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勇 (江蘇高郵市臨澤中學)
新課程下追求教學的高效性是教學永恒的主題,而當前的生物課堂卻不盡如人意。教師只管讓學生漫無邊際地討論,自己則袖手旁觀;問題討論完畢后,教師對學生那些言有未及的內容不做及時的補充和指導;最后,課堂45分鐘就在“放羊”式的討論中度過。教師只有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才能實現(xiàn)生物課堂的最大化。
創(chuàng)設合理化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動機。在講授“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教師可以吟詠李紳的《憫農》的詩句然后及時提問:“老農為什么會頂著烈日鋤禾?”學生會積極思考、分析,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學的內容上來,暢快自然,寓教于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學習不單單是知識由外向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地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例如:“炎熱的夏季,食物為什么容易腐敗?”“用沸水煮菠菜,為什么水會變綠?”“為什么人接種麻疹疫苗后就不得麻疹?”這些問題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比較關心的生活原型,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要做有心人,經常收集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教學資料,在備課時,認真分析教材,挖掘對學生有新鮮感的生活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很好的生活情境,將問題巧妙地設計到生活情境中,構建一個高效課堂的起始點同時也使學生學有情趣、學有所得。
教師的活力在于課堂,學生學習的活力則在于生活。如果教師善于關注生活中的常識,利用生活的經驗,把生物問題生活化,那么生物課最終將實現(xiàn)靈動而高效。如:教師在講授“酶的特性”時,可以設計為“你知道超市商品中有哪些是添加了生物酶的?”,接著提問“大家知道這些洗衣粉為什么能很好地去除油漬、血跡嗎?”最后因勢利導地生成問題“洗衣粉里主要有哪些酶呢?”及“洗衣粉里蛋白酶和脂肪酶,為什么用溫水洗衣服比較好?”利用生活的常識形象生動,很好地生成了許多問題也解決了酶的特性。學生在走進生物課堂時并不是一張白紙,他們也可以在生物的課堂中暢所欲言,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自我。
教師要合理地利用好教材,將生物課本中那些抽象的理論化為形象化的知識。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上體悟生活,形成思維的生活化。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平時的點滴中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從而達到思維的再創(chuàng)造。如:教師在講解,“細胞,免疫”等涉及“病毒”的相關內容時,引入學生最想知道的“非典”、禽流感等,如SARS病毒侵害了人體的哪些細胞,是如何危及人的生命的?禽流感是通過什么方式傳播的?吃雞蛋和雞肉會傳染嗎?再如,在學習“綠色植物的色素種類及功能”時,可以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進行探究:大棚蔬菜和地膜育秧為什么都采用白色的薄膜覆蓋?這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學習“關于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這一章節(jié),許多教者都發(fā)現(xiàn)教材是這樣描述的:“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升高?!睂Υ耍梢砸龑W生自主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這一結論,在實驗前可就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預測和分析。再如:在講述“環(huán)境保護”時,學生在安放洗衣機時盡可能距水源、電源、排污管道較近的地方,因為老師在課堂上講解過,城市中間的下水系統(tǒng)是雨污分離的——雨水系統(tǒng)和污水系統(tǒng):生活污水要通過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以后,才能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而雨水系統(tǒng)是直接進入到水系之中的。很多市民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到雨水系統(tǒng)之中,必然會造成我們整個大環(huán)境的污染。由于這些題材來自學生所熟知的事物,課堂上可以激發(fā)學生多方位地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并且思維呈多極化和多元化。一旦學生的思維靈感激發(fā)了,學生發(fā)言就會積極,語言流暢,這樣課堂的高效靈動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學生將課堂中的問題融入生活,這樣不僅很好地解決了實際問題,也培養(yǎng)了自己美好的情操,可謂“潤物細無聲”。教師課堂用簡單的生物問題卻讓學生領略了大的道理,最終實現(xiàn)了課堂的潛能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