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余忠
部編版八年級上第一單元是新聞“活動探究”單元。該單元內容編排別具匠心,“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每一個版塊都洋溢著濃郁的“活動味”。該單元的教學導向鮮明,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單篇解讀性教法,讓教學回歸新聞本位,“以新聞的方式學習新聞”。在具體教學中,如何落實新教材精神呢?下面以筆者在蘇州市新聞專題教學研討會上的公開課《新聞實踐:做一回值班主編》為例闡釋教學嘗試及感悟。
課前,筆者采訪了報社記者,深度了解報社新聞編輯工作的具體情況?;谛侣劰ぷ鞯恼鎸嵡榫?,本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獨特身份——值班主編,模擬以“我國殲十五艦載機首次成功著艦”事件為報道總任務,試圖帶領學生以新聞人的視角感知新聞的特性,感受新聞人的思維。
任務一:新聞編前會——報道面面觀
設計流程:
1.艦載機首次著艦視頻回放。
2.任務情境創(chuàng)設。報社在報道重大事件時常常會采用“消息+通訊”的組合報道方式。消息簡介事件概況,通訊力求深度報道。編前會先梳理已掌握信息,然后補寫消息。
PPT:假設當前現(xiàn)在已掌握三個重要信息:
(1)本報社記者蔡年遲和蒲海洋從遼寧艦上發(fā)回的最新報道《一著驚海天》;
(2)新華網(wǎng)分析文章:《試飛專家解讀航母艦載機著艦試驗》(11月23日新華網(wǎng))
(3)首飛著艦的飛行員是戴明盟。(11月23日,法制晚報)
3.信息梳理。
(1)根據(jù)三條信息,哪位主編能嘗試把故事簡要介紹一下嗎?
(2)觀眾看新聞有個著名的“七秒鐘效應”,說的是很多人希望在看完幾句話就知道主要內容。哪位主編能用兩三句話再簡要概括下這個事件呢?
(3)如果遇到心急人,只要聽一句話便想知道事件主要內容,又怎么說呢?
4.交流點評。大家用一段話介紹的故事內容就是消息的主體,用兩三句話簡要的介紹就是消息的導語,用一句話高度概括的就是消息的標題。
PPT:消息結構圖。
5.動筆訓練。將口述的標題和導語寫下來。
6.對比領悟。出示《法制晚報》的報道標題和導語。
請感覺寫的比晚報要好的同學來分享一下,說說理由。
請感覺寫的不如晚報稿的同學來分享一下,說說理由。
教學立意:
本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創(chuàng)意有三點考量:
第一,把消息的寫作巧妙融于仿真報道的情境任務中。通過視頻回放和相關動態(tài)信息的提供,幫助學生了解事件,并啟發(fā)在真實情景中捕捉新聞信息的敏感性。這是第一次對文本信息的初步利用。
第二,巧妙創(chuàng)設“消息”寫作任務,體現(xiàn)單元整體教學意識。引導學生通過對事件由繁入簡的復述梳理,將消息主體、導語和標題的相關知識激活,由傳統(tǒng)灌入轉變?yōu)槿谌耄p松自然地促進學生信息整合和知識遷移能力的提升。
第三,通過與真實報道對比反思,促進新聞知識的內化。由說到寫,是思維與語言由粗放到精確的轉化訓練。在課堂實踐中,這個環(huán)節(jié)非常精彩,學生在新聞寫作的遣詞造句方面有了更精微的感悟,標題和導語的凝練與準確性顯然內化為了有效掌握。
任務二:選題策劃會,熱點大追蹤
活動流程:
1.“選題策劃”的重要意義宣傳。
2.活動創(chuàng)設:
(1)分組。全班分為6小組(即模擬6家媒體:人民海軍報、新華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科技日報、蘇州晚報)
(2)任務。各媒體根據(jù)前面已掌握的艦載機著艦信息作為線索,深度挖掘讀者可能感興趣的選題點;選題確定后設計采訪問題不少于3個。分發(fā)選題采訪提綱表(表格設計包括選題點、新聞價值、擬采訪對象、采訪預設問題)。
(3)提示。在挖掘選題點的過程中,新聞人一定會考慮到選點的“新聞價值”。
PPT:新聞價值的六個要素:
時間性:報道最近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事件,時間越近,價值越高;
