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袁冰,杜代衛(wèi)
(貴陽學院法學院,貴陽 550005)
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站在語法的角度來看,“私人”對應的是“公共”,前者指的范圍較小,而后者所指的范圍極大。從其他部門法的角度來看,民法對“私人”這一個概念的定義最為清晰,在市民社會,指私人的生活部分,重要的是,私人領域是指公民享有的、受到法律保護的、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的領域。第二,在傳統(tǒng)的部門法當中,受到科技技術的影響比較大,而且“私人”的范圍也比較寬泛,比如出現(xiàn)“私人領域”“私人活動”的相關名詞,傳統(tǒng)的部門法也沒有對其進行準確的定義。
學界認為,要對“私人”下準確的定義,要借助于對“私人復制”這一概念的理解,這樣的定義方式是從強調作品的非營利性的目的來判斷的,最重要的一點是,“營利性”在部門法中的許多制度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私人”這個概念的定義也無法進行準確的定義。
私人復制的明確概念是什么?在當前的各個學術領域里面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在《亞洲著作權手冊》一書中有相應的提到,以個人在家庭等范圍內使用微目的時,允許私人復制用途的復制。但是,市場經(jīng)濟的范圍中使用數(shù)字方式進行復制的,要向作者支付相應的補償金。
除此之外,也有人認為私人復制是指私人的個人使用行為,其中,私人使用行為是指個人在自己的私生活領域復制使用他人的著作物的行為。鑒于此,對“私人復制”這一個概念沒有準確的定義。但是,各種學說的本質是大同小異大的,認為個人復制行為是以個人使用為目的,比如學習、教學和娛樂等等。
1.版權補償?shù)钠鹪础J紫?,該制度起源于德國,時間是在1965年,這項制度剛開始的時候不是對學歷的研究,而是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人們的生活中私人復制交易日漸頻繁,影響了作者的合法利益。在還沒有版權補償制度以前,德國的相關立法中沒有對私人復制的概念做出規(guī)定,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中人們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復制行為。德國的法院認為,當時自己國家的著作權法受到社會發(fā)展的影響,許多的個人復制行為得到了社會的認同,并且取得報酬。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德國法院不得不思考立法問題,禁止各種個人復制侵害著作物權人的利益問題,為德國甚至是歐洲國家的補償金制度的立法奠定了基礎。
2.版權補償?shù)膬群J紫?,其概念在我國是一個正式的概念,我國立法法律對其基本含義和內涵有明確的規(guī)定:“版權補償制度是指一些作品被不法行為進行復制,影響到了作者的基本利益,在相關的立法規(guī)定中對其進行保護,通過給版權人支付一定比例報酬的法律制度?!?/p>
作為外國的立法產(chǎn)物,我國的著作權法沒有明確地規(guī)定其基本的含義,針對的只是在私人復制中的行為。也就是說,版權補償式私人復制者在沒有得到版權人同意的情況下復制使用作品,必須給作者一定報酬的行為。
“私人復制”是指個人以非營利性為目的,非法地復制他人作品的行為。而《著作權法》中的個人使用是在合理使用這方面來確定的,一般情況下是指為個人使用他人依法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在生活中,復制是最常見的方式,復制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也表現(xiàn)在私人復制方面。
為了實現(xiàn)版權人合法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二者的統(tǒng)一,我國《著作權法》對其進行了相關的法律制度的規(guī)定,其中最突出的制度是合理使用。合理使用表現(xiàn)為個人、消費者等,是比較最典型的制度私人復制行為,也是合理使用的重要內容之一。
1.德國補償制度的立法概況。在德國,相關案例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對版權作品進行復制造成的損害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由于不合法、沒有經(jīng)過版權人的同意而復制行為從中獲得了經(jīng)濟利益,損害了版權人的合法利益,所以德國法院也做出司法解釋:即使不合法的個人私下復制行為沒有任何的盈利性,但確實侵害到版權人的復制權,所以版權人理應獲得相應的補償。面對社會當中私人復制的情況日益增多,為了解決當前面臨的難題,德國立法者建立了一個新型的立法系統(tǒng),也就是版權補償制度。一方面,德國的相關立法是為了滿足復制者對作品的復制需求。除此之外,也是保障作者合法的經(jīng)濟利益,有效地保護其合法權益的。另一方面,為了促進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在私人復制的復制行為出現(xiàn)的事例越來越多的背景下,德國不得不對其進行立法保護,讓版權人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護。在20世紀中期,立法者們在立法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在立法沖突的條件下,對自己國家的法律進行了初步的修改,其中主要的立法有:一是重點保護著作版權人的合法利益,二是加強版權組織的合法設立。
2.法國的補償制度的立法概況。在私人復制行為發(fā)生情況極高的背景下,法國的法律確定了復制載體的規(guī)定的補償金制度,以及補償人合法權益不被侵害外,使社會上更好的作品的著作權人繼續(xù)投入精力,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法國對于這樣制度的建立,明確規(guī)定了私人的復制權限以及前提條件。由于已經(jīng)明確享有版權的作品,因為著作權人的身份不明,同時也具有相關版權補償金制度的法律規(guī)定,可以得出結論,補償金的收取有相應的具體要求,是對享有的作品進行復制來進行對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墒?,新的立法對其相關的規(guī)定沒有明確作品的使用以及補償金的繳納情況。
