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濤,劉彬,徐曉亮,孫少華
1.青島市嶗山區(qū)氣象局,266102;2.青島萬里江茶業(yè)有限公司,266102
嶗山茶產自我國江北茶區(qū)的最北端,是嶗山區(qū)的主要經濟作物,現(xiàn)有面積1 133.33 hm2,產值約9億元。由于嶗山區(qū)地處黃海之濱、氣候適宜、土壤呈弱酸性、空氣濕潤、茶葉加工技術精湛,嶗山茶表現(xiàn)為葉片厚、豌豆香、耐沖泡、滋味濃的特點,深受海內外游客的青睞[1]。但是嶗山區(qū)位于我國北方,易遭受低溫、霜凍等氣象災害,茶葉產量不穩(wěn)定,遇到氣象災害較重的年份,減產甚至達到50%以上,因此氣象災害是影響嶗山茶葉產量與品質的主要因素。
春季的晚霜凍害是嶗山茶葉遭受損失的主要原因。冬季為了防止茶葉遭受凍害,大部分茶農采用塑料大棚覆蓋茶園[2],由于溫室效應,大棚茶園最低氣溫比棚外高2~4℃,翌年3—4月隨著春季氣溫逐漸回升,茶農根據經驗通常在4月揭開大棚。由于每年的氣溫都會有波動,而茶農無法預測未來的天氣情況,因此提前揭棚的茶農,遇到晚霜凍害往往遭受嚴重損失,嶗山春茶以“早”為貴的商品特點與晚霜凍害存在著矛盾。通常4月中下旬是優(yōu)質嶗山大田春茶早熟品種采摘上市的季節(jié),茶葉的品質、價格為全年之最,一般鮮葉價格400~600元/kg,成品茶6 000~10 000元/kg,遭受晚霜凍害的茶園恢復期往往需要20~30 d,因此晚霜凍害一直是困擾廣大茶農增收的關鍵難題。本研究利用筆者建立的嶗山茶葉春茶晚霜凍農業(yè)氣象災害指標來指導茶農防御春季的2次晚霜凍害,在實踐中檢驗晚霜凍氣象指標,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嶗山茶葉每年春季3—4月份遭受的主要農業(yè)氣象災害是晚霜凍。根據研究,茶葉晚霜凍的主要農業(yè)氣象指標由最低氣溫、最低氣溫的持續(xù)時間和茶樹新芽受害率3個因素決定,根據倒春寒氣象指標[3]、作物霜凍害等級[4]、茶樹霜凍害等級[5],我們把嶗山茶樹晚霜凍分為輕霜凍、中霜凍和重霜凍3個等級,嶗山茶樹晚霜凍氣象災害指標參見表1。
表1 嶗山茶樹霜凍氣象災害指標
早春氣溫回暖,茶樹新芽萌動后,抗寒能力減弱,如果最低氣溫降至0~2℃時,茶樹頂層葉片的溫度就會降至0℃或0℃以下,會使已萌動的茶芽受凍。茶樹霜凍的實質[6-7]是由于組織內部結冰引起的。當氣溫逐漸降低時,細胞間隙的自由水首先形成冰晶的核心,隨著溫度的繼續(xù)下降,冰晶體不斷增大,細胞內部的自由水不斷凝結或外滲,結果細胞的原生質嚴重脫水,同時受到冰塊的擠壓而造成傷害,當缺水和擠壓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引起細胞原生質的不可逆破壞,大量電解質外滲,主動運輸酶系統(tǒng)失去活性,并由此引起體內各種代謝紊亂和生理過程受阻,最終導致葉片受傷甚至死亡。
2018年4月7—8日、4月17日嶗山區(qū)王哥莊街道仰口以北茶區(qū)800 hm2茶園遭受了2次輕霜凍氣象災害。
第一次輕霜凍發(fā)生在4月7—8日夜間。4月5—8日,全區(qū)出現(xiàn)了罕見的大風天氣,嶗山氣象局連續(xù)4天發(fā)布了大風黃色預警信號。大風過后,全區(qū)處在冷鋒后西北氣流的控制之下,有出現(xiàn)晚霜凍的可能性,因此通過嶗山茶葉氣象服務群連續(xù)發(fā)布大風黃色預警、最低氣溫實況通報,并于4月5日提醒廣大茶農:嶗山區(qū)氣象局發(fā)布了大風黃色預警和24小時天氣預報,最低氣溫在0℃左右,茶園可能遭受輕霜凍氣象災害,建議廣大茶農采取薄膜覆蓋、大棚加固、扣棚等措施。
根據王山口自動氣象站觀測資料,這次受災的時間為4月7日夜間22:00至4月8日1:00連續(xù)4個整點最低氣溫在0.5~1.4℃之間,王哥莊街道仰口社區(qū)以北茶園遭受了輕霜凍,剛萌芽的大田茶和沒有關棚的大棚茶受害比較嚴重,防范不及時和提前揭棚的茶園遭受了損失,而修剪較晚大田茶園,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距離王山口社區(qū)約5 km的曉望小學自動氣象站4月7日23:00、4月8日0點2個整點的最低氣溫分別為1.9℃、2.0℃,附近茶園也遭受輕霜凍危害,受害程度較王山口社區(qū)略輕,4月8日10:00前后,遭受輕霜凍危害的茶葉經過太陽輻射,逐漸變黑死亡。
