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029)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富有爭議的哲學家,對于其留下的“殘篇”,人們有多種不同的解釋,甚至對他的文筆也有“晦澀”和“優(yōu)美”這樣迥異的評價。他提出“邏各斯”是宇宙最根本的尺度和秩序,這一思想極大地吸引著后來的思想家們,而他的辯證法思想則受到像黑格爾這樣的大哲學家的推崇。作為前蘇格拉底時代最杰出的希臘思想家之一,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思想與米利都學派的“水”、“無定者”以及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shù)本原”思想有著實質(zhì)性的不同,這一不同集中體現(xiàn)為赫拉克利特的本原指向的是人間的“倫理—政治”。因此,“火”和“邏各斯”以及二者與古希臘城邦生活的關(guān)系,是理解赫拉克利特哲學的關(guān)鍵。本文將從“火照亮一個空間”這一想象畫面入手,探討為何赫氏本原說與之前的元素派有著本質(zhì)性的區(qū)別以及為何“火本原”思想是一種更為高階的本體論思維。
在任何一本哲學史著作中,我們都不難找出關(guān)于赫拉克利特的篇章。毫無疑問,赫拉克利特是古代希臘哲學人物中不可忽略的一位。這一點在以后諸多哲學家的思想中得到了印證,黑格爾曾說過:“沒有一個赫拉克利特的命題,我沒有納入我的邏輯學中”〔1〕。在傳統(tǒng)的教課書中,以“樸素的自然辯證法的第一人”評價赫拉克利特在哲學史上的地位的論述也比比皆是。不論這種評價是否中肯,對哲學道路上的“探險者”來說,赫拉克利特思想始終是一個巨大的“磁場”,影響和吸引著每一個愛智慧的人,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
同樣,汪子嵩等人認為:“從思想發(fā)展史上看,赫拉克利特主要是繼承了米利都學派的思想,將伊奧尼亞的自然哲學向前推進;同時又受到了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影響,才能提出邏各斯以及矛盾對立等重要思想”〔2〕??梢娝麄冋J為赫氏思想受到自然派和數(shù)學抽象思維的雙重影響。就赫拉克利特的哲學本身來說,大致包含這么幾個方面的內(nèi)涵:永恒的活火、萬物皆流、邏各斯和對立統(tǒng)一等。而火和邏各斯的關(guān)系是其核心問題,因為他認為,“永恒的活火”是世界的本原,而這個運動著的火又受到邏各斯的規(guī)定。所以,宇宙中最具有支配性的力量便是邏各斯。
從赫氏留下的文獻或他人的轉(zhuǎn)述來看,赫拉克利特的語言風格比較難懂,多數(shù)人稱其為“晦澀哲人”,在赫拉克利特之后約七百年的第歐根尼·拉爾修即指出:“根據(jù)有些人的說法,他故意將他的文章弄得比較晦澀,為的是除了接受它的人以外,沒有人能探討它,免得由于熟悉反而會引起輕蔑”〔2〕。不過這種說法也有待商榷,因為第歐根尼·拉爾修又說赫拉克利特文字優(yōu)美:“不管怎么樣,有時他的表述是明晰和清楚的,甚至連最愚蠢的人也容易把握和體驗這種精神的崇高,因為他的表達方式是簡潔有力且無與倫比的”〔2〕。之所以會有這樣具有張力性的評價,主要原因是赫氏本人的完整著作已無存留,目前看到的都是些殘篇或者他人引用的片段。后人想從這些只言片語中理解赫氏的思想,自然是很困難的。
在米利都學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分別提出世界的本源是水、無定者、氣之后,哲學從愛奧尼亞轉(zhuǎn)移到南意大利(按:哲學流派有一個轉(zhuǎn)移,就是從東方的小亞細亞地區(qū)轉(zhuǎn)移到現(xiàn)在的歐洲,也就是從地中海的東岸轉(zhuǎn)移到西岸),其中畢達哥拉斯學派無疑是最有影響力的。畢達哥拉斯提出了極具抽象意義的“數(shù)本原”思想,自此希臘哲學在解釋自然時,第一次找到了一種比直接用物質(zhì)元素更合適的本原和理由。