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德立身 能敬無災
——試析《左傳》對郤氏家族的興衰書寫

2019-02-15 23:08:50馬天運
關鍵詞:臣子惠子晉國

馬天運

郤氏家族是春秋時期晉國顯赫一時的公族,自魯閔公元年郤叔虎得采邑郤,到魯成公十七年“三郤”被政敵誅殺,郤氏家族在晉國政壇活躍了87年。郤氏家族建立早期,曾經歷過一次波折,郤芮在晉國的政治斗爭中被秦伯誘殺,他的兒子郤缺也受到牽連,被國君貶為平民。短短幾年之后,德才兼?zhèn)涞泥S缺就在賢臣的力薦之下,被國君重新錄用。復職后的郤缺屢立戰(zhàn)功,為晉國稱霸立下了汗馬功勞,扭轉了郤氏家族的衰敗命運。到了郤犨、郤锜、郤至(以下簡稱“三郤”)這一代,郤氏家族已經是晉國的名門望族。但是,“三郤”驕橫自負、目中無人,招致國君與同僚的怨恨。在郤氏家族的鼎盛時期,“三郤”被國君誅殺,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本文透過郤氏家族兩代人(郤缺和“三郤”)所經歷的命運轉折⑴,探究在《左傳》的敘事中,德行是怎樣決定個人和家族命運的。

一、以德立身,善惡有報

在《左傳》中,決定個人和家族命運的關鍵因素是人的德行。品德高尚、恪守本分的人,不但可以順利擺脫困境,還能帶領整個家族走向振興;品行低劣、僭越禮法的人,不僅自己沒有好下場,還會把家族引向敗亡?!蹲髠鳌分械赖缕焚|決定吉兇禍福的理念,反映在郤氏家族兩代人截然不同的命運之中。

在郤缺的青年時期,郤氏家族已經是晉國的大公族,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郤缺的父親郤芮卷入了晉國的政治斗爭,被秦伯誅殺[1]415。郤缺也受到牽連,被貶為平民,流落鄉(xiāng)野,郤家面臨著衰敗的危機。9年之后,依靠胥臣的舉薦,郤缺被國君召回重新錄用,郤家由此走出低谷。郤缺為什么得到了胥臣的賞識?《左傳》是這樣記載的:“初,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盍之,敬,相待如賓。與之歸,言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臣聞之: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仁之則也?!唬骸涓赣凶?,可乎?’對曰:‘舜之罪也殛鯀,其舉也興禹。管敬仲,桓之賊也,實相以濟。’《康誥》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君取節(jié)焉可也。文公以為下軍大夫。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將中軍,以再命命先茅之縣賞胥臣,曰:‘舉郤缺,子之功也。’以一命命郤缺為卿,復與之冀,亦未有軍行?!盵1]501

起初,被貶為平民的郤缺正在田間鋤草,郤缺的妻子去給他送飯,二人相敬如賓,舉案齊眉,這一幕被路過的胥臣看在眼里。回朝廷后,胥臣就向晉文公舉薦郤缺。胥臣認為,從郤缺夫妻間恭敬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郤缺是有德行的人,而德行正是治國理政最重要的品質。父兄之罪不相及,晉文公不應該冷落郤缺這樣的賢才。在胥臣的說服下,晉文公召回郤缺,恢復了他的官職和貴族身份。

郤缺的高尚品德,在他任官理政的過程中也有充分體現。晉國和衛(wèi)國曾經爆發(fā)過沖突,晉國借機侵占了衛(wèi)國領土。魯文公七年,郤缺勸說晉國執(zhí)政趙盾把侵占的土地歸還給衛(wèi)國,并向他講述了柔遠能邇的治國之道,郤缺說:“日衛(wèi)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歸之。叛而不討,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懷?非威非懷,何以示德?無德,何以主盟?子為正卿,以主諸侯,而不務德,將若之何? ”[1]563郤缺認為,當年是兩國不和,晉國才奪取了衛(wèi)國的領土,以此彰顯晉國的威嚴,威懾其他小國;現在兩國和好,晉國就應當歸還土地,安撫衛(wèi)國,展現晉國的大度。作為一個大國,既有能力樹立威信,又主動地冰釋前嫌,才算有德,才有資格成為諸國的盟主。郤缺又說:“《夏書》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勿使壞?!殴χ陆钥筛枰?,謂之九歌。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義而行之,謂之德、禮。無禮不樂,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誰來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 ”[1]563郤缺引用《尚書》中的格言,闡明了九功九歌、六府三事的儒家信條,并進一步勸諫趙盾,告訴他晉國只要放下身段,與衛(wèi)國重修盟好,就能迎來近者悅服、遠者來之的盛況。主動歸還領土,既是為晉國的發(fā)展做長遠打算,也是以德義為重的大國應有的姿態(tài)。這番話打動了趙盾,他聽從了郤缺的建議,主動把侵占的領土歸還給了衛(wèi)國。魯文公十三年,郤缺力薦“賤而有恥,柔而不犯”的隨會到魯國任官[1]595;魯宣公十一年,郤缺勸說眾臣主動向弱勢一方的狄國示好[1]713。這些事例都體現了郤缺的高尚品格,重德輕利、卑讓有節(jié),是郤缺一貫的處世態(tài)度。

