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汕
做好官兵心理工作,既關乎官兵個體身心健康,更關乎部隊戰(zhàn)斗力和安全穩(wěn)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部隊各級領導、機關高度關注官兵心理健康,對做好相關工作做出了明確指示要求,各級也都采取了大量措施來做好相關工作。但從近年來全軍的統(tǒng)計數據,特別是關于各類事故、案件的通報情況來看,官兵心理問題仍然呈現多發(fā)、頻發(fā)的態(tài)勢,不僅對官兵身心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嚴重影響了部隊戰(zhàn)斗力鞏固和提高,影響了部隊安全穩(wěn)定。
在基層工作中,可能很多同志對如何及時發(fā)現官兵的心理問題感到比較迷茫,認為這項工作專業(yè)性太強,沒有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作為支撐難以開展,但實際上只要能夠掌握科學的方法,完全能夠做到及時盡早地發(fā)現官兵的心理隱患。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中醫(yī)就總結出了“望聞問切”四診法并沿用至今,其有效性在長期的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和證明。這些醫(yī)學診斷方法的基本原理其實同樣適用于心理診斷工作,特別是對于及時發(fā)現官兵的心理問題,做到“防于未然,止于未萌”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人的外顯行為受到心理活動的支配,個體產生心理問題后,不僅會導致心理活動的變化,往往還會在行為上有相應表現,因此,觀察行為是發(fā)現官兵心理問題最直觀的切入點。例如一個人莫名地感到精神不振、郁郁寡歡,食欲減退、茶飯不思,失眠多夢或容易早醒等,這都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表現。特別是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還會產生某些生理癥狀,如頭痛、肌肉酸痛甚至幻覺等。如果排除病理性因素后癥狀仍然存在,就要考慮心理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對諸如注意力分散、記憶減退、冷漠、孤僻、消沉、暴飲暴食、食欲減退、睡眠障礙等異常行為應給予高度關注,有些頭疼腹痛這樣的癥狀也不能一概認為就是生理疾病,防止走入“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誤區(qū)。
此外,對“異?!毙袨榈慕缍ㄟ€需要從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上進行分析。從時間維度上,就是要觀察官兵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行為模式及其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如果個體的行為在時間維度上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則要考慮是否出現了“異?!?;如果個體的行為模式在時間維度上保持一致和穩(wěn)定,則不一定能夠將其行為定性為“異?!毙袨?。舉例來說,《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經常情緒低落,遇事愛流淚。這些行為看似異常,甚至有些文學批評文章中認為林黛玉患有“重度抑郁癥”,然而實際上從心理疾病的診斷標準來看,林黛玉的心理行為表現還達不到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從時間維度上看,林黛玉的這種行為模式長期保持了一致和穩(wěn)定,因此其行為雖然看起來“不正?!?,但在心理學的視角下,這種行為模式是由其“抑郁質”的氣質類型決定的,而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因此不能簡單認為林黛玉有心理問題。反之,如果某位官兵平日里樂觀外向,無憂無慮,突然在某一段時間里變得郁郁寡歡,心情低落,茶飯不思,這種情況就是行為模式在時間維度上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其行為模式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被打破。這時其行為就應該被認為是“異?!钡?,就要考慮該同志是否產生了心理上的困惑甚至是障礙。
從空間維度上,就是要看官兵具體行為產生時所處的環(huán)境背景,以及這種行為與周圍人群的一致性。舉例來說,新兵入伍訓練階段,由于所處環(huán)境的轉變和嚴格的管理、繁重的訓練帶來的身心壓力與疲勞,往往容易產生抑郁、焦慮等心理反應,這些反應看似“異?!钡旁诰唧w的環(huán)境下是屬于新兵適應環(huán)境過程中的正常反應,特別是新兵群體基本上都會有類似的反應,因此不能認為新兵都產生了心理問題,反倒是當個體出現與周圍人員反差很大的行為反應時則需要引起注意。如某基層單位一名新兵,他希望在部隊建功立業(yè),實現自我價值,從其思想狀態(tài)上給人感覺非常積極上進,但在日常觀察中發(fā)現其精神狀態(tài)極其亢奮,特別是有一天凌晨四點時該戰(zhàn)士自發(fā)地起床疊被子,然后抱著被子在樓道里來回跑步,一邊跑一邊興奮地大叫。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行為與群體不一致”,雖然給人感覺其精神狀態(tài)很好,思想上非常積極上進,但這種行為是“異?!钡模蠼浶睦碓\斷發(fā)現,該戰(zhàn)士存在重度躁狂的心理問題。