但是介于自然哲學(以自然物質(zhì)作本原)和第一哲學(以“存在”作本原)之間的數(shù)哲學(以“數(shù)”為本原)還是在兩頭(即:一個是具體的物質(zhì)端,一個是抽象的存在問題抽象端,而“數(shù)”介于兩者之間)都遇到了困難和麻煩:一方面它需要解釋自然整體和萬物,但是“數(shù)”畢竟已經(jīng)從感性的“質(zhì)”中抽象出來了,它如何能產(chǎn)生、構(gòu)成感性的自然和事物?本身沒有運動生滅的“數(shù)”又怎能解釋充滿運動生滅的自然和事物?另一方面,用“數(shù)”來表示的范型、模式和觀念,畢竟與用語言和概念思維所表示的這類東西不同。語言、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一句話,即邏各斯才是哲學世界觀的合適表現(xiàn)形式?!皵?shù)”是可以協(xié)助哲學和科學的重要工具,但是它不能代替哲學和科學的概念形式本身〔3〕??梢?,“數(shù)”只具有抽象的形式,不能作為形而上學本身的本體存在。
正是基于對這一矛盾的考慮,赫拉克利特提出了“火本原”思想。在赫拉克利特看來,萬物的本質(zhì)是火:“(有序化了的)世界,對所有人都是同一個,不由神或人造成,但它過去一直是,現(xiàn)在是,將來也是一團持續(xù)燃燒的火,按比例點燃,按比例熄滅”〔4〕。(殘篇30)。讓我們先看幾則赫氏殘篇中關(guān)于火的表述:
火的轉(zhuǎn)變:首先,海;海的一半是土,另一半是“燃燒物”?!?〕(殘篇31)
[他稱它]“需要和滿足”。〔4〕(殘篇65)
火,[他說,]突然降臨,審判萬物并為其定罪?!?〕(殘篇66)
火經(jīng)歷土之死,空氣經(jīng)歷火之死;水經(jīng)歷空氣之死,土經(jīng)歷水之死?!?〕(殘篇76a)
事物的全部,[赫拉克利特說,]是火的交換物,火又是所有事物的交換物,正如物品之于黃金,黃金之于物品?!?〕(殘篇90)
赫拉克利特的這些話語殘篇都是在后世一些哲學家的著作中找到的,因為他們在文章中引用了赫拉克利特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由于每個人論述的觀點和內(nèi)容不同,這些話語的意義根據(jù)不同的上下文關(guān)系被重新組織過。但在不同的語境里,赫拉克利特的話可能并不具有本初的含義。因此,要理解其原義,就必須回到那個本初的話語空間,想象當時是何種條件促成他講出這樣的話語的(即便這樣做很困難)。例如,赫拉克利特是如何提出“火為世界的本原”這樣一個觀點的,這種火有幾種意象?要解答這些疑問,就要細致發(fā)掘分析這一思想在殘篇中留存的記錄。
1.中心火(按:在整個可視世界的中心,以前人們稱之為中心火)——太陽
太陽被認為是可視世界中最大的火球,但它是否就是赫氏“火本原”的火呢?
太陽[不僅,如赫拉克利特所言,]每天都是新的,[而且會永遠常新]?!?〕
在圓周上,終點就是起點。〔5〕
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條路?!?〕
我們可以試著來理解這個問題,赫拉克利特看著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早上的時候燃燒著升起來,然后爬升到天上,傍晚的時候又沉入大海熄滅,第二天太陽又燃燒著升起。于是他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而且是永恒的新著?!彼娜紵拖缍际潜灰?guī)定的,按照一定的分寸進行著。他又說,在圓周上,終點就是起點,這正是太陽的形象,即圓周上運動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太陽這團火是宇宙中真正的主宰,太陽使得萬物生長和死亡,太陽規(guī)定了季節(jié)和人的作息,它是真正的法則。
然而,我們?nèi)魞H根據(jù)這些就斷定赫拉克里特所說的“火”是太陽的話,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因為,作為哲學意義上世界本原的火,絕對不可能是一個具體的火團,它必定是形而上的。我們從歷史上也知道,早在世界其他地方進入文明之前,埃及就已經(jīng)有著幾千年的文明了。古埃及人崇拜太陽神,這是眾所周知的。而此后的希臘文明又吸收了很多古埃及文明的因素,關(guān)于太陽神他們必定是很了解的。但如果古希臘人對太陽神的認識還是停留在這個層面上的話,那只能說是對埃及人的太陽神的翻版。因此,此時古希臘人的思維必定不會在這個水平上,赫拉克利特本人也不會將一個具體的實物作為宇宙的本原。陳村富先生指出:“雖然像畢達哥拉斯學派所說的‘中心火—太陽’能夠稱得上是永恒的火,卻不能以此推廣得出整個宇宙就是一團永恒的活火,這樣說是不符合常識的”〔2〕。所以,赫拉克利特的“火”必定不是太陽,雖然太陽可能是最常見的火的形象。