郤缺回國之后,屢立戰(zhàn)功,為晉國稱霸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自己也成為了晉國執(zhí)政[1]697,既實現了個人命運的轉折,也帶領郤氏家族走出了低谷,并成為晉國顯赫一時的大公族。在《左傳》的敘事中,郤缺的高尚品德讓這不可思議的轉折成為了現實。

郤缺的后代“三郤”沒能繼承郤缺一代的良好家風,他們倚仗著郤家的權勢,驕橫無禮、目中無人,甚至參與謀害本國賢臣、挑動他國內亂的政治陰謀中?!叭S”驕橫傲慢,在晉國到處樹敵?!蹲髠鳌纷髡咦肥隽恕叭S”遭到國君和同僚怨恨的緣由:“晉厲公侈,多外嬖。反自鄢陵,欲盡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胥童以胥克之廢也,怨郤氏,而嬖于厲公。郤錡奪夷陽五田,五亦嬖于厲公。郤犨與長魚矯爭田,執(zhí)而梏之,與其父母妻子同一轅。既,矯亦嬖于厲公。欒書怨郤至,以其不從己而敗楚師也,欲廢之。使楚公子茷告公曰:‘此戰(zhàn)也,郤至實召寡君,以東師之未至也,與軍帥之不具也,曰:‘此必敗,吾因奉孫周以事君?!鏅钑?。書曰:‘其有焉。不然,豈其死之不恤,而受敵使乎?君盍嘗使諸周而察之?’郤至聘于周,欒書使孫周見之。公使覘之,信。遂怨郤至。”[1]900

除了胥克的廢黜和郤缺有關外,其他3起沖突事件都是由“三郤”傲慢自負的性格導致的。郤犨尤其過分,他不但搶奪長魚矯的田地,還虐打長魚矯,甚至侮辱他的父母和妻子;郤至在晉楚之戰(zhàn)中搶了欒書的風頭,滿心嫉恨的欒書設計陷害郤至,使他遭到晉君的猜忌?!叭S”的傲慢也體現在他們的生活細節(jié)中,魯成公十三年,“十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將事不敬?!盵1]860魯成公十四年,“衛(wèi)侯饗苦成叔,寧惠子相。苦成叔傲?!盵1]869魯成公十六年,“晉侯使郤至獻楚捷于周,與單襄公語,驟稱其伐?!盵1]894孟獻子、寧惠子和單襄公皆預言郤氏將要敗亡。

“三郤”不光傲慢無禮,還屢屢參與到陷害賢臣、挑動內亂的政治陰謀中。魯成公十五年,“晉三郤害伯宗,譖而殺之,及欒弗忌。伯州犁奔楚。韓獻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紀也,而驟絕之,不亡,何待? ’”[1]876伯宗是“三郤”的政敵,也是晉國賢臣,韓獻子稱其為“善人”?!叭S”圖謀誣殺伯宗,韓獻子預言謀害賢良的“三郤”必將敗亡。魯成公十六年,郤犨和叔孫僑如合謀挑動魯國內亂,企圖操縱魯國的內政。他們甚至以封邑為籌碼,脅迫魯國臣子就范。面對威逼利誘,魯國臣子怒斥了這兩位奸臣[1]893。

