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新
〔摘要〕在中小學校,心育課作為實施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發(fā)揮著特定的、關鍵性的心育功能。如何才能上一節(jié)“好”的心育課?對于這個問題,很難用絕對化的標準來評判。但是,其中涉及了兩個關鍵要素:即,它必須是一節(jié)心育課,符合心育課的基本性質。心育課以學生活動為主,專門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發(fā)展健康人格而設置,如果偏離了學科屬性,即使內容再完美,也會帶來方向和方法上的錯誤。同時心育課以學生內在品質的改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為主旨,學生個體“心”的改變是其更深層次的內在要求。文中綜合這兩個要素,從四個問題切入,進行了課程設計的反思。
〔關鍵詞〕心育課程;課程設計;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32-0022-04
在中小學校,心育課作為實施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發(fā)揮著特定的、關鍵性的心育功能。如何才能上好一節(jié)心育課,這是值得執(zhí)教于一線的專業(yè)或者兼職心理教師反復追問的問題。從教學論的視角來看,心育課想要真正實現(xiàn)其目標和任務,其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就是對課程本身進行科學性和有效性的設計。然而,反觀當下,有些教師或者不夠重視心育課程設計的專業(yè)性,或者力求改進但對如何設計出一節(jié)“好”課缺少信心和方向。這不利于心育課程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教師的專業(yè)角色也會受到更大的挑戰(zhàn)。因此,一線教師有必要在實踐的探索中不斷反思課程的設計,以尋得更多富有成效的突破。
那么,“好”的心育課程是怎樣的呢?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很難用絕對化的標準來評判。但是,其中涉及了兩個關鍵要素。首先,它必須是一節(jié)心育課,符合心育課的基本性質。心育課以學生活動為主,專門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發(fā)展健康人格而設置,有學者認為,其具備“輔導性、發(fā)展性、體驗性、生活性和自助性”等特點。在課程設計上,如果偏離了學科屬性,即使內容再完美,也會帶來方向和方法上的錯誤。其次,它同時必須達到“好”的要求。常規(guī)學科課程以知識與技能的傳授為教學目的,有明確的課程標準和評價標準。而心育課以學生內在品質的改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為主旨,在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個體面前,“心”的改變是其更深層次的內在要求。綜合這兩個要素,下面將以教育教學實踐中常見的教學設計(以高中階段為例)為案例,從四個問題切入進行心育課程設計的反思。
一、設計理念有心理味嗎?
心育課是一門專業(yè)的課程嗎?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心育課是哪個學科的教師都能隨便駕馭的嗎?當然不是。但是,前提是什么?試想,如果把心理課上成一節(jié)常規(guī)的班會課,或者是一節(jié)鬧哄哄的勵志課,或者是陳述一些誰都懂的道理,那其他學科的老師甚至還可能做得更好。因此,課程的設計首先要做到具備專業(yè)性強、心理味濃等本質屬性。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心育課程不同于心理課,它不是以普及心理知識、單純解決心理問題為主的心理學課程。
所謂“心理味”,是指在心育課程設計中能夠有效利用心理學理論的相關原理和技術,它可以貫穿于目標和內容的設置、問題的設置和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由于一節(jié)課的理念是最關鍵的,引領整個設計過程,接下來通過兩個課例來探索如何在課程的理念設計上更具心理味。
課例一:人際關系的秘密
理念:自我概念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的想法,比如,我很聰明、我有能力,或者我很笨、我不受人歡迎等。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對自己“好”或者“不好”的想法,常常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態(tài)度和感受,所以也會對人際關系產生影響。如何對待別人,常常是一個人與自己關系的外在表現(xiàn)?;诖?,課程以學生案例深入剖析了“我不好——他好”“我不好——他不好”“我好——他不好”以及“我好——他好”四種人際交往模式。
這節(jié)講解人際關系的心育課的心理味體現(xiàn)在哪?它以心理學上的自我概念為理論基礎,跳出一般教師在涉及人際主題時經常用到的“主動、理解、尊重”等固定思維模式。心理學的理論依據(jù)為更加深入解決問題的本質提供了可能,更能從專業(yè)的視角去審視學生在人際交往困惑中的實際需求。
課例二:遇見更好的自己——走出“受害者”天堂
理念:積極心理學認為,樂觀的核心品質包括個體對事件做出積極的情感反應、對不可控因素的掌控力以及對未來的正向預期。本節(jié)“樂觀”主題的課程以受害者心理為切入點,原因在于受害者心理由于消極的歸因方式和應對方式使他們喪失了自我的掌控力。而自我掌控力對積極情感體驗、自我改變與成長有重要影響。從受害者轉變?yōu)檎瓶卣撸瑐€體需要有樂觀品質的重要支撐。
對于樂觀,習以為常的認識就是從“好”“積極”的方面去看待問題,因此在很多心育課上,教學目標集中于引導學生如何轉換角度“樂觀”看待問題。這很容易引起盲目、消極的樂觀,并且不利于看清學生的真正困惑所在。而在積極心理學看來,樂觀的本質體現(xiàn)在個體對于事件的歸因方式和應對方式上。因此,只有深入去挖掘學生問題背后的心理學依據(jù),才有專業(yè)性和心理味可言。
二、讀懂你的教學對象了嗎?
