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旅行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們假期休閑必選時,在開放發(fā)達地區(qū),假期親子旅行更成為常態(tài),寒暑假各類夏令營活動也如火如荼。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同時又是一名班主任,我深感旅行價值的深度開發(fā)還存在很大空間,也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機緣巧合,2017年暑假,筆者的臺灣旅行計劃與幾個家長不謀而合,最終有6組家庭同行。臺灣10日自助游,我們一起策劃、共同經歷,感觸頗多。以下就借本次旅行經歷,談談我對親子旅游價值深度開發(fā)的認識。
一、旅行前:共同籌備中熟悉預設行程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旅行,不僅可以豐富人生閱歷,開闊視野,也是對日常生活節(jié)奏的一種調節(jié)。親子旅行,更是一段親子間深度陪伴的獨特時光。新的環(huán)境里有親人相伴,共同面對新環(huán)境,感知新事物,在一起行走中增進親子感情。團體親子游,幾組熟悉(或不熟悉)的家庭組合一起,因多了隊友,多了與他人深度交往的機會,多了途中彼此協(xié)商和相互妥協(xié)等相處之道的鍛煉,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體驗。
要想讓孩子在旅行中獲得綜合的體驗,不論哪一類旅行,只要孩子一起出行,家長都要有意識地在出行之前,讓孩子盡可能多地參與旅行線路的規(guī)劃和各項準備,并根據(jù)年齡特點,給孩子對應可承擔的基本責任。
(一)知識儲備及興趣激發(fā)
最好的親子旅行規(guī)劃,當然是和孩子一起選定旅行地點,一起確定行程安排。但現(xiàn)實生活中,旅游攻略多是成人的決策。即便是行程及旅行地點已經被規(guī)劃,孩子也可以前期介入,比如對即將旅行的地點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等做預熱準備。
當然,預熱要盡量充滿情趣且自然而然,以喚起孩子對旅游地點的好奇為重點。如可以選取其中某個特定的事件或歷史典故略談一二,或帶著孩子一起購買相關書籍或觀看相關的影視資料,增加現(xiàn)場感,或把攻略任務交給孩子,讓他們鉆研后拿方案供家人討論等。
(二)自主參與及系列準備
出門旅行也是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的最佳時機。比如,讓孩子收拾自己的衣物,準備需要帶的各種日常用品。出行前,引導他們寫好出行清單,最好為孩子準備一只小行李箱和小背包,由孩子自己整理和管理。
(三)角色擔當及明晰要求
以臺灣親子游為例,因是6個家庭組合,臨走之前召開了會議,對每個孩子進行分工,比如小隊長、安全員、記賬員、咨詢員等,負責途中人數(shù)清點、協(xié)助家長到酒店參與點菜和記賬等。
同時,還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準備記賬本,自我管理小開支,滲透財商啟蒙教育。
二、旅行中:共同行走間實現(xiàn)多維鏈接
旅行,提供了人際交往新契機。如何引導孩子與旅行團隊人員之間深度交往,并主動與沿途新結識的人員得體交往,是難得的體驗。
(一)多主體人際交往的關照和彼此影響
以臺灣旅行為例,這次團隊中有臺灣、上海的教授夫婦,有老師,有同學,有家長,一行22人。這樣一個奇妙組合,10天同游中,各種相扶相攜的情境,還有各種突發(fā)狀況下大家齊心協(xié)力的應急處理,都考驗著所有人的人際交往協(xié)調能力。
此行中有太多的美好,最難忘的是墾丁的自助餐之夜。誰能想象,一個20多人的團隊,在行走5天之后,在一家有藝術特色但沒有自助餐先例的民宿里,幾位媽媽自購各類食材,大大小小齊動手,不出兩小時,共同做出了一頓別致且豐富的自助燭光晚宴。
從下午6點到凌晨1點,民宿小院里一直綿延著這種溫馨和美的畫面。民宿老板小鄔說,他將把當晚這種高雅、別致和溫暖的自助餐模式,變成民宿的一種特色,讓以后的客人也多一種幸福的選擇。
(二)關注旅行途中遇見的人和事
旅行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包括途中遇見什么人,如何在行程中與各種有交集的人真誠、友好相處,熱情大方又保持一定距離,這是一門藝術。
