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嶺
(亳州學院 中文與傳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薛蕙(公元1489-1541年),字君采,號西原,人稱西原先生,晚號大寧居士。明代亳州(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qū))人。有《考功集》十卷、《西原遺書》二卷、《約言》《老子集解》等著作傳世,其版本情況,拙文《薛蕙存世著述考》[1]做了梳理。筆者在校注《西原全集》的過程中,對其詩文集各本作了細致比對,獲悉各本價值、異同、流變。
薛蕙詩文集明清刊本、抄本現(xiàn)存于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安徽省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而以國圖所藏善本最多。文淵閣四庫全書、四庫存目叢書亦有收錄。茲就經眼諸本,以刊刻(抄錄)時間、內容為據,分組如下:
(一)《薛西原集》二卷:二冊,嘉靖十四年(1535)李宗樞刻,國圖藏(善本書號10926)。
(二)《游嵩集》一卷:一冊,嘉靖二十二年(1543)薛蓂刻,國圖藏(善本書號11891)。
(三)《西原先生遺書》二卷:二冊,嘉靖四十二年(1563)王廷刻,國圖藏明刻本(善本書號11222)。
(四)《薛考功集》十卷附一卷:明抄本(六冊),國圖藏(善本書號12587)。
《薛考功集》十卷:四冊,萬歷十九年(1591)薛道行刻,國圖藏(善本書號10349)。
《考功集》十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2]。
(五)《薛吏部詩》六卷:明五湖書屋抄本(存一冊,三卷),國圖藏(善本書號04399)。
(六)《西原全集》十卷《遺集》一卷:六冊,崇禎間薛邦瑞刻,國圖藏(善本書號11696)。
以上計八種六組。各本皆有其獨特價值,其中十卷本《考功集》成一系統(tǒng),薛邦瑞刻本最為完備。
(一)《游嵩集》
每頁7行,行16字,白口,四周雙邊?!队吾约肥恰凹尉感撩?1531)秋八月”喬宇、薛蕙相伴游嵩岳時唱和之作的結集。國圖藏本是薛蕙之弟薛蓂于“嘉靖癸卯(1543)五月之吉”重刻本。前有喬宇撰《游嵩記》一文,記游嵩的時間、經過。后有劉天民撰《書游嵩集后》,屬“嘉靖辛卯十一月朔日”。收薛蕙詩22題36首。這些詩作不見于薛蕙其他詩文集,只薛邦瑞刻本《西原全書》攬入。
(二)《薛西原集》
每頁10行,行20字,白口,四周單邊。前有李宗樞序,分上、下卷,按年編次,只收詩歌。上卷收(正德)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年的詩歌,下卷收己卯、庚辰、辛巳、(嘉靖)壬午、癸未年的詩歌。其中(正德)乙亥年8題22首,丙子年43題99首,丁丑年20題22首,戊寅年40題45首,上卷計111題188首。下卷己卯年29題29首,庚辰年24題55首,辛巳年62題70首,(嘉靖)壬午年5題18首,癸未年9題11首,下卷計120題172首。