顯著性:報道對象越出名,價值愈高;
接近性:事件與讀者關系越接近,越能引起興趣;
新奇性:沖突、異常、冒險、變動等能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
重要性:能引起震動,影響很多人的事件;
人情味:悲歡離合、幽默、懸念等帶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
(4)交流。先討論后全班匯報。
(5)點撥。在學生匯報中,相機點撥選及采訪的關鍵注意事項:①新聞選題力求角度新穎獨特,才能獲得讀者青睞。②選題快速確立能幫助記者明確采訪方向,搶占報道先機。③新聞選題的過程就是對新聞價值大小或有無判斷的過程,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篩選讓后續(xù)的新聞報道具有正確性與可行性。④提問要具體明確,才能得到有意義有價值的回答。
(6)鏈接。交流后出示媒體精華選題速覽,肯定學生選題創(chuàng)意,激發(fā)熱情。
教學立意:選題策劃是好新聞產生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中讓該環(huán)節(jié)從幕后走向前臺,借此創(chuàng)造任務情境,意在讓學生深入感受優(yōu)秀的新聞報道是如何孕育產生的,有助于引領學生進一步深入體驗角色,強化新聞思維的培養(yǎng)。
此任務環(huán)節(jié)第二次巧妙利用教材中國艦載機首次成功著艦的重大事件,以追蹤報道為契機,在文本信息中找尋采訪線索,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這里將單元任務二“新聞采訪”的部分要求整合到教學設計中來,可以說既抓住了文本,又不囿于文本,充分彰顯了活動色彩,讓探究有了抓手。
選題策劃的過程學生既要尋找獨特的新聞點,又要考慮“新聞價值”,還得適當考慮媒體定位,正是基于多種關聯(lián)因素的綜合思考,任務情境才具有了真實性和有效性。在準真實的任務研討中,各組學生都立足“本報”視角,求異策劃,創(chuàng)意紛呈?;顒舆^程中,教師一系列的提升、點撥、鏈接等連環(huán)動作就是讓選題體驗避免盲目性,讓策劃任務更符合新聞規(guī)則。
任務三:新聞評審會,品讀見真功
活動流程:
1.任務情境創(chuàng)設。各家媒體經(jīng)過精心選題策劃,優(yōu)秀新聞稿件不斷見諸報端。在新聞界,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新聞獎評選?,F(xiàn)在值班主編接到了主管部門下發(fā)的新聞獎評審通知,通知要求:各部門要根據(jù)評選資格和評選標準,組織做好本部門“好新聞獎”推薦工作,每個單位推送3篇。
2.明確要求。關于是否送評這篇通訊,大家有不同意見,作為值班主編,你如何說服大家同意。
請結合《一著驚海天》和評審標準,展開發(fā)言。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角度展開推薦。
3.PPT通訊類新聞稿評審標準:
有新聞價值,主題鮮明,材料典型,事實準確,結構合理,語言生動,描寫有細節(jié),評議有深度,感染力強。
4.討論、交流、總結。
教學立意:體驗了編前會和選題策劃會的思維激蕩后,引入新聞獎評審,巧妙創(chuàng)設了通訊文本在新聞語境下的品讀情境。此環(huán)節(jié)與傳統(tǒng)課堂分析完全不同,摒棄了老師層層設問、條分縷析的模式,把通訊類的新聞獎評審標準真實呈現(xiàn)于課堂,引導學生有標可依,以新聞的思維品新聞,確保文體學習不變味,不走樣;同時增加難度,以“說服”的形式進行評薦,融進了口語交際的應用性訓練,增強了活動的綜合性和體驗的真實性。
新聞評審環(huán)節(jié)是對通訊文本《一著驚海天》的第三次利用,也符合新聞稿件的發(fā)展流程。恰當?shù)幕顒有问娇偰芘囵B(yǎng)學生的角色認同,激發(fā)學習的參與熱情。學生通過品評通訊的語言特點,對其新聞性與文學性融合的雙重價值有了比較清晰的區(qū)分和領悟。
