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zhèn)葛市小學 盧曉云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數學的主體地位,要把學生對數學的觀察、分析和思考放在首要位置,不能被教師的教所代替。教師是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者,在“學為中心”的小學數學課堂上,要在情境環(huán)節(jié) “引思”、新授環(huán)節(jié)“引探”、練習環(huán)節(jié)“引辨”,通過這“三引”策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推進學生的學習進程,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在課堂上,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者和組織者,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才構成了課堂的教學。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有效發(fā)揮“引”的作用呢?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環(huán)節(jié)不能夠只停留于引出數學學習內容,而應該通過“引思”的策略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更具有針對性。
例如,在“數的大小比較”一課中,我給學生呈現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學?,F在要評選“好少年”,成為“好少年”學生的評定依據就是獲得最多的星星數量?,F在,笑笑和淘氣是我們班里最有可能獲獎的兩名同學。在評比環(huán)節(jié),笑笑獲得了27顆星星,而淘氣則獲得了23顆星。你們說誰應該成為“好少年”獎的得主呢?
生:應該是笑笑。
師:為什么呢?你能一下就比較得出他們誰得到的星星數多嗎?
生1:老師,我們可以把他們倆獲得的星星畫出來,就可以比較出來啦。(學生開始在紙上畫起星星來)
生1:您看這兒老師,笑笑的星星比淘氣要多四顆。
師(引導):我們要畫這么多的星星實在是太麻煩了,你們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生2:笑笑和淘氣都獲得了二十幾顆星星,我們可以不看那二十,只畫出三顆和七顆星星來比較,一下子就能得出笑笑的星星比淘氣多四顆。
生3:老師,我也想到了一個方法……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用“學校要評選‘好少年’”的情景活動來讓學生從中感受、發(fā)現數學問題,然后通過“我們要畫這么多的星星實在是太麻煩了,你們還有更好的辦法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他們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自然就能夠得到有效激發(fā),從而進入比較“數的大小”的探究活動中去。
教育家盧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你要謹記學什么東西不應該是你去告訴他,而應該是看他想學些什么、想研究些什么。”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師的職責應該是做一個好的“引路人”啟發(fā)學生學習,而不是把要學的知識都 “傾囊相授”。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新授環(huán)節(jié),在教師要通過“引探”的策略推進學生的數學學習進程。
例如,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一課時,通過情境引出“37+19=?”之后我問學生:這兩個數加起來大概等于多少呢?
生:老師,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把37看作40,把19看作20,加起來大致是60左右。
師:那你們現在動手算算看,這一道算式的答案到底等于多少?再和自己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經過幾分鐘的談論,學生都躍躍欲試,想要站起來說出自己的成果:
生1:我們是這樣計算這個加法的,先把19分為16和3,然后先讓37和3相加,那么37+19=37+3+16=40+16=56。
生2:我們是把37分為36和1,先讓19和1相加,那么37+19=36+(1+19)=36+20=56。
生3:我們是把37和19的十位和個位分別相加,計算過程如下:30+10=40,7+9=16,40+16=56。
生4:其實還可以用這種辦法計算:37+19=37+20-1=57-1=56。
……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效引導地發(fā)揮了所有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在參與自主探究的小組活動時都積極開動腦筋,找到了很多有效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在這個過程里也發(fā)展了自己的思維,讓思維不經意間摩擦出了火花。
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所習得的數學知識進行辨析,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內容進行內化與提煉,從而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學習成果。
如我在教學“圓的面積”時,設計了一個練習題:“請計算出半徑是2厘米的圓的周長和面積?!睂W生迅速寫下了答案并舉手發(fā)言:
生:半徑2厘米的圓的周長是3.14×2×2=12.56(厘米),面積是3.14×22=12.56(平方厘米)。
師:這個圓的周長和面積都是12.56,正好相等。
生:錯了,老師。
師:為什么錯了,都是12.56呀?大家覺得對的舉手看看。
學生們有些覺得對,而有些則覺得是錯的。我就順勢讓觀點不同的學生進行了辯論:
生1:我覺得是對的,因為兩個結果都是12.56,這就說明這個圓的周長和面積相等嘛。
生2:我還是覺得我們的想法是對的,盡管計算結果都是12.56,但兩個數據的單位是不一樣的,12.56厘米指的是圓一周的長度,而12.56平方厘米是指圓的面積。兩者所表示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只是數據相同而已。所以我覺得他們不相等。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故意犯錯,以誘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和分辨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這種方式比用話語直接告訴他們效果更佳。這就讓學生當起了“審判官”,讓他們對習題進行了細致剖析。而教師也在這里發(fā)揮了自己引路者和組織者的有效作用。如果在講評時,學生的想法很有見地,那么教師就及時地表揚他們,如果在講評時學生犯了什么錯誤,教師則應該適當地糾正和指導,讓他們對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
總之,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他們扮演課堂小主人的角色,使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