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數學課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重點之一,近年來素質教育以及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遍了教育界,數學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科目之一,為了提升數學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人們逐漸意識到了數學思維能力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方式,通過與學生自身特點的契合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與提升,保證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結合實際,對在小學中高年級中如何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做出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數學思維能力;教學策略
近年來,在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的推動下,人們逐漸意識到全面發(fā)展對于學生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開始把教學重點放在課堂效率以及課堂質量的提升,而不是專注于學生成績的提高,開始思考如何讓數學這樣一門思維性與抽象性都極為重要的學科的教學更加高效,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被重視。
思維能力是學生所需要擁有的一項基礎能力,主要指的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以及實際經驗來對事物進行分析思考以及總結。延伸到數學學科上就是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點,通過邏輯分析來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學生經過了一系列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已經有了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儲備,也有了一定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這一階段的教學就應當根據現實情況來進行更改,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引導,保證學生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使得自己的能力獲得更為全面的提升。筆者就課堂問題以及教學策略兩方面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作出論述。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在現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難發(fā)現會有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可以說是三種精神狀態(tài),在課上的注意力也不夠集中。筆者在課后對學生的狀態(tài)進行觀察,發(fā)現中高年級學生在面對數學題時大多心情不佳,甚至哭喪著臉,在進行解題時也常常走神,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對數學科目的興趣不高。因為教師在授課時應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而小學生對枯燥課堂的興趣不足以使得他們在課堂上聚精會神,慢慢就對數學不感興趣,進而出現知識點的斷層,最終導致學生做題出現困難,打擊了學生的學習信心,最終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成為一個惡性循環(huán)。筆者認為,要想解決這一問題,要從學生的思想上著手,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訓練,讓學生能夠重新燃起對課堂的興趣。
二、實際教學策略
1.課堂氛圍的營造
課堂氛圍是學生進行學習的環(huán)境,輕松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能夠保證學生對課堂有更高的興趣以及參與度,在小學階段學習中,興趣是驅動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大驅動力。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要依靠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的更新來構建輕松活躍的課堂,促使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2.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在有了教學氛圍的溫床后,教師就要考慮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了。筆者認為在進行數學思維教學時需要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做題時對現有條件進行聯想性發(fā)散,保證學生能夠利用有限的條件更有效率地進行思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聯想,在加深對知識點印象的同時能夠通過自己現有的知識以及生活經歷來對知識點進行聯想式記憶,最終提升學習效率。
3.鼓勵學生質疑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在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保證后,為了能夠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教師需要在這一階段鼓勵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提問,進行質疑。質疑的前提是學生要對知識點進行思考,在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產生了自己的思考并且對這一知識點有了更為深刻的印象,這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質疑教學的運用也保證了師生之間有所溝通與交流,教師也能夠從學生的問題中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tài)并且根據學生的普遍問題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從而做到對教學節(jié)奏的有效把握,讓教學更為順利。
三、結束語
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學習的一個基本能力,在進行小學中高年級教學時,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生已經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要對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狀態(tài)來控制教學的節(jié)奏,保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潘斕.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J].學周刊,2019(4):20-21.
[2]鄭云.基于數學素養(yǎng)提升視角的小學數學拓展課程實施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36.
[3]黃淑英.開辟有效途徑促進思維發(fā)展[J].名師在線,2019(8):6-7.
[4]潘廣芹.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9(6):83.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