2011(02):206-213。

無論是哪種視角的研究,對于認識中國農村人情異化提供了重要的面向,但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村莊結構視角打破了個案經(jīng)驗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解決了為什么有的農村出現(xiàn)人情異化,而有的農村卻沒有出現(xiàn)這個問題。但是解釋不了原子化村莊為什么在傳統(tǒng)時代沒有發(fā)生人情異化,既然沒有公共規(guī)則的制約,傳統(tǒng)時代下的原子化村莊為何不為了個人目的而異化人情,階層關系視角拓寬了對人情異化的認知,但目前的研究較少,而且以富人的人情實踐邏輯來推演中層和底層的人情行動,主要強調上層對村莊人情規(guī)則的主導作用,忽視了不同階層自己的人情實踐邏輯以及對村莊人情規(guī)則的形塑。

筆者通過對云南一個白族村莊的個案研究,說明即使是在原子化的村莊,除了無結構性力量規(guī)約這一因素,村莊階層經(jīng)濟分化是人情異化必不可少的前提。而且,異化的人情有其受用范圍,主要發(fā)生在以自然村為單位的人情內圈,并不包含自然村之外的人情外圈。此外,中間階層所占的較大比重使其作為社會調節(jié)器,規(guī)約不同階層的人情實踐行為,以至于村莊內部的人情異化不至于失范到富人階層為了“虧”而底層卻完全被排出人情實踐。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下,不同階層抱著各自不同的目的參與異化的人情實踐,從而使其得以持續(xù)運轉。

二、Y村的經(jīng)濟分層與人情變遷

Y村屬于B行政村下轄的自然村,涵蓋兩個小組,屬于一個白族村莊。全村近90戶人家,三百多口人。根據(jù)村中殘存的楊氏族譜記載,這部分白族,祖籍江西,宋朝到南京、后移居山西平陸、遇大旱后經(jīng)重慶、大理鶴慶一路遷徙而來,于清末期間進入怒江。②當?shù)氐淖谧褰M織并不旺盛,只能算小親族。但是,血緣關系也不足以構成人們日常往來的規(guī)則,日常生活中交往原則主要依據(jù)自家和誰關系好,可以是親戚,也可以是朋友和鄰居。這本殘缺的族譜是2017年筆者調研時一個老人拿出來給我看的。

(一)村莊經(jīng)濟分層

怒江山高谷深,環(huán)境閉塞。21世紀之前,絕大多數(shù)村民靠種植和養(yǎng)殖為生。Y村位于半山腰,海拔1800多米。由于水資源不足,21世紀之前完種植玉米和養(yǎng)殖牲畜為生,基本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在那樣的生計方式下,村莊結構是一種均質的狀態(tài)。村莊內部的貧富差距只體現(xiàn)在玉米的收成和養(yǎng)殖牲畜數(shù)量的多少,難以轉化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現(xiàn)金收入差距。在村里生活,只要沒有病痛、傷殘、子女上學等特殊情況,家戶之間的經(jīng)濟分化并不明顯。21世紀之后,逐漸有村民外出打工,很多家庭的生計模式轉為“半工半耕”,甚至完全脫離土地的全工。打工帶來的現(xiàn)金收入對村莊原本均質的結構產(chǎn)生巨大的沖擊,家戶之間的收入差距日漸明顯,以職業(yè)和收入為基礎的村莊經(jīng)濟分層逐漸出現(xiàn)。Y村的經(jīng)濟分化總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層,分別為以全工和外出經(jīng)商為代表的經(jīng)濟上層,年收入為10-20萬,“半工半耕”經(jīng)濟中層和在村兼業(yè)的貧弱底層,年收入分別為5—10萬和2—5萬。其中,經(jīng)濟上層共22戶,占比約25%,經(jīng)濟中層共41戶,占比約47%,經(jīng)濟底層共24戶,占比約28%。近兩年Y村各階層從事職業(yè)與收入詳見下表。

(二)Y村人情變遷與異化

在怒江,像Y村這樣的鄉(xiāng)村,村莊結構性質屬于原子化和小親族村莊的混合體。各個自然村由先祖移民基于地緣而成,隨著村莊的發(fā)展,各個自然村之間夾雜血緣和姻緣關系。但是人們的生活主要還是面向自然村之內,而非自然村之外的地域社會。目前,除了直系親屬之間依然保存日常的互助往來之外,各個自然村之間的往來依靠先賦性的人情往來,主要是儀式性人情往來。

