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花
(江蘇省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學,江蘇泰州 225300)
“泰微課”是泰州市中小學微課程的簡稱,是泰州市在教學中與時俱進的表現?!疤┪⒄n”的出現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疤┪⒄n”的學習方式,基本上都是片段式學習,每一次課程內容基本上都只是學科中的某一個知識點,它將知識點細化、形象化、透徹化。教師通過短短幾分鐘的微視頻, 將知識點隨時隨地有針對性地傳遞給學生,這更適合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成長在信息時代的小學生[1]。在“泰微課”的制作和教學中,教師要選取合適的素材,這樣,“泰微課”在課堂中的運用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學生而言,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自主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的過程[2]。在小學科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一般都是以之前學過的知識為基礎,對新學的知識進行加工和處理,在剖析之后,與原有知識進行疊加,構建一個新的知識脈絡。要想學生在短時間內較為迅速地掌握小學科學課堂中的知識點,教師就可以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引入“泰微課”,讓學生在一個較為輕松有趣的氛圍中有效理解概念,自主地構建知識脈絡。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聲音的傳播》這節(jié)課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要幫助學生了解聲音是如何傳播的。此時,“泰微課”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教師可以通過“泰微課”視頻給學生演示一個實驗:(1)一個學生拿著一只放有鈴鐺的燒瓶,來回搖晃,聽燒瓶中發(fā)出的聲音;(2)往燒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火上燒開,然后用皮管夾緊,再搖晃鈴鐺,看是否還可以聽到鈴聲,引導學生就這個問題走進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實際生活中,聲音可以通過哪些介質傳播呢?然后,教師通過微視頻給學生展現一些聲音傳播的例子,并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使學生獲得聲音傳播的相關概念。
再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有趣的食物鏈》時,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可知,學生對動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有所了解,但是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特別是文中關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概念的講解比較抽象,學生難以辨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泰微課”視頻的方法,幫助學生去理解。在這個視頻里先播放“屎殼郎滾糞球”的短片,通過視頻讓學生認識到屎殼郎主要吃動物的糞便,它是分解者,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辨別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降低了難度,也為學生了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在食物鏈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基礎。學生通過“泰微課”視頻的學習,可以不斷強化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并在自身原有的知識基礎之上,構建起小學科學的知識脈絡,在層層知識疊加中,夯實小學科學基礎。
在現如今的課堂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得到了很好的實踐,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逐漸占據主體地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體驗不容忽視。在小學科學的教材中,有一部分文字表示的內容是學生無法理解的,“泰微課”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將這些抽象難懂的知識點制成“泰微課”視頻,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清晰、直觀,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3]。
例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了解土壤》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周圍的土壤的基礎上,來探究不同環(huán)境土壤成分之間的差別的。因為我們學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他們對土壤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們天天都能接觸到土壤,知道土壤的外貌;陌生的是土壤里面蘊藏的奧秘,他們還不懂。所以教師可以先就主題內容進行鋪墊,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在我們周圍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較多?哪里土壤較少?對于土壤,同學們又知道多少呢?”在學生的簡短討論之后,教師可以直接說:“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神奇的土壤吧!”在課堂上引入《觀察土壤》“泰微課”視頻,讓學生先觀看視頻中土壤所具有的組成成分,然后讓其思考土壤中還有什么,進而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剖析:土壤的組成成分有哪些?讓學生在《研究土壤成分》微視頻中,學習觀察土壤的步驟、研究土壤的組成成分的實驗方法,之后進行進一步的實驗探究,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對小學科學這一科目而言,科學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對科學實驗興趣濃厚,但學生實驗時課堂容易失控,甚至存在安全隱患。教師這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取一個較為合適的課堂教學方式,充分地利用“泰微課”的教學優(yōu)勢以及作用,有效地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在課堂中給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在運用“泰微課”激活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運用微課視頻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實現課堂的翻轉。
例如,蘇教版一年級上冊《借助工具觀察》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借助工具來觀察,通過用感官直接觀察和借助簡單工具觀察的活動,讓學生了解使用簡單工具可以觀察到事物的更多細節(jié)。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放大鏡、簡易顯微鏡等觀察事物。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行為習慣尚未養(yǎng)成,課堂不好管理,加上剛接觸科學課,對如何正確地使用實驗器材更是一無所知,這對教師而言就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泰微課”的教學手段,將《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制作成“泰微課”視頻,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先播放完整的視頻,讓學生對放大鏡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有個初步的了解。在學生使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物體時,教師還可以再次播放“泰微課”視頻來指導學生完成實驗,不過這時播放的方式跟之前的有所不同,這時不再是播放完整的視頻,而且根據實驗步驟來播放,播放完一個步驟后暫停一下,讓學生跟著視頻操作,操作好了再接著往后播放。這樣既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提升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為強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泰微課”憑借其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握好微課教學的方法,利用好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將較難的知識點進行簡化,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深化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此外,“泰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還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助力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開展。