魯成公十七年,積怨已久的晉國君臣終于向“三郤”發(fā)難。在車轅之役中,“三郤”先后被晉國君臣誅殺,陳尸朝堂,郤氏家族由此滅亡。叔向總結郤氏家族滅亡的原因是:“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于國,其身尸于朝,其宗滅于絳。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盵2]郤氏家族之所以迅速敗亡,就是因為“三郤”沒有持守郤缺一代的優(yōu)良家風,他們倚仗郤家的權勢,目中無人、為非作歹、到處樹敵,終于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郤缺有“德”,郤氏家族復興;“三郤”無“德”,郤氏家族敗亡。這一盛一衰的鮮明對比,印證了《左傳》中德行決定命運的獨特理念。

二、由細節(jié)觀德行,由德行見命運

《左傳》中有大量的預言,這些預言起著整合材料的作用,使得全書前后貫通、氣韻生動[3]。內容提要,極大地豐滿了《左傳》的編年敘事。同時,《左傳》中的預言往往有著豐富的倫理道德意蘊。宗金偉說:“春秋時代處于新舊文化交替的特殊時期,巫祝占卜的興盛和人文理性的高漲,這兩種相反的文化現象共同建構著反悖的春秋文化,使春秋成了一個獨特的先知時代,人們對自己的預言能力極為自信,普遍有一種預言的沖動,因此,《左傳》中的預言數量眾多。”[3]而且,《左傳》中的許多人物都身兼預言家的角色,他們經常透過他人的品德來預判其命運。有德者時來運轉,無德者自取滅亡,這是《左傳》預言恒常的主題。誠如《中庸》所言:“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睙o論是高尚的情操,還是低劣的品行,都會在言行細節(jié)中顯露端倪。在《左傳》所呈現的情境中,預言家們正是通過這些細微征兆來預言人物的命運。

《左傳》描寫“三郤”敗亡的內容中就穿插了不少預言。一方面,《左傳》中郤氏家族敗亡過程的關鍵節(jié)點被幾個預言串聯起來,這些預言均體現了《左傳》作者所秉承的道德史觀;另一方面,“三郤”傲慢自負的性格缺陷體現在他們的言行細節(jié)中,預言家們通過對言行細節(jié)的觀察預見到了“三郤”的悲慘命運。我們對《左傳》中三則關涉郤氏家族的預言進行分析,探究春秋時代的預言家是怎樣透過細節(jié)洞察命運的。魯成公十三年,“十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將事不敬。孟獻子曰:‘郤氏其亡乎!禮,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郤子無基。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師,將社稷是衛(wèi),而惰,棄君命也,不亡,何為? ’”[1]860魯成公十四年,“衛(wèi)侯饗苦成叔,寧惠子相。苦成叔傲。寧子曰:‘苦成叔家其亡乎!古之為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省对姟吩唬骸铞∑溆p,旨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求。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1]869

在以上兩則預言中,孟獻子和寧惠子從言行細節(jié)入手,對郤氏家族的命運進行了預測。第一則引文中,郤锜請求魯國出兵援助晉國,但是面對魯國君臣,他的態(tài)度很不恭敬。孟獻子從郤锜輕慢的態(tài)度中,看出郤锜視禮法與君命為兒戲,這樣的臣子絕不會有好下場。第二則引文中,衛(wèi)侯設享禮款待郤犨,寧惠子是相禮者。在這樣嚴肅莊重的場合中,郤犨顯得倨傲狂妄。寧惠子認為,在享禮這樣的場合中,郤犨的表現應該威儀莊重,他的言行才符合禮法,才能為自己累積福報。如今郤犨態(tài)度不恭,禍患遲早要找上他的門。

晉成公十六年,“晉侯使郤至獻楚捷于周,與單襄公語,驟稱其伐。單子語諸大夫曰:‘溫季其亡乎!位于七人之下,而求掩其上。怨之所聚,亂之本也。多怨而階亂,何以在位?《夏書》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將慎其細也。今而明之,其可乎?’”[1]894郤至的性格和郤锜、郤犨截然不同。如果說郤锜和郤犨是《左傳》中的陰謀家,那么,郤至的形象則類似于《論語》中的子路,既有耿直剛毅的優(yōu)秀品質[1]857,也有魯莽沖動、爭強好勝、虛榮自負的性格弱點。郤至之死,就和他魯莽虛榮的性格有直接聯系。在這段引文中,郤至對外交場合的禮節(jié)毫不顧忌,屢屢炫耀軍功。單厥批評郤至好勝心太強,官階不高,卻不把同僚臣子放在眼里,這樣的人很容易招致怨恨,死期離他不遠。單厥還引用了《尚書》中的格言:“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备嬲]人們禍患的征兆正隱藏在生活細節(jié)中。