楊華將農民生活中的人情區(qū)分為日常性人情和儀式性人情。前者指的是人們在村莊中的生活、生產(chǎn)和交往中產(chǎn)生的互助互惠行為。后者指的是像紅白喜事之類的大型儀式與活動中的人情往來。在Y村,人情也可以進行同樣劃分。但是日常人情與儀式性人情的往來范圍存在不同。從傳統(tǒng)社會到現(xiàn)代社會,日常人情往來主要發(fā)生在以自然村為單位的地域范圍內,屬于人情內圈。而且隨著鄉(xiāng)村勞動貨幣化的興起,日常人情逐漸淡化。比如,建房由村民互助逐漸變?yōu)榛ㄥX請建筑工。而儀式性人情卻涵蓋了自然村與外部地域社會,而自然村之外的人情往來屬于人情外圈。范圍基本與行政村重合,但不完全吻合。

人情異化主要發(fā)生在人情內圈。外圈的人情往來規(guī)則主要受先賦性的人情規(guī)則限制。對于自然村之外的人情外圈,人們選擇是否邀請或者參加的依據(jù)是雙方之間在歷史上是否有人情往來。如果有,主家才會發(fā)出邀請,被邀人家會根據(jù)以往的人情記錄,看自家是否欠主家的“禮”,而做出去或不去的選擇。欠“禮”與否的依據(jù)在于每個家戶舉辦儀式性酒席,都會有一個禮簿,用來記錄參加的家戶以及對應支付的禮金數(shù)額,以此作為回禮的依據(jù)。因此,外圈的人情往來具有一定的規(guī)則性、公共性與歷史性,人情規(guī)模與禮金不會隨意擴大與縮小。這個圈層之內的人情,追求的是“禮尚往來”,代表人情往來最基本的表達性內涵。比如,YRL的兒子2019年初舉辦婚禮,他家禮簿上有一個自然村多戶只送50元禮。而在本自然村之內,最低也得送100元,送50元的人家顯得有些“小氣”。但他表示,人家?guī)啄昵稗k婚禮,自己家也只送了50元,現(xiàn)在人家送回50元,是符合禮儀的。其實雙方辦婚禮的間隔差了將近10年,按物價來看,他們是虧的。但這樣的理性算計在人情外圈中并不存在。

但是,這樣的歷史性往來規(guī)則在人情內圈中被打破。富人階層為了彰顯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帶頭抬高自然村內部的禮金價格。對于經(jīng)濟上層的富人而言,送的禮金對于具有血緣關系的至親高達上千元。對于自然村內部的鄰居一般送200元。調查時,問及為何送那么高的禮金?回復最多的是“別人知道自己收入還可以,拿50元,100元太少,不好意思拿出手”。對于中層和底層而言,別人都送200、100,自己少送也會覺得丟臉,沒面子。自然村作為最基本地域共同體,是一個信息高度流通、關系緊密的“熟人社會”。原有的人情規(guī)則被富人階層打破,各階層在互相角逐中重塑了人情內圈的規(guī)則。

人情變遷的另一個表現(xiàn)是原有人情內圈的內容逐漸淡化,轉而在該圈層之內生發(fā)出一些新的儀式性人情名目。本每十年給老人過一次大壽變?yōu)槟昴昱e辦,建好樓房要舉辦一次酒宴,搬進新家居住也要舉辦。過去再婚不會舉辦酒宴,現(xiàn)在結一次辦一次,有的一人結三次便辦三次。孩子滿月過去只是親戚之間聚個小會,現(xiàn)在變成大辦宴席??傊?,新生的儀式性人情名目越來越多,但其運轉范圍只在自然村內部。而筆者所講的人情異化,更多強調的是這個層面。

三、人情異化的生發(fā)與各階層的人情實踐邏輯

在Y村這樣的農村,人情異化離不開村莊內部的經(jīng)濟分化與不同經(jīng)濟階層的產(chǎn)生。在傳統(tǒng)社會,儀式性人情主要隨著人生重要節(jié)點而舉辦,主要是結婚與死亡,人情的性質主要是經(jīng)濟互助與情感表達。在物資與資金缺乏的年代,舉辦儀式性人情,需要大量的資金與物資?;ハ嘀g的人情往來有助于減少主家的經(jīng)濟壓力,同時表達對主家的恭賀或安慰之情。由于物質與資金的匱乏,人們沒有足夠的經(jīng)濟能力來舉辦過多的人情名目。但當經(jīng)濟分層產(chǎn)生之后,不同階層對于舉辦人情名目有了不同的需求,人情異化因此產(chǎn)生。

