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洛陽時期的漢化與北魏文學的繁榮

2019-02-21 05:28柏俊才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19年1期
關鍵詞:洛陽文學

柏俊才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太和十九年(495年)九月,高祖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孝靜帝元善見遷都鄴城,是為西魏。洛陽作為北魏首都前后只存在了40年,然這短短的40年是北魏最為輝煌的時期,經(jīng)濟繁榮,文學創(chuàng)作興盛。宋燕鵬先生從朝廷內(nèi)應詔賦詩、文人賦詩酬唱兩個層面分析了北魏洛陽時期的文學活動;①金前文先生認為是儒、釋、道三教關系調(diào)和促進了洛陽時期文學繁榮。②這些學術成果對于我們認識北魏洛陽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然亦存在商榷之處。在太武帝朝,北魏道教達到極盛,自寇謙之去世后,道教逐漸衰亡,失去了昔日輝煌,對文學的影響微乎其微;洛陽時期佛教極為興盛,《洛陽伽藍記》記述甚詳,其影響主要是促成說唱文學的繁盛,今人賀玉萍《北魏洛陽時期“說唱文學”成熟期考》已有述及。③然而遺憾的是,這些說唱文學今已不存。因此,就現(xiàn)存文學創(chuàng)作來看,主要原因在于北魏遷都洛陽后全面推行漢化的結果。這些問題少有人問津,故撰此文試論之。

一、洛陽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漢化情境

洛陽處于中原腹地,黃河南岸,洛水北岸,是歷代統(tǒng)治者宣傳教化、統(tǒng)治萬民的絕佳場所。西周時周公輔佐成王平定管叔、蔡叔之亂,開始修建了洛陽。周公在洛陽作禮制樂,為先秦儒家學說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成王和康王勵精圖治,社會安定,百姓和睦,開創(chuàng)了成康之治。東漢建立后,洛陽再次成為全國的政治與學術中心。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立了太學,為東漢培育了大批優(yōu)秀學者。熹平四年(175年),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經(jīng)④抄刻成46塊石碑,立于太學講堂之前,史稱“熹平石經(jīng)”。正始二年(241年),齊王曹芳命邯鄲淳用古文、小篆、漢隸刻《尚書》《春秋》和部分《左傳》共約28塊石碑立于太學講堂西側(cè),史稱“正始石經(jīng)”或“三體石經(jīng)”。洛陽文化猶如一道漢族文明之光,吸引著北魏歷代國君,太宗明元帝、世祖太武帝對洛陽神往已久,孝文帝則遷都洛陽,促進了北魏經(jīng)濟輝煌和文學繁榮。

孝文帝屢次下詔,要求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京民始業(yè),農(nóng)桑為本”[1]180,北魏出現(xiàn)了“百姓殷阜,年登俗樂。鰥寡不聞犬豕之食,煢獨不見牛馬之衣”[2]178的局面。洛陽城內(nèi)退酤里的釀酒業(yè)、孝慈里的喪葬業(yè)、殖貨里屠宰業(yè)、聞義里的制陶業(yè)興盛一時,商人們過著“千金比屋,層樓對出,重門啟扇,閣道交通,迭相臨望。金銀錦繡,奴婢緹衣,五味八珍,仆隸畢口”[2]178的奢華生活。洛陽居住著大量歸附北魏的外國人,他們從事貿(mào)易,“門巷修整,閶闔填列。青槐蔭陌,綠柳垂庭。天下難得之貨,咸悉在焉”[2]145,對外貿(mào)易極為興盛。各種經(jīng)濟形式的共同發(fā)展,促進了洛陽時期經(jīng)濟的繁榮,“于時國家殷富,庫藏盈溢,錢絹露積于廊者,不可較數(shù)”[2]179。洛陽成為當時世界上繁華的大都市。

