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晶 盧爽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教育共享成為一種新型資源。將網絡課堂、講解以及相關的實驗演示相結合,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是當前課堂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麻省理工學院在2000年前后率先開設公開課程,各專業(yè)領域的頂級科學家的課堂講解迅速在全球得以傳播。如何將這些有效資源利用到課堂中,又通過具體實驗及其講解彌補其中的不足,是利用網絡資源的核心問題之一。基于教學以及網絡實驗講解一體化的實踐,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有利資源提升學生的興趣以及思辨能力是關鍵。
關鍵詞:網絡;實驗;講解;思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8)08-0042-03
一、利用好優(yōu)秀網絡課堂
目前,國內普通高校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不新穎、知識陳舊,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模式在教學目的上主要側重于課堂知識講授。讓學生了解、掌握該學科的基本概念、知識點、基本理論和基本的操作程序,但并沒有在講授基本理論的同時操作演示相關具體的項目實踐,使得學生只會學,不會做,不能動手。在教學模式上落后、形式單一。同時,對最新的前沿知識缺少講授。自2000年前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開始大范圍開設公開課程,這使得全球最好的教學資源可以被世界各地的人們使用,此舉大大拓寬了學生和教師的視野。哈佛大學所開設的公開課《公正》,在我國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該課程以引導學生思考,并展開辯論的形式,探討了人性、正義與法律之間的一些沖突。該課程雖然不是講授科學技術,但是其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作為一個社會群體的一分子的啟發(fā)性培養(yǎng),筆者都深受啟發(fā)。
1.利用好新型授課方式
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該校課程《固體化學》是由著名的固體化學家Sadway主講,該教師以歷史的視角講述固體化學的發(fā)展過程,將具體知識的講解納入到固體化學歷史的發(fā)展中去。因此,學生對相應化學概念的產生,以及其相關假設,都具有很清晰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無形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讓原本較為抽象的化學概念變得非常生動。這種體驗,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非常具有啟發(fā)性。因此,教師在自身講解課程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概念的來源,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進入科學的發(fā)展進程中去。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是國內較早開設網絡課堂的學校?!督Y構力學》是土木工程學院的國家級精品課程,相關教師率先使用慕課等形式對全程課程進行了錄制。該課程在國內上線后,得到了極大的好評。通過很多國內聽眾的來信,任課教師進一步優(yōu)化了授課方式,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該課程在建設過程中,在網絡上創(chuàng)辦了一個論壇,提供給學生一個自由討論的場所,而教師也參與其中,這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討論熱情。應該指出的是,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個教師的上課進度不可能適合每一個學生的理解速度。網絡課堂的錄制使得學生可以按照自身的條件,選擇上課的進度。根據后續(xù)的問卷調查,這一方式的確有效提升了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深度。
2.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網絡課程
當前的優(yōu)秀網絡課程大多數是用英文講解,這就給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造成了極大的障礙。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師需要主動吸收網絡課程的精華,并通過講解,讓學生得以受益。另外,在課程內容的組織與編排方面,要積極吸收網絡精品課程的精髓,即既要符合知識的邏輯順序,又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和專業(yè)技術應用的基本規(guī)律。另一方面,不少公開課程不僅配有英文字母,還有中文翻譯,這就可以使學生在聽公開課程時,也同時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總之,只有真正激發(fā)起學生對探索知識的熱情,才可能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最終幫助其形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因此,可以以角色互換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對課程的講解和翻譯中去。網絡課堂也存在著一些弊端,最為顯著的是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網絡課堂中去,也依賴于學生自身的能動性。作為任課教師,需要對此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
3.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將理論教學搬進實訓場,通過實訓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這種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可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的訓練緊密結合,使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隨著虛擬網絡的發(fā)展,實質上,利用好網絡技術,將具體的實驗場景帶入課堂是讓學生受益的極為有效的手段。將實驗與講解結合,進行一體化教學。該教學方式體系清晰,形式生動活潑,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教學方法,理論知識圍繞技能訓練展開教學,針對性強,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又有利于學生的“學”;教師既講解理論又傳授技能,與學生相處時間增加,更容易獲取每個學生掌握技能和知識情況的信息,便于及時進行輔導,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突出操作訓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實訓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這就需要讓學生接受大量的實際訓練。以土木工程為例,現(xiàn)在網絡上可以搜索到不少知名的總工程師的專門講座。這些長期參與一線工程的工程師,從一個實訓者的角度給學生很多實用的技能和知識。
二、將實驗與講解結合
1.以土木工程學科為例,該學科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質,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具體實踐是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需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tǒng)學科型的課程設置模式,把知識、技能、工作崗位內容貫穿于各個訓練項目中,通過工作情景、工作過程、工作任務、模擬崗位工作等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向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轉變;教學目標由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向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轉變,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實踐空間;教師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學法”轉變。
