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預習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項有效措施,它主要是讓學生在一定方法的基礎上對相關知識進行自主研究。高效的預習能夠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缺點,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此,本文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進行了分析,對小學語文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預習習慣;培養(yǎng)
當小學生處于一、二年級時,因為年紀比較小,認知能力不足,所以在學習時基本上以教師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但是,當學生到了五、六年級時,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自學,采取一定的方式使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以后的學習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本文以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為例,對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進行了深入分析。
一、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在小學中高年紀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課前預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課前預習能夠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缺點。我們教師都知道,學生在預習時肯定會發(fā)現一些不懂的、不會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還能使教師明確學生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重點講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其次,課前預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上面提到了,學生在預習時會碰到一些比較難的問題,他們在上課時就會帶著問題來聽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有利于聽課效率的提升;最后,課前預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預習時,對同一個知識點會反復分析、大膽想象、認真記錄以及虛心提問,這樣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預習現狀分析
(1)缺乏對預習的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一些教師缺乏對預習的重視,布置的預習任務太過簡單,如同虛設。其次,有一些學生也缺乏對預習的重視,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甚至根本不預習;最后,家長缺乏對預習的重視,在檢查學生作業(yè)時,只是簡單問一下,沒有采取有效的檢查措施。教師、學生和家長的不重視,是預習效率比較低的根本原因。
(2)預習要求過于形式化。一些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對學生的要求過于形式化,多讀幾遍課文、找出不認識的生字和生詞,分段理解大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更加不愿意自主預習。
(3)缺少預習方法的指導。其實,大部分的教師都認為預習是學生的事,就應該讓學生自己探究,教師不應該過多的干涉。另外,還有一些教師不知道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指導。久而久之,學生對預習失去了興趣,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利于以后的學習。
三、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語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
(1)預習目標和要求的明確。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時,應該充分明確預習的目標和要求,讓學生知道應該預習什么,怎么預習,這樣學生才能開展有效的預習活動,從而提升自學的效果。而且,課文的預習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根據課文的類型而改變,如,在預習詩詞類的課文時,應該重點掌握詩詞的含義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預習小說時應該對任務的性格、情感等進行深入的分析。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紀上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預習時,應該要求學生理解該首詩的大致含義,并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分析,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2)預習方法的有效指導。學生在預習時,教師應該給予方法上的指導,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為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誦讀。讀有很多種形式,朗讀、默讀以及速讀等,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中一種形式進行課文的閱讀,因為這篇文章充分激情,學生可以通過朗讀的形式來預習;第二,標記。就是用不同的符號將生字、生詞和段落標出來,用重點號將關鍵詞語標出來,用問號將自己質疑的地方標出來,這樣能夠提高預習的效率;第三,查找。在預習時可以利用工具書查找資料,解決不認識的生字,從而加大詞匯量的積累;第四,提問。預習中的提問是非常重要的,要將自己的疑惑和課文的重點提出來,如本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等;第五,可以在教材空白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摘抄一些好的成語、詞語以及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句子,進而提高預習的質量。
(3)學生想象力的激發(fā)。學生預習課文時,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將自己看作是文章中的任務,要與主人公感同身受,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這樣會更加利于對文章的理解。比如,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例,在預習時,學生可以將自己當作文章中的父親,對父親的感情進行體會,之后可以對父親更深層次的情感進行研究,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另外,在進行文章的分析時,可以從文章中的重點詞語、段落入手,并且結合上下文的內容反復默讀,可以在文章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想法以及存在疑惑的地方,在課上認真聽講,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預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內容出發(fā),課前預習的方式主要可以分為歸類式預習、合作式預習。歸類式預習主要是指教師先對一篇文章的預習方法進行講解,之后讓學生自己預習與該篇文章在體裁、篇章結構以及寫作手法上面相似的文章,從而教會學生舉一反三,激發(fā)學生預習興趣。如,教師可以講解一下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的預習方法,之后讓學生按照相同的方法預習《鳥的天堂》、《火燒云》等文章,因為這些文章都是描寫自然奇觀的,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歸類學習的能力。而合作式預習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如果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就可以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互相溝通,從而提高預習效率,另一層是對于一些有難度的文章,教師可以直接安排學生分工合作,每個人負責一部分內容,通過合作完成預習任務。比如,在預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晏子使楚》一文時,教師就可以按照學生以合作的形式進行預習,一些學生可以找出其中的生字、生詞,一些學生可以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梳理,找出晏子幾次使楚,結果是怎樣的。通過合作預習的形式,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加強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預習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的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缺點,還能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我們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天增.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J].學周刊,2015,35:187.
[2]王靜.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的實效性[J].黑河教育,2015,01:20.
[3]董華蕾.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實效的提高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11:77.
作者簡介:
汪佩佩(1984.03~),女,漢族,江西九江人,本科,小學高級語文教師,江西省九江市鶴湖學校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