綜合而言,本課三個模擬會議構成了一組內在關聯(lián)的任務群,給學生強烈的新聞情境和新聞思維的代入感。形式上似乎超出教材要求,實質上始終基于教材,整合單元教學要求,讓學生在完全的聽、說、讀、寫、議、評等綜合活動中沉浸式習得新聞的常識與技能,一掃傳統(tǒng)新聞學習的枯燥感。新聞思維的啟蒙、新聞素養(yǎng)的累積都在快意體驗中悄然生發(fā),其樂無窮。
這一新聞實踐課的設計不是孤立的產物,而是基于部編新教材活動探究的新理念。本課始終著眼于“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試圖把對新聞教學價值的理解準確轉化到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確定中來。
從一課探索類推到新聞單元的整體教學來看,其關鍵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沒有新聞性的教學是毫無意義的。突出教學內容的新聞性定位和形式的新聞性負載,促進學生的新聞素養(yǎng)由自然接觸到自覺運用,筆者認為要努力做到三個“堅持”。
一、堅持新聞價值與新聞教學價值理解的不偏移
不論新聞、詩歌、演講、散文、小說的文體區(qū)別,一個教法打遍天下的時代已經(jīng)結束。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則迫切需要語文老師們加強對文體特征的重新審視學習。
就新聞文體而言,老師們先行對新聞價值的六個要素的認知有利于深刻把握新聞特性,深刻理解新聞事實與公共影響的關系。把新聞帶進課堂,其教學價值是對課程標準精神的落實,又是促進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實實在在引導學生在新聞的視角下發(fā)展信息提取,素材組構、閱讀評議、寫作運用等實用的語文能力。意識決定行動,只有先對新聞價值和新聞教學價值的理解的不偏移,符合新聞文體教學方式的正確性才能有保障。
二、堅持新聞篇章與單元要求整合的不缺位
長期以來,老師們習慣于單一篇章的解構教學,諸多篇章各自為陣,教完即完,很少能見到單元統(tǒng)整教學,教學的綜合效益并未發(fā)揮到最大化。新聞活動探究單元雖然樣式上有多個篇章,但教學則需要完全突破單篇思維,用新聞素材教,而非教新聞素材。要放眼單元全局,整體思考,合理融入單元訓練點,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目的。
在整合視野下,單元的所有內容都是“用件”,圍繞新聞教學的系列目標,對教材內容前后銜接、左右聯(lián)系、內外溝通、取舍補充,進而完成從內容到結構的重組與融通,有機聚合了知識、方法與能力的訓練,規(guī)避點狀、碎片化的孤立教學,構建起一個全新立體的語文學習空間。于篇章教學中融進整合思維,在單元整合中利用篇章。如此,展現(xiàn)教學的智慧,彰顯活動的綜合,割裂將不再重演,視界更加開闊,有效促進學生對新聞領域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完成結構化的建構。
三、堅持新聞活動與自主體驗策略的不動搖
華東師大楊向東教授強調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設計“要依托整合性情境,由教師設計或引導學生生成貫穿單元始終的開放性任務或項目。讓學生在直面這些任務或項目如何完成的過程中,通過實踐反思或社會互動,生成系列子任務或子項目”。
新聞活動探究單元將教學分類為各任務活動,搭建了學習的腳手架,學生所學符合新聞的邏輯和自身認知的邏輯,主體的興趣激發(fā)和動機維持得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新聞知識輸入靜態(tài)而低效,需要徹底摒棄。堅定新策略不動搖,積極開動腦筋,創(chuàng)設有效活動情境,帶領學生在任務群中自主體驗,若干地嘗試、質疑、推想、合作才能終端落地,思維在外顯化的過程中得以清晰發(fā)展,學習生發(fā)也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