2.強調實用性,突出行業(yè)崗位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堅持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與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合作開發(fā)課程,圍繞工作崗位任務組織課程內容,以崗位能力選擇相關知識點、技能點,形成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相統(tǒng)一的課程模式。改革傳統(tǒng)的以理論考試為主的考試考查方式,采用多種考核方式。推行“知識+技能”的考試考查方式,采用實踐操作考試代替?zhèn)鹘y(tǒng)試卷考試的模式,盡量使用實訓基地實地考核,以檢驗學生的實操能力。讓學生自行完成一個項目,完成結果作為考核成績等,突出職業(y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爭取“一試雙證”。
3.突出科學性,重在啟發(fā)性教學。以土木工程學科為例,其專業(yè)核心課程有鋼筋混凝土、高層結構、抗震結構、鋼結構、地基基礎工程等等。這些課程看似差異很大,實際上都是基于基本力學課程的一個自然延續(xù)。因此,一方面我們需要大力提高學生對于整個力學核心課程的理解程度。這些力學課程主要包括固體力學和流體力學,這兩門課程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通過網絡資源,尤其是3D技術,幫助學生理解空問概念。同時,布置給學生一些實際的工程問題,鼓勵他們形成研究小組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以加深對基本力學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我們在講授專業(yè)核心課程時,需要加強該課程中出現(xiàn)的基本問題及概念與力學基本概念的關聯(lián)性。即,在學習專業(yè)課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力學基本概念的理解。
4.以突出崗位實用能力為主線,統(tǒng)籌規(guī)劃、系統(tǒng)設計課程體系、實習實訓條件、教學方法和手段。仍然以土木工程學科為例,該學科的畢業(yè)設計涉及到結構設計。因此,可以將3D顯示網絡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引入到課堂中去,幫助學生建立三維空間概念。同時,利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可以將世界各地最先進的施工場景和相關技術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進行很生動的展示。
三、一體化模式探討
考慮到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平衡,積極利用先進的網絡資源可以為這一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式。另一方面,國外的頂級科學家對于課程的講授本身是一種稀缺資源。如何利用網絡,將國外最先進的知識引入到課堂,是快速提升課堂水平的關鍵。另外,實驗或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將具體的、抽象的知識應用于具體問題,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對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借助于虛擬網絡技術,將實踐過程引入到課程中,可以極大地提升實驗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最后,對于真實課堂,教師的講解應該注重于如何有效地將網絡資源納入到教師自身講解的過程中去。實際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搜索到各類原汁原味的原始文獻材料。通過對原始文獻的講解,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并形成主動思考的能力。最后,在網絡資源發(fā)達的今天,資源過量化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搜商”,也就是如何從眾多的資源中,找出真正有效有用的資源,應該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只有對大量資料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才可以逐漸形成這樣的能力。因此,在教師講解過程中,可以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搜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探索新知識的習慣以及樂趣。
另一方面,有專家也指出由于網絡課程群具有交叉學科強等特點,這對研究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組建一支跨學科的研究團隊,才能滿足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需要。為此,我們需要以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根本目的,根據學科知識建構的需要和基本特點,建立跨系科的網絡課程群;以教學創(chuàng)新為出發(fā)點,由教師、學生和專家組成跨網絡課程群的教學團隊,并形成有效互動。進行跨網絡課程群的教學實踐,優(yōu)化不同網絡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提升學生對于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能力和效率;重新組織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主題設計教學任務和學生作業(yè),學生可以根據學習需要靈活選擇課程知識,從而形成縱橫交織、靈活開放的網絡課程群知識建構活動。
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即學生,在傳統(tǒng)課堂狀態(tài)中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群體,這從課堂上的沉悶、非主動地低效接受新知識,問答“無人回應”,以及課堂下的自由、作業(yè)雷同抄襲中都有所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教學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為根本目的,引導以學為本,學生為主體,因此就需要在教學方法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與國內的“填鴨式”教育相比,國外大學課堂大多課堂講解內容少,但是課下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多,特別是課堂互動式教學方法值得借鑒,這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國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對封閉,學生的能動性發(fā)揮不足,根據教學模式類型更新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如在傳統(tǒng)講授中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閱讀分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深入探索等,積極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例如,可以在案例課堂中增加由學生組成團隊的競爭項目,既可以用已有項目團隊分享,也可以有學生團隊新建項目團隊的分享,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教學方法是為教學任務服務的,教學任務是基于教學目標設立,而教學目標以人才培養(yǎng)為基礎。服務手段多樣,在教學目標明確的情況下,只要選擇合理的、適宜的方式方法,必然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創(chuàng)新教學管理本質上就是在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探索如何通過合理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我國高校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才培養(yǎng),為中國當今的社會發(fā)展服務。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急需新能量注入的現(xiàn)在,根據面向人群和培養(yǎng)目標,設計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法,建立基于網絡實驗講解一體化教學模式,對于課堂教育改革是一種新的探討。教育的改革是一個長期而困難的過程,社會在不斷發(fā)展,需求也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時間持續(xù)變化,因此教育本身也要與時俱進,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的人才。
(責任編輯: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