《薛西原集》是薛蕙登進士第任職刑部至嘉靖二年任職吏部期間所作詩歌的選本。李宗樞刊刻《薛西原集》時,薛蕙已罷官居于亳。序云“追念遐思,爰請舊作,以貽同志?!卑选堆ξ髟放c十卷本《考功集》對校,知是詩選本。如乙亥年《雜體詩十首》,《考功集》為《雜體詩二十首》;又如,《奉同王浚川海上雜歌六首》,《考功集》中為《奉同王浚川海上雜歌九首》,此種例子尚多。
李刻《薛西原集》值得重視。首先,此本是唯一的編年本,是薛蕙作品編年和編撰薛蕙年譜的可靠依據。其次,為個別詩作的作者歸屬提供判定依據。如《送同年孔德裕歸省》一詩,趙彥復輯《梁園風雅》卷十四收錄[3],十卷本《考功集》未收,曹學佺編《石倉歷代詩選》卷四百十七載文森作《送同年白鳳儀歸省》詩[4],與該詩只首句不同,作品歸屬就有疑問了。而《薛西原集》丁丑年中收有此詩,《薛吏部詩》卷五也收入了,題作“送同年孔進士歸省”,據此可斷定為薛蕙的作品。再次,可?!犊脊分А⒀a《考功集》之缺。如《考功集》卷三《徐子容薛荔園十三詠》,把第十三首《釣磯》誤排在《安陽道中留別崔子鍾》《贈劉希尹》之后,題目之下只有十二首,十卷《考功集》各本都沿襲了這個錯誤,唯有薛邦瑞刻《西原全集》發(fā)現(xiàn)了這個錯誤,但并未深究,只在目錄中把“十三”改為“十二”,而正文中依舊是“十三”,《釣磯》一詩的編次更沒有改變。《薛西原集》庚辰年選有《徐子容薛荔園八詠》,第八首就是《釣磯》?!堆ξ髟分猩杏小顿洀堉傩奕住凡灰娪凇犊脊分T本,邦瑞刻《西原全集》已將其與《考功集》卷三《贈張仲修二首》合并為《贈張仲修五首》。
(三)《西原先生遺書》
每頁9行,行18字,白口,四周雙邊。嘉靖癸亥(1563)冬王廷刻于維揚。分卷上、卷下。前有王廷《刻西原先生遺書敘》,后有沈珠《讀薛西原先生遺書》和趙訥《刻西原薛先生遺書后敘》。卷上收書信49篇(以篇題計,含以“又”分篇的),卷下收書信28篇,《論未發(fā)》1篇、《論詩》8則。末附錄《賀州守詞·有引》一首。所收大抵是薛蕙“晚年與朋友往還講學之書”[5]。
(四)《薛考功集》十卷系統(tǒng)
卷次安排上,十卷本是一致的。卷一:賦、四言古詩、樂府;卷二:五言古詩上;卷三:五言古詩下;卷四:七言古詩;卷五:五言律詩;卷六:五言排律;卷七:七言律詩;卷八: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卷九:書;卷十:序、記、雜著。每卷的具體篇目及編次,也都一致。這說明它們屬一個版本系統(tǒng)。
這個版本系統(tǒng)似應有一個共同的祖本,祖本當是薛蕙自定。蔡羽《西原集序》:“嘉靖己亥(1539)之秋,文選郎中譙郡薛子君采,以其《西原集》寓書于翰林孔目蔡子羽,令之序?!骷刃幸樱檶僦??!盵6]薛蕙時年五十一歲,離辭世僅兩年。作為十卷《考功集》祖本的《西原集》,自不同于李宗樞刻二卷本《薛西原集》。但這個刻本不見于書目載記,可能已經失傳。
(1)薛道行刻本。每頁9行,行18字,白口,左右雙邊。萬歷十九年(1591)刻,是現(xiàn)存最早的十卷刻本,前有陳文燭撰《薛考功集序》,屬“萬歷辛卯春日”。序稱“《考功集》者,亳州薛西原先生著也。先生有子道行,與余交歡長安二十年,后遣其孫鳳翔問序于金陵?!笔菫榧铱瘫?。無李宗樞序,卷十后也沒有《行狀》《墓志銘》《墓碑銘》。薛道行刻十卷本《考功集》作為最早的家刻本,應該最接近薛蕙自定本。