(1)對于上層的富人階層而言,多舉辦儀式性人情酒宴是為了彰顯經(jīng)濟實力與社會地位。在Y村,一些新的儀式性人情名目最初由富人階層開始舉辦而產(chǎn)生。雖然這部分群體長年外出務工,但其生活依然面向村莊內部。每年過年回家,成為他們彰顯外出收入的重要契機。借一個名目來舉辦宴席,成為了彰顯自己財力最為“合法”的方式。比如,年年為老人過壽的習俗就源于老組長家。老村長的兒子夫妻二人屬于村中最先到外省打工的群體,每個月將近有1萬元的收入。打工回來的第一年,便給剛滿50歲的父親大辦一場壽宴,村里家家戶戶都去參加。在宴席上,擺出了之前村里宴席沒擺過的菜品,啤酒和飲料也上了一個檔次。之后,他們每年都會給老組長辦壽宴,打破了以前每十年才給老人辦一次壽宴的傳統(tǒng)。不僅如此,老組長嫁到城郊的女兒,離了兩次婚,每次再嫁結婚都回村大辦婚宴。另外,他們家又新建了樓房,建成和入住時同樣舉辦宴席,宴請同村的老鄉(xiāng)。

(2)中間階層的人情均衡。上層的富人階層多舉辦人情名目,是為了彰顯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與社會地位。對于中間階層而言,他們緊隨富人階層之后,也開始想各種辦法舉辦人情酒宴,目的是為了達到人情收支的平衡。富人舉辦那么多人情名目,他們必須送禮。如果自己不找些名目舉辦宴席,送出去的禮便沒有收回來的機會。于是便出現(xiàn),別人家建樓房只會在整體完工時請酒,而有些人家建好一層請一次。也有的人家,為了能收回禮,嫁到外省女兒孩子滿月,父母在村里也要舉辦宴席,邀請村民參加。其中一戶人家,由于幾個孩子都進城生活,家里不再考慮建樓房。但是戶主多次回村辦孩子滿月酒,主要考慮到別人家建房搬新家都請他們家參加,他們家都送了禮。但是他們家不建房,如果不找些名目,自己送出去的人情就收不回來了。

對于中間階層而言,受經(jīng)濟條件的制約,家庭收益最大化的理性經(jīng)濟考量成為主導因素。他們想方設法的在既不讓自己喪失面子,但又不至于讓自己虧損中尋求均衡。2018年,一戶人家的兒子結婚。主家想在宴席上請牛肉,由于牛肉較貴,村里還未有人家在那么大規(guī)模的場合請過牛肉。主家借此來掙面子,但由于牛肉買得較少,幫忙盛菜的人沒規(guī)劃好,午飯時盛得過多,晚飯卻不夠。主人家因此和盛菜的人發(fā)生矛盾。而盛菜的人回了主家一句:“請得起就請,請不起就不要請”。①這個事情筆者在調研時,被當做一種笑話和教訓,反復被村民提起。最后,據(jù)說主家還是盈利了一萬多元。由于中間階層舉辦的宴席,菜品沒有富人階層舉辦的高檔,但是村民對于同樣名目的宴席送的禮金是相同的。結果只想收回人情支出的中間階層,都會有些盈利。舉辦一場宴席多則能有一萬多元的盈利,少則三四千。這樣的結果,又助推有能力舉辦的家庭,競相跟隨舉辦和創(chuàng)設新的人情名目。結果,人情在中間階層這里成為斂財?shù)囊环N手段。

