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阿微木依蘿小說中的“原鄉(xiāng)書寫”

2019-01-27 12:11:50黃明海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廣州510665
名作欣賞 2019年33期
關鍵詞:原鄉(xiāng)鄉(xiāng)土廣東

⊙黃明海[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廣州 510665]

一、引言

廣東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吸引大量外省流動人口,粵北、粵西、粵東等地原住民也匯入珠三角地帶,極大地改變了廣東原初的地理格局。據(jù)廣東省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5年末,廣東全省常住總人口10849萬人,流動人口3201.96萬人,占到29.51%。在這些流動群體中,不乏許多文學愛好者和寫作者。在全球化浪潮、現(xiàn)代化思潮的沖擊下,伴隨作家地理的迅速流動,廣東文學格局也不斷發(fā)生改變。

新時期以來,有不少離開本籍、流入廣東的作家回首往事,在曾經(jīng)感觸的事物上產(chǎn)生新的體會并訴諸筆端,這種對新體驗、新思想、新方法的文學演練,往往成為作家創(chuàng)作生涯的一個拐點。進入客地的過渡期間,一些作家往往使用“他者”的眼光重新審視故鄉(xiāng),逐步感知客地文化,獲得一種“獨到發(fā)現(xiàn)”。在鄉(xiāng)土中國的背景下,承載鄉(xiāng)土精神記憶最為厚重的元素就是“土地”,趙園曾在《地之子》的自序里這樣寫道:“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知識分子,往往自覺其有繼承自‘土地’的精神血脈,‘大地之歌’更是近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習慣性吟唱?!闭玺旀?zhèn)之于魯迅,湘西之于沈從文,高密之于莫言,商州之于賈平凹……這些特定的“土地”就是他們的“原鄉(xiāng)”。作家在獨屬于自己的地理版圖上盡情勾勒和皴染,最終凝結為一個永恒的象征。

考察“原鄉(xiāng)書寫”之前,有必要對“流動作家”做出定義和劃分。本文的“流動作家”指非本籍的、暫居某地的作家,他們可能會長期居于此地,也可能流動到下一個地方。而一般常用的“移民”概念在筆者看來具有一種整體性質和代際關系,就像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大都由中原南下的移民構成,經(jīng)過千百年繁衍生息、交流融匯,已經(jīng)成為廣東本土文化的締造者、受用者和傳承者。因此本文不強調以“移民”言說,而用“流動”論之。

作家劃分至少有三種類型:一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流動到廣東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比如田瑛、張欣、彭名燕、李蘭妮等作家,他們在廣東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初期和成熟期;二是在流動前已形成較為鮮明的創(chuàng)作風格,比如熊育群、鮑十、魏微、鄧一光等,流動后兼顧多種題材創(chuàng)作;三是具有較多底層生活經(jīng)歷的流動作家,比如盛可以、王十月、阿微木依蘿等,他們往往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改變命運,逐漸躋身廣東文壇主力行列。本文正是以“新一代”少數(shù)民族流動作家阿微木依蘿為考察對象,論述社會流動對作家的創(chuàng)作影響,剖析“原鄉(xiāng)書寫”中蘊含的豐富而復雜的人文信息。

二、追憶“故鄉(xiāng)”的距離感

作家創(chuàng)作題材一方面基于生活經(jīng)驗,一方面來自虛構與想象?,F(xiàn)實世界與想象世界之間的差距,形成多樣矛盾沖突,由此承載各種思想主題。在都市建設逐漸向四周擴散,城鄉(xiāng)文化沖突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作為精神記憶的鄉(xiāng)土地理,難逃被現(xiàn)代化“懸置”的劫數(shù)。一是隨著鄉(xiāng)土風景的消逝,鄉(xiāng)愁逐漸失去載體;二是作家遠離故鄉(xiāng),如同母語的缺位,鄉(xiāng)土書寫被寄予更加混雜的意緒。

彝族作家阿微木依蘿20世紀80年代初出生在四川涼山,初中輟學后輾轉多地打工,現(xiàn)居東莞,2012年開始創(chuàng)作發(fā)表散文和小說,出版有小說集《出山》(花城出版社2017年版)和《羊角口哨》(譯林出版社2018年版)。阿微木依蘿的小說注重現(xiàn)場感,敘述人物的真實生存與情感的自然迸發(fā)。她以一種感同身受的體悟,給予那些刻有時代烙印的普通人以憐憫和關懷,并對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辛酸過往和當下生活進行言說。因此,阿微木依蘿的“原鄉(xiāng)”顯得更為零碎。