(2)明抄本十卷《薛考功集》。每頁10行,字數(shù)不等,藍格,白口,四周雙邊。具體時間不詳,當在嘉靖末以后,因為附錄中收錄了李先芳撰《薛考功祠堂碑記》一文。李先芳嘉靖四十二年任亳州同知,主持編纂《亳州志》四卷,記事止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7]。《碑記》雖未書明時間,但稱“先生既沒二十六載,祠之落成?!毖]于嘉靖二十年,則祠堂約成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抄本當在此之后。
書前序題作“薛考功集,奉議大夫河南按察司僉事秦中李宗樞敘”,文字與二卷本《薛西原集》李宗樞序同。卷二末附王廷相《送薛君采還亳》一首,卷四末附皖山吳檄《贈薛子》二首,卷六末附郭維藩《送薛君采謝病還亳》三首,卷八附曹嘉《過吏部薛公名園聆其談禪留贈》二首、蘇允吉侍御《贈常樂園詩》二首。以上所附送別、留贈詩作,十卷本它本均未錄。十卷后“附行狀、志銘、碑銘”。最后附薛蕙撰《亳州改學宮碑》1篇、李先芳撰《薛考功祠堂碑記》1篇,還有散曲、詞多首,依次是《御水流紅葉》套曲、《蟾宮曲》四首、《黃鶯兒》四首、《瓦盆兒》一首、《泣榴花》一首、《喜魚燈》一首、《叨叨令》一首、《折桂令》一首、《寄王浚川水調歌頭》一首。這些文、曲、詞在諸本中都是僅見的,故彌足珍貴。卷八“五言絕句”中“滁陽孫氏山中五詠”,題下用小字注“孫氏諱存,同年也?!贝似咦忠膊灰娪谒?,對考釋人物很有價值。
此本“目錄”卷一“樂府”詩《江南弄》與《采蓮曲》之間,缺《鳳笙曲》《游女曲》《朝云曲》《趙瑟曲》《宮中樂》《從軍行》《折楊柳》,抄寫偶有脫漏,然正文不缺。
(3)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考功集》。前有李宗樞序,稱“考功集原序”。卷十后有“考功集附錄”,錄王廷撰《吏部考功郎中西原薛先生行狀》、唐順之撰《吏部郎中薛西原先生墓志銘》、文徵明撰《吏部郎中西原先生薛君墓碑銘》。
按,晚清葉德輝《郋園讀書志》卷九“薛考功集十卷(明萬歷辛卯刻本)”云:“《薛考功集》十卷,明薛蕙撰。萬歷辛卯刻本,每半葉九行,每行十八字,白棉紙印?!端膸烊珪偰俊芳恐?,當即此本?!盵8]從正文的比對看,文淵閣四庫本《考功集》與薛道行刻本也最為接近。
(五)《西原全集》十卷《遺集》一卷
每頁8行,行19字,白口,四周單邊。版心上端有“大寧齋”三字。薛邦瑞在浙江任上組織???。其編排次序是:晉江何喬遠序,舊序(李宗樞撰《西原集序》、陳文燭撰《薛考功集序》),西原全集姓氏(原校何景明等32人、重校鄭三俊等47人、參訂張元徵等13人、重梓薛邦瑞等4人),西原全集目錄。正文卷次是,卷一:賦、四言古詩、樂府;卷二:五言古詩;卷三:五言古詩;卷四:七言古詩;卷五:五言律詩;卷六:七言律詩;卷七:五言排律;卷八: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游嵩詩;卷九:疏、序、碑銘;卷十:書、記、雜著。按,晉江何喬遠序前,或當有錢象坤序,錢序存光緒《亳州志》。序稱:“先生世孫大年公來憲吾浙,復裒集其遺文合刻之,而問序于余。”[9]
《西原遺集》版式、字跡與《西原全集》相同。編次為:孔天胤撰《西原先生遺詩序》、王廷撰《西原先生遺書序》、沈珠撰《讀薛西原先生遺書》、趙訥撰《西原薛先生遺書后序》,《西原遺集》目錄,詩(四言、五言古詩、五言絕句、六言、七言律詩、七言絕句)、書,附唐順之撰《墓志銘》、薛邦瑞撰《家乘遺事略》。