2.自然物質(zhì)意義上的“元素火”(按:金木水火土是某類元素抽象出來后,用具體事物指代其特點的一種表述)
在否定了太陽是赫拉克利特之火后,又有更多的人把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思想理解成自然元素的火,就像是泰勒斯的“水”一樣。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也明確提出,后期畢達哥拉斯派的西帕索斯和赫拉克利特都把火當作始基。因為當人們面對諸多紛繁復雜、千奇百態(tài)的自然萬物時,會不由自主地開始追問它們的生產(chǎn)者是誰,并試圖從復雜多變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東西來。于是自然元素本體論便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了。由于水、火具有多變的形態(tài),自然成了重要的本原對象。不管是在中國的“五行”、印度的“四大”還是在希臘的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那里,都可以看到這種思考路向。
但是赫拉克利特為何避開了其他元素而唯獨想到了火呢?當然我們會說,火對人類有重要意義,因為任何一個民族之中,都有關(guān)于它的神話故事以及哲學探討,它是人們在試圖理解世界時首先被運用且被思考的幾個對象之一:普羅米修斯盜來火種交給人類,因而受到了宙斯的懲罰;火與文字使得人類從動物中間分離了出來,標志著人類不再受到自然的脅迫,而為自己爭得了一席之地。因而對火的崇拜從原始時代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一個神——灶神,就是中國的火神。而且通過火神在眾神中間的地位,我們也可以看出人們對其崇拜程度及火在人們?nèi)粘I钪械闹匾浴?/p>
但是,假如我們就此下結(jié)論說赫氏的火是元素火的話,恐怕太過武斷。因為我們從思想史的時間和邏輯順序上不難看出,在赫拉克利特提出“火本原”思想之前,畢達哥拉斯已經(jīng)提出了“數(shù)本原”的理論,而這種理論已經(jīng)是對自然元素作為世界本原的哲學假設(shè)的一種超越和提升。我們在上面已經(jīng)提到,“數(shù)”的思想是介于“自然哲學”和“第一哲學”之間的一種過渡性的抽象思想,它超越了以自然元素為本原的思想,因為它指出了這些被抽象出來的元素思想彼此也并非單獨存在,而是運動的,彼此之間也有著深刻聯(lián)系,最明顯的一個就是“相生相克”、生成與毀滅等,這就是“怎么動”的問題。它預示著辯證法的思想,這是之前的本原說所不具備的特點。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赫拉克利特不太可能再往以自然元素作為本原的學說倒退,因為“火本原”思想最起碼與“數(shù)本原”思想一樣,是高明于水、無定者以及氣的思想的。因此,我們有把握認為,赫拉克利特的“火”并不是自然元素意義上的火。
3.“永恒的活火”
在赫拉克利特的話語空間里,“永恒的活火”(“ever-living fire”或eternal fire)意為“永遠活生生的火”。這種抽象的、難以把握的解讀實際上是比質(zhì)料上的火更加精妙的解釋,因為它抓住了之前的解釋中都不具備的一個形容詞,即“活生生”,它引領(lǐng)我們走近那個有著人氣的生命世界。