比如,如何對行程中為我們服務的各類人員保持友好的態(tài)度。導游、大巴司機和酒店、餐廳服務人員,要盡量讓孩子多與這些服務人員溝通,同時注意引導孩子做到尊重和得體;在外得到別人的照顧,要及時表達謝意等。
(三)多角度感受本土的自然和民俗文化
在做旅游攻略時,大家自然少不了對當?shù)氐闹匾包c及美食等的關注。對于小孩而言,某地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或許不是他們的興趣點,要讓他們對自然、對外界始終保持一種天然、持久的好奇與敬畏。
親子自助游過程中,不妨安排和孩子一起深度體驗當?shù)厝说娜粘I?,帶著孩子除了逛景點,也不妨去去當?shù)氐纳畛?,甚至是菜市場,擠一擠地鐵,坐幾趟公交,品嘗當?shù)氐拿朗常惺芤幌庐數(shù)厝说纳鐣拿?,有意識地和孩子一起交流交流。
三、旅行后:共同回憶時內心體悟
一般而言,旅行結束后大人會很快投入工作之中,與孩子回味旅程還需加強。作為語文老師,我曾多次在假期之后,組織學生在班級做旅行見聞匯報會,匯報形式多是通過課件呈現(xiàn)當?shù)氐木坝^或簡單介紹自己此行的經歷,籠統(tǒng)性概述多,深度體驗性表達少。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在旅行中和返程中,家長需要及時引導孩子對本次旅行中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做個回顧。
(一)照片回顧,制作美篇
旅行自然少不了美拍。事后通過美篇或音樂相冊等方式對旅行中隨手拍攝的照片進行整理,不僅是一份記憶和財富,也是一次回望和體悟。
為喚起孩子們的回顧熱情,不妨從“美”和“神奇”出發(fā),讓孩子在回味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蛟S,一次旅行就可能有一粒小小的熱愛自然的種子種在了孩子的心里。
(二)著力回顧,難忘事件
相信任何一次旅行,都會經歷一些不同的事情,有意外的驚喜,也有措手不及的意外。比如,本次臺灣游,臺灣朋友為我們聯(lián)系了參觀學校,因為大巴司機的原因,被迫取消,并臨時調整行動方案。這段故事背后涉及的各種協(xié)調與應對,孩子們不可能感受到全貌。事后,我們組織孩子討論:這件事有無可能不發(fā)生,哪些方面我們還能處理得更好等等,引導孩子多角度思考問題,從一些特別事件中習得生活智慧。
(三)回味細節(jié),體驗美好
生活的美好往往就隱藏在一個個細節(jié)之中。引導孩子有意地回顧行程中一些溫暖的細節(jié),讓他們學會感受人情的美好,做一個溫暖的人。
引導孩子回顧與家人的相處。一次有計劃、有意義的旅行,其實是一次深度陪伴,家長與孩子之間增進了解,同時也建立了更穩(wěn)固的親子關系。
孩子從來都是被家人照顧的,那么,在旅途中,會不會有一些小小的改變呢?他們與家人的相處方式與在家里是一樣的嗎?一場旅行,一次成長。在與家人相處中學會處理突發(fā)事件,與家人在路上懂得照顧家人,角色的對調促進新關系的建立;在奔波勞頓中感受家人的辛苦,體恤并感激家人為自己的付出,并懂得反饋與回報;協(xié)助家人處理危機并共渡難關;彼此尊重,互相遷就,滿足自己娛樂需求的同時也要給家人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和旅程……在旅行中,這些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得到了不同的呈現(xiàn)。
臺灣親子游之后,在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美篇的過程中,我有意引導他們回顧這些細節(jié),得到了很好的深化。
開學第一周,我引導孩子們從不同角度對本次旅行進行介紹,并談談閱讀同伴美篇的感受,不僅感染著參與的孩子,也感染著班級其他孩子。
所有經歷都不可重來!本次親子團隊的臺灣同行,是人生中一份獨特的經歷。我看到了,當旅行成為很多家庭假期生活中的常態(tài)活動時,當旅行成為孩子假期生活中的一部分時,如何引導孩子在旅行中獲得更多豐富和快樂的體驗,需要把握好旅行前、旅行中及旅行后不同節(jié)點等方面的巧妙引導。
如何讓每一段旅行成為孩子們認識自然、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重要契機和教育資源,值得更多家長和老師關注并挖掘。
王懷玉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實驗學校教師,班主任,中學高級教師,廣東省名班主任,深圳市首屆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