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惠,安丹丹,王自華
(河北工業(yè)大學,天津 300401)
應用大數(shù)據(jù)、互聯(lián)網媒體,結合“線上+線下”,圍繞高校人才培養(yǎng)進行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教學模式進行的心理健康課堂教育綜合改革,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應運而生,并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心理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等方面有良好的推動效果。
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學”,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學習手段的選擇性、學習內容的延伸性、學習需求的差異性,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個體核心素養(yǎng),使其在知識、技能、自我認知等方面形成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1]。心理咨詢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借鑒其工作理念、技巧和方法,使其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手段,能夠進一步發(fā)揮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心理咨詢與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都屬于科學的心理育人范疇,二者在表現(xiàn)形式和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運行原則、理論依據(jù)、內容層次、目的訴求等方面有著高度一致性。
心理咨詢中的“以人為本”,強調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以當事人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價值,充分信任他,引導和協(xié)助其解決問題、實現(xiàn)成長,并將學生的主體性和潛能性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旌鲜叫睦斫】到逃n程教學,在學生網絡使用、學習特點的現(xiàn)狀基礎上,為學生們搭建了一個開放、包容、個性化的學習平臺,重視“以人為本”、“以需為重”的教學模式,彰顯每個人獨特的心理需求、激發(fā)每個人潛在的心理能力,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以“人”為中心,將“人”放首位和歸宿,是二者認識上的高度統(tǒng)一。
心理咨詢的咨詢內容、咨詢方法、咨詢技術等都是在心理科學知識框架指導下展開的,以發(fā)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學以及各種心理治療理論為理論基礎,側重于在一對一的心理服務中幫助來訪者重新認識自己、引導來訪者改變自己[2]?;旌鲜叫睦斫】到逃n程教學,是心理理論和應用知識的另一種教育和傳播方式,在心理科學的理論指導下,建立線上線下互動、溝通平臺,在精準的教學方案實施中,側重于在朋輩的心理氛圍和互助的自我參與管理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認知、實現(xiàn)自我社會化。來源于“心理科學”、反饋到學生心理,是二者在實踐上的高度一致。
高校心理咨詢內容涉及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適應問題、人際問題、學習學業(yè)、自我意識、情緒情感、生命危機等,集思想、知識、體驗為一體,通過靈活的咨詢技術與手段,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均是圍繞大學生常見的問題與困惑展開的,利用網絡平臺優(yōu)勢、借助傳統(tǒng)課堂,靈活的教學方式與手段,成為了心理咨詢功能和方式的延伸。根源于生活、應用到生活,是二者在心理育人與思想育人的一致性。
高校心理咨詢以育人為目標,咨詢 “已病”和 “未病”學生,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狀態(tài)與需求,提高個體心理品質,促進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人格,最終形成健康心理?;旌鲜叫睦斫】到逃n程教學,面向大眾學生,依據(jù)大學生身心健康需要,采用混合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培養(yǎng)學生實現(xiàn)自我“健康心理”的意識和習慣。預防心理問題、解決心理問題,是二者在目標上的一致性。
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與心理咨詢的結合,有必然性,也有必要性,可以作為提高心理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1.無條件積極關注原則。無條件積極關注,主要是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無論來訪者怎么樣,咨詢師都要對其表示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關注,使來訪者感覺到自身價值?;旌鲜叫睦斫】到逃n程教學無條件積極關注原則的運用,正視、平等每一位學生,關注個體平時的、具體的、細化的學習行為或狀態(tài)的環(huán)境,通過線上、線下的作業(yè)/練習模式,使得作業(yè)/練習成果更具有靈活性,個體選擇具有多樣性,給個體創(chuàng)設了一個開放、自主、創(chuàng)造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尤其對于參與性低或自尊感強的學生,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正向的、積極的自己,從心理課程教學中受益。
2.適當保密原則。適當保密,是指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談話內容和隱私的保護(保密例外),這是對來訪者最大的尊重,也是咨詢師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體體現(xiàn)。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線上和線下教學交叉,網絡個體的交流,要遵循適當保密原則的運用,對于個別學生的案例分享,涉及到學生隱私的,一定不能留下任何文字、語音、圖像等記錄,也不能對其胡亂評論與傳播,還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能力、控制知情范圍[3],這樣學生才能感覺到安全與信任,才能敞開心扉,便于教師和學生的投入,促進學生的心理成長。