“‘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薄?〕不難看出,這里“永恒的活火”有兩個強調(diào)的重點:一是活,二是永恒,即它是沒有生滅的(但這個“火”化成具體的火時是有生滅的),而且是活的,這里的“活”就蘊含了運動的意義。赫拉克利特通過具體的火,接近到了一個似火的“火”。在赫拉克利特看來,火是“火”(按:這是理念論的一種思維,哲學是一不是二),同時世界上的一切具體的火都是“火”的變形,都是“火“的流射,甚至“他把他的火不止理解為火焰,而是一般地理解為溫暖。于是他把它叫做一種上升的蒸汽或是氣息。通過轉(zhuǎn)化萬物從火中逐漸形成他們的實質(zhì),并通過相互的過程又復歸為火”〔7〕。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了“溫暖”這個詞,它會使我們想到自己的呼吸,這也是赫拉克利特反對“氣”成萬物說的一個原因,因為我們的呼出的氣都是溫暖的,這種溫暖來自于火的作用。
在他看來,人的靈魂也是神圣之火的一部分,這種火越純凈,靈魂也就越完美。“最干燥的靈魂是最智慧、最優(yōu)秀的靈魂”〔4〕(殘篇118)。人們認為,眼睛與靈魂、心靈是相通的,而人身上唯一光亮的地方就是眼睛,光亮意味著生命,這種光亮是火的力量之一。而光亮的程度使得我們聯(lián)想到生命的強度,所謂“炯炯有神”,“炯炯”二字與火有關(guān),而要死的人雙目無神,沒有光亮,所以顯得黑暗(火離他而去)。作為本原的火與世界萬物的關(guān)系是一和多的關(guān)系?;鸬臒o定、無形又具有升騰的趨向,使我們很自然地與思想關(guān)聯(lián)起來。永恒的活火一直都在燃燒,而且在不斷地變化,它化成的事物很有可能是對立的,但是它們終究要再回到火當中。
由上可知,這種有自身運行規(guī)則(邏各斯)的“永恒的活火”,是赫拉克利特對火的一個較準確的描述。問題的關(guān)鍵是,赫拉克利特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哲學思想,其現(xiàn)實的生活根據(jù)是什么?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就須從古希臘人的生活入手。
作為古希臘人,赫拉克利特思想中的基本意象和隱喻自然會受到希臘民族基本生活方式的規(guī)定。因此,要理解赫拉克利特思想的起源,必須回溯到希臘民族的歷史生活中,去尋找二者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這并不是要將哲學還原為其社會生活條件,而是一種根本的哲學思想必定有其歷史和文明的經(jīng)驗來源,都是從民族的基本生活經(jīng)驗中提煉出來的。古希臘人作為歐亞大陸上雅利安人的一支后裔,具有一種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即死者崇拜和圣火崇拜。
1.死者崇拜
(3)自媒體及社交媒體是傳播核心。通過優(yōu)衣庫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的宣傳預熱及后續(xù)報道,加強曝光。穩(wěn)步增長的業(yè)績除了做到上面三點微信營銷策略,還善于運用新媒體移動技術(shù)創(chuàng)新科技與消費者互動。
即使回溯到遠古時代,作為印歐民族分支的希臘人和意大利人也沒有在短暫生命之后一切就會結(jié)束的想法。早在哲學家出現(xiàn)之前,絕大多數(shù)的古人就相信死后尚有第二種存在,他們并未將死亡視作是自身的消解,而不過是生命的一種變化而已(在西方,相信靈魂能升入天堂的思想是在晚近以來才產(chǎn)生的)。在古代希臘人和意大利人的觀念中,靈魂并沒有進入另一個陌生的世界從而過渡到它的第二存在之中,而仍在人類的附近,且在地下繼續(xù)生存著〔8〕,“甚至在很長一個時期內(nèi),他們都相信在這種第二存在中,靈魂還與身體、骨肉同在,并不因死亡而分離,而是一同葬在了墳墓之中”〔8〕。
同時,古人相信死后的事情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長久的,所以在他們看來,未經(jīng)安葬的靈魂是悲慘的,而得到安葬的靈魂則會永享安樂。古人最初的觀念是,死人生活在墳墓中,靈魂與肉體不分離,尸骨葬于何處,靈魂也就居于何處。他們不但相信死者有靈魂,而且相信死者已成為神靈,并由此產(chǎn)生了死者崇拜。