當個體產生心理問題后,內心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往往會有一系列的負性體驗,也往往會通過向周圍人傾訴的方式宣泄內心的“負能量”。傾聽官兵的這些陳述,是了解官兵心理狀態(tài)的重要手段,傾聽也是心理咨詢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有效的傾聽應特別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積極接納地傾聽。就是要認真地聽,專注地聽,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由于在做官兵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經常采取說服教育的方法,因此很多同志往往容易習慣性地在傾聽的過程中打斷對方而闡述自己的觀點,告訴對方“應該怎么看”“應該怎么辦”等等,這樣做不僅不利于拉近雙方心理距離,了解官兵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反而可能導致官兵產生“阻抗”心理,不愿繼續(xù)傾訴。在傾聽過程中有時要合理地運用“共情”技術,就是在深入了解官兵身心狀態(tài)的基礎上,在真誠接納的前提下,真切地感受官兵的主觀體驗,并通過目光接觸、點頭、口頭回應、自我暴露等方式給予積極的反饋,使官兵感受到自己能夠被理解和接納,從而更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二是聚焦典型癥狀。當個體產生心理困惑甚至是問題時,往往會有復雜的內心體驗,在陳述時也會有多方面的表述,這時就要關注那些令官兵最困惑、感到最不舒適的體驗。這些體驗往往是其核心問題的表現,是其心理癥結的典型癥狀,抓住這些典型癥狀有利于找準問題的真正癥結所在。
對于可能產生了心理問題的官兵的一些深層次心理特點和癥結,僅僅通過觀察行為和傾聽其主觀陳述往往難以發(fā)現和準確把握,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詢問。在問的過程中應重點把握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生理狀態(tài)。包括近期的飲食、睡眠狀態(tài)和有無病痛感等。在傳統(tǒng)觀念上,人們往往將生理和心理看作彼此獨立的兩個方面,但實際上二者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特別是有些心理問題,尤其是嚴重心理問題往往會伴生一些軀體化反應,而當事人又意識不到這種軀體化反應是心理原因導致的,在陳述自身狀態(tài)時可能會忽略。因此在詢問過程中應首先了解官兵有無軀體化癥狀,如果有則應及時進行醫(yī)學檢查,若排除器質性病變后仍有軀體化癥狀,則應考慮心理因素的可能性。二是情緒狀態(tài)。情緒是個體各種心理活動最直接最明顯的主觀體驗,通過了解官兵的情緒狀態(tài),可以掌握其當前最直接的內心體驗,不僅有利于找準問題癥結,同時疏導負性情緒也往往是解決心理問題的第一切入點和重要途徑。三是心理活動狀態(tài)和特點。官兵的主觀陳述往往可能不夠全面,因此就需要進一步詢問,特別是了解官兵的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看有沒有認知偏差、情緒情感和意志障礙等。四是過往經歷和家庭環(huán)境情況。個人的經歷閱歷和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通過對這方面內容的了解可以判定官兵是否存在人格方面的障礙或缺陷。五是近期生活事件。看有沒有情感困擾、家庭變故、事業(yè)受挫、人際關系矛盾等容易誘發(fā)心理問題的事件發(fā)生。
在必要時運用心理量表開展心理測評是發(fā)現官兵心理隱患的重要手段,心理測評結果往往能夠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在部隊實際工作中,有的基層政工干部和心理骨干往往認為運用心理量表開展心理測評過于專業(yè),自己組織不了。一方面,目前基層部隊基本上都配備了心理咨詢師,在實際工作中有這方面需要時,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師組織開展心理測評工作;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常用的心理量表,實際上并沒有多么神秘,只要通過一定的學習研究基本上都可以熟練掌握運用。例如在心理健康測評中常用的卡特爾16種因素人格調查問卷(16pf)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都有詳細的資料和使用方法介紹,通過學習不難掌握,在必要時可以作為發(fā)現官兵心理問題的重要輔助手段。當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心理量表是科學的測量工具,但量表只能提供參考數據,不能迷信心理量表,不能把心理量表的測量結果當作判定心理問題的唯一證據。在具體的發(fā)現、判定官兵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時,應本著嚴謹、慎重的態(tài)度,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方法,才能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
及時準確發(fā)現官兵心理問題,做好官兵心理健康工作,不僅有利于官兵個人身心健康,同時對于促進部隊發(fā)展建設和安全穩(wěn)定,鞏固和提高戰(zhàn)斗力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綜合運用“望聞問切”的科學方法,深入了解官兵心理狀態(tài)和特點,及時發(fā)現官兵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為盡早有效地解決官兵的心理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先決條件,進而能夠為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打贏未來信息化戰(zhàn)爭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