第二次輕霜凍發(fā)生在4月17日3:00—6:00。4月16日下午預報,4月16—17日可能出現(xiàn)霜凍,4月16日下午在嶗山茶葉氣象服務群中再次提醒廣大茶農:“最近幾天預計仍有輕霜凍,輻射降溫導致地面氣溫、地溫降到0℃以下,越是晴朗微風的夜晚、輻射降溫越強,提請廣大茶農采取防范措施:在霜凍發(fā)生前,用噴霧器對茶樹表面噴水,增加大氣中水蒸氣含量,水蒸氣凝結放熱,以緩和霜害。明顯的霜凍天,可多次噴水。在霜凍發(fā)生前,澆濕茶園地面,可減輕危害。用草簾、薄膜覆蓋茶蓬成本較大,但對即將采摘的頭批高檔茶很有必要”。曉望、囤山、王山口、妙石、東臺等社區(qū)的茶農收到氣象信息之后采取了防御措施。有的在茶樹蓬面上覆蓋遮陽網或地膜,有的采取了扣棚措施,有的在4月16日深夜到4月17日凌晨,在茶園內采取了熏煙措施。
根據嶗山區(qū)自動氣象站的觀測資料,曉望小學站于4月17日4:00—5:00兩個整點的最低氣溫均為1.8℃;王山口社區(qū)4月17日3:00—6:00 4個整點最低氣溫分別為1.4℃、0.7℃、0.8℃、1.6℃。王山口社區(qū)受災較重。
4月17日筆者來到曉望茶區(qū)開展茶園受災調查,看到部分茶園受災嚴重,每公頃損失約7.5萬~15.0萬元,同時我們高興地看到一部分茶農根據我們的預報服務,夜間采取了扣棚、煙熏等措施,避免了損失。
曉望社區(qū)羅祝堅等茶農通過及時扣棚,凌晨0:00—1:00采用煙熏法防御霜凍,效果明顯,沒有遭受損失。到5月15日,茶農羅祝堅已經采茶4次,賣鮮葉收入5 000余元。據調查在以上2次輕霜凍氣象災害中,青島北方茶葉研究所、王哥莊街道等100~150戶茶農根據氣象服務及時采取了防御措施,按每戶0.2 hm2茶園計算,減少損失在100萬~150萬元。
通過嶗山區(qū)2018年4月的2次晚霜凍災害氣象服務,嶗山茶葉氣象服務群中20%~30%的茶農根據氣象預警采取了防御措施,減少了損失,增加了收入,驗證了嶗山晚霜凍農業(yè)氣象災害指標的正確性,為今后防御春茶晚霜凍害積累了經驗,同時得到以下結論。
1.4月7—8日、4月17日出現(xiàn)的2次輕霜凍氣象災害是兩種不同天氣系統(tǒng)造成的,第一次霜凍是由于較強冷空氣東移南下造成的,屬于平流霜凍;第二次是冷空氣過后,在晴朗微風的夜晚,由于地面輻射降溫造成的,屬于輻射霜凍。
2.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如果出現(xiàn)大風藍色預警或者冷空氣東移南下,預計最低氣溫有可能下降到5℃以下時,就要及時通過茶葉氣象服務群發(fā)布晚霜凍預警,提醒茶農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在強冷空氣來臨之前,集中人力搶采幼嫩芽葉,或者采取在茶樹上方覆蓋稻草、茅草、遮陽網、薄膜扣棚并在棚內進行煙熏、灌溉等措施,起到保溫防凍的作用,天氣轉晴好時馬上揭去覆蓋物。
3.通過2018年4月春季2次大風降溫氣象服務應用檢驗,嶗山區(qū)春季輕霜凍氣象災害指標基本正確,但是也存在誤差。本研究的嶗山春茶輕霜凍指標為:0<Tmin<2 且2≤H<3,茶樹新芽受害率≤30%,日出后死亡;而4月17日4:00—5:00曉望社區(qū)最低氣溫低于2℃,實際茶芽受害率已達100%,可見受害率明顯高于30%,指標確定的茶葉的受害率還存在誤差,在今后的氣象服務中有待進一步檢驗和修訂。
4.嶗山茶葉氣象服務群是一種方便、快捷、經濟的氣象服務媒介,現(xiàn)有茶農及相關專家230余人,服務受眾較少,下一步我們要通過政府有關部門讓更多的茶農加入進來,擴大茶葉氣象服務的覆蓋面,為茶農增收、防災減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