經(jīng)濟發(fā)展,國力強盛,孝文帝開始著手進行政治文化建設,推行漢化改革,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禮制方面的漢化。孝文帝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摒棄拓跋鮮卑陋習,學習中原文化,他每到一處,遍祀上古先賢,如漢高祖廟、漢光武帝陵、唐堯陵、虞舜陵等,同時在祭日、祭器和祭法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恢復了漢族宗廟郊祀之禮。太和二十年(496年)春正月下詔,“壬寅,詔自非金革,聽終三年喪”[1]179,回歸儒家守孝三年的喪禮制度。第二,政治制度的漢化。孝文帝元宏將異姓元勛之穆、陸、賀、劉、樓、于、嵇、尉八姓和皇族拓拔(元)、回骨(胡)、普(周)、拔拔(長孫)、達奚(奚)、伊婁(伊)、丘敦(丘)、侯(亥)、乙(叔孫)、車熴(車)十姓定為最尊貴的士族,使之與漢姓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四大高門并列。改漢姓、禁胡語、穿漢服,與漢族通婚。實施考績法,考核官員政績,分別給予獎懲,使大批有才能之士脫穎而出。第三,官制改革的漢化,實施俸祿制,“議定州郡縣官依戶給俸”[1]162,沉重打擊了北魏開國以來形成的官場貪贓貪污之風。改北魏建國以來的五等爵為四等爵,“諸遠屬非太祖子孫及異姓為王,皆降為公,公為侯,侯為伯,子男仍舊,皆除將軍之號”[1]169,完善官制,刺激有才干的官吏人才脫穎而出。第四,經(jīng)濟制度的漢化。為了促使經(jīng)濟的發(fā)展,孝文帝對北魏的經(jīng)濟制度進行了改革,主要是屯田制和三長制。屯田制的實施,刺激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快速發(fā)展?!叭L制”改變了北魏初期農(nóng)戶由地方豪強所控制的郡主督護制,朝廷將農(nóng)戶重新編組,緊緊地控制在手中。屯田制和三長制的實施,增加了國家收入。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初衷是為了促進北魏王朝的發(fā)展。從實際效果上來看,這種目的達到了,洛陽40年超過了拓跋鮮卑民族此前幾百年的發(fā)展。同時,這種漢化改革主要采用了儒家思想體制,為北魏文學的繁榮創(chuàng)設了難得之氛圍。

二、拓跋鮮卑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進了漢族文化的傳播,拓跋鮮卑族開始改變了輕視文學的陋習,學習漢族文化與文學成為一時的風尚。南安王元熙好學,俊爽有文才,聲著于世,“既蕃王之貴,加有文學,好奇愛異,交結偉俊,風氣甚高,名美當世,先達后進,多造其門”[1]504,與袁翻、李琰、李神俊、王誦兄弟、裴敬憲等文士詩酒往來,形成了北魏文學史上第一個文學集團。安豐王元延明博覽群書,家藏圖書萬余卷,喜好文學,“與中山王熙及弟臨淮王彧等,并以才學令望有名于世”[1]530,著詩、賦、贊、頌、銘、誄三百余篇,又撰《五經(jīng)宗略》《詩禮別義》《帝王世紀注》《列仙傳注》等著作。洛陽時期拓跋鮮卑族學習漢族文學與文化,并不是全盤接受南朝文學,而是吸收南朝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承繼漢魏文學的傾向較為明顯,今試以元恭《聯(lián)句詩》、元順《蠅賦》、元英《乞乘虛取沔南表》三篇作品,分別代表洛陽時期拓跋鮮卑族文學詩、賦、散文三種文體論述之。

節(jié)閔帝元恭《聯(lián)句詩》是其與群臣宴饗之作,模仿漢代詩歌的特征也極為明顯:

既逢堯舜君,愿上萬年壽。(孝通)

平生好玄默,慚為萬國首。(節(jié)閔帝)

圣主臨萬機,享世永無窮。(元翙)

豈唯被豐草,方亦及昆蟲。(孝通)

朝賢既濟濟,野苗又芃芃。(元翌)

君臣體魚水,書軌一華戎。(節(jié)閔帝)