如果說心理味是心育課程設計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那么,當開始著手準備一節(jié)課時,最需要思考的是什么問題?有的教師在選定主題上花盡心思,有的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使出十八般武藝,但是效果不盡人意,為什么呢?因為一節(jié)設計完美的課如果不以讀懂“教學對象”為前提,它很難收到實效。無論什么主題,只有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才是對的。不管什么形式,能夠實現(xiàn)相應的教學目標就是好的方法。因此,讀懂教學對象應該是整個課程設計的邏輯起點。
在這里,“讀懂”二字意味著,課程的內容真實符合教學對象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問題需求。教學實踐中常出現(xiàn)的誤區(qū)是,有的設計者只根據(jù)素材本身的好與壞進行判斷,然后不分青紅皂白地在不同對象上使用。有的設計者則從經驗出發(fā),主觀地進行需不需要或者應不應該的設想。這種脫離教學對象的做法只會導致教學內容過淺或過深。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優(yōu)點大轟炸”活動,在小學階段使用,它可能會是一個亮點,有助于學生提升自信心。而對于高中生,由于他們更傾向于全面、辯證地看待自我,因此過于簡單的同伴反饋反而會使課堂效果大打折扣。再如,在講目標主題時,幾乎都會涉及的是目標的重要性,同時經常被引用的一個素材是“哈佛大學一個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研究”。這一思路在小學、初中甚至到了高中都被使用,顯然是不適宜的。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真正的困惑在于,有沒有目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嗎,以及應該如何去認識目標。有些人可能很早就確立了目標并為之奮斗,而像喬布斯、俞敏洪這些人,他們在年輕時也沒有明確的目標,但是不斷在努力中探索,最終也收獲成功。
有些教師會問,心育課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有明確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那如何去了解教學對象的所需?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途徑去讀懂他們:首先,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在理論上,發(fā)展心理學等相關課程清晰地介紹了中小學生的認知、個性發(fā)展特點,是課程設計的重要理論依據(jù)。在實踐上,教師還應該在處理個案時發(fā)現(xiàn)與總結,并上升為對學生問題的認識。其次,把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毒V要》是在深入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基礎上制訂的內容體系,科學性和有效性強。最后,調查學生需求并利用好課后的反饋。學生受地區(qū)、學校性質等多種變量的影響,即使處于同個學段,他們的需求也未必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能夠有效地通過調查等方式了解需求,同時在課教學堂結束時根據(jù)反饋的結果進一步反思,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
三、創(chuàng)設的內容有“用”嗎?
在課程設計中,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設。從有效教學理論來看,成功的課程就是要實現(xiàn)其教學有效性。而有“用”的內容是課程有效性的保證。程紅、張?zhí)鞂毺岢龅摹敖虒W有效性”包括三個方面:有效果,預期的教學目標要實現(xiàn);有效率,要提高有效教學時間在整節(jié)課中的比例;有效益,教學活動要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對此,我們認為,有“用”性體現(xiàn)在創(chuàng)設的內容要與教學目標有內在、緊密的價值聯(lián)結,同時能夠促進學生的改變和發(fā)展。關于這個問題,下面通過兩組對比設計進行討論。
課例一:學會溝通,讓心靠近
一、熱身活動
伸出你的雙手,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2.左手放回原位,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4.右手放回原位。1、2、3、4……大家加快點,發(fā)現(xiàn)其實這是一個鼓掌活動。好,讓我們一起來鼓掌,歡迎大家來上心理課。
課例二:高考“心”力量
一、熱身活動
(一)全班同學圍成一個圈,用自己的左手掌頂住左邊同學的右食指,右手指頂在右邊同學的左手掌下。聽一段故事,當聽到烏龜或烏鴉時,手掌要抓住下面的手指,手指要迅速逃脫手掌。
(二)分享:1.每次的“抓”與“逃”,你都成功了嗎,為什么?2.把“左抓右逃”類比高考,你覺得高考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同是課程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課例一的熱身活動僅僅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在整節(jié)課中不能說沒有一點用處,但是它與課的進一步展開沒有高度關聯(lián)。而在課例二中,通過游戲的類比,提出成功高考的影響因素是實力、技術和心態(tài),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有效性更高。
課例三:注意力訓練
……
二、小組討論:影響集中注意力的因素有哪些?