3.我國的立法概況。目前,在我國的相關立法規(guī)定中,著作權的相關立法工作關系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關系著國家的國家利益,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tǒng)性的任務。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相關的立法工作中遇見了許多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點:第一,有部分法律概念沒有準確的定義,如“著作權”和“版權”,這兩個概念在我國的歷史較長。但是,二者之間既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對于法律民稱的規(guī)定是稱“著作權法”還是“版權法”,各抒己見,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其中不僅是個概念定性問題,更重要的是影響了相關法律的立法實踐活動的開展。第二,“版權”和“著作權”這兩個概念是在不同的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彼此之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這雖然是已經(jīng)解決了的問題,但是,目前我國的立法仍然對此做出了區(qū)別。其中關于《民法通則》做出了相關的補充規(guī)定,比如應當增加保護出版者的權利的規(guī)定。鑒于此,在“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權”的后面加上“(版權)”。像這樣的明確方式,理論上和邏輯上都是互相矛盾的。筆者認為,在相關的基本法規(guī)定中出現(xiàn)這種錯誤,在我國立法中是不常見的。
立法精神在我國的立法規(guī)定中,是指導立法工作的基本思想,貫穿于法律規(guī)定之中,最終貫穿于司法實踐活動。筆者由此認為,我國的關于著作權法的立法精神主要有兩點:(1)維護作者的權益是立法的核心精神;(2)作者和公眾利益協(xié)調一致的精神。
1.維護作者的權益是立法的核心精神。維護作者的財產(chǎn)權就是維護作者的合法權益。著作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根本的出發(fā)點就是維護作者的人身權和財產(chǎn)權的合法利益,保障版權人的合法利益受到損害時可得到相應的補償,目的是進一步激發(fā)著作權人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使其創(chuàng)作活動成為一項對作者、對社會都有益的事業(yè)。
2.作者和公眾利益協(xié)調一致的精神。作為社會精神財富的一部分,其中優(yōu)秀作品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使人們更好地完成與自然界的變換,以促進于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目的是使作者全心全力創(chuàng)造出更多作品,促進社會公眾更廣泛地利用作品,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但是,二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著作權法以協(xié)調作者和公眾合法利益作為立法的根本宗旨。沒有良好環(huán)境,沒有社會對作者的充分保護,作者的合法利益也就無從實現(xiàn),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無法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作品。鑒于此,各國的立法都對版權人的權利進一步地做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目的是最終維護協(xié)調社會利益和作者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忽視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影響社會的發(fā)展和版權人的合法利益。
在歐美國家中,著作權是一項財產(chǎn)。在亞歐國家,確認著作人格權和財產(chǎn)權。我國相關立法的過程中也必須貫穿這個原則。
1.著作人格權,是指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利。這與民法規(guī)定的普通人格權有相同之處,也有區(qū)別。著作人格權可以分為著作人資格權、發(fā)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作品完整權和收回作品權等。在我國的立法實踐中,要保護好這些權利,否則會導致版權人的合法利益受到損害。
2.著作財產(chǎn)權,是指著作權人對利用其著作依法獲得報酬的權利。這項權利既不是對作者的物質獎勵,也不是按勞付酬。比如評選一些優(yōu)秀作品,獎勵對象只是少數(shù)優(yōu)秀作品的作者、編導。
1.不能有效地避免私人復制行為的發(fā)生。盡管相關部門也在竭盡全力地通過各種渠道打擊不法分子的不法行為,但是效果收效甚微。雖然在我國的一些案例有體現(xiàn),但是我國的新聞報道不計其數(shù),更多的是私人復制行為各種各樣。所以,只有從源頭抓起,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社會生活中的不合法的復制行為。
2.立法的不足。關于相關立法存在嚴重的不足,其實最大的不足便是社會發(fā)展對于法律方面的要求在不斷進步,而在我國的立法領域上的不足不能滿足其要求,不能有效地保護版權人的合法利益,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國立法活動的健康發(fā)展。
由于目前各方面的缺陷,導致立法沒有立足于實踐等問題,也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著作權法的行使范圍相對模糊,界定標準不夠明確,也因此而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糾紛,使得我國的立法實踐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困難。