微臣信慶渥,何以答華嵩。(孝通)[3]2210

這首聯(lián)句詩作于普泰二年(532年),其意就是歌頌節(jié)閔帝元恭圣明。元恭詩四句,“平生好玄默,慚為萬國首”,“君臣體魚水,書軌一華戎”,標榜自己喜好玄默,不諱言自己傀儡皇帝過去;如今大權獨攬,國家一統(tǒng),華戎一體,君臣如魚水,好不愜意,帝王之霸氣與豪情油然而生。薛孝通是在爾朱世隆面前力主迎元恭為帝的功臣,元恭即位后禮遇甚隆,多所倚重。其詩六句,“既逢堯舜君,愿上萬年壽”,“豈唯被豐草,方亦及昆蟲”,“微臣信慶渥,何以答華嵩”,將元恭歌頌為堯、舜一樣的明君,并稱帝業(yè)永久,傳至萬年;皇恩浩蕩,不僅惠及百姓,而且澤被豐草、昆蟲,自己萬死不辭,也難以報答皇帝的恩情;官位顯赫,霸氣外露,春風得意之情隱喻其中。元翙詩一句,歌頌元恭萬壽無疆。元翌詩一句,歌頌元恭朝人才濟濟。全詩一人一意,各不相屬,又契合其身份,一韻到底,與漢武帝《柏梁詩》創(chuàng)作風格極為相似。此前孝文帝君臣曾作《懸瓠方丈竹堂饗侍臣聯(lián)句詩》,在模仿漢武帝《柏梁詩》的基礎上多有創(chuàng)新。37年后,他的侄兒元恭卻沒有繼承乃伯父的精神,卻遠追漢代詩風,表明了北魏拓跋鮮卑族文學追求。

元順《蠅賦》是諷刺城陽王元徽而作,“順疾徽等間之,遂為《蠅賦》曰……”[1]483。該賦將元徽比作蒼蠅,揭露他們惑亂朝綱、污穢不堪的卑劣行徑。以蒼蠅為描寫對象,在此前的文學作品中亦屢見不鮮?!对娊?jīng)·小雅·青蠅》云:“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營營青蠅,止于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營營青蠅,止于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4]694王充《論衡·商蟲》有云:“讒言傷善,青蠅污白?!盵5]720曹植《贈白馬王彪并序》有云:“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盵6]294傅咸《青蠅賦》云:“覽詩人之有造,刺青蠅之營營。無纖芥之微用,信作害之不輕。既反白而為黑,恒懷蛆以自盈。穢美厚之鮮絜,蟲嘉肴之芳馨。滿堂室之薨薨,孰閨寓之得清?!盵7]1755這些作品中的蒼蠅,都是用來比喻奸邪小人的。元順繼承這一文學傳統(tǒng),在諷刺奸邪小人的同時,抒發(fā)了自己的憤世疾邪之情,“非如蒼蠅之無用,唯構亂于蒸民”[7]3600,其創(chuàng)作精神與東漢趙壹《刺世疾邪賦》、禰衡《鸚鵡賦》有許多相似之處。故而曹道衡先生說:“孝明帝元詡即位以后,北魏朝政日亂,有些文人就利用辭賦的形式來發(fā)憤抒情。元順的《蠅賦》和盧元明的《劇鼠賦》是借物喻人以譏刺世態(tài)的,比較接近東漢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盵8]176

元英《乞乘虛取沔南表》是針對景明二年(501年)九月蕭衍逼近建業(yè)、蕭寶卷嬰城自守、南齊政權岌岌可危之際,建議北魏揮師南下,直搗南齊首都建業(yè)而作。文章分析南齊形勢準確精準,特別陳述取齊方略,充滿著勝利的喜悅和不可一世的氣概。“臣乞躬率步騎三萬,直指沔陰,據(jù)襄陽之城,斷黑水之路?;枧熬迹韵圄~肉。我居上流,威震遐邇,長驅(qū)南出,進拔江陵。其路既近,不盈五百,則三楚之地,一朝可收,岷蜀之道,自成斷絕。又命揚徐二州,聲言俱舉,緣江焚毀,靡使所遺。建業(yè)窮蹙,魚游釜內(nèi)。士治之師再興,孫皓之縛重至,齊文軌而大同,混天地而為一?!盵7]3601這段文字如行云流水一般,暢快淋漓,盡情抒發(fā)了作者建功立業(yè)的決心。文章多用四、六駢文,然其創(chuàng)作精神仍是對建安風骨的繼承。

由此看來,洛陽時期拓跋鮮卑族學習漢族文化,其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繼承漢魏文學傾向,取得了較高的文學成就,推動北魏洛陽時期文學的繁榮。