而“有關(guān)死者的宗教存在于雅利安人中的最古老的信仰。在崇拜因陀羅或宙斯之前,人們都崇拜死者。他們對死者充滿敬畏之情,并向其祈求幫助。宗教情感大概是由此發(fā)端的。也許正是當古人看見死人時才初次意識到了超自然的存在,開始渴望超越他所看到的東西。對于人類而言,死亡是第一秘密,由此而產(chǎn)生其它種種奧秘。它將人類的思想從可見之物提升到不可見之物,從瞬時提升為永恒,從人提升為神?!薄?〕古希臘人最早的神靈觀念由此產(chǎn)生了。而當死者崇拜的觀念與壇火結(jié)合起來時,死者崇拜往往會以崇拜圣火的形式出現(xiàn),且合二為一。圣火最終也就得以以最高神的地位支配整個希臘人的生活,并對古希臘人的世界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2.圣火崇拜
“每個希臘人或是羅馬人家中都有一個祭壇,在這個祭壇上總有一小堆灰和一些燃燒過的木炭。每座房屋的主人都有保持壇火日夜燃燒、永不熄滅的神圣義務。若壇火熄滅,其屋必遭災禍。他們每晚必用灰蓋住木炭,以使木炭不致完全燒光,而清晨起來的第一件要務便是用一些細小的樹枝讓火重新燃起來。只有在整個家庭滅絕之時,壇火才會熄滅。因此,在古代,壇火的熄滅與家庭的滅絕是同義的?!薄?〕
圣火崇拜不只限于希臘人和意大利人中,在東方也有。從《摩奴法典》中可見,當時婆羅門教已經(jīng)完全確立了,但其中仍保留著一些古老宗教的痕跡,如圣火崇拜。婆羅門教雖然將火的崇拜降為次等,但并未將其消滅。婆羅門教的圣火也須日夜燃燒,每日清晨與夜晚都需添加木材,且如希臘人一般,必須是某些特定樹木的木材。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圣火在雅利安人中的宗教意義,這種力量規(guī)定著東西方人早期生活的秩序〔8〕。
火神不僅是一個古老的神,而且是諸神產(chǎn)生之前最有力量的母體神,一切神的力量、精神和意義都出自它。這些我們從后來雅典以及羅馬人的一些宗教祭祀儀式中就可以看出?!霸谒械募漓牖顒又?,包括祭祀宙斯和雅典娜的祭祀中,也都需要先向火神祈禱。無論向哪位神靈禱告,都必須先向火神禱告,最后再以向火神禱告而結(jié)束。在奧林匹亞運動會上,希臘各邦齊聚在一起,先祭圣火,其次才是祭宙斯。在羅馬也一樣,最先的供奉總是獻給火神維斯太的……在奧維德時代的羅馬以及在婆羅門時代的印度,火神顯然都列于其他眾神之前。在人們的宗教生活中,不是朱庇特和梵不比他重要,而是因為火神是一個比其他神靈更為古老的神?!薄?〕
古希臘人認為爐火之神是最接近人們的神靈,是自然界中諸神與人類的中介,可以上達天庭帶去人們的祈禱與供奉,再將神靈的祝福傳達給人們。于是,人們創(chuàng)造了關(guān)于圣火維斯太的神話。維斯太是處女神,在這個世上,她既不代表豐饒也不代表強力,她是秩序之神,但這種秩序既不是嚴格的、絕對的、物質(zhì)的秩序,也不是專橫的、不變的律法,而是早起人們所感覺到的那種物質(zhì)的特性,即精神秩序。古希臘人將她想象成某種普遍的靈魂,管理著時間的各種運動,如同人類的靈魂管轄著人類的制度一樣〔8〕。
古希臘人對死者崇拜和圣火崇拜一視同仁,將圣火、靈魂、英雄以及拉瑞斯統(tǒng)統(tǒng)都混在了一起。古希臘人稱為拉瑞斯或是英雄的其實就是死者的靈魂,人們認為他們是超人,擁有某種神圣的力量。對這些神圣死者的紀念總是與爐火聯(lián)系在一起。祭祀時,死者與圣火同時存在于人們的尊敬與祈禱之中,兩者缺一不可。當后人言及爐火時,總會呼喚祖先的名字。自此,古希臘人的死者崇拜與爐火崇拜便融為了一體〔8〕。
圣火崇拜和死者崇拜是局限于家庭之中的,因為在古希臘文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家庭”,就有著“靠近爐火之處”這樣一個含義。一家之長也就是這家的祭司,他既有權(quán)力解釋這一家內(nèi)宗教,也有權(quán)力將這一權(quán)力移交給自己的兒子。這種宗教信仰保證了家族秩序,進而穩(wěn)定了社會禮制。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這種家內(nèi)宗教只在男性子嗣中傳遞,婦女只有通過她的父親或丈夫才能參與其中,而她們死后也不能如男子般享受同等的祭禮與供奉。此外,在司法以及家庭組織中,尚有其他重要結(jié)果源出于此。
