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摘 要:“科學探究”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體現(xiàn)之一。探究式課堂教學是以科學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其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等來獲取新知識,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探究式;課堂教學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體現(xiàn):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探究式課堂教學是以科學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其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身邊的事物或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生活實際為參照物,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來獲取新的知識,并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煞譃橐韵聨撞竭M行。
第一步:目標導入,創(chuàng)設氛圍
這一環(huán)節(jié)起著影響全局、輻射全課的作用。一堂課的開頭,教師用一兩分鐘時間,通過小黑板或投影儀準確清楚地向學生展示課堂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參與教學過程。學習目標力求具體明確。
第二步:自主學習,嘗試探究
自學探究的目標是調動學生發(fā)揮其自主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本步可分為自學前指導(1分鐘)和自學探究(6~8分鐘)兩部分:自學前的指導是要使學生明確自學的內容、方法、要求和時間;自學探究部分是要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接受情感熏陶。它是由學、思、疑、問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學習要素組成的。在自學探究中,相信學生,給權利。當然,教師要特別注意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自學,通過巡視、對話、查看自學練習等形式,了解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分析歸類,為下一步解疑導撥作準備。
第三步:解疑導撥,合作探究
學生的一般問題均可以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在這一階段解決。這一步可安排5~8分鐘時間,讓學生簡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難點。對學生的疑問,教師不必過早解釋,只要綜合大家的提問,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種,可根據(jù)需要確定選用。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讓同桌學生發(fā)揮各自的學探優(yōu)勢,相互研討,然后四人小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討的結果;二是小組合作探究。合作小組可以是四個、六個人。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各抒己見,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三是大班集體探究。即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合作探究能促進學生思想情感交流,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構建民主和諧氣氛,養(yǎng)成良好個性品質。
第四步:實驗實踐,自由探究
這一步是通過學生的實驗操作,或對與知識緊密聯(lián)系的實際問題的探索,幫助學生學會方法。教師要根據(jù)學習目標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討論要點,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以幾句畫龍點睛的話,給學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學生實踐探究是鞏固和擴大知識,同時也是吸收、內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實踐探究是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利時機,方法形式一定要靈活多樣。
如何讓學生自由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應把決定研究的方向、方法的權利交給學生,走出“教師做鋪墊,讓學生齊步走,熱熱鬧鬧做‘研究”的怪圈。讓學生獨立進行探究,讓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性地得出結論。學生的自由探究過程中的“自由”,是在教師設置的范圍卻又不受教師擺布的“自由探究”,以此達到學生更深地投入,為研討、歸納打下基礎。探究活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思維和自由度,讓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得到張揚,能激發(fā)他們不斷提出新問題、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意識。
第五步:研討歸納,矯正完善
這一階段既要歸納總結前三步探究活動的基本收獲,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給予充分肯定,又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得出科學結論,對學生在探究中出現(xiàn)的偏差進行矯正,為學生今后解決類似相關問題導向、指路。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這是影響探究式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一步,其作用一方面在于進一步讓學生牢記探究的方法,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把學習探究變成自己生活的第一樂趣;另一方面要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要求,該理解的,講清“為什么”;該掌握的,則要指導學生在理解基礎上學會運用,并且知道在運用中應避免出現(xiàn)哪些錯誤。
第六步:訓練反饋,內化提升
通過當堂練習,鞏固知識和形成能力,活化即時反饋機制,及時調控教學。這一步至少安排8分鐘時間。訓練內容緊扣教學目標,重在方法和能力培養(yǎng)。
運用探究式教學,要控制教師講的時間,給學生更多的活動機會,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式課堂教學是否能取得實效,歸根到底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歷經了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艱辛,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科學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科學探究的方法與科學思想,學會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永不滿足,不斷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孫華權.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88.
[2]陸忠平.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20.
[3]李杰.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