三、北漂南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

洛陽時期的歸附士人主要是從南朝歸附的漢族知識分子。自南北對峙,南朝出奔北魏的漢族士人數(shù)量頗多,尤以洛陽時期為最。他們帶來了南朝文學的養(yǎng)分,給北魏文學注入新鮮血液,促進了北魏洛陽時期文學的繁榮。

北漂南人詩歌今僅存蕭綜《聽鐘鳴》《悲落葉》兩篇,詩歌抒發(fā)自己的人生之悲。在藝術形式上,采用了三、五、七字句長短錯落的形式,這是對北魏拓跋鮮卑族詩歌形式的借鑒與創(chuàng)造。彭城王元勰曾作《應制賦銅鞮山松詩》:“問松林,松林經(jīng)幾冬。山川何如昔,風云與古同?!盵3]2205王肅模仿寫成了《悲平城詩》①元勰《應制賦銅鞮山松詩》、王肅《悲平城詩》的寫作時間,可參看王允亮《〈悲平城〉與〈問松林〉小議》,載《文學遺產(chǎn)》2010年第3期。:“悲平城,驅(qū)馬入云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盵3]2205繼而祖瑩模擬寫成《悲彭城》:“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積石梁亭,血流睢水里?!盵3]2217這三首詩,體制相同,五言四句小詩,采用“三、五、五、五”的句式,是拓跋鮮卑族特有的詩歌形式。蕭綜入北魏之后,繼承了這種藝術形式,并略有創(chuàng)新,寫作成“三、五、五、五”,或“三、三、五、五”,或“三、五、三、五”,更有三、五、七字的七句、八句詩歌,使得句式長短錯落,便于抒發(fā)詩人之情感。這種藝術形式為北周詩人所繼承,像顏之推《和陽納言聽鳴蟬篇》開篇云“聽秋蟬,秋蟬非一處”[3]2284、盧思道《聽鳴蟬篇》開首云“聽鳴蟬,此聽悲無極”[3]2637。在眾多體制大致相同詩作中,唯有蕭綜《聽鐘鳴》《悲落葉》抒情濃郁,情調(diào)凄婉,哀感動人,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是北朝抒情詩之杰作。

北漂南人的散文今存18篇,均為奏疏文。這些來自齊、梁的士人,并沒有像有些學者所說的那樣,將齊、梁文風帶入北魏。北漂南人的散文,除蕭寶夤外,其余作品很少引經(jīng)據(jù)典,甚至典故也很少運用,文風一如拓跋鮮卑族文學一樣質(zhì)樸無華。成就略高的是李苗《上書請定巴蜀》。李苗,梓潼涪(今四川省綿陽市東)人,其父李略在巴蜀圖謀反叛為蕭衍所殺,李苗出奔北魏,伺機借北魏為其父報仇。《上書請定巴蜀》就是其志向的政治化體現(xiàn)。文章開頭分析西晉末年形勢,甚為精要:“昔晉室數(shù)否,華戎鼎沸,三燕二秦,咆勃中夏,九服分崩,五方圮裂。皇祚承歷,自北而南,誅滅奸雄,定鼎河洛,唯獨荊、揚,尚阻聲教。”[7]3759文辭準確,簡明扼要地概括了晉室南遷、五胡亂華、北魏南伐等重要事件。文中尤以分析北魏當時之處境最為精到:

誠宜商度東西戍防輕重之要,計量疆場險易安危之理,探測南人攻守窺覦之情,籌算卒乘器械征討之備。然后去我所短,避彼所長,釋其至難,攻其甚易,奪其險要,割其膏壤,數(shù)年之內(nèi),荊、揚可并。若舍舟楫,即平原,斂后疏前,則江、淮之所短;棄車馬,游飛浪,乘流馳逐,非中國之所長。彼不敢入平陸而爭衡,猶我不能越巨川而趣利。若俱去其短,各恃其長,則東南未見可滅之機,而淮、沔方有相持之勢。且夫滿至強攻至弱,必見并吞之理;如以至弱御至強,焉有全濟之術?故明王圣主,皆欲及時立功,為萬世之業(yè)。去高而就下,百川以之常流;取易而避難,兵家以之恒勝。[7]3759北魏與蕭梁在荊、揚對峙多年,雙方各有勝負,然北魏終不能橫渡長江。故李苗建議,當時的對蕭梁戰(zhàn)爭,應該考慮北魏東、西方戰(zhàn)爭孰輕孰重及疆場險易安危的道理,揣摩蕭梁攻守圖謀的實際情形,籌劃北魏征戰(zhàn)的器械。這四條建議顯現(xiàn)出李苗對北魏戰(zhàn)局情形了如指掌,切中要害,持論公允,在當時對蕭梁戰(zhàn)爭具有指導意義。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去我所短,避彼所長”的戰(zhàn)略思想。北魏士兵不習水戰(zhàn),故難以在長江、淮河中與蕭梁一決雌雄;在陸地上攻城野戰(zhàn),蕭梁難抵北魏之剽悍。因此,在戰(zhàn)爭中應該“去高而就下”,“取易而避難”。由此可以看出李苗的遠見卓識以及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能。文章駢散相間,語言質(zhì)樸,多用排比句,氣勢充沛,文學性較強。