另外,城邦中的婚姻也是與家內(nèi)宗教聯(lián)系在一起的。比如,當一個女子出嫁時,她要在父親的圣火旁禱告,意即離開父親的神到另一家去;嫁到丈夫家時,要先在丈夫家的神前禱告,讓新家的神接受她。只有這個儀式完成了,才能算是合法的婚姻。同時,這也意味著她和父親那邊再也沒有任何關(guān)系。在繼承權(quán)方面,兒子有繼承權(quán)而女兒沒有繼承權(quán),這種繼承也有別于今天的血緣標準,它采取一種宗教標準,即認為只有崇拜同一個神的人才是一家的。我們也可以從柏拉圖處窺見這些思想之一斑,“柏拉圖說,親屬就是供奉同一個家神的團體。當?shù)轮兯固崮嵯胍C明某兩人是親戚時,他就說他們舉行的是同一個宗教儀式,向同一座墳墓獻祭。在羅馬法中,兩個近親的兄弟是親戚,而兩個同母異父的兄弟則不是親戚”〔8〕。
在整個古代希臘,家庭和社會都是靠這種祭祀和對火的崇拜維系的?;鹕?無論希臘人稱為的“灶主”還是羅馬人稱為的“灶神”)在當時的社會中都具有極高的權(quán)威,人們不需要社會法律等強有力的約束就能保證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靠的就是這一共同的信仰。
從古代希臘人的城邦和家庭等政治生活當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赫拉克利特所說的火不是宇宙論意義上的火,而是一種空間或位置論意義上的火:它并不是指構(gòu)成宇宙的元素,而是指維系一個“政治—生命”空間的敞開的圣火。以圣火的力量在混沌的chaos中整理出一個有序的cosmos來,正是赫拉克利特想要做的事。當時,在沒有神也沒有法律而人們又需要一種秩序來維持家庭和城邦的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圣火就擔任了這一功能。
“關(guān)于logos這個詞,格斯里從古代希臘著作中總結(jié)出十一種用法,雖然他的分法有點過于瑣碎,但大部分是言之有據(jù)的,這十一種是:1、敘述;2、名譽;3、意見思想;4、原因,理由,推論;5、事實真相;6、尺度;7、比例;8、一般原則或規(guī)則;9、理性的力量;10、定義;公式;11、英語無對應的意義?!薄?〕
我們知道,詞語在具體的語境當中顯示不同的含義,在這個語境中可能突出了它所有含義中的某一個,而在另一種語境當中則可能突出了另一個含義,同時它在所有的話語中又附帶上了其它含義??梢?,當一個詞語單獨呈現(xiàn)的時候,它的意義是從各個語境中摘錄出來的。所以上面關(guān)于logos(邏各斯)這個詞的十一種解釋看似各個平等,具有同樣的分量,但事實上它們其中的某一個或是幾個含義是對于邏各斯的根本性的規(guī)定:
但于此恒久有效的邏各斯,人們總證明其不解,無論在聽到之前,還是聞及之后。因為,雖萬物的發(fā)生與此邏各斯吻合,人們在體驗我所提供的言行——(像我所做的那樣)按(其)實際構(gòu)成來辨識每一物,亦即指明該物何以成其所是——之時,仍然一如毫無經(jīng)驗者。不過人類之余者,醒后不知其所做,恰如眠時不記其所為?!?〕(殘篇1)
可見,這段話主要的意思是說邏各斯具有最后的那個規(guī)定性,因為萬物的發(fā)生都要與邏各斯相吻合。與此同時,葉秀山先生還試圖從詞義演變史這個角度解讀赫拉克利特所謂的邏各斯的含義,最后的結(jié)論是赫拉克利特理解的邏各斯主要是尺度的意思,同時也有規(guī)律性(秩序)的意義〔9〕。但是,邏各斯最初是“言說”的意思,后來為何會引申出尺度和規(guī)律性等含義呢?這就啟發(fā)我們?nèi)ニ伎嘉覀兠恳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語是否具有尺度和秩序,也就是我們的言語是主觀的、隨意的還是有根據(jù)的、符合事實的?很明顯,事實并非如此。于是,我們轉(zhuǎn)而不得不考慮赫拉克利特那里所謂的言說者究竟是誰?顯然,彼處的言說者既有人也有神。既如此,我們不妨再大膽地往前走一步,試探性地猜測一下他們言說的內(nèi)容是什么。根據(jù)常識,我們知道言說的內(nèi)容是無窮無盡的。但是問題就在這里,在這無窮無盡的被言說的內(nèi)容中,有著一個根本性的東西,那就是言說本身。正是言說本身規(guī)定了言說的內(nèi)容,限定了言說的尺度。
現(xiàn)在,讓讓我們回頭再看看赫拉克利特關(guān)于邏各斯的言論:
