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金運 翁詠桃 羅志偉 薛燕芬
1.深圳市龍崗區(qū)慢性病防治院檢驗科 (廣東 深圳, 518172);2.深圳市龍崗區(qū)中醫(yī)院檢驗科; 3.深圳市龍崗區(qū)橫崗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是一種功能最強、特異性最高的血管生成調(diào)控因子。乏氧誘導因子-1α(HIF-1α)是細胞應對缺氧微環(huán)境狀態(tài)的一種關鍵轉(zhuǎn)錄因子,對多種缺氧反應具有調(diào)控作用。脂蛋白α(Lp-α)是一種與低密度膽固醇相似的特殊脂蛋白。microRNAs(miRNAs)是一類不編碼蛋白質(zhì),單鏈的小RNA,由19~30個核苷酸組成,在細胞功能調(diào)控多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VEGF、HIF-1α、Lp-α及miRNAs濃度的高低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zhuǎn)移有密切相關性[1~3],其中一些miRNA呈現(xiàn)出促癌或抑癌作用[4]。因此,筆者通過對不同肝病患者血中VEGF、HIF-1α、Lp-α及miR-152-3p濃度檢測,探討其在不同肝病患者血液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深圳龍崗區(qū)慢性病防治院和龍崗區(qū)中醫(yī)院就診并確診的肝病患者。其中CHB 216例,男117例,女99例,年齡18~63歲,平均(38.6±17.63)歲;LCI患者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齡35~71歲,平均(42.9±22.05)歲,參照Pugh改良計分法將LCI患者分為3級,其中A級21例,B級27例和C級11例;LCA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齡41~76歲,平均(48.2±23.35)歲。
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2012版《肝癌規(guī)范化診治指南》,所有病例術后均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LCA,依據(jù)UICC分級標準分為I期6例、Ⅱ期10例和Ⅲ期9例,所有LCA患者檢測前均未接受放、化療及抗腫瘤藥物治療。同時選擇同期健康人群(HCO)120例,男女各60例,年齡27~70歲,平均(39.0±19.23)歲,均無重要器官實質(zhì)性疾病史,谷丙轉(zhuǎn)氨酶(ALT)均正常。本臨床研究已經(jīng)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儀器與試劑 日立7600全血動生化分析儀、校準品、質(zhì)控品及配套試劑均由日本日立公司提供,Lp-α試劑由浙江寧波美康公司提供;MB-530全自動酶免分析儀由匯松生物有限公司提供;HIF-1α和VEGF試劑盒由上海藍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SLAN-96P型PCR分析儀由上海宏石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提供;ABI step one plus熒光PCR分析儀由美國ABI公司提供;血漿miRNA提取試劑盒 (miReasy Mini Kit)、miRNA逆轉(zhuǎn)錄試劑盒(miScript Reverse Transcription Kit)和實時熒光定量PCR試劑盒(miScript SYBR Green PCR Kit)均由德國Qiagen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標本采集 所有受試者均于清晨空腹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分別采集靜脈血3~4ml于無抗凝劑干燥管內(nèi)和2~3ml于EDTA-2K抗凝管內(nèi)混勻,及時送檢。
1.3.2 標本處理 標本置室溫30min后3000r/min離心15min,分離血清和血漿,血清VEGF、HIF-1α和Lp-α于4小時內(nèi)檢測完畢,不能及時檢測的血清標本于-20℃保存,檢測時取出室溫復溶,復溶后30min后進行檢測。取500μl血漿于1.0ml冷凍管內(nèi)置于-80℃低溫保存,供miR-152-3p檢測用。