北漂南人入北原因不盡相同,然其入北之后,并沒有延續(xù)南朝文風繼續(xù)從事創(chuàng)作,而是融合南北文學之長,既有南朝文學重視藝術技巧的一面,又有北魏文學剛健質(zhì)樸的一面,這才是北魏文學獨特風格的體現(xiàn)。

四、本土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

洛陽時期的本土作家大多是從平城遷徙而來,也有部分是洛陽成長起來的。就其身份而言,絕大多數(shù)是平齊民、平?jīng)鰬艉蜕裾魇康暮笠?,他們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yǎng),洛陽時期的漢化使得他們接觸到南朝文學的養(yǎng)分,加上自己的文學功底,創(chuàng)作出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都達到北魏文學的最高成就。

洛陽時期本土士人的詩歌有39首,主要可以分為諷刺詩、贈答詩、寫景詩、詠物詩和述志詩五類。

諷刺詩以陽固《刺讒詩》為代表,詩中歷述北魏巨貪王顯顛倒黑白、結黨營私、譖毀人過等罪惡,從中可窺北魏政治的黑暗。“營營習習,似青繩兮。以白為黑,在汝口兮。汝非蝮蠆,毒何厚兮。巧佞巧佞,一何工矣”[3]2208幾句用“青繩”“蝮蠆”等意象,形象化地揭露了王顯貪婪成性的丑惡嘴臉。形式上純用四言,并帶有“兮”,融合了《詩經(jīng)·小雅》諷刺時政與《楚辭》抒寫個人內(nèi)心苦悶的特點,成為北魏洛陽時期詩歌的名篇。此外,崔巨倫《五月五日詩》“五月五日時,天氣已大熱。狗便呀欲死,牛復吐出舌”[3]2214諷刺葛榮謀逆,鹿悆《諷真定公詩》“嶧山萬丈樹,雕鏤作琵琶。由此材高遠,弦響藹中華”[3]2217諷刺真定公元子直大材小用等,都是諷刺詩的上乘之作。

贈答詩主要有韓延之《贈中尉李彪詩》、盧元明《夢友人王由賦別詩》、李騫《贈親友》《贈明少遐詩》和宋道璵《贈張始均詩》5首,這些作品除了抒寫彼此友誼外,更多的是傾訴自己不得志的憂傷之情。如李騫《贈親友》抒發(fā)了失志者的悲憤之情,用典很多,許多較為生僻。全詩24句,除首二句和末二句外,其余20句全用對偶的句式,這說明北魏作家在有意識地學習南朝詩歌對仗技巧?!昂L率已厲,秋水寂無聲。層陰蔽長野,凍雨暗窮汀。侶浴浮還沒,孤飛息且驚。”[3]2216六句寫秋冬之際凄涼蕭瑟的景色,渲染一種凄冷的氛圍,很好地抒發(fā)了詩人孤單寂寞的心情。情景交融,已經(jīng)達到或超越六朝寫景詩的藝術水準。段成式《酉陽雜俎》云:“梁遣黃門侍郎明少遐、秣陵令謝藻、信威長史王纘沖、宣城王文學蕭愷、兼散騎常侍袁狎、兼通直散騎常侍賀文發(fā)宴魏使李騫、崔劼。溫良畢,少遐詠騫贈其詩曰:‘蕭蕭風簾舉’,依依然可想。騫曰:未若‘燈花寒不結’,最附時事?!盵9]126可見在南朝文人看來,李騫的詩歌藝術成就是比較高的。

