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浙江省桐鄉(xiāng)第一中學,浙江桐鄉(xiāng) 314500)
這篇散文通過追憶劉和珍的事略及其壯烈犧牲的情狀,揭露了反動派的滔天罪行,謳歌了革命志士為國家獻身的精神,在悼念逝者的同時,不忘喚醒生者。作為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和經典文學作品,學習這篇課文,具有深廣的意義。學習時,可以與石評梅的《痛哭和珍》進行比較。
教學的重點是,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著重理解并體悟劉和珍的可愛、可敬、可貴之品格以及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難點是,結合歷史和現(xiàn)實,把握其形象的永恒意義。
課堂學習主要運用任務驅動、自主體悟、比較閱讀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展開。
在學生的追悼會上,魯迅先生獨自在禮堂外徘徊,他的內心既哀痛又憤慨,回家后他“憤”筆疾書,寫下了這篇《記念劉和珍君》。
任務驅動一:圍繞悼念性散文的特點,用三四句話概括全文七部分的主要內容。
文章一、二部分由悼念會引出,交代本文寫作的目的,意在悼念死者和喚醒生者。三、四、五部分,重在記述劉和珍的相關往事及其赴死之情狀,揭示反動派的卑劣行徑。六、七兩部分在理性評述的同時,點明烈士犧牲的意義。
任務驅動二:本文“是悼文,亦是檄文”。魯迅先生在《空談》一文中說:“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倍屗勒呗裨谖覀冃闹?,首先要讓我們在心中體悟到死者的價值,感受其可愛、可敬、可貴、可惜……重點關注文中描寫和記述劉和珍可愛、可敬、可貴等品格的相關內容,走進烈士豐富的內心世界。
1.重點品析段落:第三部分第二段,讀懂“笑”與“哭”。
這里寫劉和珍“反抗廣有羽翼的校長”“聽我的講義”“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但“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寫出了其溫和善良之可愛,不為勢力所屈之可貴,更突出了其為母校前途擔憂之可敬。品析的重點可以放在“始終微笑”與“泣下”上,通過前后比較,設想當時現(xiàn)實處境,揣摩其復雜的心理和豐富的情感。
2.重點品析段落:第五部分第二段,讀懂劉和珍“欣然”背后的情感,讀懂其“勇毅”之可嘆與可敬。
3.重點品析段落:第四部分,通過情境朗讀,深切感受反動派的卑劣兇殘,在比較中進一步體悟劉和珍的可敬和可貴。
任務驅動三: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三一八”慘案的背景和經過,與《痛哭和珍》等文本進行比較,把自己內心的感觸用語言和文字表達出來。
相關資料:1926年3月12日,馮玉祥的國民軍與奉系軍閥作戰(zhàn)期間,日本軍艦掩護奉軍軍艦駛進天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守軍死傷十余名。國民軍堅決還擊,將日艦驅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聯(lián)合英美等八國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發(fā)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國防設施的無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眾五千余人,由李大釗主持,在天安門集會抗議,要求拒絕八國通牒。段祺瑞政府竟下令開槍,當場打死四十七人,傷二百余人,李大釗、陳喬年均在斗爭中負傷。
[重點活動一]假如你身處現(xiàn)場,誦讀《痛哭和珍》,用聲音傳達自己對文本情感的體悟。
作為劉和珍的好朋友,石評梅寫的《痛哭和珍》主要采用第二人稱,作者似在與逝者對話,突出了“痛哭”的特點,也拉近了讀者和劉和珍的距離,催人淚下。反復誦讀,可以使學生內心受到真切而深刻的感染。
[重點活動二]比較魯文和石文,寫一段文字,寫出自己的“心動”處。
兩文都寫了劉和珍的可愛、可敬和可貴給人帶來的“心動”,悲中有憤;魯迅在理性分析中凸顯了烈士犧牲的意義,石評梅在對照反思中以自己的渺小襯托出和珍的偉大、以自己的膽怯襯托出和珍的英勇無畏。
課外閱讀余杰《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慘案七十二周年祭》,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
這一教學設計從傳統(tǒng)經典課文出發(fā),圍繞“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學習,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雖然全國統(tǒng)編教材只在部分省市試行而并未在全國全面使用,但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關于“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兩個任務群學習的理念,已為一線教師所了解。
本設計由傳統(tǒng)的以課文內容為核心展開教學之習慣做法,轉向以任務驅動來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投入,任務設置合理而有層進性。引領學生從“這一篇”出發(fā),走向“這一群”,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任務群教學起始嘗試的特定情況。
由于時代等原因,學生學習革命傳統(tǒng)題材的作品,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隔膜感。本設計重視引領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劉和珍英勇就義的事跡,通過朗讀等方式體悟追悼會現(xiàn)場的氛圍與作品的豐富情感。
特別是讓學生假想自己身處現(xiàn)場,用聲音來演繹、傳達自己對《痛哭和珍》的情感體悟,無論是對文本本身特點來說,還是對學生實際來看,都是很適宜的。
一般的教學,雖然也有對文本之于學生心靈影響的關注,但往往停留在對文本的“理解”上。這對于革命傳統(tǒng)作品的學習,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關于“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研習”任務群的要求提到,要“深入體會革命志士以及廣大群眾為民族解放事業(yè)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要“陶冶性情,堅定志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設計“讓猛士埋在我們心中”的教學立意,以及在實施過程中的落實,是積極可取的。
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活動還可以豐富一些,比如開展誦讀展評活動、“心動”作品呈現(xiàn)活動等,使任務群研習和研討更加豐富多彩。
(點評人:浙江省桐鄉(xiāng)第一中學 沈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