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愛菊
摘要:教育教學改革已經在我國教學領域轟轟烈烈地展開,學生與教師的角色轉換讓課堂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已經不能作為課堂的獨裁者,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本文就闡述了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該如何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如何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積極參與;輕松活躍;自由選擇
一、教師的教態(tài)對課堂氣氛的影響不容小覷
教態(tài)是教師講課時的情緒的外在表現(xiàn),比如,教學心情、表情、體態(tài)動作、神態(tài)等,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捕捉到有效的信息,同時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tài)而調整自己的學習心態(tài)。如果教師上課時心不在焉,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受到抑制。如果教師上課時情緒高昂,那學生也會受到感染。教師的教態(tài)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一種課堂氣氛。因此,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直接影響課堂氣氛。
具體來說,要做到:①教師應該用親切的笑容感染學生。②多鼓勵學生。③多給學生肯定的目光,鼓勵的目光。
二、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開始時前的幾分鐘
上課開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或優(yōu)美的文章片段,甚至是做做游戲。這樣,不僅讓學生從課間活動的興奮狀態(tài)中自然進入學習狀態(tài),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更能有效地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上的距離。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進行課前談話,如問學生“你們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你們愿意和我做朋友嗎?”“你們喜歡怎樣的游戲呢?”等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讓學生從情感上接納你,愿意在課堂上與你交流,共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
三、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內容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雹策@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qū)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fā)展的起點,激發(fā)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
四、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雹超F(xiàn)在,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少年閏土》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作者文中所描寫的那些可愛的鳥兒,美麗的貝殼。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鳥兒和貝殼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直觀地認識他們或許也從沒見過的這些可愛的小東西。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學習興趣。
五、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課堂氣氛
應試教育長期影響著教師對教學方式的選擇,大多數(shù)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fā)而不可收,習慣了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聚精會神地聽,整節(jié)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要把自己從這種沉重的教學枷鎖中解脫出來,讓學生走上“舞臺”,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師在備課時,可以設置一些懸念式的,有趣的,帶有挑戰(zhàn)性的情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讓課堂氣氛生動起來。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就會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靈感的火花也就自然而然迸發(fā)出來了。
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作者所處的時代不同,他們的作品有很深的時代烙印。學生在閱讀作品時要發(fā)掘不同時代,不同作者的作品的深刻內涵,是離不開想象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多值得思考的東西,有待于讀者發(fā)現(xiàn)、填補、去剖析。而這些“東西”正是讀者閱讀活動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維元素,從而架起一座溝通作者與讀者情感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了個性鮮明的理解,逐步深入,進而嘗到成功的快感,內化為自覺地行為。
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作業(yè)的形式
通過幾十年的教學實踐,我清醒地認識到:不論是何種作業(yè)形式,過量的作業(yè)或罰抄、罰寫,只會使學生不堪重負,挫傷其學習積極性,從而產生反感和厭學情緒,最終使得課堂生態(tài)被破壞,教學環(huán)境被人為地惡化。教師應當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變強制性的布置作業(yè)為商量式的推薦作業(yè),根據(jù)所授內容在一定范圍內,指定一些分量或難度有所不同的題目由學生自由選做。這樣,可使學生在不感到負擔的情況下,發(fā)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活躍,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chuàng)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于所教學科,所教班級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參考文獻:
[1] 許曉玲試談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 周刊2010-06-25
[2] 董淑芳,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k].學周刊,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