北魏洛陽時期,正是南朝山水詩興盛之時,受其影響,北魏詩歌中也出現(xiàn)了不少寫景詩。如鄭道昭《登云峰山觀海島詩》描寫青州云峰山美景,融合了謝靈運山水詩與郭璞游仙詩,寫出了登云峰山所看到的蒼茫海景,境界開闊,意境高遠?!霸坡飞蛳神{,靈章飛玉車。金軒接日彩,紫蓋通月華。騰龍?zhí)@星水,翻鳳暎煙家。往來風云道,出入朱明霞。霧帳芳宵起,蓬臺植漢邪。流精麗旻部,低翠曜天葩?!盵3]2207這幾句寫得奇崛,不夠清新自然。此外,如盧元明《海日泛舟應詔詩》“輕灰吹上管,落蓂飄下蒂。遲遲春色華,日宛日宛年光麗”[3]2215,描寫旖旎的春景;李諧《江浦賦詩》“帝獻二儀合,黃華千里清。邊笳城上響,寒月浦中明”[3]2218,寫江邊美景與塞上蕭瑟的景色;溫子升《春日臨池詩》“光風動春樹,丹霞起暮陰。嵯峨映連璧,飄飖下散金。徒自臨濠渚,空復撫鳴琴。莫知流水曲,誰辯游魚心”[3]2222,描寫池中春色;王德《春詞》“春花綺繡色,春鳥弦歌聲。春風復蕩漾,春女亦多情。愛將鶯作友,憐傍錦為屏。回頭語夫婿,莫負艷陽征”[3]2225,描寫鶯歌燕語之春日美景等。這些寫景詩明顯有模仿南朝詩風的痕跡。

詠物詩由來已久,到南朝大盛。在北魏漢化的過程中,受南朝詩風的影響,洛陽時期也創(chuàng)作了不少詠物詩。如馮元興《浮萍詩》:“有草生碧池,無根綠水上。脆弱惡風波,危微苦驚浪。”[3]2212詩人以浮萍自喻,寫出了自己四處漂泊、無所依托的生活處境,特別是“脆弱惡風波,危微苦驚浪”更形象地寫出了自己的宦海沉浮。這首詠物詩托浮萍喻意,浮萍與“我”融合無間,是詠物詩中的佼佼者。此外,如崔鴻《詠寶劍》“寶劍出昆吾,龜龍夾采珠。五精初獻術,千戶竟論都。匣氣沖牛斗,山形轉(zhuǎn)鹿盧。欲知天下貴,持此問風胡”[3]2212,借詠寶劍寫自己的理想及遠大的抱負;高孝綽《空城雀》“百雉何寥廓,四面風云上。紈素久為塵,池臺尚可仰。啾啾雀噪城,郁郁無歡賞。日暮縈心曲,橫琴聊自獎”[3]982,借空城雀噪寫對故國的眷戀;溫子升《詠花蝶》“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ǖ悴幌?,紅素還相亂。芬芬共襲予,葳蕤從可玩。不慰行客心,遽動離居嘆”[3]2222,寫蝴蝶迎落花翩翩而飛寄托自己的離居之嘆等。這些詠物詩托物寓意,物我無間,達到詠物詩的最高境界,比同期南朝詠物詩的水平略高。至于像王容《大堤女》“寶髻耀明珰,香羅鳴玉佩。大堤諸女兒,一一皆春態(tài)。入花花不見,穿柳柳陰碎。東風拂面來,由來亦相愛”[3]2224,詩歌與南朝宮體詠物詩就沒有什么兩樣了。