《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是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同時也是遏止不正當?shù)乃饺藦椭菩袨?,更重要的是起到保護版權人合法權益的作用。所以說,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遏止私人的濫復制行為方面,必然存在缺陷。
首先,著作權法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私人的概念以及私人復制行為的范圍比較小,對于不斷發(fā)生的私人復制行為無法規(guī)范。這樣一來,就造成著作版權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沒有得到法律的根本保障。其次,由于私人復制行為的主體是公民,沒有規(guī)范公民對復制行為的侵犯,從這樣的情況來看,發(fā)揮立法對版權人的立法保護迫在眉睫。最后,在立法中沒有相應的執(zhí)法機構并且賦予相應的權力,沒有將對作品的保護做到最大化。
1.改變立法模式。在《著作權》中明確規(guī)定,以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在對私人侵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的處罰中,我國的一些做法不利于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所以,應該在國際的大背景下,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社會的客觀要求。
2.明確私人復制行為的范圍。近年來,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侵害版權人合法權益的案例,這也提醒我們明確私人復制行為范圍的重要性。私人復制行為范圍越來越廣泛,侵害版權人利益的侵害人就無法認定,難以找到責任人,無法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更重要的是,使我國的市場經(jīng)濟秩序難以穩(wěn)定,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促進我國相關立法活動和實踐的健康發(fā)展。
3.加強對著作權法關于私人復制行為的立法規(guī)定。由于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私人復制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且社會中關于私人復制行為引發(fā)的糾紛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我國對于私人復制的規(guī)定還相對不足。所以,在實踐中在遇到各種各樣的糾紛時感到?jīng)]有相關的法律依據(jù),這樣的環(huán)境不利于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也不利于社會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鑒于此,針對這樣的問題,完善私人復制的補償?shù)姆杀Wo,尋找一定的解決辦法已是刻不容緩。針對目前的立法,對某些私人復制行為的鑒定,只能在某些情況下才能認為是合法的,這顯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私人復制行為是很明顯的,但是沒有相關的法律給予保護。所以,應該完善立法規(guī)定從而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除了上面這些建議以外,還有一點也是不可忽視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增強全民對著作權的私人復制理念,加強著作權的法律宣傳,使全社會都有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的意識,同時也尊重私人的復制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法律的環(huán)境下減少損害行為,在社會上形成全民的保護意識,有效地預防和懲治不法行為,營造社會的良好氛圍。
[1]李思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私人復制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2]陳潔.數(shù)字環(huán)境下私人復制補償金制度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08.
[3]馮曉青.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私人復制著作權問題研究[J].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3):103-112.
[4]徐鵬.論傳播技術發(fā)展視野下的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D].長春:吉林大學,2011.
[5]高鎮(zhèn).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私人復制補償金制度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2.
[6]吉宇寬.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著作權侵權糾紛解決方案探索———以著作權補償金制度為模式[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3):53-58.
[7]李悅佳.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私人復制補償金制度初探[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11.
[8]史楠.德國著作權法修改及實施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1.
[9]李學勤.我國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