中篇小說《出山》通過孩童視角講述奶奶決心出山去女兒家住,她每日收拾行李,盼天晴等女兒來信,確定好時間就出山。奶奶苦命一生,爺爺在外面找“野婆娘”搬出去住,分家時兒媳爭奪家用,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皆不和睦。然而她在跟“我”細數(shù)這些往事時心態(tài)平和,似乎早已看淡。實際上“出山”只是奶奶的念想,她在等一個時機,與所有苦難和解、告別。“我”奉父命去醫(yī)院看望被“情敵”刺傷的爺爺,他離家后第一次詢問奶奶的身體,得知奶奶要出山后讓“我”轉交十元錢給奶奶。奶奶聽完“我”的描述,主動從已經(jīng)整理好的行李當中取出一塊黑花布,她要親自給爺爺縫一個煙袋送去。奶奶原諒爺爺,并且憐憫那個領著四個孩子的寡婦,為她找到憨厚的男人而寬心。最終,爺爺死在奶奶做夢都想回去的家鄉(xiāng),奶奶卻長眠于爺爺?shù)墓枢l(xiāng)。小說中“我奶奶”直到去世也未能出山,但是她走出人生苦難和心靈煎熬的圍牢,詮釋了與大山融為一體的地母式的人性光輝。這篇典型的追憶之作,有大量生動的對話情節(jié),富有極強的生活性和現(xiàn)場感,同時,還出現(xiàn)諸如火塘、草墩、磨子、老母豬、洋芋、鹽巴等帶有地域特色的事物。

《牧羊人》中的景物描寫更加豐富,不妨摘引幾段:

早春,草尖懸掛著透亮的露水,朝陽還沒有升起,風不大,山峰包圍的村莊偶爾傳來幾聲家畜的叫聲。

晚上天氣又突然轉好了,有星星和月亮。夜空經(jīng)過一場大雨的洗刷,云彩十分亮白,在星辰的襯托下甚至閃出彩色的光。

南面的山坡上,松樹林鋪滿了雜葉,偶爾露出松葉覆蓋的土壤,長著淺色的苔蘚和新嫩的青蒿。

這一晚夜色很好。月亮走在山頂?shù)姆e雪上,反光的雪地把亮色拋到河谷村的芭蕉樹上。

以上這四段分別描寫的是山村春、夏、秋、冬的四季風光。涼山地處川西南橫斷山系,氣候溫涼濕潤,植被類型豐富,小說中所提到的“山峰”“松林”“芭蕉”“大雨”“積雪”等,正是涼山地理環(huán)境形成的山鄉(xiāng)圖景,人物故事也隨著四季的輪轉娓娓道來。

《邊界》《楊鐵匠》《土行孫》等小說也各自演繹故鄉(xiāng)的生命存在??梢悦黠@感覺到,阿微木依蘿對“故鄉(xiāng)”存在一種距離感,但這不是指精神上的隔閡,而是在冷靜敘述中透露出微妙的情感偏袒,這種矛盾思緒在阿微木依蘿的散文中體現(xiàn)得更為直接。單就小說而言,或許是由于長期處在比較混雜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中,筆者認為其小說語言還有待打磨。

三、敘述“原鄉(xiāng)”的現(xiàn)代性

流動作家脫離出生成長之地進入“他者”空間,不自覺地對本籍文化進行延續(xù)和追憶,同時置身于民族國家現(xiàn)代化進程的大背景中,努力接納并試圖融進流入地,又因文化的“間離”只能在文學想象中建構對社會問題的某些思考。

不同于前幾篇小說對原生故鄉(xiāng)的描寫,曾獲第十屆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的《土命人》(《鐘山》2015年第1期)講述了司徒鎮(zhèn)某磚廠打工者艱辛的生存境況和卑微的情感世界。這篇小說設有A、B兩條互為補充的線索,分別采用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敘事。小說人物的命名很普通甚至不具名,尤其是男性,仿佛可以隨意替換,是打工者群像的代表。例如,“瘦猴子”在妻子生病后賣掉耕牛,來到磚廠拉干坯,省吃儉用、加班加點,最終得肝癌去世;“大猩猩”三天兩頭去找廉價妓女,卻不忍心熟人做這一行當,將王小紅帶回工地;“張大胡子”卻沒長胡子,嫌棄老妻而在外尋花問柳;“老楊”帶著老狗掃場地,總在半夜杵著掃把站在雪地里睡覺。這些男性生理和心理上都有缺陷,他們背負希望、壓力、愧疚抑或羞恥背井離鄉(xiāng),依靠僅有的體力換得微薄收入。他們面臨的挑戰(zhàn)不僅是身體功能的極限,還有無盡的心理空虛,只能在忠誠與背叛中煎熬。

