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教育是學生最為主要的受教途徑,教育者有理由、有責任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如果我們能夠結合學生自身情況,采取合理恰當?shù)姆绞剑敲葱Ч麑⑹掳牍Ρ?。目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較往日有所好轉,但是我們仍不能松懈,要持之以恒地將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
關鍵詞:學校;教育;傳統(tǒng)文化;太極拳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9-014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128
當今的教育教學方式早已打破固化、突破傳統(tǒng),不再單純重視學生的分數(shù),更加看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學校教育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授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展現(xiàn)中國優(yōu)秀民族精神和民族傳統(tǒng),讓學生真正了解其文化內涵,從而對我們的民族文化產生深切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因此我們應該突破傳統(tǒng),打造新型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教育。
一、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現(xiàn)狀
(一)傳承文化方式規(guī)范化
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傳承民族文化的方式逐漸規(guī)范起來。我們從文化傳統(tǒng)的歷史背景入手,讓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改變以往表面式、形式化的教學工作,將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深入教學中。但是仍存在一些民族文化教育課程不完善以及教師教授時間不充足等情況。
(二)教學方式更加系統(tǒng)
在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時,我們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滲透,更要在提升學生綜合技能的同時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使課程不再枯燥無味,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從而調動學生深入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性。只有教育教學方式形成整體性、系統(tǒng)性,才能夠將文化傳承之路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二、教學目標與文化傳承目的的銜接
(一)嘗試多種途徑
在教授太極拳的時候,需要學生深入了解太極拳的淵源,與此同時,還需要學生了解有關體育運動的保健知識,從而達到對學生身體、心理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多方面全方位的途徑進行教授,改變往日教學的枯燥,并且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把體育與健康等理念傳授給他們,使之受益終生。
(二)注重課程開發(fā)
想要形成學生普遍喜愛并且樂于接受的教育教學方式,需要教育工作者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科學地授課,詳細開發(fā)太極拳課程,并且輔以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互相監(jiān)督、互幫互助等。還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小組之間的比賽。改變往日教師一對多的教學模式,將教師對學生轉變?yōu)閷W生之間的一對一幫扶,這樣更加具有針對性,并且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互幫互助的良好習慣。
(三)學會借鑒,善于借鑒
在傳承和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將民族傳統(tǒng)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為我們的課程賦予特色,為學生打造獨一無二的課程體驗。教師要及時與學生交流,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與建議,向其他學校學習,結合自身進行教育方式的改進與突破。在學習的道路上學生的步伐不會停止,教師的步伐更要走得遠,走得高。無論運用怎樣的教學方式,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高效率地投入到太極拳的學習當中。
三、如何在太極拳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
(一)教學方式循序漸進
太極拳的動作較慢,對學生來說不免會有些枯燥,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適當改變教學形式,從單一到復雜、從簡單到困難讓學生逐漸掌握。將整套的太極拳式拆分為不同的板塊進行教學,并將學生分為小組,對學生表現(xiàn)進行評估,從而調動起學生爭優(yōu)的積極性。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獎勵和稱贊,在學生中掀起一股學習太極拳的熱潮。
(二)準確把握學生心理
太極拳現(xiàn)已經普及,學生對太極拳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教授時,我們需要幫助學生找到身體重心,并且針對動作和手法進行反復練習,這樣可以更好地呈現(xiàn)出太極拳的整體效果。在練習中,我們要張弛有度,太極拳本身就是一個修身養(yǎng)性的運動,需要學生調整好心情和呼吸方式,這樣才會有一個較為完美的呈現(xiàn)。
(三)不僅注重教學,還要注重練習
太極拳的整體動作較慢,非常注重細節(jié)。我們可以運用教具和不同的教學方式,將其更為詳細、有序地教授給學生,可以讓學生先通過視頻、圖片等對太極拳的整體套式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對于每一個動作要點給予學生準確的定位指導,比如將手放置胯部等。太極拳的學習需要學生持之以恒地練習,也需要學生養(yǎng)成有效的鍛煉習慣和意識,從而達到掌握太極拳的目的。
四、結語
太極拳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們要讓學生深刻地了解太極拳的內涵,了解太極拳對于我們自身發(fā)展的好處,在腦海中形成學習與鍛煉的意識,從而產生興趣形成愛好,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最大化,達到中華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承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鐘志勇.學校教育視野中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J].民族教育研究,2008(1).
[2]黃發(fā)鍇.中華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進中小學校園的重要意義及措施漫談[J].新課程(下),2017(11).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趙軍周(1982.11— ),男,漢族,甘肅莊浪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