對照諸本,薛邦瑞刻本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匯聚多本?!段髟泛螁踢h序之后,有“舊序六首”,實際包含了《西原遺集》中的四篇序。周兆斗識云:“先生著有《西原集》《考功集》及《遺書》《遺詩》,傳之大都,照耀文苑久矣。惟是篇帙分析,易于散逸。今緱山先生搜剩錦于塵笥,招遺珠于別浦,彚為一集,壽之梓人。三都既傳,玄晏苦心,毋容泯也。故名公弁語,仍著簡端?!笨芍?,薛邦瑞刻本是以李宗樞刻《西原集》、薛道行刻《薛考功集》、孔天胤刻《西原先生遺詩》、王廷刻《西原先生遺書》為底本的。
四個底本,惟孔天胤刻《西原先生遺詩》未經見,蓋傳本罕存,趙萬里先生有記云:“《薛詩拾遺》一卷(明藍格鈔本)。明考功郎中西原薛蕙著??滋熵沸?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半頁九行,行十八字。此名拾遺,殆在《考功集》十卷以外耶?天一閣藏書。有‘甬東沈氏抱經樓鑒賞圖書印’、‘抱經樓藏書印’、‘浙東沈德壽家藏之印’、‘五萬卷樓藏書印’諸印?!盵10]孔天胤《薛詩拾遺序》,存于《孔文谷集》卷三[11]。按,《薛詩拾遺序》與《西原先生遺詩序》只偶有異文,《薛詩拾遺》與《西原先生遺詩》當是一書。
其次,在編次上,以十卷本《考功集》為基礎而有調整。卷一至卷五的安排是一致的,卷六以后有變化。十卷本“卷六:五言排律;卷七:七言律詩”,《全集》則是“卷六:七言律詩;卷七:五言排律”。十卷本“卷九:書;卷十:序、記、雜著?!薄度穭t是“卷九,疏、序、碑銘;卷十,書、記、雜著。”
其三,卷一至卷八中詩作的排序大體上仍以十卷本《考功集》為據,偶有變化,如《考功集》卷三有《贈王山人》《贈蘇允吉侍御二首》《小園舊命退樂,中丞馬敬臣先生改曰常樂,因為題榜,兼賦古詩二章見贈。蕙敬次韻奉酬,且記吾園得名之始》《贈李子西》《送林汝雨提學嶺南》《日暮》《南園對月與孔汝錫》數(shù)首,在《西原全集》卷三中被提前在《雜詠六首》之后。新增入的詩作,依詩體分類,大多排在每卷最后。仍以《西原全集》卷三為例,在十卷本卷三作品之后,增入了《元日縱筆七十韻》《謝王平厓先生惠書》《香奩體擬上官儀一首》《飲酒二首》《占靈棋》《夏雨》《早秋效齊梁體》《會諸友夜飲》《城南》《新沐步月下》《畫蘭二首為張?zhí)仡}》《感興十二首》《譙城清隱卷為陽鐘賢題》。新增作品,卷一至卷八每卷皆有,多寡不一,不一一舉出。這些新增加的詩作應當主要來自孔天胤刻《西原先生遺詩》。
《全集》卷九“疏、碑銘”,為新增,不見他本,為薛氏家藏稿?!笆琛奔础蹲h大禮疏》,含《為人后解上》《為人后解下》《為人后辯》《辯張璁所論七事》 ?!蹲h大禮疏》的保存刊刻情況,見薛泰春撰《議禮述事》[9]483。清劉恩浦《薛考功奏議序》:“先生歿而后人于萬歷辛卯刻《考功集》。先生之詩文充棟,獨求所謂《大禮議》者而不可得,蓋諱之也。”[9]485正揭示了十卷本《考功集》不收《議大禮疏》的因由。
(六)《薛吏部詩》
每頁10行,行18字,白口,左右雙邊。六卷,殘存三卷(4~6)。卷四:七言古詩(14題14首);卷五:五言律詩(75題84首);卷六:七言律詩(15首)、五言絕句(5題12首)、七言絕句(4題25首)、《嵩山歌送蔣子云》一首。