總結:1.生理狀況,例如營養(yǎng)不良、睡眠不足等。2情緒因素,例如緊張、焦慮。3.自控能力較差……
三、集中注意力訓練
(一)方法一:帶著任務做事情。(二)方法二:提高抗干擾能力。(三)方法三:一心一意做事情。
課例四:向拖延說byebye。
……
二、我們?yōu)槭裁磳ν涎佑T不能?
原因:我們的大腦“趨樂避苦”。當我們面對其他引起快樂體驗的誘惑時,容易分心,而當我們遇到引起痛苦體驗的壓力,容易逃避,這兩種情況導致目標任務被擱置從而拖延。
三、克服拖延的策略
(一)對策一:戰(zhàn)勝眼前的欲望。(二)對策二:善用“先苦后甜”的普瑞馬法則。(三)制定“合適”的目標。
兩個課例的設計均探討了成因,然后提出方法和對策。但是,在課例三中,影響注意力的因素在沒有任何線索的情況下,由學生自由討論得出,效果不好,并且對接下去的注意力訓練方法也無啟發(fā)。相比之下,課例四深入分析造成拖延的原因是大腦“趨樂避苦”,據(jù)此提出的對策也與樂和苦一一對應,體現(xiàn)了課程設計內容的內在關聯(lián)性和效用。
四、打動人“心”了嗎?
“打動人‘心了嗎?”關涉心育課程的實施效果和評價問題,即心理課堂結束時,學生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在現(xiàn)實教學中,很多心理教師總感到頭疼和焦慮,認為自己設計出來的心理課過于老套、說教、膚淺,對此學生也表現(xiàn)出倦怠。實際上,心育課要解決的問題直接面對人本身,只有讓一節(jié)心理課鮮活富有情感,學生才能真正受益。動“心”是心育課程的內在要求。怎樣才能達到動“心”的標準呢?一是能夠帶來一種理智上的啟發(fā);二是能夠引發(fā)真情實意,觸動情感。下面,通過兩個課例的設計進行分析。
課例一:發(fā)現(xiàn)更好的自己——認識你的消極標簽
……
三、撕下你的消極標簽
(一)方法一:質疑你的消極標簽
1.活動:你會翻開哪些卡片?
規(guī)則:呈現(xiàn)四張卡片(上面分別寫著E、K、4、7),它們一面印有英文字母,另一面印有數(shù)字。為了證明“如果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的數(shù)字則是一個偶數(shù)”這個規(guī)則是否真實,必須翻看哪些卡片?
2.介紹“證實偏差”
證實偏差是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力求證實的心理傾向,導致很多人錯誤地選擇“E”和“4”。而實際上翻開“7”是必要的,它是一個證偽的過程。比如某位同學覺得自己很差勁,因為他覺得自己中考失敗了,優(yōu)秀的同學都不和自己玩。但是,其實他也有不少其他方面的能力,身邊也不乏優(yōu)秀的好朋友等。
課例二:“我訊息”為愛架起心橋梁
……
三、由愛到傷:誰之過?
(一)播放視頻:《父女》
簡述:故事講述了女兒在帶父親去體檢的路上,先是不停指責他沒隨單位去體檢。接著,父親為了制止小偷盜竊別人東西,差點被傷到,女兒又一次與他激烈對罵、爭吵。
(二)分享:1.女兒對父親有沒有愛,體現(xiàn)在哪里?2.劇情以什么結局收場?3.從“關心”走向“傷害”,問題出在哪?
如果用走心指數(shù)來評價這兩個課例的節(jié)選內容,你會給多少分?從實際的課堂效果來看,課例一引用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充分地啟發(fā)了心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一個新的思維方法。這是一種理智上的啟發(fā)。課例二則從情感方面切入,剖析了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進行溝通時經常出現(xiàn)的“心里滿是愛,嘴上全是傷”的情況,情感真實可靠,既符合生活驗驗,又能切中心中的“軟肋”,同樣情感的觸動也能深入內心。
在這里,我們探討了心育課程設計中值得反思的幾個問題。課程設計中涉及的方法和技術還有很多,其中也沒有具體的可參照性的絕對標準,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探索。葉瀾教授認為,一節(jié)好課有五個方面的基本要求:有意義——扎實;有效率——充實;生成性——豐實;常態(tài)性——平實;有待完善——真實。而對于心育課,魯冰則在“上好心理課的幾點建議”中進一步強調,心理課需要具備“底氣”“真氣”“勇氣”和“孩子氣”等元素。據(jù)此,在教育實踐中,如何讓心育課程變得更加符合“好”課的標準,還需要一線的教師朝著這些方向,學會反思并循序漸進地完善,力求突破。
參考文獻
[1]許思安主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組織[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
[2]王新紅,婁俊穎主編.高中生生涯規(guī)劃[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魯冰.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幾點建議[J].教師,2014(30):58.
[4]楊延昌.基于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以高中教學情境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華僑中學,中山,528400)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肖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