北魏洛陽時期,還有一些述志詩,如董紹《高平牧馬》:“走馬山之阿,馬渴飲黃河。寧謂胡關下,復聞楚客歌?!盵3]2215董紹本魏室官員,仕于貳臣爾朱榮之部下,本為諮議參軍,卻讓其牧馬,內(nèi)心之悲傷可想而知,詩以“楚客”為意象,抒寫了自己不得志的憂傷之情。李謐《神士賦歌》:“周孔重儒教,莊老貴無為。二途雖如異,一是買聲兒。生乎意不愜,死名用何施??尚牧淖詷罚K不為人移。脫尋余志者,陶然正若斯?!盵3]2206寫自己出于儒、道之間,悠閑自樂,實則寫自己不得志的苦悶。祖瑩《悲彭城》:“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積石梁亭,血流睢水里?!盵3]2217寫彭城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災難,表現(xiàn)了作者對百姓苦難的關懷等。這類作品抒寫了下層文人的內(nèi)心情感,真摯感人,抒情性強,也是北魏詩歌中的名篇。

洛陽時期本土士人文學最高的是賦。主要有李謐《神士賦》、李騫《釋情賦》、李諧《述身賦》、裴宣《懷田賦》、陽固《演賾賦》、姜質(zhì)《亭山賦》、盧元明《幽居賦》和《劇鼠賦》、袁翻《思歸賦》等,尤以袁翻《思歸賦》成就最高。全賦抒發(fā)了作者出守平陽的幽怨之情以及思歸京城的急切心情。這篇作品藝術成就極高,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學習南朝賦體文學的原因。曹道衡先生首先指出這篇作品是模仿南朝江淹、鮑照之作:“袁翻作有《思歸賦》則顯然是有意模仿南朝辭賦之作……頗令人想起鮑照的《游思賦》和江淹的某些作品……作賦時也最能刻意學習江、鮑?!盵10]此后學者亦多從其說,如“在文辭的錘煉上尚不及南朝辭賦的精致工麗,但已表現(xiàn)出一種對南朝作品,尤其是鮑照、江淹賦作的有意摹仿,在藝術上也已接近南朝辭賦的風格”[11];“袁翻《思歸賦》就極力模仿江淹的行旅賦,形式與辭采都逼似,使人閱之有亦步亦趨、缺乏個性之感”[12]。事實上,這些觀點均值得商榷。袁翻是平齊民之后,其父袁宣曾任劉宋青州刺使沈文秀府主薄,故其受南朝文風影響是清理之中的事。然北魏平三齊時袁翻年僅8歲,故其受到影響畢竟是很有限的。如果將鮑照《游思賦》《傷逝賦》,江淹《待罪江南思北歸賦》《去故鄉(xiāng)賦》《哀千里賦》等諸作與袁翻《思歸賦》對讀,就會發(fā)現(xiàn)在以麗景抒哀情的藝術手法上有共通之處。然袁翻《思歸賦》有別于諸作之處在于它是一篇擬騷之作。全篇帶有“兮”字,并融入了四、六句式的駢體文句,句法參差變化,長短錯落,搖曳多姿。尤其是“雖吾人之固鄙,豈忘懷于上國?去上國之美人,對下邦之鬼域。形既同于魍魎,心匪殊于蝥賊”[7]3749幾句,明顯地運用了屈原美人香草的比興手法,抒發(fā)了眷戀國君,渴望早日回歸京城的熱望。因此,袁翻《思歸賦》繼承漢代騷體賦風的痕跡極為明顯,同時又融入了南朝駢文的寫作技巧,使得這篇文章抒情濃郁,感人至深,是北魏賦體文之佼佼者。

洛陽時期北魏本土士人散文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其特點正如李延壽所言“綜采繁縟,興屬清華”[13]2779,即追求華麗的辭藻與直抒胸臆的特點相結合。此時的散文可分為奏疏、碑銘和誡子書三類。

洛陽時期本土士人作家文章中奏疏的數(shù)量依然是最多的。其最大的變化是多引經(jīng)據(jù)典,文風典雅。如李彪《求修國史表》:“是以《唐典》篆欽明之冊,《虞書》銘慎徽之篇,《傳》著夏氏之《箴》,《詩》錄商家之《頌》,斯皆國史明乎得失之跡也。”[7]3726引經(jīng)據(jù)典,文辭典雅,有駢偶化的傾向。又如崔楷《治河疏》:“九月農(nóng)罷,量彼計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h遣能工,麾畫形勢;郡發(fā)明使,籌察可否。審地推岸,辨其脈流;樹板分崖,練厥從往。別使案檢,分部是非;瞰睇川原,明審通塞。當境修治,不勞役遠;終春自罷,未須久功?!盵7]3716多用四字句,類似南朝駢文。

