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時代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探析

2019-01-30 19:33:38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9年22期
關鍵詞:融合信息技術培訓

李 敏

一、新時代的教育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薄爸袊厣鐣髁x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也對教育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芭ψ?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這是中國共產黨對13億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更是屬于每個中國人美好生活的起點。人民群眾對于“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向往就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方向,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奮斗目標。2017年,教育部審時度勢,印發(fā)了關于《縣域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督導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以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為核心要義,以進一步促進區(qū)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向更高水平、更有質量邁進為目標,對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推進義務教育持續(xù)與健康發(fā)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實現2020年教育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促進國家教育現代化改革的又一重大舉措。廣大教師要把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作為重要的目標任務。

二、新時代的教育信息技術及教師職業(yè)要求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蓬勃推進,智能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對教育各方面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fā)展,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教育信息化2.0的實施,5G和VR等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為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推進義務教育持續(xù)和健康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教師職業(yè)面臨新的巨大挑戰(zhàn)?;赝^去的教學,教師在信息量占有方面明顯比學生有優(yōu)勢,只要教師認真?zhèn)湔n、肯花工夫,是可以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F在,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學生所獲取的信息量并不比教師少,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與水平也并不比教師低。在某種程度上,學生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比教師更有優(yōu)勢。在這種新形勢下,教師不得不解決如下問題:(1)學生知識面廣而教學目標要求的、基礎的、有用的知識信息掌握不扎實不牢固的問題;(2)學生對現有課程、教材及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興趣和熱情低的問題;(3)學生對大量知識淺顯了解而缺少對知識系統(tǒng)深入認識和靈活掌握的問題;(4)達成統(tǒng)一目標與因材施教、個性發(fā)展的問題等。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教師最根本的是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角色意識。傳統(tǒng)的教師以“一塊黑板一支筆,說說寫寫上到底”的方式將文字化的教案用面對面口述為主的方式教學,再也不能適應當今學生自主學習、高效學習、快樂學習的需要,教師的角色將由主“講”轉向主“導”教學方法將由主“灌”轉向主“引”,教學內容將由重在“傳授知識”轉向“培養(yǎng)能力”。在這些變化過程中,教師本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就成為轉變過程的關鍵。如果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過關,將直接導致課堂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師必須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提高其應用能力。

三、新時代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面對新時代的新問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不能僅僅停留在原有文字處理、PowerPoint運用上,而是有了新的內涵。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應用計算機軟件的能力

教師應用計算機軟件的能力是指教師應用計算機處理文字信息、進行課件制作和教學目標管理等的能力。過去主要運用Word,PowerPoint,Excel,Flash等軟件,當前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軟件,如抖音、VR、視頻會議以及視頻編輯、直播軟件、App等,也需要掌握。這些軟件的應用能力,是當前教師的基本功和一般能力。通過這些軟件的應用,可以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直觀、高效,讓教學模式不再單一,個性發(fā)展得以充分尊重,不斷突破校園、教室與課堂的邊界。

2.課程資源融合的能力

課程資源融合的能力是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去組織、開發(fā)、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的能力。教科書已越來越不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了。目前可利用的課程資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內的課程資源,如實驗室、圖書館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二是校外的課程資源,如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三是信息化課程資源,如校內信息技術的開發(fā)利用,校外的網絡資源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資源融合有以下三種形式:其一,信息技術作為學科課程與其他課程融合。這種融合方式主要用于具有相關內容的課程之間,如PowerPoint與作文教學,Flash與美術。其二,信息技術作為學習資源與其他學科融合。互聯網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資源庫,無論什么課程都可以從中找到需要的資源,通過融合,為不同學科提供與之相關的教學資源。其三,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與其他學科融合?,F在日漸興起的遠程教學、網上學習正是這種融合方式的應用。課程資源的融合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也是邊遠落后地區(qū)或師資力量不足或不強學校教師突破自身條件,享受與利用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有效途徑。課程資源融合能力是互聯網時代教師教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職業(yè)能力。