不理解,他們聽了像聾子。關(guān)于他們有俗話為證:“在場如不在”。
雖然邏各斯是大家共有的,多數(shù)人生活著就像他們的思想是一種個人所有的東西。
多數(shù)人對他們所遇到的事物不加思考,對他們經(jīng)驗到的也不認識,只相信他們自己的意見。
人們忘了道路通向哪里,……對于他們片刻不能離的,他們格格不入。對于他們每天遇到的東西,他們顯得生疏,……我們不應該像人們睡夢時那樣去行動和說話。
世界對于醒著的人們是一個和共同的,而對于睡著的人們來說每個人就轉(zhuǎn)入了他個人的世界。〔3〕
在上面的話語中,赫拉克利特是想表達這樣一個意思,即邏各斯是一種不在場的“在”(按:專有說法,即看不見,它卻一直在,就像空氣,你看不見它,但是它在,一直在),它無時無刻不在場,但很少人能夠認識到它,因為它總是隱藏的、不直接外現(xiàn)的。人們對此已習以為常,以至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即“多數(shù)人對他們所遇到的事物不加思考,對他們經(jīng)驗到的也不認識,只相信他們自己的意見”??梢?,這里的邏各斯毫無疑問有一種必然性的語義在里面。
赫拉克利特又說:“世界對于醒著的人們是一個和共同的,而對于睡著的人們來說每個人就轉(zhuǎn)入了他個人的世界?!蹦敲催@個世界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呢?為何人們有個共同的世界,又有各自不同的世界?在赫拉克利特看來,在人們醒著的時候,這個共同的世界是人們共同擁有的,而在人們睡著的時候卻不在了。例如,一群人圍著廣場的火堆談話,人們思考著同樣的問題,同時在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受到一種事物必然性的規(guī)定。而當人們睡去的時候,在各自的夢中神游,這神游的夢中的世界是不具有公共性的,也不受必然性的支配,就像我們不會同時夢到相同的情境一樣。
如果我們將這個火堆放大,同時將它的邊緣也放大,將它假想成城邦,或者那個火堆是太陽,那么答案就會很清楚了。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我們彼此都是唯一真實的,并且要受到秩序的規(guī)定。而在睡夢中或是想像中,我們是彼此不通的。可見,火打開光亮的空間、語言打開群體的秩序,而背后的那個邏各斯則打開了整個萬物的場。誠如赫拉克利特指出邏各斯最高秩序主宰的那個比喻一樣:
太陽不應越出它的尺度,否則厄林尼斯(復仇女神)——正義之神的女使就會把它找出來?!?〕(殘篇94)
赫拉克利特斷言一切都遵照命運而來,命運就是必然性。同時他也指出邏各斯是共同的,一方面人人都有邏各斯,因為人人都有健全的思想能力;另一方面,邏各斯又是所有事物的尺度和秩序。于是我們知道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是最根本的規(guī)定。與火根本地規(guī)定了人們的生活秩序一樣,這種最根本的規(guī)定是宇宙的最后的且是同一的法則。
上文中,我們經(jīng)過“太陽之火”、“元素火”最后到“永恒的活火”一路的假設(shè)論證,最終,將關(guān)注點停在了“永恒的活火”這里,因為我們目前認為它可能更加接近赫拉克利特的本意。
火在黑暗中打開了一個空間,就像太陽在宇宙中照亮了一個空間一樣,而且這個空間是有邊緣的,這個邊緣便是一個分寸。世界本身是黑暗的,光亮的出現(xiàn)是一種對黑暗的叛逆,就像人本身是愚昧和沒有知識的,理性是對這種黑暗的打破一樣。但同時這理性之光也是有限度的,就像宇宙中黑暗是絕大多數(shù),而光亮只有一小點那樣,我們也是有限理性存在者?;仡^來看,自然界這種火首先是在物理的空間中打開的,我們可以想象:原始叢林里的祖先們用一堆火在黑夜里開辟了一塊空間,他們在這個空間里圍火而坐,進行交談,而周圍的野獸在火光的邊緣徘徊但不敢接近。對空間的最初分割便是這樣形成的,而后古人又用石墻圍起了房屋形成了家,但是壁爐和煙火作為一種形式仍舊被保存了下來。