1.3.3 LP-α、HIF-1α、VEGF的檢測 LP-αα檢測前對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維護和保養(yǎng)、校準及室內(nèi)質(zhì)控物檢測,待質(zhì)控結果在控后才進行標本檢測;HIF-1a和VEGF檢測前對MB-530全自動酶免分析儀進行維護和保養(yǎng),并對比色靈敏度進行校正,且每批均設置空白、陰性、陽性和質(zhì)控檢測孔,待以上各質(zhì)控孔的OD值均在試劑盒說明書上規(guī)定的有效范圍內(nèi)后才進行標本結果判讀,否則重新試驗。所有操作均嚴格按實驗室SOP操作規(guī)程及儀器和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4 microRNA提取 取400μl低溫冷藏的血漿樣本,加入5倍體積的QIAzol試劑,置于冰上融化,充分混勻,置室溫5min,加入等體積100%氯仿,振蕩混勻,室溫放置2~3min后于4℃離心機內(nèi)離心15min(相對離心力12000g),取上層水相300μl轉(zhuǎn)移至新的離心管中,取加入1.5倍體積100%乙醇,充分混勻。按miReasy Mini Kit的操作手冊用吸附柱提取RNA。用30μlRNase-free water溶解RNA,置于-80℃低溫冰箱保存。
1.3.5 miR-α152-α3p檢測 取15μl RNA樣本,加入4μl Buffer RT和1μl Mix,于PCR儀上進行miRNA的逆轉(zhuǎn)錄,反應條件為:37℃ 1h,95℃ 5min。qPCR反應按miScript SYBR Green PCR Kit按試劑盒操作說明書進行,反應體系:miScript SYBR Green Mix 10μl,PCR正向和反向引物各0.4μl,模板cDNA 1μl,加滅菌蒸餾H2O 至20μl。在ABI step one plus熒光PCR儀中進行擴增。反應條件為:95℃ 15min;94℃ 30s,55℃ 15s,70℃ 30s,40個循環(huán)。每份cDNA均在相同條件下進行miR-152-3p的檢測,設立重復實驗和陰性對照實驗,所有樣本重復3次,陰性對照以DEPC 水代替模板cDNA。
1.3.6 miRNA-152-3p濃度相對水平計算 濃度相對水平(Re)采用比較CT法定量,計算方法為2-△△CT法,計算公式為△CTc=CTc目的-CTc內(nèi)參,△CTn=CTn目參-CTn內(nèi)參(c為肝癌患者,n為健康人群)。濃度相對水平進行對數(shù)(log2Re=-△CT)處理后,計算miRNA-152-3p基因的起始模板量從而反映出miRNA-152-3p基因的濃度相對水平。
2.1 4組人員外周血相關指標檢測結果 見表1。
表1 4組人員外周血相關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LCA患者血清中VEGF,HIF-1α和Lp-α濃度明顯高于CHB、LCI和HCO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015~17.032,P<0.01~0.05),而miR-152-3p濃度相對水平明顯低于其他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25~6.106,P<0.05);CHB,LCI和HCO組人員血清中VEGF和HIF-1α濃度及miR-152-3p濃度相對水平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17~0.925,P>0.05);CHB和HCO組人員Lp-α濃度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802,P>0.05),而LCI組患者血中LP-α明顯低于CHB和HCO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05~7.163,P<0.05)。
2.2 不同分級LCI患者血清中Lp-α檢測結果 A級和B級LCI患者血清中Lp-αα濃度分別為(130.56±49.82)mg/L和(119.45±39.68)mg/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492,P>0.05);而C級LCI患者血清中Lp-α濃度為(69.26±28.75)mg/L,明顯低于A級和B級,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945~5.607,P<0.05)。
2.3 不同分期LCA患者外周血相關指標檢測結果 見表2。
表2 不同分期LCA患者外周血相關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Ⅰ期和Ⅱ期LCA患者血清中VEGF和 HIF-1α濃度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005~1.519,P>0.05);Ⅰ期LCA患者血清中Lp-α濃度低于Ⅱ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85,P<0.05);Ⅲ期LCA患者血清中的VEGF,HIF-1α和 Lp-α濃度均明顯高于Ⅰ期和Ⅱ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895~7.826,P<0.05),而Ⅲ期LCA患者血漿中miR-152-3p濃度相對水平明顯低于Ⅰ期和Ⅱ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214~4.517,P<0.05)。