3.啟發(fā)教育原則。啟發(fā)教育,是指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心理咨詢師幫助來訪者理清思緒與問題,協(xié)助和引導來訪者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辦法,而不是替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旌鲜叫睦斫】到逃n程教學的線上線下教學任務的分配與回收,要注重多種形式的考察,創(chuàng)設性、開放式的問題答案,不設定固定方案、不急于告知學生結果,而是啟發(f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來思考,養(yǎng)成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
良好的心理咨詢關系是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存在的最終相互信任、充分理解、真誠和諧的特定特殊的人際關系。有效的心理咨詢技術與效果都是以良好心理咨詢關系為前提的,這種關系給來訪者提供一種安全感、信任感,既能提高咨詢效率,又具有治愈或治療效果。從良好的心理咨詢關系看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師生教學關系,就要求教師與學生形成網絡自媒體時代下的新型教學關系,教師要主動轉變身份,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學生,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花費時間和精力來增強自身網絡信息知識和技能儲備,學習和運用心理學與心理咨詢相關知識,與學生建立雙方的信任、平等、互動關系,從行為上做學生的榜樣,從心理上與學生親近,進而得到學生的認同,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1.傾聽技術。傾聽是在接納基礎上,積極地聽,認真地聽,關注地聽,并在傾聽時適度參與。它是心理咨詢的第一步,既可以表達對來訪者的尊重,同時也能促進來訪者的表達,使之在較寬松和信任的氛圍下訴說自己的問題及宣泄情緒,探索解決辦法[4]。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從線上教學平臺的任務完成形式、作業(yè)提交方式、資源分享范圍,線下課堂教學的翻轉課堂、成果展示與匯報,多給學生表達和展現(xiàn)的機會,并及時的給予回應,鼓勵學生訴說進一步的想法。
2.共情技術。共情是指心理咨詢師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來訪者的情感與思維,深刻理解來訪者的心理和具體問題的實質,并表達對來訪者內心世界的體驗和所面臨問題的理解,影響對方并取得反饋[5]?;旌鲜叫睦斫】到逃n程教學共情技術的應用,要求教師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的特點、特征和現(xiàn)狀,在提問互動、網絡點評中注意言語表達,以及非言語表達,如目光傳遞、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并設置合理的線上線下情景模擬、小組任務角色,真正感知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給予學生最大的發(fā)展空間。
3.提問技術。心理咨詢的提問分為開放式提問和封閉式提問,前者是心理咨詢師提出的問題沒有預設的答案,來訪者也不能簡單的一兩個字或一兩句來回答,以盡可能多地手機來訪者相關信息為主;后者是心理咨詢師提出的問題帶有預設的答案,來訪者的回答不需要展開,主要使咨詢師可以明確某些問題?;旌鲜叫睦斫】到逃n程教學提問技術的應用,表現(xiàn)在學情問卷的調查中,對問題的設置上,要考慮調研需求;在測驗評估、隨機訪談中,提問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基礎,還要注意問句的方式、提問的語氣語調,避免預設式的、固定式的、片面化的思維觀念,便于掌握真實的教學資料[6]。
心理咨詢中,以強調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非主觀判斷、非批判指責、非盲目決斷等價值中立原則的來訪者中心療法得到業(yè)界的認同,這種中立的評價或價值觀,對于建立良好咨訪關系、消除來訪者依賴心理、挖掘來訪者自身潛能、增強心理咨詢效果等都是有重要意義的。在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教學評價應該在心理咨詢對來訪者“價值中立”評價原則的指導下,結合了線上“學習進度、學習類型、學習活躍度、自評他評、學習貢獻率等”與線下“隨堂表現(xiàn)、出勤情況、成果展示等”的多元化、發(fā)展性評價,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的時間和成長的機會。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教師是導演又是助手,還要考慮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或“思想引領”,對待學生的非理性思維、失衡心態(tài)給予“價值中立”下的“引領”,這才是心理咨詢評價的有益結合。
心理咨詢與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結合,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但整個實效性的落實,還需要大量的投入,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心理咨詢促進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效果,實施關鍵在教師。如何將心理咨詢的原則、技術與評價等貫穿到整個線上線下教學過程,如何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教學關系,需要課程教師自身有較強的心理咨詢與輔導能力,不斷通過學習和業(yè)務鍛煉,加強自身心理咨詢功底與課堂學生團體輔導活動設計能力,體現(xiàn)心理課程教學的獨特性。
心理咨詢相關技術在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應用效果的好壞,課程教師的心理咨詢技能與課程教學設計水平的高低,要看學生這個主體的教學感受、參與表現(xiàn)、學情數(shù)據(jù),這就需要首先給學生設定課程教學規(guī)則、活動參與類型、任務/作業(yè)形式、知識學習范圍與途徑等,在混合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評價上落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的依賴心理,培養(yǎng)學生參與的意識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