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摘要】化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善于用化學理論、化學知識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或生產實踐中的化學現(xiàn)象、化學問題,基于此,本文分析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生活化學。
【關鍵詞】化學教學 生活化學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171-02
引言
生活即教育,教育是為了獲得更完滿的生活。要把化學教學變得更加迎合生活,需要教師重視生活化學的滲透,具體分析如下:
1.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生活的意義
在進行化學教學時,充分融合生活化的發(fā)展,可以保證學生近距離的感受到化學知識的魅力,感受化學來自生活周邊生活,使得學生通過生活感受到化學知識,并以此產生學習的共鳴,更為化學對生活進行指導,被生活利用找到結合的契機點,進而實現(xiàn)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主動性,增強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落實化學的教學任務。此外,化學本身就是一項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忽視實踐課程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化學教學存在片面性。對此開展化學教學的生活化,可以使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化學,真實的感悟、體驗化學的魅力,利用生活化的現(xiàn)象去挖掘化學知識,進行對有關內容進行驗證與論證,在實踐生活中,使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大幅提升。不僅如此,將化學教學生活化,推動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化學學習,保證學生可將化學應用到生活中去,鼓勵引導學生了解關注行業(yè)的新動態(tài),并觀察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此帶動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與熱情,并可以利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的化學難題進行解答,以此增加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感,同時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緊跟科技發(fā)展的潮流,關注科研前景及動態(tài)。
2.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生活化學策略
2.1將化學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知識的總結來源于生活,化學教材更是在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上進行的生活,因此對于教材的運用必須要以還原生活的方式進行對生活的指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著化學知識,如在飲食方面,食鹽由氯化鈉組成,是常見的生活調味劑,常見為白色固體具有溶水性,但其不僅是對食物味道的調節(jié)更是人體發(fā)育所需的基本元素成分,可保證人體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維持生活、活動的功能需求,因此食鹽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的必要元素。而氯化鈉又是生理鹽水的主要溶質。再比如,醋的成分在化學領域又被稱為乙酸,分子式表達為CH3COOH。在生活中醋不僅是食物的調味品,還有其他眾多用途:第一,在進行蔬菜炒作時,加醋溶劑可提鮮味道并有效的保護蔬菜中原有維生素C不被破壞。第二,在進行排骨、雞、魚的蒸煮時,通??商砑右稽c醋,保證食材中骨鈣質和磷質大部分可溶解在食用湯中,滿足人體對鈣、磷的需求并保證可大量的吸收此類元素。第三,對流行感冒的預防可以借助醋。通常使室內保證在密閉的空間內,對其門窗進行關嚴,用鍋慢煮醋直至沸干,如此一來便有效的消滅病菌。第四,擦洗皮鞋的時候,可在清洗劑內添加一滴醋,保證皮面持久光亮。第五,當日常銅鋁器年久失修時,可借助醋來涂擦清洗,以恢復其光澤度。第六,對于暖水瓶的污垢清理可以使用醋進行除垢。在化學元素認知“氮和磷”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生活在氮氣之中”進行話題引入 ,展開對氮氣的物理性質的講解。在實際生活中但其實不溶于水的無色無味氣體,常使用氮氣為瓜果蔬菜進行保護, 可見氮氣具備不活潑的化學性質,從而進行氮氣分子結構的講解。
2.2將化學教學與社會實際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當前現(xiàn)代化科技被廣泛應用,化學知識作為科技的支撐也被廣泛應用于各個方面之中。在生活的發(fā)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產品運用化學技術,但是任何一項事物的興起都有兩面性,化學也是如此,其應用也是利弊結合。對此,在進行化學學習時,需要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加強學生對化學安全的重視,使學生了解必須要安全使用化學物質才能造福于生活。如,講解“水的凈化”時,可聯(lián)系市場部分商人以自來水冒充純凈水的例子;講解“硫黃”時,可聯(lián)系市場上毒銀耳被硫磺熏過或某些中藥用硫黃熏過,極度威脅人體健康的案例;講解“酒精”時,可聯(lián)系不法商人兌制假酒對飲用者構成生命危險的案例。再如講解過程中,可引入奶粉三聚氰胺、肯德基蘇丹紅、豬肉中瘦肉精等案例,使學生意識到化學與生活密不可分,但是不重視化學的安全性必然會帶來嚴重影響后果,以此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2.3將化學教學與課后實驗探究結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由于當前我國還處于應試教育中,因此在進行傳統(tǒng)教學時,只重視知識的邏輯聯(lián)系,過于強調對學生分析能力、解題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往往忽視了學生應用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等培養(yǎng)。而為了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化學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結合校外的實驗,如通過家庭實驗進行輔助。例:教師可組織自制肥皂活動,分析探究肥皂的洗滌效果,選擇生活常見材料制成簡易電池,也可使用新鮮的番茄利用其特殊元素的含量做水果電池等??梢?,化學實驗的生活化可解釋和解決常見的生活問題,并且在此基礎上拓展化學實驗的作用,鍛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其科學素養(yǎng)的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化學實驗的生活化對學生學習使用化學知識有重要的意義。
結束語
總之,生活中隨處可見化學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和心理發(fā)展水平,結合教材內容對引入的社會生活內容篩選并確定合適的結合點開展教學。
參考文獻:
[1]丁玉霞.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三個著力點[J].基礎教育研究,2017(22):55-56.
[2]戴波.實施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