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蘭
以往聽課,常被一些老師的激情所感染。公開課上,在老師的精心設計下,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堂課上教室里熱熱鬧鬧,學生讀書讀得搖頭晃腦,問題也回答得響亮,老師更是激情澎湃,妙語連珠。老師的激情,精彩的教學語言,別出心裁的教學設計都讓我羨慕不已,自愧不如。也就是說以前的我認為,一節(jié)好課應重點關注老師的表現(xiàn),看他(她)怎樣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否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師本人是否滿懷激情,教學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等等。至于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果不是不去注意,只是放到了更次要的地位去關注,有時甚至還會抱怨學生沒有很好的配合老師上好課。
而實際上,在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老師扮演的角色已不同于以往,顯然已由幕前退到幕后了,不再是演員,而是導演。課堂上老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老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學生應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應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為了讓學生有更佳的學習狀態(tài),我嘗試過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這提出來與同行們商榷。
一、我們要注重課堂上師生間雙向中有價值的互動
課堂上在師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中推動教學,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師生的互動不再只是老師問學生答,也可是學生大膽地質(zhì)疑,老師點撥引導學生共同解決學生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一部分,部分學生往往能在別的學生回答中受到啟發(fā),解決自己學習中的困難,并引發(fā)感情共鳴,所以生生互動也是不容忽視的。
二、我們要引導學生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不少老師在課堂上也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至于學得怎樣往往就是不盡人意了。一部分學生很茫然,不知所措,開口說的同學不多。看來這得老師花一段時間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什么時候都做到方法在先,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放心學生自主學習,但交流匯報時老師要注意迅速抓住學生回答中透露出來的重要信息,適時點撥,促進學生思考,從而領悟文章旨意。
三、我們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鏡頭:
“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有什么好辦法……”老師的話還沒說完,教室里就像炸開了鍋一樣,學生們早已迫不及待地展開了討論,老師的后半句話就此淹沒在此起彼伏的討論聲浪中了,誰也沒聽清楚,當然究竟學生們是否都能圍繞中心主題討論也不得而知。
老師請一位學生回答問題,可那學生稍有遲疑,馬上就有學生脫口而出把答案說出來了。
一位發(fā)言的學生講得很精彩,可下面也有同學旁若無人地干自己的事,輪到他發(fā)言時,不知所云。
以上描述的課堂現(xiàn)象表面上看起來氣氛活躍,發(fā)言踴躍,但收益的學生不多,他們只顧自己發(fā)表學習見解,沒有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事實上良好的傾聽習慣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傾聽能博采眾長,彌補自身不足;也能萌發(fā)靈感,觸類旁通;還能養(yǎng)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zhì)。課堂上傾聽老師講課,能很快正確地掌握這節(jié)課該掌握的知識,學得快,傾聽同學發(fā)言,能取長補短,及時更正自己的錯誤理解,也便于知識更容易消化??傊?,在一堂課上師生間和學生間的互動中,如果學生能養(yǎng)成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的話學習的效果自然很好。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老師服務的對象。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所做的一切都應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課堂上我們應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看學生學習中能否樂于合作,互幫互助,有效地解決學習中出現(xiàn)的難題;能否樂學善思,積極發(fā)言,敢于提出不同見解;能否在回答老師問題時不拘泥于課本,能結合自己平時的積累,靈活運用書中語言,自己組織語言自信大膽地談出感受體會;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有效;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這一堂課上真正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