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艷
【摘 要】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教師要探索課堂教學方式,將情境教學運用到教學內容中,活躍課堂氛圍,這樣,才能構建生動的情境課堂。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情境教育 小學 語文 教學 應用
隨著新課程教學標準改革的推進,教育部越來越重視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很長時間以來,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很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回到課堂上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課堂效率不高。因此,廣大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從學生們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刺激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語文的情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提高學生們學習古詩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們對古詩流露的情感,是每位教師的語文教學心愿。但語文古詩作為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較為抽象,對小學生而言,理解難度較大。課堂上死板的直接翻譯古詩詞的大意,很難激發(fā)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再對學生們進行引導。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語文的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古詩兩首》這一節(jié)內容時,首先,在這一節(jié)課的備課階段,我找了幾張清晨有霧的圖片,在課堂上,我先帶領學生們學習古詩《訪隱者不遇》,同時,打開多媒體出示準備好的圖片,并問學生們:“這張圖片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學生們集中注意力,回答課堂上,回答:“深不可測、神秘……”學生們紛紛參與到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活躍了課堂氛圍。接下來,我揭示這一節(jié)的課題,引入要學習的古詩,我讓學生們在課堂自由通讀這首古詩,理清古詩中的人物關系,讓學生們對古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我讓學生們相互交流學習,古詩的大致意思。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們體會作者的感情讓學生們融入作者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心情。學生們紛紛參與到課堂上,體會作者的情緒變化。最后,我指導學生們背誦這首古詩。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將學生們帶到作者寫作的意境中,讓學生們與作者的情感得到共鳴。這樣,學生們才能更好地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特點,幫助學生們深入體會作者的所感所想。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們深刻的掌握了古詩的內涵,還豐富了他們的課堂體驗。
二、談話導入,深化學生認知
溝通是人們相互了解的橋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的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學生們在課下機械式的聽講,教師與學生們之間缺少的就是溝通。因此,教師應多與學生們互動,學生們才能給教師反饋。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們的發(fā)展需求,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認知。
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濫竽充數(shù)》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學生們知識,理解故事的寓意,還要讓他們從簡單的故事中明白故事中蘊含的大道理。首先,在課堂上,我談話導入,問:“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你們聽過哪些成語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成語故事,好嗎?”于是,我板書到黑板上,今天要講的成語故事。教師要給學生們回答問題的空間,讓學生們融入到課堂上。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們自由的讀課文,激發(fā)學生們學習故事的興趣。然后,我又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思考:故事中“竽”是什么?“俸祿”是指什么?南郭先生不會吹,為什么和別人得到了一樣的俸祿呢?我讓學生們相互交流討論問題,理解故事。同時,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南郭先生逃走時的內心活動,加深學生們對故事的理解。最后,我揭示這篇故事的寓意,讓學生們明白故事包含的道理。同時,我讓學生們相互討論其他的成語故事以及它包含的道理,學生們的學生興趣更加高漲。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從學生們愛聽故事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學習故事中包含的寓意。因此,教師要將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們做人的道理。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想象力,還讓學生們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
三、借助課文,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能力
語文寫作是學生們在語文學習的難點,很多學生一接觸語文話題,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寫作靈感也全部消失。因此。教師讓學生們從課文中的情境出發(fā),學生仿寫課文內容,深化他們的寫作基礎,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黃果樹瀑布》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美句子學會標注的習慣,感受作者寫作的方法和特點。首先,在課堂上,我出示黃果樹瀑布的圖片,并問學生:“用哪些詞語可以形容黃果樹瀑布呢?”學生紛紛回答:“磅礴、壯觀……”同時,我讓學生們自由讀課文,標注描寫黃果樹瀑布的句子,體會黃果樹瀑布的特點,并問:“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黃果樹瀑布的呢?”我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相互交流,想象瀑布的畫面。我將課文的中心句子畫出來,并讓學生們說一說這些句子好在哪里,用詞有哪些好處,教師要通過關鍵詞引導學生們給你品讀課文,感受黃果樹壯觀的景象。最后,我讓學生們用300字簡單描寫自己去過的風景名勝,深化對這一節(jié)課理解。
由此可見,教師應讓學生學習課文,體會課文中的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再布置和課文相關的話題,讓學生們學以致用。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們對寫作的樂趣。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教師要探索課堂教學方式,將情境教學運用到教學內容中,活躍課堂氛圍。這樣,才能構建生動的情境課堂,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才能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薇薇.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關生活化的一些嘗試【J】.新課程(中),2017(12)
【2】陳遠明.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人文教育【J】.智富時代,2018(03)
【3】趙雪梅.翻轉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校園(中旬),2018(01)
【4】左連懷.淺析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高效策略【J】.新課程(上),2017(12)
【5】達玟霖.淺談小學語文的魅力課堂【J】.祖國,2018(02)
【6】沈麗娟.淺談如何引發(fā)小學生主動地閱讀【J】.考試周刊,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