所收詩歌,有很多不見于十卷本。其中卷四有《題織錦圖》《月夜孟無涯過飲有贈兼呈何大復李嵩諸》《芝山曲為許補之賦》《平崖道人歌》《蓉溪歌》《題夏仲昭畫竹》《張公子行》7首不見于他本,卷五有《石氏西園四首》《雨》《盧溝》《省中齋宿》《大祀》《駕回》《送朱子文赴奉化令》《送李震卿之丹徒》《送魯在寬覲省》《雨后偕翟廷獻蔣子云顧英玉夜集》《西湖》《游華嚴洞》《清涼寺龍?zhí)丁贰断闵剿隆贰渡街写隆贰对鲁觥贰端蛥莵喎蛑健贰豆妊鲋^對月》《柬劉士奇王允升張時濟》《一公禪院》《仰之夜集》《黃氏井亭激水流觴》《夜集繼之觀芍藥》23題25首不見于他本,卷六有《游城南園林》《雙泉》《飛云峰》《瑯琊寺》《得王浚川先生書》5首不見于他本。上述不見于十卷本諸詩,亦不見于《西原全集》。據此,《薛吏部詩》別是一本,薛邦瑞刻《西原全集》時并未見到這個抄本。
筆者在《薛蕙存世著述考》一文中,曾認為:《西原集》《考功集》為同書異名,四庫全書本《考功集》的底本是薛邦瑞刻本。但經諸本過目對勘,發(fā)現(xiàn)這一看法有誤。茲作更正,并幾點結論如下。
一)李宗樞刻《薛西原集》(二卷)、十卷本《薛考功集》是兩個不同的版本系統(tǒng),并非同書異名。李刻《西原集》收薛蕙早期詩作,這從前文所列編年可見。李宗樞稱“舊作”,王廷序亦稱“及游京邑,先生先已罷歸,求得《西原集》讀之,并早年之作也?!毖ネ砟曜远ā段髟?,有蔡羽序,與李刻本亦不是同一版本,而應是十卷本《薛考功集》的祖本。
(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的底本是薛道行刻《薛考功集》,而有調整,即把二卷本《西原集》李宗樞序移植過來,改稱“考功集原序”,并增加了“附錄”一卷(行狀、墓志銘、墓碑銘)。
(三)薛邦瑞刻本是薛蕙詩文集的最善之本。薛邦瑞稱“今刊重補缺,匯為《西原全集》。更旁搜遺詩、書、記為續(xù)集,嗣擬增補?!贝恕袄m(xù)集”當指《西原遺集》。
但薛邦瑞刻本仍有遺漏。明抄本《薛考功集》附錄的詞、曲、文,以及殘本《薛吏部詩》中的不少詩作都不見于薛邦瑞刻本。
遺漏的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因沒有刻意保管而導致的散佚。薛邦瑞撰《家乘遺事略》稱“太王父少工詞賦,晚年進道,厭薄章句不為,間著傳、記、詩歌,多不留稿,是以散佚半于所存?!倍窃谕懈锻跬⑿?踢^程中發(fā)生散失?!吧靶惺勒咧埂段髟贰独献印贰都s言》三刻,而笥藏者則有《考功集》《遺書》《五經淺說》《大寧齋日記》十卷,蓋皆太王父所手錄而未有副本者也。南珉王公與太王父為莫逆交,過里門吊問,搜先人手澤,因傾篋請梓,王公毅然任之。甫刻《考功遺書》二部,《日記》諸書讐校未竣,旋以憂去,攜之而南。未幾,王公亦謝賓客,而前書不可問矣。”[12]蔡羽作序的《西原集》也許就在其中。三是薛蕙生前曾對文集多次刪改、修訂,王廷序《西原集》稱:“余聞先生往與故相(嚴嵩)以文字交厚,及故相入為輔弼,勢張甚,猶數(shù)移書訪問,先生竟弗答也。其刻西原集者,乃併平日所作贈貽詩刪焉?!盵9]445序作于“嘉靖癸亥十二月”即嘉靖四十二年(1563),當時的刻本已經看不到與嚴嵩唱和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