然而我們要問,赫拉克利特對火的高度贊揚僅僅是因為火本身嗎?其實不然,他對水的關(guān)心源于對人和社會的關(guān)心。當然,有人會有疑問:為何離群索居的赫拉克利特會那么關(guān)心城邦?“人們必須保衛(wèi)法律,正如保衛(wèi)城墻?!薄?0〕要知道關(guān)心規(guī)則和秩序的人,同樣會關(guān)心城邦。城邦打開了一個空間,城墻便是它的邊緣,而法律則象征著火炬(這使我們聯(lián)想到了自由女神像),因為法律不能走出城邦之外,同時每一個進入城邦的人都要受到法律之火的映照,即所有的人都要遵照法律生活。但是火是如何具有這樣支配性的力量的呢?是什么東西使得它在一定的尺度上燃燒,在一定的尺度上熄滅的?那就是邏各斯。邏各斯才是那個最具有必然性的支配力量,它是隱性的,“在我聽過的所有邏各斯當中,沒有誰達到這一點:將智慧者辨識出來,并同其他一切分離”〔4〕(殘篇108)。赫拉克利特通過觀察“火”這樣一個形象,找到了邏各斯;同時他又用“火”這個形象將邏各斯展示給人們看:“人們不是在聽了我,而是在聽了邏各斯之后,才明智地贊同:萬物(事實上)為同一物”〔4〕(殘篇50)。
邏各斯是所有事物背后最原初的規(guī)定,萬物都要根據(jù)它的尺度和秩序運動。最無形的活火也是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同時,這種更為強大的內(nèi)在的規(guī)定性的統(tǒng)一,要遠勝于表面上的暫時的統(tǒng)一。赫拉克利特說:“隱蔽的關(guān)聯(lián)比明顯的關(guān)聯(lián)更為牢固”〔4〕(殘篇54),因此我們在由火打開的空間里的言說,必須是符合邏各斯的:
言談帶有洞察力的人,必須將自己牢固地立足在對于所有人都適用的普遍物上,如同一座城市立足于它的法律——比這還要牢固!因為所有人類的法律都靠一種法律——神的法律來培養(yǎng)。因為它在其意愿的范圍內(nèi)浮動,滿足所有人,依然綽綽有余?!?〕(殘篇114)
我們?nèi)绻碇堑卣f話,就要說得正確,這就必須依靠邏各斯。赫拉克利特將邏各斯比作法律,因為法律是社會的普遍約束:一個城邦的人必須遵守這個城邦的法律,法律對人人都一視同仁。但所有人間的法律又都必須共同遵守一個唯一的神圣的法律,這個神圣的法律就是邏各斯,只有它才能合理地統(tǒng)治萬物〔2〕。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赫拉克利特的永恒的活火和邏各斯的關(guān)系是內(nèi)在統(tǒng)一的,而這種統(tǒng)一的經(jīng)驗基礎(chǔ)就是希臘人的城邦生活。
沿著火—言語—法律—思想的脈絡(luò)看,邏各斯在不斷放大它的范圍:當它像壁爐里的火那樣照亮家族中的人們的時候,它便是家族觀念;當它像太陽一樣時,就是照亮整個自然的秩序;當它以最高的形式(命運、上帝等最后因或最高者)存在時,它便是宇宙的最根本的法則。它雖無形但又生生不息,在言說中代代相傳,同時又內(nèi)在于整個宇宙之中。由于赫拉克利特距我們年代久遠并且只留下一些殘篇(大約有一百三十篇,另外有一些被考證是偽作),因此我們要想了解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其殘篇無疑是最直接的資料。但是,這些殘篇多是被別人引用的,已改變了本來的面貌,所以我們還要借助一些研究赫拉克利特的二手著作。同時又因為人們對他的思想的理解大相徑庭,所以也給我們研究他的哲學思想造成了很多困難。
至此,我們只能說本文是通過猜測試著接近赫拉克利特的本意。而在這個過程中,火與邏各斯這兩個赫拉克利特反復言說的概念無疑是需要關(guān)注的最核心的問題。經(jīng)過上述論證之后,我們認為他的火和邏各斯在內(nèi)在上是統(tǒng)一的:邏各斯的本意是言說,火最早使得這種言說成為可能,因此,火也有最早的言說之意。從希臘人的生活中,我們知道了圣火在現(xiàn)實中對于希臘人的意義。所以,赫拉克利特的火在本文看來更多指向倫理秩序之火,并借此完滿地解釋了在這一“永恒的活火”之規(guī)定下的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規(guī)則,即它是一種本原,使得萬物按照一定的尺度和秩序運動,并“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和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