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第一幼兒園 向光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接受和利用。多媒體技術集圖像、聲音、動畫為一體,以高效、快捷、形象生動以及交流便捷等優(yōu)勢,對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幼兒園的孩子由于年齡的限制,決定了他們接受事物以直觀形象為主,而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的傳播方式為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在我市開展的全市幼兒園美術教學大賽活動中,參賽教師都巧妙地運用了多媒體技術,將美術活動開展得異彩紛呈、生動有趣,充分調動了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提高了幼兒的審美能力,促進了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本文將以本次賽教活動內容為例,談一談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具體應用。
在幼兒的美術教學中,教師能否選擇好的方式導入活動,讓幼兒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有效地進入活動,激發(fā)起孩子們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教學資源的匱乏,教師導入活動的方法比較單一,很難快速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能夠創(chuàng)設出生動形象、靈活多變的教學情境,讓抽象的事物變得直觀具體,讓靜態(tài)的事物動態(tài)化。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愉快地感知活動內容,為后面的自由創(chuàng)作活動打下基礎。
在大班美術活動“儺戲面具”中,老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活動,并利用多媒體圖片展示出了故事的主要內容,讓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儺戲面具”是為了嚇走敵人而產生的。老師又請孩子們觀看了視頻《儺面舞》和儺戲面具的圖片,使幼兒能進一步細致觀察儺戲面具。場面壯觀的舞蹈表演和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幼兒一下子就認識了面具的特點——刀子眉、血盆大口、長長的獠牙,為后面孩子們制作面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美術教學中,老師的講解示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幼兒美術活動中,往往是老師收集大量的審美信息,通過掛圖和口頭講解的形式豐富幼兒的審美視覺,但是這種方式教師講述的時間過長,幼兒觀察的不夠仔細,藝術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老師的教學變得形式多樣,孩子們可以在更加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習感知。
在中班美術活動“神奇的水墨畫”中,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仔細觀察到老師作畫的過程。老師把作畫的步驟做成了一個微視頻,清晰的畫面加上生動的解說,讓幼兒在觀看的時候對作畫的步驟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從而有效地掌握作畫的技巧。
在大班美術活動“燈光下的舞蹈”的教學示范中,老師借用了手機的直播功能,把手機攝像和電視相連接,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清晰地看到老師作畫的每一個細節(jié),既節(jié)約了時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迎刃而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稱“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美術教育重在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表現能力,抒發(fā)幼兒的情感,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促進其個性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幼兒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需要在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加工改造而成。我們要不斷地充實孩子的感官,讓孩子多觀察、多欣賞。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老師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手段,讓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使幼兒的思維更加開闊,想象力更加豐富,創(chuàng)造力也隨之調動起來。
在大班美術活動“創(chuàng)意彩條”中,教師制作了多媒體課件,把我們生活中有彩條的衣服、飾品、用具等一一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讓孩子們通過視覺感受彩條的美,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孩子們隨后在自己的作品中都創(chuàng)作出了與眾不同的作品。
在大班美術活動“果蔬變變變”中,老師通過豐富的多媒體展示以后,幼兒用蔬菜和水果進行制作——有的幼兒用南瓜當車身,用胡蘿卜切片當輪子,用小西紅柿做窗戶,做成了一個漂亮的南瓜車;有的幼兒用蘋果做娃娃頭,用韭菜做頭發(fā),用油菜做裙子,做出了可愛的娃娃形象。孩子們的想法各具特色,他們的作品豐富多彩。
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老師的評價對幼兒的美術作品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可以極大激發(f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使孩子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通常的做法是把孩子的作品集中起來讓幼兒欣賞。這樣做的不足之處是幼兒對作品欣賞不夠清晰,不能讓每個角落的孩子都能夠欣賞到,而教學白板的應用讓美術作品的展示評價變得靈活多樣。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對于幼兒小巧的作品,可以利用實物投影的技術把它展現到大屏幕上,讓每一個幼兒都能清晰地欣賞到自己和其他人的作品。對于篇幅比較大或者立體的實物作品,老師可以通過手機拍攝圖像的形式把它展示到電視上讓幼兒來欣賞。
多媒體手段讓教學更加輕松,也讓幼兒在欣賞自己的作品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中班美術活動“細菌大作戰(zhàn)”中,教師讓幼兒在地面上的大幅紙上作畫,孩子們先把裝滿顏料的氣球使勁扔到畫紙上,氣球破裂以后,顏料就會在紙上印出各種奇形怪狀的圖案,之后孩子們在這些形狀上進行顏料添畫,畫出各種手持武器、不同表情的細菌。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老師利用手機的拍攝功能,對孩子們的作品進行隨時拍攝,及時捕捉孩子們的作品亮點,在展示評價時將它們展現在電視屏幕上,讓孩子們一起欣賞,孩子們清晰地欣賞到了各自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綱要》中明確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幼兒的美術活動離不開環(huán)境的烘托和熏陶,創(chuàng)設與美術教育相匹配的環(huán)境和條件,是幼兒美術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孩子們對音樂有一種天生的敏感,伴著音樂幼兒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恰當優(yōu)美的音樂是一座使幼兒由生活通往創(chuàng)造的橋梁,是幼兒將豐富的生活經驗轉化為美術創(chuàng)造的源泉。把音樂融入到幼兒的美術活動中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大樹朋友的身份證”這節(jié)活動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播放了找朋友的音樂,讓幼兒和大樹交朋友。在幼兒創(chuàng)作過程中,老師為幼兒供了樹葉、樹根、樹皮、木片等材料讓幼兒通過粘貼的方式為各種大樹制作身份證,這個時候老師播放優(yōu)美的古箏曲,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在給大樹頒發(fā)身份證時配上歡快激昂的音樂,孩子們個個歡天喜地。音樂,在孩子們游戲的過程中點燃了他們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
多媒體手段的應用給我們的教學活動帶來了許多方便,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得更加主動積極,使孩子們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它帶給孩子們更多的知識和信息,讓教學活動更加游戲化,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在多媒體的應用中,如何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更大優(yōu)勢,讓它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需要我們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不斷鉆研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