(3)底層的單向度參與以及人情壓榨。對于上層和中層而言,經(jīng)濟實力決定了他們有一定的能力去創(chuàng)設不同的人情名目,同時有實力支撐舉辦宴席。但對于底層而言,情況卻大不相同。首先,底層的經(jīng)濟條件較差,沒有舉辦宴席的機會。比如,上層和中層家家建樓房,進新居。但底層極少有家庭能建得了樓房,沒有樓房自然沒機會通過舉辦宴席收回人情。其次,自身經(jīng)濟條件沒法支撐他們舉辦宴席,減少辦酒席的名目成為他們的理性選擇。比如,老人壽宴他們依然選擇十年一辦,而非一年一辦。有一戶人家,今年申請危房改造項目,建好了樓房。但他們既沒辦樓房建好的酒席,也沒請進新家的酒。原因在于,自家沒錢,如果借錢辦酒席會被笑話。由中上階層主導形成新的舉辦酒席規(guī)則:有錢辦是一種榮耀,沒錢還辦是一種可恥的行為。但是,中上階層舉辦,邀請底層他們又不得不參與。因為這些新生的人情名目,是邀請者舉辦在先,若不參與,是被邀請者失禮,不會為人處事。結果,對于底層而言,其人情往來難以實現(xiàn)收支相抵,禮金卻不斷流向中上階層。這種單向度的人情往來,造成底層的錢不斷往“上”流。上文講到危房改造的這戶人家,獨立成家20年,幾乎參與了這20年來村里所有的人情往來,但他們自己卻沒舉辦過一次宴席。就如女主人所言:“這20年雖說沒送出去十幾萬,但七八九萬是有的了?!?/p>

四、異化人情的持續(xù)運轉

在Y村,不同的經(jīng)濟階層在人情內圈中以不同的邏輯參與不斷生發(fā)的人情名目。與傳統(tǒng)時期的經(jīng)濟互惠和情感表達相比,新生的人情名目其性質、功能逐漸向炫耀、斂財?shù)姆较虍惢?。但是,Y村的人情異化并未走向賀雪峰所講的人情中斷,村民之間基本的人際互動難以維系的局面②賀雪峰.論熟人社會的人情[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20-27。,也沒產(chǎn)生像其他研究者所認為的富人階層辦人情要“虧”,而底層卻被排出社會性價值追求和社會關系之外的結果③杜姣.內生型工業(yè)村莊人情面子競爭與階層關系建構——以浙北D村為例[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52-57;陳柏峰.儀式性人情與村莊經(jīng)濟分層的社會確認——基于寧波農村調研的分析[J].廣東社會科學,2011(02):206-213。。總體上,Y村新生的人情名目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瘋長繁榮之后,成為村民共同認可的新式人情名目得以留存,并且以較為有序的狀態(tài)持續(xù)運轉。陳訊的研究認為,農村異化的人情得以持續(xù)運轉是因為村莊不同階層產(chǎn)生不同的策略。辦事者事先放出風聲,依據(jù)村民的反映再決定是否舉辦人情酒席,而其他村民則會根據(jù)別人的反映順勢而為,在此基礎上決定是否參加,以此確保家庭利益最大化,不受輿論的譴責。④陳訊.規(guī)則與策略:人情在農村社會中的交往機制研究——基于渝北C村的考察[J].南方農村,2014(05):63-68+75。而盧飛則認為面子焦慮和利益博弈、熟人社會禮尚往來的人情環(huán)境才是主要原因。⑤盧飛.農村熟人社會人情異化及其治理——基于恩施州“整酒風”的考察[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78-84。他們從家戶層面和農村社會交往文化傳統(tǒng)出發(fā),給出了各自的解釋。筆者調研發(fā)現(xiàn),除了這些因素之外,異化的人情之所以能夠得以有序持續(xù)運作,在村莊層面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

第一,新生的人情酒宴成為日漸瓦解的鄉(xiāng)村共同體的新式粘合劑。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共同體的形成主要依托以人情往來為載體的社會互惠機制,即使在流動化的社會背景下,只要互惠機制得以存在,鄉(xiāng)村共同體便不會瓦解。①盧成仁.流動中村落共同體何以維系——一個中緬邊境村落的流動與互惠行為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5(01):166-189+245。但是,鄉(xiāng)村社會的互惠機制在外出務工和“換工”等人情往來貨幣化的沖擊下逐漸瓦解。21世紀以前,在怒江地區(qū),種植、建房等生產(chǎn)生活全靠“換工”形式的人情往來,但是隨著村民外出務工和雇工形式的興起,村民之間緊密連接的紐帶不在。村民之間的關系陌生化、非相關性日趨嚴重。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舉辦一些新的大型儀式性人情事項可以激活村莊活力,不僅為集體重聚提供新的契機,而且重新營造了村落共同體存在的氛圍,為常年外出的人提供一種歸屬感與認同感。因此,村民對于舉辦一些新的大型儀式性人情事項持歡迎的態(tài)度。