洛陽時期北魏碑銘類散文有11篇,如高閭《濟陰太守魏悅頌德碑》頌魏悅及其祖母房氏品德之高尚、溫子升《常山公主碑》哀悼常山公主之逝、鄭道昭《齊亭銘》記齊亭景色之美等。成就最高的當屬溫子升《寒陵山寺碑》。此篇是溫子升于普泰二年(532年)為高歡敗爾朱天光于韓陵所作。“鐘鼓嘈口贊,上聞于天;旌旗繽紛,下盤于地,壯士懔以爭先,義夫憤而競起。兵接刃于斯場,車錯轂于此地。轟轟隱隱,若轉(zhuǎn)石之墜高崖;硠硠石蓋石蓋,如激水之投深谷。俄而霧卷云除,冰離葉散,靡旗蔽日,亂轍滿野。楚師之敗于柏舉,新兵之退自昆陽,以此方之,未可同日?!盵7]3767這一段寫爾朱天光之敗績,文辭質(zhì)樸,駢散相間,比喻、典故的運用,使得這篇文章頗具文學色彩?!冻敖疠d》卷六云:“梁慶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以示之,于后無敢言者。時溫子升作《寒陵山寺碑》,信讀而寫其本。南人問信曰:‘北方文字何如?’信曰:‘惟有韓陵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稍解把筆,自余驢鳴狗吠,聒耳而已?!盵12]80其藝術成就頗受南朝文人好評。

洛陽時期誡子書數(shù)量亦不少,主要有崔光紹《誡子孫》、崔休《誡諸子》、崔孝直《顧命諸子》、楊椿《誡子孫》、裴植《臨終遺令子弟》、魏子建《病篤敕子收祚》、李彥《臨終遺誡其子升明等》、雷紹《遺敕其子》和張氏《誡諸子》9篇。最著名的是崔光紹《誡子孫》和楊椿《誡子孫》。崔光紹以永安末世道屯邅,朝廷屢變,便閉門卻掃,吉兇斷絕,諄諄告誡子孫“合葬非古,吾百年之后,不須合也。然贈謚之及,出自君恩,豈容子孫自求之也,勿須求贈。若違吾志,如有神靈,不享汝祀”[7]3627,要勤儉持家、繼承祖宗遺業(yè),不要貪求富貴、追名逐利。從這封家書中可以看到慈父對后輩的殷切期望,又可窺見清河崔氏家風,文字平易,情感真摯,足以感人。楊椿是北魏高官顯貴,其家族有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甚至官至司徒、太保等。在《誡子孫》中,楊椿回顧了弘農(nóng)楊氏的家學家風以及楊氏家族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要求子孫弘揚“忠貞小心謹慎,口不嘗論人過,無貴無賤,待之以禮”[7]3720的楊氏家風,并批評了坐而待客、驅(qū)馳勢門、輕論人惡的不良習氣,諄諄告誡,耳提面命,嚴父慈子,如在目前。這篇文章文辭質(zhì)樸,感情真摯,是北魏誡子書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篇作品。

綜上所述,在北魏太和改制之時,無論禮制、政治、官制、經(jīng)濟制度均向中原漢族學習,出現(xiàn)歷史上的民族大融合。同時在文學上也是如此,北魏文人出現(xiàn)了學習、模仿漢族文化的高潮,但這種模仿并非全盤接受,而是有意識地繼承與發(fā)展。他們接受了南朝駢文的寫作技巧,但卻擯棄了大量使事用典、辭藻華麗的弊病,從而創(chuàng)作出駢散相間的散文作品;他們學習南朝詩歌寫作技巧,卻沒有走上宮體詩的創(chuàng)作道路。這些跡象都說明,北魏遷都洛陽后,在文學上并沒有走上機械模擬南朝文學的道路,而是在全面學習漢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改善已有的文學寫作基礎,促進拓跋鮮卑文學風格的改變,促使北魏文學的繁榮。

(責任編輯 王 昕)

猜你喜歡
洛陽文學
洛陽正大劇院
我們需要文學
洛陽戰(zhàn)“疫” 人大在行動
“立法為民”的洛陽實踐
洛陽師范學院
洛陽自古繁華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對“文學自覺”討論的反思
文學病
我與文學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