同樣,“磚廠的女人黑不溜秋,和男人一樣,有粗糙的外表,也有吃苦的品性”。四川女人張芬芬性格潑辣直爽,卻在愛情上屢遭不順,她默默喜歡和照顧“瘦猴子”,兩人始終沒有說破;黃靜靜愛看書,面對“張大胡子”的糾纏侵犯果斷反抗;王小紅在“大猩猩”的規(guī)勸下決心從良,但她知道自己的從良不會長久;而冉姑娘在其他人眼里弱不禁風,處處得到大家的照顧。她們也會趁包工頭請吃勞保的空當,順手“洗劫”飯店的餐具;會將發(fā)生在“張大胡子”女兒婚禮上的鬧劇,當作茶前飯后做工當中的談資。一方面,這些女性互相憐惜,鉤心斗角、吵鬧撒潑也多因男人而起,她們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另一方面,她們撫慰男人,撇開肉體生意的因素來講,具有一種天然的母性。這讓筆者想起魏微那部獲得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的小說《大老鄭的女人》,大老鄭和他的“臨時妻子”日久生情,符合人性卻又違背倫理道德,他們的愛情沒有結果,甚至會被眾人指責?!锻撩恕分?,張芬芬與“瘦猴子”、王小紅與“大猩猩”的感情同樣如此,面對命運的“戲弄”,他們無言而無力。這篇小說的“原鄉(xiāng)”隱匿在每一個打工者心中,他們的離鄉(xiāng)之舉受現(xiàn)代化、全球化所迫,“落地生根”“落葉歸根”卻始終是必要的儀式。“瘦猴子”患肝癌病危后,一向不聞不問的親弟弟強娃子卻將他帶回鄉(xiāng)下,在老家挨過生命的盡頭。正如小說題目所指,往大的范圍講所有人都是“土命人”,人一旦離開土地就如同行尸走肉,這恰恰是打工者們的尷尬境況。但這何嘗不是少數(shù)民族作家“在遭遇現(xiàn)代性時的生存困境與文學想象”呢?阿微木依蘿小說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的語境都在廣東,并且從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小說來看,其族性意識和文化自覺并未得到充分彰顯。

四、結語

通過分析阿微木依蘿的小說,再與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作家進行對比,我們可以感受到“原鄉(xiāng)書寫”的一些變化,甚至是某種式微。這是因為伴隨作家的地理流動,敘述鄉(xiāng)村不再等同于鄉(xiāng)村自身的言說,以往對鄉(xiāng)風民俗的描繪、人物形象的塑造,或者感傷鄉(xiāng)村衰微的現(xiàn)實,以及鄉(xiāng)土精神文化價值的表述,在中國近三十年來的顛覆性沖擊中產(chǎn)生巨大裂痕。2016年初,黃燈的《一個農(nóng)村兒媳眼中的鄉(xiāng)村圖景》引發(fā)廣泛討論。黃燈是一位本籍湖南身居廣東的流動學者,她在這篇非虛構作品里誠懇地敘述傷痛,反省知識分子對自我身份和人文關懷的思想困惑,比如怎樣讓文字貼近真實的鄉(xiāng)村,怎樣談論那些無法訴說的疼痛。這種敘述力度和反思精神,是當下流動作家創(chuàng)作鄉(xiāng)土小說時應當審視和踐行的,對于阿微木依蘿這樣的少數(shù)民族作家來說,尤其需要把握。

①趙園:《地之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頁。

②③④⑤ 阿微木依蘿:《出山》,花城出版社2017年版,第56頁,第75頁,第97頁,第112頁。

⑥ 阿微木依蘿:《土命人》,《鐘山》2015年第1期。

⑦ 邱婧:《文化流散、母語與現(xiàn)代性想象——珠三角少數(shù)民族的文學發(fā)展現(xiàn)象觀察》,《學術研究》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歡
原鄉(xiāng)鄉(xiāng)土廣東
親近鄉(xiāng)土
科教新報(2024年23期)2024-06-16 07:17:01
原鄉(xiāng)
原鄉(xiāng)人·漂泊者·白面具
不煲“仔”的廣東煲仔飯
金橋(2020年8期)2020-05-22 06:22:54
鄉(xiāng)土中國
原鄉(xiāng)神話的追逐者——《空山》新論
阿來研究(2016年2期)2017-01-15 13:31:33
廣東輿情
大社會(2016年3期)2016-05-04 03:41:11
白鬃馬穿過甘南——論扎西才讓的原鄉(xiāng)寫作
西藏研究(2016年6期)2016-02-28 20:53:07
芬芳鄉(xiāng)土行
讀《鄉(xiāng)土中國》后感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08
若羌县| 汶上县| 普兰县| 霍林郭勒市| 五大连池市| 乐清市| 秦安县| 龙海市| 西宁市| 辰溪县| 靖州| 阜新市| 夹江县| 咸阳市| 通海县| 邻水| 江油市| 龙里县| 开阳县| 保山市| 监利县| 大丰市| 承德市| 宝鸡市| 福州市| 乡宁县| 江津市| 武义县| 威宁| 华安县| 玛曲县| 普陀区| 会泽县| 襄汾县| 南康市| 靖州| 涿鹿县| 南通市| 嵊州市| 南皮县|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