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歸依
【摘要】美術是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感受、信仰和審美的追求。有的藝術形式是可視的,有的是靜止的,有的是立體的,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來給幼兒設計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促進幼兒產(chǎn)生興趣,主動地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和表現(xiàn)。幼兒的美術創(chuàng)造展現(xiàn)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幼兒通過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來展現(xiàn)幼兒的心里世界。主要探究了教師如何提高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在興趣的驅使下獲得豐富的美術知識,提高美術技能。
【關鍵詞】幼兒教育 美術興趣 審美
幼兒的美術鑒賞能力是衡量幼兒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有效標準,是教師評價幼兒的一個尺度。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不僅僅要看到幼兒對美術知識的掌握,更要看到幼兒能力的提高,看到幼兒對美術學習興趣的增加,進而實現(xiàn)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幼兒可以具有融入社會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教師要鼓勵幼兒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多主動參與,多融入到課堂探究中,使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邏輯分析和推理判斷來學會繪畫,學會鑒賞,提高幼兒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幼兒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要從廣義上對幼兒美術學習進行指導,使幼兒認識到美術學習包括了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和建筑藝術等多種形式,使幼兒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探究美術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一、問題啟迪智慧,鼓勵幼兒自主探究
教師探究如何設計美術課堂問題,用問題來啟迪幼兒的智慧,鍛煉幼兒的能力,使幼兒可以參與到美術繪畫過程中,對于激發(fā)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問題會活躍幼兒的思維,進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動力,促進幼兒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和能力的提高。教師要認識到幼兒才是課堂的主人。為了提高幼兒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使幼兒在藝術課堂探究中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使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自主探究和思考來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識。幼兒通過自己的邏輯思考和分析判斷會感受到藝術課堂的趣味性,進而使幼兒可以在課堂上動起來。幼兒通過自主探究會對藝術作品形成自己的認識,不僅會知其然,而且要之其所以然,讓幼兒在親歷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美術課堂的生命力。例如,在學習繪畫《美麗的鮮花》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來指導和點撥幼兒,使幼兒明確繪畫的思路和方法。教師可以讓幼兒去思考:鮮花的形狀是什么樣的?鮮花的顏色是什么樣的?鮮花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這幾個部分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一系列的問題會使幼兒認真觀察,他們會認識到花朵的形狀和大小,花瓣的多少,花朵顏色有很多種,有紅的、黃的、粉的,等等。
花是由花心和花瓣組成的?;ㄩL在莖上,莖上有葉子,葉子是綠色的……教師的問題使幼兒對花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提高,進而有利于幼兒進行發(fā)散思維,按照自己對花的認識和理解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
二、幼兒合作學習,積極交流相互溝通
教師要鼓勵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幼兒之間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來習得藝術知識,使幼兒通過溝通可以內化知識,在合作中實現(xiàn)對知識的分析和探究。幼兒參與課堂,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會實現(xiàn)思維的活躍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讓幼兒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實現(xiàn)對美術知識的加工,學會分析和鑒賞,學會動手繪畫和制作,提高幼兒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有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知識。例如在用毛筆繪畫“可愛的大熊貓”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首先通過觀賞熊貓錄像片的方式來了解熊貓是什么樣的,了解熊貓的特點,之后組織幼兒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來說一說他們最喜歡哪一只熊貓,這只熊貓在干什么?熊貓身上的顏色有什么樣的特點?怎樣繪畫才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呢?合作中,幼兒們會按照自己的思維進行表達,說出自己對水墨畫的理解。他們會看到熊貓有的顏色重,有的顏色輕,就想出先用淡墨進行繪畫,再用濃墨畫出熊貓的眼睛、耳朵、四肢。幼兒在交流中實現(xiàn)了暢所欲言,可以更好地理解水墨畫的繪畫方法和策略,同時也對熊貓的不同形態(tài)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交流中有的幼兒還說到了熊貓喜歡吃竹子,所以在繪畫中也加上了一些竹子,使畫面更加形象、生動。交流的方式使幼兒更容易接受知識,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表達,有利于幼兒了解繪畫知識,提高美術鑒賞能力。
三、提供豐富實物,帶領幼兒參與鑒賞
教師要使幼兒明確藝術欣賞的對象和內容,鼓勵幼兒通過欣賞藝術作品、雕塑、工藝美術、建筑美術等優(yōu)秀作品和幼兒的美術作品來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鼓勵幼兒多去欣賞不同的事物和景物,在自然風光和周圍環(huán)境中感受到藝術。同時,在欣賞的同時獲得知識,提高技能,能夠學會藝術造型、色彩、構圖等方面的藝術知識,學會動手制作簡單的手工作品,提高幼兒的欣賞水平。教師給幼兒提供實物,會給幼兒帶來直觀的印象,使幼兒形成自己的視覺感受,從而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直接表達出來。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觀察,可以告訴幼兒先看形狀和構造,后看顏色和細節(jié),使幼兒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地進行欣賞和探究,了解事物的美,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個幼兒提供一張京劇的說唱臉譜來使幼兒了解這種繪畫藝術。通過對外形的觀看,幼兒會看到這是一個人臉的形狀,進一步觀察幼兒會看到這里運用了很多的色彩,就是一個大花臉。顏色雖然多,但是五官都還是清晰可見的,雖然有些夸張,但是還可以看出來。通過觀看和教師的指導,幼兒會了解這個臉譜人物的特點,面部表情和表達的情感,促進幼兒學會鑒賞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四、組織第二課堂,豐富幼兒學習內容
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探究如何創(chuàng)設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幼兒參與實踐,促進幼兒積極地融入到第二課堂的豐富活動中,使幼兒可以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提高能力。第二課堂的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繪畫,可以是做手工,也可以是剪紙,或者是粘貼畫等等,使幼兒可以在這里動起來,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感受藝術,體驗藝術。教師還可以將繪畫進行更加細致的分類,比如中國畫、油畫和壁畫等等,使幼兒在繪畫活動、手工活動或者是欣賞活動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美術鑒賞能力。通過幼兒的動手和實踐,幼兒會形成自己的感悟,進而理解藝術。例如,教師讓幼兒用瓶蓋來制作一件藝術品,這時候幼兒就可以隨意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了,有的把瓶蓋當成太陽,讓它掛到天空上;有的用兩個瓶蓋來當小雞,之后給它畫上嘴和腳,形象生動;有的則把瓶蓋當成了盤子,里面裝上了豐盛的晚餐……幼兒在實踐中發(fā)揮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主動地進行想象,在實踐中感受到了創(chuàng)造的快樂,也提高了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總之,“教學有方,教無定法”,教師在對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采用不同的方式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主動性,使幼兒可以融入到美術課堂學習過程中,主動地進行繪畫和創(chuàng)造。幼兒在課堂上動起來了,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不同的藝術形式,體會到不同的藝術之美,進而提高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文娟.激發(fā)興趣,讓幼兒愛上美術課[J].教育科研論壇,2013,(11).
[2]戴玉璋.激發(fā)興趣的幾點策略[J].校長閱刊,2006,(05).
[3]朱云.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J].教學參考,2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