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花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中最重要的課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與人交際能力,學好語文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對如何構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進行分析,提出了幾點策略,如結合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學生情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加強師生溝通、營造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效課堂 ?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7-0047-01
目前,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是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之中的主體性,營造良好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使學生可以在歡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知識,進而實現(xiàn)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明確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課堂的重心在于教學目標,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起到導向教學的作用,建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就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就是學生在這節(jié)語文課中將獲取到什么知識、掌握什么方法。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之中只注重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的能力,忽略學生思維、個性等方面的培養(yǎng),在新課標改革下,基礎的語文知識已經不再是語文教學活動中唯一需要關注的地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都是作為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的方面。
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養(yǎng)成健康的觀念和學習態(tài)度。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進而更加積極的投入主動研究學習之中。在語文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所要教授的課堂特點指定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目標,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比如,在《望洞庭》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湖光秋月兩相和,湖面無風鏡為磨?!边@句詩詞進行自己描述,通過學生自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做出分析,使學生自己在心中描繪出水天一色、風平浪靜的場面,之后根據作者劉禹錫的處境和詩詞特點,揣摩劉禹錫所要表達的意思,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與詩歌鑒賞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這首詩的學習興趣,促進高效語文學習課堂的建設。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模式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無趣,有時小學生對于教師所描述的內容不能夠完全理解,進而使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常常會產生厭學心理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感,不能夠構建出高效的英語語文課堂。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使沉悶無趣的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有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將學生的興趣作為突破點,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之上。在現(xiàn)實實踐之中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設備,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游戲教學、故事教學、情景帶入教學、分組教學等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方法,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滿足小學生興趣的同時完成語文課堂教學的任務。
比如,在學習《晏子使楚》的課堂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課本上的內容表演出來,一個同學表演“晏子”,一個同學扮演“楚王”,一個同學扮演接待的人等等,然后讓學生將課本內容聲情并茂的表演出來,這樣將學生切身帶入到課文之中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結束后還有著意猶未盡的感覺,不僅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內容的中心思想,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1]。
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中,要善于使用新媒體設備來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由于是大量文字、語句的學習,教師要在黑板上進行大量的板書,但是教師的書法能力良莠不齊,有時要在板書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時間,而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很可能在教師板書的過程中走神,沒法確保全身心的加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所以教師要運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提前將語文課堂教學需要的板書事先做好存在優(yōu)盤里,在課堂教學之中只需運用計算機就可以快速將板書內容展現(xiàn)給學生,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同時還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三、加強師生溝通,營造教學氛圍
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由于身心發(fā)展情況不同、學習能力不同、性格特點不同,常常表現(xiàn)出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學生在詩歌理解方面的能力特別強,可是在作文寫作方面有所欠缺;有些學生對于文章閱讀理解能力很強,但是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不足等,由于學生之間這些差異的存在,導致教師無法通過一套固定的教學方案,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小學生對家長話可能會存在叛逆心理,但是對于教師的話會很大程度的信服,所以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興趣愛好以及特長等,針對語文理解能力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并將學生氛圍不同的小組進行小組教學,在進行分組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優(yōu)缺點,秉承著互補的原則進行分組,也就是詩歌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和詩歌理解能力強的學生一組;作文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和作文寫作能力不足的學生一組,做到小組同學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能夠互相鼓勵共同進步[2]。
與此同時,教師在滲入同學身邊的同時要與學生建造良好的關系,在課間可以進行一些小游戲,比如敲三游戲、七上八下、你畫我猜等游戲,使師生之間的關系得到升華,這樣學生對教師所講的課堂內容更容易理解。另外教師要不斷的鼓勵學生,對于不善于表達的學生要多給時間和機會,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學習課堂,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的參加到課堂活動之中。另外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姚雷.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127-128.
[2]武慧芳.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學周刊,2019(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