3.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能力

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能力是指教師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這些技術來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在課程改革中,特別倡導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不管是哪種學習方式,其核心都是要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和教科書,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建立多元化、開放的學習途徑和方法,其中特別應該掌握多媒體、計算機、互聯網等的使用。如利用互聯網進行研究性學習。事實上,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推廣,學生已經對信息技術手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還在不斷嘗試、學習。只要教師因勢利導,信息技術必然會給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巨大的轉變。同時,學生運用計算機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學習活動,也必然給教師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帶來新的教學理念和形式,豐富、有趣、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使得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活動不僅變得更加生動、有效,而且還有利于開發(fā)和提升學生的潛能。教師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huán)境,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形成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較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使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fā)生根本性變革,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落到實處。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能力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師能否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因素,也是衡量一位好教師的重要標準。

4.課程資源開發(fā)能力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為促進學生的健康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服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而且可以積極有效地開發(fā)信息化的課程資源,有效發(fā)揮互聯網的資源價值。信息技術發(fā)展正在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也為邊遠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平等地接受到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供了可能。因此,廣大教師要提高自己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能力,積極參與網絡資源的建設,運用網絡技術貢獻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成果,與大家交流和分享,成為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建設者。

四、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途徑與方法

以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四種能力,構成了當代教師實施高質量教學的重要方面,缺一不可。同時這也是當前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如何培養(yǎng)教師的這四種能力呢?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條件不斷完善,產生了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模式和國家培訓制度與學校實際緊密結合的培訓模式,這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中的兩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模式,是指學校自主的、結合學校實際的、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的培訓模式。國家培訓制度與學校實際緊密結合的培訓模式,是指國家教師教育政策指導下的,各級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的,緊密結合學校實際的培訓模式。這兩種培訓無疑對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四種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各教育行政部門、培訓機構和學校應利用好這兩種形式。但當前也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這四種能力的提升除了教師自身不斷地學習,大量地瀏覽、實踐,還需要經驗的積累和交流,需要教師不斷地總結反思,需要不斷地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為此,結合實際的校本教研、校際間的交流、探討,專家的評議點評等平常的、零星的、點對點、面對面的交流也極為重要。教育主管部門及電教、教研等機構還應深入研究:如何開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的全員培訓,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yè)發(fā)展;如何轉變培訓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如何改進培訓內容,緊密結合教育教學一線實際,組織高質量培訓,使教師靜心鉆研教學,切實提升教學水平;如何推行培訓自主選學,實行培訓學分管理,建立培訓學分銀行,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等問題。

五、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評價的指標

有關研究表明,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普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但是,考試成績卻并不是評價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唯一指標。除了考試分數,還要重點考察以下方面:一是學習是否輕松高效。這是指通過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充分調動各種課程資源,讓其生動、直觀,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不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就能接受,不需要犧牲大量休息時間,搞題海戰(zhàn)術就能完成。當前網絡的普及為廣大教師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網絡上極其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可以很大程度地滿足教學需要,關鍵是教師是否具有收集、整理和應用的能力。二是學習是否快樂有趣。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快樂幸福,應該成為教師教育的目標追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教學中的發(fā)揮不能再局限于作為輔助工具,更應該是發(fā)揮其在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誘發(fā)行為等多方面的優(yōu)勢,努力使教師的教學更具有向往性。三是學習是否主動自覺。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主張多元的學習活動,教師應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讓學生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動手實踐。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在新時代,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將從“主體”轉向“主導”。而這個轉變的過程,關鍵又在于教師引導學生收集、處理、使用信息的能力。

猜你喜歡
融合信息技術培訓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融合菜
從創(chuàng)新出發(fā),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培訓通知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融合》
現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霍邱县| 玛曲县| 吉安县| 徐州市| 神木县| 闽清县| 吉木乃县| 荣昌县| 杭锦后旗| 城固县| 万年县| 红安县| 昭通市| 台中市| 横山县| 同德县| 奇台县| 凤翔县| 米林县| 富民县| 札达县| 石阡县| 沾化县| 辽中县| 临夏县| 赤壁市| 皮山县| 娄底市| 大连市| 临高县| 张掖市| 许昌市| 泊头市| 揭西县| 万荣县| 松江区| 荆州市| 固始县| 正阳县| 福建省|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