我國乙肝病毒感染率約60%左右,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約占總?cè)丝诘?.18%,全國約有9300萬人攜帶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是WHO統(tǒng)計的感染人數(shù)最多的37個國家之一[5]。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部分患者有發(fā)熱和黃疸[6,7]。若不及時治療,少數(shù)患者病情遷延轉(zhuǎn)為慢性,或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肝癌(LCA)發(fā)病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發(fā)現(xiàn)時已處于中晚期,且肝臟血流極為豐富,腫瘤細胞生長迅速,極易發(fā)生轉(zhuǎn)移。給LCA早期診斷和治療帶來極大困難[8~10]。因此,及時發(fā)現(xiàn)、診斷及鑒別診斷不同類型肝病,并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對預防肝硬化和肝癌具有重要意義[11]。
VEGF是迄今發(fā)現(xiàn)功能最強和特異性最高的血管生成調(diào)控因子。已有研究結果表明,VEGF含量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zhuǎn)移密切相關[1,2]。本研究結果顯示,LCA患者血清中VEGF濃度明顯高于CHB、LCI及HCO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CHB、LCI及HCO組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意義,這可能與VEGF與受體結合刺激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和增殖,從而促進腫瘤血管內(nèi)皮細胞分裂、增殖及血管形成等因素有關。
HIF-1a是細胞應對缺氧微環(huán)境狀態(tài)的一種關鍵轉(zhuǎn)錄因子,由HIF-la和HIF-1β兩個亞基構成的異二聚體,其中HIF-1α位于細胞核,對多種缺氧反應具有調(diào)控作用。已有研究結果表明,HIF-1a與人體大多數(shù)惡性腫瘤相關,在維持腫瘤細胞的新陳代謝、腫瘤血管生成、腫瘤組織的侵襲性和轉(zhuǎn)移增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LCA患者血清中HIF-1α濃度明顯高于CHB、LCI及HCO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CHB、LCI及HCO組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意義,這可能與機體在缺氧微環(huán)境狀態(tài)下,HIF-1α與VEGF等缺氧反應元件結合并激活其功能,參與血管生成等有關。
Lp-α是一種與低密度膽固醇結構相似的特殊脂蛋白,由載脂蛋白A和載脂蛋白B通過二硫鍵連接而成。有研究證實,Lp-α濃度升高與腫瘤的發(fā)生、進展和轉(zhuǎn)移有密切關系[3]。本研究結果顯示,LCI患者血清中Lp-α濃度明顯降低,且隨LCI分級增加而下降,這可能與與慢性肝損害引起肝臟合成蛋白及脂質(zhì)功能障礙有關。但LCA患者卻明顯升高,明顯高于LCI患者,且隨LCA分期增加而升高,這可能與Lp-α能抑制纖溶酶原活化,導致局部容易形成纖維蛋白網(wǎng)和血栓,有利于惡性腫瘤細胞黏附于血管相應部位,亦可能與激活血小板釋放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促進惡性腫瘤細胞的增殖及生長等因素有關[14]??梢姡琇p-α有助于LCI和LCA的診斷、鑒別診斷及分級或分期。
隨著生命科學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miRNA特異性表達與癌癥發(fā)生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相關性[15]。近期研究表明,多種miRNA參與了癌細胞重要生物程序的調(diào)控,發(fā)揮了抑癌基因或促癌基因的功能,在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且miRNA在腫瘤的診斷、治療及療效判斷中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LCA患者血清中miR-152-3p相對濃度水平明顯低于CHB、LCI及HCO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以上述,LCA患者血清中VEGF、HIF-1α及Lp-α濃度明顯升高,隨分期或分級增加而升高,miR-152-3p相對濃度水平明顯降低,隨分期增加而下降,且Lp-α在LCI患者血清中降低,且隨分級增加而降低。因此,聯(lián)合檢測VEGF、HIF-1α、Lp-α及miR-152-3p濃度,對不同類型肝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分期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