《左傳》作者秉承道德史觀,用大量的預言佐證了德行決定命運的道理。同時,這些預言又著眼于生活細節(jié)和細微征兆中,從細節(jié)觀德行,由德行預見命運。郤氏家族敗亡的過程就是由這些別有深意的預言串聯起來的,既生動鮮活、有血有肉,又發(fā)人深省、意味深長。

三、“能敬無災”,無“敬”則敗

“敬”是指待人接物時恭敬、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春秋時期的“敬”有3個層次的含義:首先,春秋時期的“敬”體現著政治倫理對臣子的約束。先秦時期,“敬”的內涵經歷了復雜的演變過程,“敬”從夏商時期的宗教觀念,演變成為西周、春秋時期的政治倫理和家庭倫理觀念[4]。陳來認為,有關郤氏家族的相關記載中所提到的“敬”,側重于政治倫理,是下級對上級、臣子對君主應有的態(tài)度[5]358,《大學》也講:“為人臣止于敬?!薄熬础笔谴呵飼r期重要的臣子之德。其次,“敬”是“禮”的精神內涵和道德依據。錢穆曾評價春秋時期禮樂文化的特點:“一切非禮,逐漸從貴族之奢僭中產生。一方面貴族對禮文逐次鋪張,一方面他們對禮文又逐次不注意?!盵6]在滿目虛文、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士大夫們對何為“禮意”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試圖通過“禮意”的回溯和追索來重建西周的禮樂文明秩序?!熬础薄白尅蹦酥痢叭省倍急淮呵飼r期的士大夫和儒家學者看作是“禮”的靈魂,孔子曾講:“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7]33最后,在宗法制社會中,在位者只有具備“敬”的品質,才能成為庶民的楷模,社會秩序才會穩(wěn)定和諧。禮樂文化和宗法制密切相關,陳來評價西周和春秋的宗法制:“在這個社會結構中,每個人的角色和地位是由宗法關系決定的。而處在每一位置的人都同時對上和下負有相應的義務,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類?!盵5]383在這樣的政治秩序中,上級只有成為下級的表率,下級才能對上級盡忠。在儒家經典文獻中,“敬”往往和在位者的表率作用捆綁在一起。

“敬”是春秋時期為人推崇的臣子之德,體現著宗法制社會的政治倫理對臣子的約束。郤缺被胥臣舉薦,就是因為郤缺待人恭敬有禮,胥臣認為郤缺具備成為合格臣子的素質;“三郤”敗亡,是因為他們驕橫自負、目中無人,沒有處理好上下級關系。胥臣舉薦郤缺時引用古語“出門如賓,承事如祭”[1]502,這句古語也被孔子引用過“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7]121。劉寶楠對這句古語的解釋是:“‘出門’,謂出大門,與人相接語時也?!缫姶筚e’,見謂往迎賓也。賓位尊于己,故稱大也。凡迎賓之禮,賓降等者于門內,賓敵者或尊者皆于門外。此言‘出門’,又言‘大賓’,故知是尊于己也?!薄啊绯写蠹馈匀收吣芫次啡?,故能愛人也?!盵8]485這句注解有兩層含義:第一,“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講人的社會生活,偏重于政治倫理;第二,孔子引用古語是為了贊揚謙卑恭遜的在位君子,這樣的君子虛懷若谷、謙虛謹慎,把每個人都當作地位高于自己的尊貴賓客,“敬”充分體現在這種謙遜的態(tài)度中。郤缺的謙遜品質,證明他有能力處理好君臣關系,做一位合格臣子。反觀“三郤”,郤犨在享禮上態(tài)度傲慢,在國內羞辱同僚;郤锜在外交場合懈怠懶散;郤至屢屢搶上級的風頭,“位于七人之下,而求掩其上?!盵1]895作為臣子的“三郤”,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恪守臣子的本分,這才招致國君和同僚的怨恨,遭遇滅族的厄運。