第二,由占多數(shù)的中間階層主導的輿論走向避免人情異化的過度失序。在Y村,異化的人情之所以未嚴重失序,主要原因在于中間階層力量在整個村莊中占主導地位。在當?shù)兀绕湓谧匀淮鍍炔?,階層之間的經(jīng)濟依附性并不強。甚至在具有商業(yè)性質的經(jīng)濟往來中互相排斥,認為“熟人不好講價”。因此,各階層間的雇傭關系并不存在,大都各自到外省打工。在行政級別上,作為一個小組,小組長這一唯一的“政治”地位對于上層富人階層吸引力不足。因此,上層的富人階層也不用依附中間階層獲取“政治”上的支持。對村民行為的評判標準因而掌握在占大多數(shù)的中間階層手中,由于各階層間無經(jīng)濟上和政治上的互相依附關系,村莊的輿論評判標準傾向中間階層,但也保持了一定的公平性。當上層富人階層的行為“太過”時,就會受到中間階層主導的輿論譴責。中間階層的支持與鼓勵,可以減掉貧弱家庭的部分面子顧慮。最終,中間階層主導的人情往來在有些異化(斂財)的情況下,可以對過于失范的行為進行道德排斥,進而將舉辦新生的儀式性人情頻率控制在村莊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第三,鄉(xiāng)村城鎮(zhèn)化程度低。已有的研究表明,中部原子化地區(qū)人情過于異化原因之一是精英們隨時會流出村莊進城。村民因此缺乏長遠的人情考慮,通過縮短人情周期的方式來斂財。②陳柏峰.農村儀式性人情的功能異化[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01):106-113。但是,在Y村,農民進城的僅為個別案例。對于中上階層而言,大都是跨省的長距離務工,他們在家鄉(xiāng)的城鎮(zhèn)并無生活經(jīng)驗與生活基礎。而且受進城生活成本和工作機會限制,他們并無進城生活的意愿。因此,他們的生活依然是面向村莊內部,也受村莊規(guī)則的制約。

五、結語

農村人情異化是鄉(xiāng)村在社會轉型背景下產(chǎn)生的“失范”現(xiàn)象之一,不僅僅受村莊社會結構的規(guī)約,也不僅僅是各階層為了確立所追求的階層地位而主觀建構的結果。我們不僅要看到結構對個體的規(guī)約作用,也要看到村民作為鄉(xiāng)村主體,他們在應對鄉(xiāng)村社會變化時,結構力量對他們的規(guī)約范圍以及他們所能做出的反映與應對。

本文秉持著著這樣的研究取向,首先看到了結構對村民行動的規(guī)約作用,認為鄉(xiāng)村經(jīng)濟分化是人情異化的必要前提。指出農村人情異化源于經(jīng)濟上層為了彰顯經(jīng)濟實力而開發(fā)新的人情名目。而中層卻想通過舉辦更多的人情名目來實現(xiàn)人情收支的平衡。對于底層而言,由于物質經(jīng)濟條件的匱乏,難以獲取舉辦新式人情酒宴的機會。但是,為了不被已有的社會關系排出,只能單向度參與中上階層舉辦的人情事項。結果人情收支難達平衡,支出遠大于收入,成為人情往來被壓榨的對象。同時,文章指出結構性力量的規(guī)約作用有一定的范圍,人情異化并未波及到與行政村范圍基本重合的地域社會所指代的人情外圈,主要發(fā)生在以自然村為單位的人情內圈。在這個圈層之內,已有的日常性人情往來逐漸衰落,才能被不斷生發(fā)的新的儀式性人情所取代。最后,本文也指出了村莊自身所存在的自我“糾偏”機制,即占多數(shù)的中間力量作為社會調節(jié)器在發(fā)輝作用,自身在參與異化人情的同時,通過輿論操作將過度失范的異化人情行為進行道德排斥,同時鼓勵具有一定基礎的底層在力所能及范圍內舉辦合理的人情名目,收回送出的人情。進而確保整個村莊的人情往來維持在可承受范圍內,不至于斷裂或淪為富人階層的專屬。

猜你喜歡
自然村人情階層
華人時刊(2022年15期)2022-10-27
當“非遺”遇上“新階層”
山東:2025年底硬化路鋪到每個自然村
永遠不要透支人情
2025年山西垃圾收運覆蓋90%以上自然村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美國大學招生行賄丑聞凸顯其階層割裂
河南所有貧困自然村 實現(xiàn)4G網(wǎng)絡全覆蓋
不要透支人情
大眾富裕階層如何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