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黃茅鎮(zhèn)中心小學 謝昌洪 左小梅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該方法主要是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生活化,結合生活中的事物,聯(lián)系生活進行數(shù)學學習。在農村小學,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教學尤顯重要,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邏輯,讓小學生能夠意識到生活中數(shù)學是處處存在的,強調數(shù)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學習的興趣,最終達到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作為農村普通的一線教師,現(xiàn)總結提煉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悟,以期得到廣大教師的指正。
數(shù)學雖然抽象,但它來源于實際生活,并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我在講述《小學數(shù)學除法計算——解決問題》這一課時,準備了作業(yè)本、梨、香蕉、涂改帶和人民幣。我把12 元給了小希,并問小希:“涂改帶6 元一個,我給了你12 元,你能買幾個涂改帶?”小希馬上回答我2 個,我又問:你是怎樣計算的?小希想了想說,用除法計算:12÷6=2 個。接著我問小睿:“買了10 個梨,你和哥哥平均分,每人多少?”小?;卮穑? 個,也是用除法計算,10÷2=5 個。之后我問小靜:“買香蕉花了16 元錢,每斤香蕉2 元錢,買了幾斤香蕉?”小靜回答說:16÷2=8 斤。通過剛剛的例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習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后我讓孩子們互相提一個有關除法的生活問題并回答。在這些問題中,計算并不難,但卻包含了除法各個方面的知識,并且是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場景,對學生來說既有趣,又能學到知識。
小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感受與興趣。來自身邊的熟悉生活情景,可以增強學習的興趣,也保證了學生對探究內容的理解深度,為進一步構建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傳統(tǒng)數(shù)學課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內容時離不開鐘表及鐘表模型,這部分內容常常是借助鐘表或模型,講解鐘面上的組成及大格、小格等知識,仔細剖析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設計其實忽略了學生已有的對鐘表的感性認識,這種認識有些是家長給的,而更多的是學生在生活中有意無意積累起來的。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利用鐘表或模型給出時刻,通過不同時刻呈現(xiàn)出位置不同指針的鐘面,讓學生解釋撥出不同時刻的理由,時針超過幾就是幾時多,分針指向幾格就是幾分,合起來就是幾時幾分,同時揭示組成鐘面更為重要的知識,即12 個大格,60 個小格,一個大格等于5 個小格,通過活動感受1 分鐘有多長及時刻的兩種記法。這樣的設計引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在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直觀思維之間建立聯(lián)系,結合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直觀理解和分析,能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深入,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提高他們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在教學《圓的面積》時,為了讓孩子們理解“等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這個道理,我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圓2 等分,用紅、綠表示兩個半圓,再把兩個半圓平均分成8 個小扇形,將小扇形一個一個從半圓中移出,排成紅綠兩隊,又把兩隊合并成近似長方形并閃爍顯示,然后依次進行16、32 等分的割補、拼合,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當?shù)确值姆輸?shù)越來越多時,圓面變換后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學生的思維就會由模糊變得清晰,能夠想象到無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圓是可以轉換成一個和它等積的長方形。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讓學生得到形象感知,學會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且有機地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
實踐活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實踐操作包括了學生建立數(shù)學概念的過程中進行動手、動腦、動口等操作活動。學生借助活動可以實現(xiàn)和反映其思維活動,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充分利用數(shù)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在實踐活動中為學生提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自由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讓學生猜一猜: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內角和是否一樣?可用什么辦法驗證?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分別裝有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學具袋,每人各取一個三角形進行研究,研究后先在小組中交流,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在探究中,有的采用量的辦法,有的采用剪拼的辦法,有的采用折拼的辦法,最終得出了“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等于180°”。探究的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親身體驗了知識的獲取過程,深刻理解掌握了知識,同時還發(fā)展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開放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我在教學“平方米和公頃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課前準備好卷尺、細繩,帶他們來到操場,讓他們進行1 平方米和1 公頃的獨立探究。通過獨立自主的探究,讓學生對1 平方米和1 公頃的大小有了深刻的認識。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換算公式,并運用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換算公式解決問題。
我所在的農村小學教學設施條件相對落后,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融入實際教學,讓數(shù)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掌握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