“敬”是“禮”的精神內涵和道德依據,行禮的態(tài)度不恭敬,既偏離了先王制禮作樂的目的,也反映了一個人傲慢怠惰的精神狀態(tài)。孔子曾闡述“禮”與“敬”的關系,他說:“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7]33郤犨和郤锜視禮法為兒戲,這兩位臣子在享禮宴請和外交場合,或傲慢,或怠惰,沒有展現出謙卑恭敬的姿態(tài)。寧惠子評價郤犨:“苦成叔家其亡乎!古之為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故《詩》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求?!穹蜃影?,取禍之道也?!盵1]869孟獻子評價郤锜:“郤氏其亡乎!禮,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郤子無基。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師,將社稷是衛(wèi),而惰,棄君命也,不亡,何為? ”[1]860在這兩段引文中,寧惠子和孟獻子不光預言了郤氏家族的悲慘命運,還表達了他們復興禮樂文明的堅定態(tài)度。

臣子只有待人接物恭敬謙卑,才能成為庶民的表率。引導和教化民眾,亦是宗法制社會在位者的政治義務。據《左傳》記載,衛(wèi)北宮文子這樣描述在位者對民眾所起到的表率作用:“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薄肮示釉谖豢晌?,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做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1]1194意思是說在位君子和大臣只有舉止得體、言行符合禮法,才會得到庶民的尊重,并把他們作為效仿的楷模;在位君子待人接物缺少“敬”的態(tài)度,他們就沒有資格成為民眾的表率。正如劉寶楠所言:“若不能居敬,而所行事又簡,在己已無法度可守,所行必至怠惰,或更放誕無禮,斯臨民亦必綱紀廢弛,而不可為治矣?!盵8]211《左傳》中記載郤氏家族與平民關系的內容很少,只在“三郤”被滅族之后的魯成公十七年提道:“閏月乙卯晦,欒書、中行偃殺胥童。民不與郤氏,胥童道君為亂,故皆書曰:‘晉殺其大夫?!盵1]904傲慢無禮的“三郤”不光被君臣同僚所怨恨,而且也被平民百姓所疏遠,如在車轅之戰(zhàn)中民眾隔岸觀火,為郤氏家族的敗亡火上澆油。

四、結語

《左傳》中晉國郤氏家族兩代人截然不同的命運,印證了先秦時期道德品質決定吉兇禍福的獨特理念,德行左右著人的命運,也影響著家族的興衰榮辱;對郤氏家族命運轉折的書寫緊緊圍繞著“敬”這個關鍵德行,“敬”德是貫穿郤氏家族歷史的主軸,從側面揭示了《左傳》敘事的宗法制社會背景;《左傳》通過運用大量的預言將記載郤氏家族興衰的史料串聯起來,使《左傳》的編年敘事和道德說教變得生動鮮活、有血有肉?!暗湼o門,唯人所召”,有德者昌盛,無德者敗亡,德行決定命運的觀念被中華民族繼承下來,成為了顛撲不破的真理?!蹲髠鳌芳仁怯浭鱿让袷论E的珍貴史料,也是幫助我們啟迪心智、立德修身的寶典。

注釋:

⑴“《左傳》在記敘春秋世家大族的興衰起伏時,往往是選擇家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兩個人物,以一二個中心人物的命運來表現家族在一定時期內的狀況?!保ㄍ醭缛巍蹲髠鳌肺膶W專題研究)

猜你喜歡
臣子惠子晉國
《紅與白》等兩篇
美食無國界品味有共鳴
時尚北京(2022年12期)2022-12-28 08:05:18
師曠勸學
翳桑之報
鄭合惠子:率真Lady
三十六計之假道伐虢
Pour une puissance culturelle chinoise
法語學習(2016年5期)2016-12-18 15:16:23
臣子與飛蛾
臣子與飛蛾
意林(2011年13期)2011-10-22 00:00:11
皇帝的怪帽子
讀者(2010年6期)2010-07-04 09:53:01
稻城县| 高邑县| 滦平县| 七台河市| 栾川县| 搜索| 安阳县| 清镇市| 长海县| 宣威市| 德令哈市| 固始县| 宜君县| 桑日县| 喀喇沁旗| 平乐县| 远安县| 呈贡县| 荣昌县| 新密市| 清流县| 明光市| 东乡| 富宁县| 福清市| 专栏| 英山县| 通榆县| 防城港市| 铜陵市| 四川省| 安新县| 阳信县| 绥阳县| 邮箱| 桐柏县| 平南县| 马尔康县| 资源县| 涡阳县|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